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降溫背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背心,尤其涉及一種在抗“非典”特殊時期提供給一線醫護人員使用的降溫背心。
背景技術:
根據人體生理特點和物理降溫的原理,經臨床實踐證實經常采用將冰袋置于額部、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豐富部位來實現身體降溫的物理方法,但是冰袋不適宜置放在胸部和背部,原因是易造成使用者腹瀉等不適癥狀;冰袋也不宜長時間緊貼皮膚會造成皮膚凍傷,冰袋外的結晶水會浸濕衣服,使人感覺不適。特別是在抗非典的特殊時期一線醫護人員必須穿著工作服、防護服和隔離服三層衣服,其透氣性差,散熱十分困難,病室內又禁用空調,若使用上述冰袋物理降溫法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在高熱條件下工作的一線醫護人員身體的免疫力低下,極易被傳染,醫護人員身體降溫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解決醫護人員身體降溫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可供抗非典期間穿多層防護服的一線醫護人員使用的降溫背心。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降溫背心,其特征在于它由左右背心片、連接帶、系帶和背帶構成;所述背心片上對應人體腋下部位設有冰袋兜,所述左右背心片中間上端設有將其連成一體的連接帶,所述左右背心片中間下端設有可相互搭接的連接帶,所述左右背心片外側上下兩端分別固有可系于后腰、后背上的系帶,所述左右背心片上端設有穿過肩部的可調節環形背帶。
上述的左右背心片中間上端設有將其連成一體的連接帶采用彈力連接帶。
上述的左右背心片中間下端設有可相互搭接的連接帶采用尼龍搭扣連接帶。
上述的左右背心片上端設有穿過肩部的可調節環形背帶是一端固接在左右背心片內側上端,其另一端與左右背心片外側設有的尼龍粘條或搭扣可調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為抗非典一線醫護人員解決了因高溫出汗多、不透氣帶來得痛苦,降低了醫護人員體力消耗大免疫力低下易受傳染的危險。從而增強了人體的免疫力,降低了中暑發生率。本實用新型還具有成本低,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實用性強的顯著優點;也可應用于病員的物理降溫,便于在臨床一線廣泛推廣使用,堪稱是一種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的好技術。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和功能作進一步詳述參照附圖1-2,一種降溫背心,它由左右背心片1、連接帶2、系帶3和背帶4構成;所述背心片1上對應人體腋下部位設有冰袋兜5,所述左右背心片1中間上端絎縫有將其連成一體的彈力連接帶2-1,使用時彈力連接帶2-1起到緩沖冰袋對雙肩壓力的作用;所述左右背心片1中間下端絎縫有可相互搭接的尼龍搭扣連接帶2-2,帶有尼龍搭扣的連接帶2-2可根據使用者體形進行調節;所述左右背心片1外側上下兩端分別絎縫有可系于后腰、后背上的系帶3,所述左右背心片1上端設有穿過肩部的可調節環形背帶4,其背帶4是一端固接在左右背心片1內側上端,其另一端與左右背心片1外側設有的尼龍粘條或搭扣可調連接時可以調節松緊度。降溫背心采用棉織品制成。使用時,將背帶4穿著在醫護人員兩肩上,在左右背心片1的冰袋兜5里裝上備用冰袋6,根據人體體型不同,調節其連接帶2-2及背帶4至合適位置后,系好系帶3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降溫背心,其特征在于它由左右背心片、連接帶、系帶和背帶構成;所述背心片上對應人體腋下部位設有冰袋兜,所述左右背心片中間上端設有將其連成一體的連接帶,所述左右背心片中間下端設有可相互搭接的連接帶,所述左右背心片外側上下兩端分別固有可系于后腰、后背上的系帶,所述左右背心片上端設有穿過肩部的可調節環形背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溫背心,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左右背心片中間上端設有將其連成一體的連接帶采用彈力連接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溫背心,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左右背心片中間下端設有可相互搭接的連接帶采用尼龍搭扣連接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溫背心,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左右背心片上端設有穿過肩部的可調節環形背帶是一端固接在左右背心片內側上端,其另一端與左右背心片外側設有的尼龍粘條或搭扣可調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背心,尤其涉及一種在抗“非典”特殊時期提供給一線醫護人員使用的降溫背心,其特征在于它由左右背心片、連接帶、系帶和背帶構成;所述背心片上對應人體腋下部位設有冰袋兜,所述左右背心片中間上端設有將其連成一體的連接帶,所述左右背心片中間下端設有可相互搭接的連接帶,所述左右背心片外側上下兩端分別固有可系于后腰、后背上的系帶,所述左右背心片上端設有穿過肩部的可調節環形背帶。本實用新型為抗“非典”一線醫護人員解決了因高溫出汗多、不透氣帶來的痛苦,降低了醫護人員體力消耗大免疫力低下易受傳染的危險。本實用新型成本低,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實用性強,也可應用于病員的物理降溫,便于在臨床一線廣泛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A41D13/00GK2624863SQ032577
公開日2004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3日
發明者田麗, 劉愛軍, 張富玉, 耿志杰, 梅玉文 申請人: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