專利名稱:具有高支撐特性的無縫手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使用橫機進行編織的具有高支撐特性的無縫手套。
背景技術:
通過橫機進行編織的無縫手套是公知的。所述手套的整體通過平針組織進行編織(專利文獻1)。該手套作為工作用手套或時尚手套而廣泛地流通。手套首先從小指的指套開始進行編織,并以無名指、中指、食指的順序編織各指套后,小指至食指作為一個筒狀體而編織四指主體部。進行四指主體部的編織,并進行大拇指的編織后,將大拇指和之前編織的四指主體部作為一個整體而編織五指主體部,然后進行手腕部的編織而完成編織。在手腕部分上通過鑲嵌編織插入橡筋線而給予伸縮性,從而防止在穿戴時手套滑落。
并且還有用彈力紗編織手套整體的手套。由于該手套具有非常好的延伸性,因而尺寸自由,小孩至大人都能夠穿戴。
但是,由于上述手套通過平針組織進行編織,雖然對彈力紗進行鑲嵌編織或整體用彈力紗進行編織能夠給予高度的彈性,但是對給予高度的支撐特性而言,存在限度。因此,為了得到具有高支撐特性的手套,其現狀是,通過專門將彈力紗鑲嵌(墊紗)至羅紋組織內的針織物縫制成筒狀的方法進行制造,為了防止彈力紗脫落,需要進行處理等,因而該縫制作業是非常耗費勞力的繁瑣的作業。
專利文獻1特公平7-111022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支撐特性的無縫緯編手套。
在本發明中,具有高支撐特性的無縫手套,其通過橫機進行編織,從指尖側朝向手套口側,或者從手套口朝向指尖側進行編織,具有各指套、四指主體部、五指主體部分別以具有伸縮性的彈力紗的羅紋組織編織成的基底針織物,并向該基底針織物內鑲嵌給予張力的狀態的彈力紗。
并且,基底針織物以羅紋提花組織進行編織。
并且,從指尖側朝向手套口側進行編織,至少在指套的編織開始部分、指根部分施行防止鑲嵌紗脫落的打結編織,并且指根部分通過高密度的羅紋組織編織接合指套的前側部分和后側部分,以在手套外翻的狀態下形成平坦的拼條。
并且,五指主體部的至少大拇指側通過收針編織,逐漸減少編織寬度。
在本發明的手套中,各指套、四指主體部、五指主體部分別通過具有伸縮性的彈力紗,以羅紋組織進行編織,在向該羅紋組織內鑲嵌給予張力狀態的彈力紗的狀態下,以無縫方式進行編織,因而不會像以往的縫制品一樣鑲嵌紗脫落,由于彈力紗的彈性特性不會通過縫制而受到破壞,因而品質高,并且在穿戴手套時能夠給予高度的支撐力。
并且,為了從指尖側開始進行編織,可通過收針編織進行從五指主體部朝向手腕的成形編織,因而不會給針帶來負擔,能夠使編織容易。
并且,在指套的編織開始部分、指根部分等需要進行端紗處理的部分,由于通過打結編織方式防止鑲嵌紗脫離,因而編織后的后處理簡單,并且由于對于指根部分的編織,通過高密度的羅紋組織,編織接合指套的前側部分和后側部分,因而在外翻后穿戴時的狀態下,端紗部分隱藏到內側,能夠在指根部分形成平坦的拼條。
并且通過羅紋提花組織進行編織時,能夠在手套的表面側出現文字、花紋。
圖1是表示通過本實施例編織出的手套的圖。
圖2是表示通過三角座滑架的各編織三角進行編織的圖。
圖3是示意性地表示橫機上的手套編織的圖。
圖4是表示指套的接合前和接合后的狀態以及四指主體部的編織的一部分的圖。
標號說明1…手套、3…小指、5…無名指、7…中指、9…食指、11…四指主體部、13…大拇指、15…五指主體部、17…手腕部、19、21…收針部、24…起針用針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與附圖一起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
圖1表示通過本實施例編織出的手套1,手套1的基底針織物進行2色羅紋提花編織。作為在本實施例中使用的橫機,例如使用株式會社島精機生產的產品名SWG-183SW的16機號。該橫機,在三角座滑架上具有3個編織三角,可在前后針床間進行線圈的交接,并具有用于拉下針織物的起針部分的起針裝置。在橫機上另外安裝有彈力紗用喂紗裝置,并可以在向進行鑲嵌編織的彈力紗給以張力的狀態下進行喂紗。彈力紗給予的張力,例如可通過相對于針間針距指定無負荷狀態的彈力紗的絲長(mm)進行設定,例如在本實施例中,針間針距的大約一半的長度被指定為0.6毫米,隨著三角座滑架的移動向針供給設定的量的彈力紗。
在鑲嵌中使用的彈力紗例如使用以杜邦公司生產的Lycra(800dtex)作為芯線的雙層包覆紗線,作為基底針織物的提花部分使用4根伸縮性高的彈力尼龍(70旦尼爾/2)。但是所使用的彈力紗不限定于上述彈力紗,只要是能夠發揮相同特性的彈力紗,當然能夠代替使用。
圖2表示三角座滑架的各編織三角擔負的編織,最先動作(先行)的編織三角進行使用彈力紗的鑲嵌編織和A色的羅紋提花編織,中間動作(中行)的編織三角進行B色的羅紋提花編織,通過最后動作(后行)的編織三角進行線圈的轉移。在最先動作的編織三角中,用于鑲嵌編織的喂紗部件與用于B色編織的普通喂紗部件同時連動而進行編織,所述用于鑲嵌編織的喂紗部件的喂紗時間提前,以在針進入之前供給鑲嵌紗。
為了通過羅紋組織對編織成筒狀的手套整體進行編織,例如將手套的前側部分分配給奇數號的針,將后側部分分配給偶數號的針,并分別使用前后針床間隔1根的針,通過在編織前側部分時使后側部分的線圈處于后針床的針上,編織后側部分時使前側部分的線圈處于前針床,進行線圈的轉移,從而能夠在相對的針床上總是確保空針,能夠進行羅紋編織,并能夠進行線圈的移動。關于手套,當三角座滑架向右移動時編織前側部分,當三角座滑架向左移動時編織后側部分。
在圖3示意性地表示在橫機上進行的手套1的編織。手套1,首先進行起針編織后,轉移至小指3至食指9這四個指部的編織。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提高生產率,所述四個指的編織分別利用不同的喂紗部件(未圖示)同時進行。即,為了對各指套進行由A色、B色這2色構成的羅紋提花編織而準備的A色用、B色用喂紗部件、和鑲嵌用喂紗部件共計12個喂紗部件用于編織各個指套。另外,雖然未圖示,對于指套的編織開始位置、指根部分或手腕部的編織結束位置,如特開平8-188942號公報所記載,施行在該部分延伸的過渡紗上形成結頭的編織,從而防止針織物的解開。
起針編織,如圖所示,小指用編織部23和小指以外的部分用編織部21分別使用不同的喂紗部件進行。24表示用于捕捉起針部分的起針用針24。在各指套和指套之間,可在其之間停止喂紗部件地隔開間隔而進行編織。圖3-a表示進行起針編織21、23后,編織小指3、無名指5、中指7、食指9的各指套的狀態。
各指套編織成指尖側開口的所謂斷指類型。所編織的指套,在編織圖3-c中表示的四指主體部時,對在指根部分相鄰的指部的指套彼此進行接合時,進行針織物的移動,此時,為了使小指的指套移動順暢地進行,對于小指,松眼橫列23延長地編織。如上所述地四個指的指套的編織結束時,如圖3-b所示地使各指套側端的線圈彼此重疊而接合。
在圖4以編織時的狀態表示中指7和無名指5的指套在針床上的線圈的固定狀態,圖4-a表示使各指套側端的線圈彼此重疊而進行接合之前的狀態,圖4-b表示接合后的狀態。附圖中的F表示前針床,B表示后針床。圖4-c與實際的圖4-b對應,其表示實際的線圈固定狀態。中指7的前側部分和后側部分,使正面線圈反面線圈一致而分別固定20縱行左右的線圈,為了便于說明,附圖中減少了對各指套進行編織的針數。中指7和無名指5的指套,兩端的線圈彼此重疊,即,在附圖中指套的前側部分端部的正面線圈5f、7f彼此重疊,指套的后側部分端部的正面線圈5b、7b彼此重疊。同樣地,無名指5與小指3、食指9與中指7的各指套,也與上述相同地,相鄰的端部線圈彼此重疊而接合(圖3-b的狀態)。
接著同時進行大拇指13的編織與四指主體部11的編織。四指主體部11使用在食指9的指套編織中使用的喂紗部件,大拇指13的指套使用在中指7的指套編織中使用的喂紗部件。由此限制端紗的產生。為了順暢地編織指套13的指套,松眼橫列21對于大拇指部分延長而進行。
四指主體部11,首先在三角座滑架向右移動時進行前側部分的線圈橫列編織,此時,進行如圖4-d所示的編織。圖4-d表示作為四指主體部的一部分的圖4-c所示的中指7和無名指5的指根部分,在該指根部分,使本來要在后針床進行編織的f、f的線圈保持在前針床的針上,并向所述針和固定后側部分的線圈r的針供給針織紗,而進行四指主體部的最初的線圈橫列編織(圖4-d)。雖然未圖示,其他指根部分也進行相同的編織。即,如30所示,對于各指根部分利用連續的針進行羅紋編織。由于該羅紋組織與其他部分相比密度更高,并且指套的前側部分和后側部分進行編織接合,因而外翻穿戴時,其狀態為,端紗部分隱藏在內側,并且在指根部分上形成平坦的拼條。
進行圖4-d所示的拼條的編織后,與指套的編織相同地,后側部分、和其之后的前側部分,分別反復使用每隔一根的針進行羅紋編織。圖3-d表示大拇指13的指套和四指主體部11的編織結束的狀態,大拇指和四指主體部之間的指根部分利用與其他指根相同的方法形成。圖3-e表示五指主體部15的編織,五指主體部15在大拇指側進行收針編織19,從而成形編織成沿著手形狀的形狀。由于從指尖側開始進行編織,因而該成形編織通過收針編織進行。雖然對于手套本身給予伸縮性的同時進行編織,收針編織與放針編織相比,能夠更容易地進行。21表示在小指側進行的收針。以后,進行手腕部17的編織后,通過壓圈編織防止解開。
并且,使如上所述地編織出的手套1從橫機脫離后,切斷延伸至指套的編織開始位置、指根部分或手腕部的編織結束位置的端紗部分,之后外翻而完成編織。通過外翻后使用,打結的部分、端紗切斷部位隱藏到里面,因而外觀不會受到破壞。并且,由于如上所述地編織指根部分,因而能夠平坦地形成拼條。并且,由于手腕部17的壓圈部分在該外翻的狀態下向內側卷曲,因而穿戴手套時該部分適合于肌膚。
作為變形例,根據所編織的指套、四指主體部、五指主體部等各部分的尺寸對進行鑲嵌編織的彈力紗的供給量進行調整,改變穿戴手套時相對于肌膚產生的穿戴壓力而編織手套時,能夠得到更高品質的手套。并且編織指套時,也可以調整彈力紗的供給量,以從指尖逐漸地改變穿戴壓力。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從指尖側開始進行編織,可代替的是,從手套口側開始進行編織,并在指尖側結束編織。在這種情況下,五指主體部的收針編織換成放針編織。并且指尖部分也可以不是斷指類型,而是指套形成至指尖的類型的手套。以上表示了外翻的狀態,但是不一定要外翻。并且使手背側的線圈尺寸比手掌側的尺寸稍微大地進行編織時,穿戴時能夠緩和向手背套施加的壓迫感。并且,本發明不限定于上述實施例,能夠進行廣泛的應用,例如通過與其他成形編織技術組合能夠形成更加適合于手的手套等。當然除手套以外,也可以應用于襪子等。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由于本發明的手套為無縫且具有高度的支撐特性,因而能夠廣泛地利用于血行障礙等的按摩用、醫療用的手套,或體育運動用等的用途。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高支撐特性的無縫手套,其通過橫機進行編織,從指尖側朝向手套口側,或者從手套口朝向指尖側進行編織,具有各指套、四指主體部、五指主體部分別以具有伸縮性的彈力紗的羅紋組織編織成的基底針織物,并向該基底針織物內鑲嵌給予張力的狀態的彈力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支撐特性的無縫手套,其中,基底針織物以羅紋提花組織進行編織。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高支撐特性的無縫手套,其中,從指尖側朝向手套口側進行編織,至少在指套的編織開始部分、指根部分施行防止鑲嵌紗脫落的打結編織,并且指根部分通過高密度的羅紋編織來編織接合指套的前側部分和后側部分,以在手套外翻的狀態下形成平坦的拼條。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高支撐特性的無縫手套,其中,五指主體部的至少大拇指側通過收針編織逐漸地減少編織寬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支撐特性的無縫緯編手套。從指尖側朝向手套口側,或者從手套口朝向指尖側進行編織,具有各指套、四指主體部、五指主體部分別以具有伸縮性的彈力紗的羅紋組織進行編織的基底針織物,在向該基底針織物內鑲嵌有給予張力狀態的彈力紗的狀態下無縫地形成。以羅紋提花組織編織基底針織物,指套的編織開始部分、指根部分上施行用于防止鑲嵌紗脫離的打結編織。
文檔編號A41D19/00GK1867271SQ20048002970
公開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7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10日
發明者奧野昌生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精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