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狀體和使用該帶狀體的物品容納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帶狀體,通過將該帶狀體圍繞其一預定位置的中心螺旋卷繞而可獲得一物品容納體。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帶狀體,其中,物品容納體的頂點不會歪斜,且該帶狀體可以倒過來使用,又具有優良的外觀,并還具有與其形成一體的懸掛裝置。此外,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可由帶狀體獲得的物品容納體。
背景技術:
目前,日本實用新型申請第62-174416號、中國公告第084688號、美國專利第4,710,983號等已揭示了這樣一種技術,即沿一條除了其分離部分外都具有一定剛性的厚纖維編織/針織帶的基本整個周邊固定拉鏈的連接元件或卡合連接式公/母連接元件,使相對的連接元件在帶子螺旋卷繞后相接合,從而獲得三棱錐形或圓筒形容納體。
按照這些公開文獻,通過改變所述帶狀體的長度或連接元件首次接合的位置,可以獲得不同的結構,諸如三棱錐形、矩形、圓筒形等。而且,按照上述的中國公告,彼此接合和分離的撳鈕是固定于帶本體的端部和中部。當打算形成這樣一種扁平的盒式袋或類似物并且使其儲存深度較淺時,可通過調節帶本體的卷繞量,將固定于帶本體部分的前端處的撳鈕扣合于固定在帶本體中部的相匹配的撳鈕。當打算形成袋子等的長條帶以獲得最大的物品儲存深度時,可使用帶子的整個長度而不形成任何條帶來獲得容納體。
另外,按照日本實用新型公開第62-16891號,沿上述帶本體的兩側固定連接元件,沿其一側邊固定的連接元件固定在帶本體的一個端邊的一側上的一半。然后,沿其另一側邊固定的連接元件短于沿其所述一側邊固定的連接元件的固定端部。接著,對帶本體進行折疊,使沿所述一側邊固定的連接元件的固定端部接近沿另一側邊固定的連接元件的固定端部,并將未固定有連接元件的其它側邊縫合。并且,帶本體的未固定有連接元件的一個端部沿其長度方向折疊,前端固定成與帶本體相結合。這樣,便在帶本體的一個端部處形成一環狀條帶。
對于這種結構,通過使相對的連接元件接合,同時從其與環狀帶部分相對的一端起螺旋卷繞帶本體,從而可形成一物品容納體。因此,環狀帶部分設置在所形成的端部,該帶可在關閉物品產生開口的同時自動形成。
然而,這些公開物中所揭示的容納體主要是為了新奇的原因而發明的,它可以通過使沿上述結構的帶狀體的周邊連續固定的連接元件依次接合而得到。因此,該帶狀體除了可用作腰帶外沒有任何特殊的功能。這樣,人們對這種新奇的興趣很容易在短時間內就喪失,不會長期使用,因而這種容納體并沒有達到它們的實用水平。
這種容納體呈三棱錐形、矩形或矩形狀圓筒形。因此,這種容納體在其所有的角部都有一頂點。同時,這些容納體是這樣形成的,先使諸如可拆底端止擋件之類的聯結件聯結,該止擋件是一拉鏈的底端止擋裝置,它設置在一沿其周邊具有許多連接元件的細長帶狀體的距離其一端一預定距離處,然后使帶狀體圍繞聯結部分螺旋卷繞,從而使相對的連接元件依次接合。
因此,如果帶狀體太長或太短,帶狀體的端部就會多余出來,或者不能得到所需的形狀。更具體地說,容納體角部處的頂點會偏移,或者形狀會扭曲,因而使容納體偏離預定形狀。由于這種產品目的在于達到新奇和時尚的特性,也就是容納體可以由帶狀體僅通過使連接元件接合而形成,因而喪失這種在外觀上的新奇設計是致命的。
尤其是,由于使形狀穩定,容納體的功能以及外觀新奇性就會成疑問,這樣,對它的使用興趣就會在短時間內喪失。因此,它無法達到連續或廣泛的使用。
對于上述中國公告中所揭示的具有一條帶子的容納體,如果要形成一條帶子,該容納體的蓋子部分(物品形成-引入開口)就保持打開,除非施加一專門的打開/關閉結構用于關閉該蓋子部分,如日本實用新型公開第62-16891中所示。而且,如果一直使連接元件接合到帶本體的一端,則只能獲得與上述其它公開物中所揭示的容納體具有基本相同形狀的容納體。
另一方面,對于日本實用新型公開第62-16891的帶本體,雖然可通過在螺旋卷繞帶本體的同時連續地接合連接元件而獲得形狀與上述傳統容納體相同的容納體,但即使脫開連接元件,該容納體也不會恢復其形狀而成為一條直的帶本體,而仍保留一環狀帶部分。而且,從該帶部分在長度方向上沿帶本體的內側留有一船形部分,因而在不使用期間或運輸的時候無法整齊地放置。此外,即使要將其恢復到帶本體的形狀以將其用于諸如普通皮帶或頸帶之類的其它場合,該產品也無法勝任種應用。
另外,由于在這種傳統的帶狀體中,拉鏈的帶部分縫制固定于帶子周邊的背面,或者安裝撳鈕以對應于帶子的正面和背面,因而可清楚地區別正面和背面。這樣,如果要將其本身用作物品懸掛裝置而使其可懸掛于頸部或肩部,則其背面可能暴露于正面側,因而使其外觀變差。
在通過螺旋卷繞并同時使沿帶狀體周邊固定的連接元件連續接合而形成物品容納體的過程中,正面和背面側是自動確定的。這樣,只能獲得一單個的容納體,因而暴露于容納體正面上的圖案或顏色僅為一種。因此,該容納體無法以多種不同的方式使用。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帶狀體和使用該帶狀體的容納體,它并不單純地依賴于帶狀體的新奇性,而是具有優良的外觀和穩定的形狀,并且在形成容納體的同時可自動形成一懸掛裝置,即使使用正面和背面中的任何一個面,也可獲得不同顏色或圖案的正面和背面,因此允許使用容納體的兩個面,而在外觀方面不會有任何問題。
本發明提供了根據帶狀體的尺寸和形狀獲得的物品容納體的尺寸和形狀。另外,本發明提供了根據想要得到的物品容納體的尺寸和形狀而獲得的帶狀體的尺寸和形狀。
具體說,按照本發明的基本特征,在沿一細長帶本體的周邊固定有許多連接元件的帶狀體中,當帶本體的帶寬為W、從連接元件的第一連接位置中心到靠近所述位置的帶本體的長度方向上的一個端面的尺寸為a’、并且除頂/底面以外的帶子繞數為N時,帶本體在其長度方向上的長度L’按照以下公式(I)得出L′=(1+α100)[K{a′βcos(tan-1ωβa′)-AT}-2NBW]---(I)]]>式中,α為帶本體安裝連接元件時的收縮系數;β為校正值;K為根據用帶狀體獲得的物品容納體的形狀確定的值;T為位于第一聯結位置處的聯結件之間的尺寸;A為(2-π)/2π;并且
B為(2-π)/4。
進一步按照本發明另一方面的基本結構,通過使沿帶狀體周邊的相應連接元件連續地接合、同時圍繞初始接合位置處的連接元件的中心螺旋卷繞細長帶狀體,從而形成容納體。當帶本體的帶寬為W、并且容納體的從其正面觀察的一側的橫向長度為a時,從初始接合位置處的連接元件的中心到帶本體靠近初始接合位置的一個端面的距離a’以及所需的帶本體長度L’按照以下公式(II)和(III)得出a’=βa------(II)L’=(1+α/100)(XD+2NE)a ------(III)式中,α為帶本體安裝連接元件時的收縮系數;β為校正值;N為除物品容納體頂面/底面外的繞數;D和E為常數;X為1.5或2;并且0<W<a。
為了獲得外觀和設計穩定、具有所需尺寸和形狀的物品容納體,考慮了以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連接元件的接合從何處開始,也就是確定帶狀體的卷繞起始位置。第二,根據帶狀體的卷繞起始位置和長度,將容納體的形狀變為三棱錐形或矩形。第三,根據帶本體的材料和結構改變帶狀體的長度。第四,當將連接元件安裝(尤其是通過縫制)于帶本體的周邊時,它會受到更大影響。第五,在生產帶狀體時,應考慮帶本體的形狀、尤其是端部形狀的變化。
還有其它的因素,諸如帶本體的寬度、聯結件(諸如安裝在帶狀體的卷繞起始位置處的可拆的底端止擋件和撳鈕)的相對面之間的尺寸、以及帶狀體的繞數。這些因素也會顯著影響物品容納體的最終形狀。而且,當連接元件先固定于一窄帶條、然后再通過該帶條安裝于帶本體的周邊時,則需要考慮該帶條突出帶本體的量。
下面將描述引入上述公式(I)、(II)和(III)的方式。
公式(I)的目的是通過確定實際可通過切割而得到的帶長度L’來獲得具有所需尺寸和形狀的容納體。公式(II)和(III)用于獲得需要得到的容納體的形狀和尺寸實際所需的帶本體的帶長L’。下面將描述關于矩形或圓筒形容納體和正三棱錐形容納體。
為了計算帶長L’以獲得如圖2到4所示的矩形容納體30,考慮將容納體30分成一些部分。
標號8a表示底面和頂面的帶部分。其側部的帶長假設為L1。標號8b表示帶部分的中間部分的一側。該側的帶長假設為L2。而且,假設待使用的帶子的寬度為W,初始接合的聯結件之間的尺寸為T,如圖1中所示,并且從聯結件之間的中心到帶本體2靠近該位置的一個端面的尺寸為a’。那么,理論上的L1和L2可按以下方式得到。
這里,存在這樣的關系,即T=2πr/2=πr,如果假設底面部分的帶卷繞斜度為θ,則θ=tan-1(W/a),因此理論上的帶長L1、L2可以按以下來計算。
L1=a/cosθ-r+2πr/4=a/cosθ-T/π+t/2L2=a/cosθ-R-r+2πR/4+2πr/4=a/cosθ-W/2-T/π+πW/4+T/2因此,理論上,帶本體2的整個長度L如下L=XL1+2NL2------(IV)式中,N為除物品容納體的頂面和底面外的帶狀體的繞數;并且X為1.5或2。
然而,如果要將具有連接元件的帶條縫制于帶本體2的周邊或將由合成樹脂制成的不同種類的連接元件沿帶本體2的周邊通過模制來一體地安裝,則帶本體會產生收縮。如果忽略這種收縮,不僅無法獲得所需的形狀,而且還會喪失容納體30的功能。因此,需要考慮在安裝連接元件時所產生的收縮長度相對于帶本體2的整個理論長度L的關系。該收縮長度(收縮系數)根據帶本體2的材料和結構而變化。例如,由普通織物制成的厚帶與薄帶之間的收縮系數的差異大于3%。即使在網狀織物的場合,這種差異也為0.2到1.1%,取決于網眼的尺寸。因此,其較佳的值在0.2到6.0%的范圍內。
而且,除了上述有關收縮的問題外,帶本體2的整個長度還需要根據希望得到的容納體30的形狀(正三棱錐形、矩形盒、圓筒盒)來進行校正。該校正值β為從連接元件3的初始連接位置的中心到帶本體靠近該位置的一個端面的尺寸a’與實際獲得的容納體30從正面側觀察的橫向寬度a的比值。在公式(I)中,該值按a’=βa計算。當希望獲得圓筒盒狀容納體30時,該校正值β相對于其它的正三棱錐形或矩形盒狀的容納體的場合變大。該值在1.01到1.20的范圍內,并可根據需要獲得的容納體30的形狀任意選擇。除非精確地確定該校正值β,矩形盒狀的容納體30無法成為一正矩形,而會扭曲。
因此,在矩形盒狀容納體30中,當假設其底面和頂面上的帶部分的一側的實際所需帶長為L’1、并且其中間部分的一側的帶長為L’2時,L’1=a’/(βcosθ’)-T/π+T/2L’2=a’/(βcosθ’)-W/2-T/π+πW/4+T/2如果考慮安裝連接元件3時的收縮系數α,則實際所需的總長L’{=(XL’1+2NL2)×(1+α/100))回到上述公式(I),式中,校正后的斜度θ’=tan-1(Wβ/a’)。這里,在如圖2所示的矩形盒狀容納體的場合,如果假設頂面和底面具有相同的尺寸和形狀,則頂面和底面的帶部分的數量X為2,帶子在中間部分處的繞數N為1.5。
在得到用于獲得圖5中所示正三棱錐形容納體31所需的帶本體總長時,假設將容納體31分成一些與得到用于獲得矩形盒狀容納體30所需的帶本體2的總長L’的場合相類似的部分。
如圖6A中所示,從位于正三棱錐形容納體31的頂點處的連接元件的最后接合部分圍繞帶狀體1的第一端部脫開連接元件的接合,直到它處于線X-Y之外的一個位置上,如圖6B所示。當展開該接合的部分并將余下的容納體部分壓平而使線X-Y變成其兩個側邊時,若從其頂部觀察,則完全地呈現出象上述的矩形盒狀容納體30,并有長度為1/2L1的帶子部分從帶狀體1的上角部延伸出來,如圖7中所示。
該延伸出的帶部分是一個決定容納體31的最終形狀的部分。這樣,如果認為該部分是一個頂面,則其長度為上述矩形盒狀容納體30的頂面長度的1/2。因此,如果要獲得正三棱錐形容納體31,將公式(I)中的X設定為1.5,以使其它所有值均合適。同時,除頂面和底面以外的帶子繞數N為3。
另一方面,在獲得用于得到容納體30、31所需的帶本體2的總長L’時,如果初步確定容納體30、31壓平時從正面側觀察的橫向長度a、帶寬W、卷繞斜度θ、安裝連接元件時帶本體2的收縮系數α以及校正值β,則可以得到公式(II)和(III)。這些公式(II)和(III)中的D和E為常數,D=L1/a,E=L2/a,它們是可根據容納體30、31的尺寸和形狀來確定的值。同時,在圓筒形容納體30的情況下,只要D在1.00到1.20的范圍內、E在1.07到1.50的范圍內,便可獲得扭曲很小的、形狀穩定的容納體30。在正三棱錐形容納體31的情況下,只要D在1.00到1.14的范圍內、E在1.07到1.10的范圍內,便可獲得無任何頂點歪斜的、形狀穩定的容納體31。
只要各參數取滿足公式(I)或(II)和(III)的值,便可在由帶狀體得到的物品容納體中獲得角部頂點不會有外斜或走樣的穩定形狀,所得到的容納體非常接近于正三棱錐形或長方體。而且,在各連接元件接合或分離時無須用過大的力作用于帶狀體,就可通過非常順暢的操作形成容納體以及將其恢復到帶狀體。因此,可提高容納體的耐久性,使其能夠承受長期的使用。
本發明的帶狀體具有傳統上公知的基本結構。也就是說,該帶狀體由預定長度、沿其整個周邊連續設置有連接元件的帶本體構成。用于帶本體的線可以是由普通天然纖維或合成纖維構成的細紗、多絲紗或單絲紗,因而它不應局限于具體的某一種。通常,如果厚度相同的話,單絲的剛度高于其它紗線。如果將該紗線用作針織/編織織物的構成紗,則里面針織或編織有單絲的織物在絲的長度方向上的剛度可提高,因而可穩定該方向上的針織/編織織物的形狀。按照本發明,如果正向(positively)針織或編織單絲而形成含網狀間隙的針織/編織織物,使單絲沿帶本體的寬度方向延伸,則可穩定帶狀體寬度方向上的形狀。如果用多絲或普通細紗作為帶狀體長度方向上所使用的紗線,則可得到所需的柔性。
作為連接元件,可以采用普通拉鏈上所安裝的連接元件,由合成樹脂或金屬制成的、普通結構的撳鈕,或由插口狀和插塞狀連接元件組合而成的卡合裝置。在卡合裝置中,公的或插塞狀接合元件通過壓合或插入而與母的或插口狀接合元件接合。作為其它的連接元件,可以采用所謂的表面搭扣,它包括由許多細鉤片和環片構成的接合元件。在該表面搭扣中,各由許多公和/母接合元件構成的一側接合件和另一側接合件利用壓迫各接合面通過一個平面連接。
根據由帶狀體得到的物品容納體的形狀確定的上述常數K由以下公式(IV)給出K=X+2N式中,X為1.5或2;并且N為帶狀體除物品容納體的頂面和底面外的繞數N。
這里,X是一個用于確定物品容納體的外觀的值,如果該值為1.5,則可獲得規則的三棱錐形容納體。如果該值為2,則可獲得具有清楚的角部形狀或窄底圓筒形的容納體。三棱錐形容納體在具有較小尺寸時具有小物品容納體的功能,而在具有較大尺寸時可用作購物袋等。矩形容納體根據其尺寸可用作錢包、香煙盒、照相機盒、文件盒等。如果它呈窄圓筒形,則可以用作移動電話盒或眼鏡盒。
上述值N結合帶本體的帶寬W以及從連接元件的初始結合位置中心到帶本體靠近該位置的長度方向上的端面的尺寸a’而確定容納體的高度。該值是容納體除頂面和底面外的實際繞數的兩倍。因此,雖然該值N可任意確定,但最好至少為1或更大。
最好,帶本體在安裝連接元件時的收縮系數α在0到6.0%的范圍內。關于這些連接元件在帶本體上的連接,可以通過模制或壓接將連接元件一體地連接于帶本體的周邊,或者可通過模制或壓接將連接元件一體地連接于一細長帶條的一個側邊,然后再將該窄帶條縫制于帶本體的周邊,使連接元件設置在外。雖然在通過模制安裝連接元件后應對帶條或帶本體考慮一定程度的收縮,但在通過壓接的安裝中幾乎不會產生收縮。而且,在將一帶條連接于帶本體的場合,它可以用粘結劑或通過用超聲波或高頻壓力加熱裝置的熔接來連接。在這種情況下,不會產生收縮,這些方法可以與縫制一起使用。
雖然本發明的帶本體的收縮系數α包括為0%的情況,但通常連接元件是預先安裝在一預定長度的窄帶條上、且將帶條縫制于帶本體的周邊上的。在這種情況下,帶本體中會因縫制而產生收縮。由于收縮系數α根據帶本體的材料和結構而變化,該帶本體可以由纖維針織/編織帶、合成樹脂帶、合成皮革帶、天然皮革帶等構成,因而發明人通過探索試驗確定了該值。因此,發現其上限值為6%。帶本體的收縮系數α是一個在將含有連接元件的一帶條縫制于帶本體時的值,最好,該收縮系數α在0.2到6.0%的范圍內。
業已發現,帶本體的縫制收縮系數根據帶本體的材料和結構以及帶寬而變化。因此,制備了不同材料、結構和帶寬的帶本體,并將具有連接元件的帶條通過縫制固定于帶本體。然后,得出它們的收縮系數。因此,在網狀帶織物的場合,雖然收縮系數α根據帶寬和網眼(空隙的百分比)而變化,但它是在0.2到1.2%的范圍內。在合成皮革或天然皮革的場合,收縮系數α是在0.3到0.5%的范圍內,在普通編織帶的場合,該值為1.0到5%。
校正值β最好是在1.01到1.20的范圍內。在普通編織帶和網狀編織帶的場合,根據帶本體的結構和形狀,例如尤其是帶本體是細密結構還是粗疏結構,除了上述收縮系數以外,在連接元件安裝于帶本體之后還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例如在矩形容納體的場合,當它接近窄圓筒形時,該值變大。校正值β是一個用于消除這種影響的值,可以根據該形狀來適當選擇。
最好,連接元件接合時帶本體相對側之間的間隔V是在大于、等于5毫米到小于、等于20毫米的范圍內。該值是一個影響需要獲得的物品容納體的頂點位置的值。如果該值落在該范圍之外,頂點位置會歪斜,或者形狀會扭曲。考慮到頂點位置和滑扣的滑動阻力,更好的優選值是在9到13毫米的范圍內。
待安裝在本發明帶狀體的周邊上的連接元件如果是撳鈕,則它們是沿帶本體的整個周邊等節距地連續安裝。如果將上面預先安裝連接元件的一窄帶條連續地縫制于帶本體,則應有一個其中諸如可拆底端止擋件之類的聯結件分別安裝在與帶本體的端部相隔預定長度的位置以使聯結件彼此聯結的區域,因而該區域沒有連接元件。
上述值T是不存在連接元件的初始接合位置處的聯結件的端面之間的間隔。通常,該值幾乎不會影響物品容納體的形狀。然而,如果該值太大,在容納體的底部會形成一開口,從而破壞容納體的外觀,并在功能方面產生問題。另一方面,其下限值足夠大以使聯結件彼此聯結。例如如果接合元件是撳鈕,則一對彼此相鄰的撳鈕可起到聯結件的作用來用作聯結件而不是可拆底端止擋件。
而且,較佳的是,常數D、E,也就是容納體的頂/底面的帶部分的長度L1和其中間部分處的1/2繞數1(N=1)的帶部分的長度L2相對于壓平的容納體的橫向長度a的比值,是在1.00到1.20(=D)以及1.07到1.50(=E)的范圍內。
按照本發明,從帶本體的部分周邊可延伸出一窄延伸件。在這種情況下,當用帶狀體形成容納體時,該窄延伸件可用作提手帶。這樣,較佳的是,一個接合/分離件設置在延伸件的前端,與所述前一接合/分離件接合或脫接的另一個接合/分離件安裝在帶本體和/或延伸件的一所需位置。而且,如果帶本體的正面和背面分別被加工以不同的圖案或顏色,則可以通過翻轉過來而使用正面和背面。此時,該窄帶的正面和背面最好也加工以不同的圖案或顏色。
圖1是本發明的一帶狀體的俯視圖;圖2是本發明一典型實施例的矩形盒狀容納體的正視圖;圖3是容納體頂面部分上的連接元件松開時的正視圖;圖4是容納體的仰視圖;圖5是用本發明的帶狀體獲得的一正三棱錐形容納體的正視圖;
圖6是表示該容納體與頂面對應的一部分被打開狀態的立體圖;圖7是將容納體的中央部分壓于容納體的端部止擋件而將容納體壓平時的正視圖;圖8是表示按本發明而獲得的一矩形容納體的使用狀態的立體圖;圖9是三棱錐形容納體的立體圖;圖10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帶狀體的俯視圖;圖11是該帶狀體的延伸件側的后視圖;圖12是該實施例的一變型實例的帶狀體的延伸件側的俯視圖;圖13是表示由該帶狀體形成的容納體的整個結構的立體圖;圖14是從另一側觀察的容納體的局部立體圖;圖15是表示容納體的延伸件的使用狀態的說明圖;圖16是表示設置在延伸件自由端側的一長度調節件的結構實例的立體圖;圖17是表示該實施例的另一變型實例的立體圖;圖18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具有另一種結構的容納體的總體立體圖;圖19是該實施例的一變型實例的容納體的總體立體圖;圖20是表示其使用狀態的立體圖;圖21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帶狀體的俯視圖;圖22是該實施例的一變型實例的局部俯視圖;圖23是由上述實施例的帶狀體形成的容納體的局部立體圖;圖24是表示本發明帶狀體的另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圖25是示意性地表示帶狀體延伸件結構的俯視圖;圖26是表示一連接元件聯結件的連接元件被松開狀態的局部俯視圖,該連接元件聯結件是延伸件的一個構件;圖27是該實施例的一變型實例的延伸件的一延伸端部的局部俯視圖;圖28是該實施例的另一變型實例的帶本體和延伸件的局部俯視圖;圖29是表示由該實施例的帶狀體形成的容納體的總體結構的立體圖;圖30是表示該容納體的一變型實例的總體立體圖;圖31是表示由該實施例的帶狀體形成的容納體的使用狀態的說明圖;圖32是該實施例的另一變型實例的的帶狀體的俯視圖;圖33是表示由該帶狀體形成的容納體的結構和使用狀態的立體圖;圖3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帶狀體的俯視圖,其一部分的表示從略;
圖35是該帶狀體的后視圖;圖36是在接合時固定于帶狀體的連接元件的一個實例的局部剖視圖;圖37是另一實例的局部剖視圖;圖38是又一實例的局部剖視圖;圖39是表示圖36中所示滑扣的結構實例的側視圖;圖40是表示圖37中所示滑扣的結構實例的立體圖;圖41是說明滑扣的拉動的側視圖;圖42是由該實施例的帶狀體形成的容納體的側視圖;圖43是暴露該帶狀體的背面而獲得的容納體的側視圖;圖4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帶狀體的俯視圖,其一部分表示從略;圖45是表示具有延伸件一側的端部的結構實例的局部后視圖;圖46是暴露該帶狀體的頂面而獲得的容納體的總體立體圖;圖47是暴露該帶狀體的背面而獲得的容納體的總體立體圖;圖48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帶狀體的俯視圖,其一部分表示從略;圖49是表示暴露帶狀體背面而獲得的容納體的延伸件暴露時的結構的局部剖視圖;圖50是該容納體的局部立體圖;圖51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帶狀體的俯視圖,其一部分表示從略;圖52是該帶狀體的延伸件的延伸側端部的后視圖;圖53是表示按照該實施例獲得的容納體的一部分的局部立體圖;以及圖5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帶狀體的俯視圖,其一部分表示從略。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來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
圖1是表示具有本發明基本結構的一實施例的帶狀體的正視圖。
在圖1所示實施例的帶狀體1中,沿其具有預定長度和寬度的帶本體2的外周邊連續地設置多個連接元件3。例如,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纖維制成的帶子編織/針織織物、不同的帶狀無紡織物、合成樹脂帶、天然皮革帶、合成皮革帶等作為帶本體2。這些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場合來選擇。為使連接元件3可以順暢地接合/分離,帶本體2的縱向上的兩個端部最好形成弧形。
圖1所示的每個連接元件3都具有與公知拉鏈連接元件相同的結構,它由固定于拉鏈帶側邊部分的腿部以及與相匹配的連接元件3接合的連接頭構成。該連接元件3可以由金屬或合成樹脂制成。由合成樹脂制成的連接元件可以是獨立式的,其中各連接元件3象普通金屬連接元件一樣是獨立的,也可以是連續式的,諸如通過將合成樹脂長絲形成盤卷狀而制成的盤卷元件,在每個盤卷部分的一部分上形成它們的連接頭并設置成一直線,并且通過連續地將合成樹脂長絲彎曲形成鋸齒形狀而制成鋸齒狀元件,使它們的連接頭形成于彎曲的端部上。
同時,本發明的連接元件不應局限于此類用于上述拉鏈中的連接元件,可以使用卡合連接裝置,諸如眾所周知的撳鈕,該撳鈕適于通過按壓或插入來卡合,例如在上述美國專利說明書中所揭示的。而且,還可以采用由許多連接元件構成的表面搭扣,它可借助按壓通過一個平面與一相匹配的搭扣接合。在前一卡合連接裝置中,在帶本體2的周邊上連續地安裝公、母接合/分離件,以對應于卡合連接裝置的多個相應的接合位置。
該實施例的諸連接元件3由合成樹脂獨立制成,與普通拉鏈條一樣,它們通過模制以預定節距對應于一拉鏈帶而沿一窄帶條4的側邊一體地安裝。然后,將側邊上連續安裝有許多連接元件3的帶條4沿帶本體2的整個周邊縫合。
按照該實施例,在連接元件安裝位置固定一聯結件5,該位置是從通過上述方式獲得的帶狀體1的長度a’(在縱向方向上初始設定)方向上的一端朝內,該聯結件5的結構與公知的一種拉鏈端部止擋件的結構相同。在帶狀體1的另一側邊上,與上述聯結件5的固定位置沿斜線相隔預定距離安裝一對端部止擋件5d,它們的結構與拉鏈頂端止擋件的結構相同。因此,應該安裝在聯結件5和端部止擋件5d的安裝位置處的連接元件3沒有預先安裝或從這些位置上拆除掉,因而,其中需要安裝聯結件5和端部止擋件5d,從而形成分離部分3a、3b。
聯結件5包括一插入銷5a和一固定于一盒體5b的盒銷5b,它們安裝在可釋放的底端止擋件的安裝位置而彼此相對,就象通常安裝在普通套衫等上的、具有可釋放的底端止擋件的拉鏈的公知結構一樣。在盒銷一側的連接元件3、3、...上可滑動地裝有一滑扣7。端擋5d固定在其拆去連接元件的安裝位置,與位于其分離的端部處的連接元件3相鄰。
這里,帶狀體1的長度以及聯結件5和端部止擋件5d的安裝位置取決于各容納體30、31的形狀和尺寸,這些容納體均通過螺旋卷繞帶狀體1并連續地連接上述連接元件來獲得。帶狀體1的長度和容納體的形狀由帶本體2(這是它們的主要構件)的實際長度L’以及含有若干要素的公式(I)、(II)、(III)決定,這些公式將在下面描述。
在下面所示的一個實例中,帶本體2所需要的實際長度L’可通過將一具體值代入上述公式(II)和(III)而獲得。
實例1假定a=100毫米,W=20毫米,T=18毫米,X=2,N=1.5,用一差動進給縫紉機縫制帶條4時帶本體2的收縮系數α為1%,則可以得出用于獲得圖2和3中所示的矩形盒狀容納體30所需的帶本體2的理論長度L和實際長度L’。
θ=tan-1(W/a)=tan-1(20/100)=11.309°L1=a/cosθ-T/π+T/2=100/cos11.309-18/π+18/2=105.25毫米L2=a/cosθ-W/2-T/π+πW/4+T/2=100/cos11.309-20/2-18/π+20π/4+18/2=110.96毫米2L1+2×1.5×L2=2×105.25+3×110.96=210.50+332.88=543.38毫米L’=L(1+α/100)=(2L1+2×1.5×L2)·(1+α/100)=(2×105.25+3×110.96)×(1+0.01)=548.8毫米雖然理論長度為543.38毫米,但考慮到縫制收縮,實際所需的帶子切割長度L’為548.8毫米。
實例2在公式(II)和(III)中,可得出獲得圖5中所示的正三棱錐形容納體31所需的帶本體2的實際長度L’。這里,假定在對應于頂面和底面的帶子部分展開時橫向長度a’等于長度L1。在該實例中,即使作出這種假定,實際上也不會產生特殊的缺陷,這是因為縫制所產生的收縮將在后面考慮。T是使聯結件5接合或分離所需的尺寸。在該實例中,它設定為T=18毫米。如果T的該值是在17-19毫米的范圍內,則容納體31的形狀不會產生特殊的變化。
對于帶子切割尺寸L’,采用以下公式。
L’=L(1+α/100)=(XL1+2NL2)·(1+α/100)這里,設定為a=173毫米,W=30毫米,T=18毫米,X=3/2,N=3,α=1%。
θ=tan-1(W/a)=tan-1(30/173)=9.837°L1=a/cosθ-r+T/2=173/cos9.837°-18/π+9=178.85毫米L2=a/cosθ-W/2-T/π+πW/4+T/2=173/cos9.837°-30/2-18/π+30π/4+9=187.41毫米L=3L1/2+2×3×L2=3×178.85/2+6×187.41=268.275+1124.46=1392.76毫米L’=L(1+α/100)=(3L1/2+2×3×L2)·(1+α/100)=(3×178.85/2+6×187.41)×(1+0.01)=1406.68毫米雖然帶本體2的理論切割長度為1392.74毫米,但考慮縫制所造成的收縮,帶子切割長度L’為1406.68毫米。另外,對于構成頂面和底面的部分展開時的長度a’,必須考慮收縮系數α。然而,僅在這個條件下,在形成容納體31時并不能在外觀方面始終獲得穩定結構的容納體31。這里,a’的尺寸是重要的,除非a’是一合適的值,否則容納體的頂點會橫向歪斜。
實例3對在將具有連接元件3的帶條4縫制于帶本體2上時的尺寸差進行了測試。也就是說,當由相同材料制成并具有相同結構的帶條4為1400毫米時,將帶本體2的實際切割長度L’分為三組(i)1406毫米,(ii)1410毫米,(iii)1420毫米。于是,表1表示通過改變各組的校正值β(=a’/a)將如圖7中所示的實際所需的長度a’設定為177毫米、180毫米和185毫米時得到的相應帶狀體1的最終尺寸。而且,該表評價了由相應帶狀體1形成的九種正三棱錐形容納體的頂點的橫向歪斜。
在該表中,“◎”表示頂點基本位于中央的情況,“○”表示有實際使用中有允許的歪斜的情況,“△”表示有不太允許的歪斜的情況,“×”表示頂點向右或向左歪斜而難以實際使用的情況。“右”和“左”表示歪斜方向。
帶條4在帶本體2上的縫制情況如下縫紉機類型差動進給縫紉機進給調節標度8針#14線#30節距標度3[表1]
從上述表1可以看出,除非適當地確定因縫制造成的收縮系數α以及校正值β,所得到的正三棱錐形容納體的頂點會沿橫向歪斜,因而容納體難以付諸實用。
實例4接下來,用(A)網狀編織帶本體、(B)合成皮革帶本體和(C)普通編織帶本體來測試在進行縫制時帶狀體1和帶本體2的材料和結構的不同所產生的影響。同時,在這里所使用的網狀編織帶本體中,其寬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由網狀結構形成,其兩側邊緣部分具有較細密的結構以穩定縫制。如上所述,在縫制時的影響取決于理論橫向尺寸a、實際形成的橫向尺寸a’以及直接相關的收縮系數α和校正值β。
對于固定有連接元件3的帶條4的長度,將兩片長1360毫米的帶條4用于所有的帶子(A)到(C)。
(1)網狀編織帶(A)具有連接元件的帶本體2的縫制情況如下。
所使用的針#11,線#50,節距標度3,所使用的縫紉機1-針連鎖縫紉機。
各個尺寸情況如下。
a=165.5毫米,W=32毫米,V=7毫米,T=18毫米,X=3/2,N=3。
在這種情況下,帶本體2的卷繞斜度θ、頂面/底面的理論長度L1、中間部分的理論長度L2和帶本體2的理論總長度L按照公式(II)-(IV)計算,然后通過與實際所需帶本體2的理論總長度L’相比較而引入縫制時的收縮系數。
θ=tan-1(W/a)=tan-1(32/165.5)=10.943°L1=a/cosθ-T/π+T/2=165.5/cos10.943°-18/π+18/2=171.835毫米L2=a/cosθ-W/2-T/π+πW/4+T/2=165.5/cos10.943-32/2-18/π+32π/4+18/2=180.968毫米L=3L1/2+6L2=3×171.835/2+6×180.968=1343.564毫米這里,考慮因縫制造成的收縮,收縮系數α設定為0.22%,實際切割長度L’按以下得出。
L’=L(1+α/100)=1343.564×1.0022=1346.52毫米用縫制上述帶條4所獲得的帶狀體1形成容納體31,該帶條具有用于此長度的帶本體2的連接元件。因此,可獲得一穩定的正三棱錐形容納體31。然而,圖7中所示的實際橫向尺寸a’為171毫米。
因此,這種情況下的校正值β為β=a’/a=171/165.5=1.03
因此,在確定實際容納體31所需的橫向尺寸a’時,必須用上述校正值β進行校正。除非用校正值β校正設計橫向尺寸a以獲得橫向尺寸a’,否則頂點位置的歪斜無法得以校正。
(2)合成皮革帶本體(B)縫紉機的縫制情況為,全進給縫紉機使用的針#21,線#8,節距標度3。
尺寸情況為,a=167,W=30,V=12,T=18,X=3/2,N=6,收縮系數α=0.37%。
θ=tan-1(W/a)=tan-1(30/167)=10.184°L1=a/cosθ-T/π+T/2=167/cos10.184°-18/π+18/2=172.943毫米L2=a/cosθ-W/2-T/π+πW/4+T/2=167/cos10.184°-30/2-18/π+30π/4+18/2=181.505毫米L=3L1/2+6L2=3×172.643/2+6×181.505=1348毫米L=L(1+α/100)=1348×1.0037=1353毫米在合成皮革帶本體(B)的場合,圖7中所示的實際橫向尺寸a’不等于頂/底面的長度L1。因此,β認為是校正值。值a’需要通過縫制測試來得出。
由于在該實例4中a’=169,因而校正值β為169/167=1.012。
(3)普通織物帶本體(C)縫紉機的縫制情況為,進給調節標度8,針#14,線#30,節距標度3。
尺寸情況為,帶子寬度為30毫米,圖7中所示的理論橫向尺寸a為168毫米,帶本體2與帶條4之間的縫制寬度V為12毫米,收縮系數α為2%。而且,頂/底面的理論長度L1假定等于圖7中所示的設計橫向尺寸a’。使用普通帶本體(C)場合的校正值β假定為1.04。
在這種情況下,頂/底面的理論長度L1和中間部分的長度L2按照公式(II)-(IV)來獲得,然后得出理論最終帶子長度L。因此,長度L為1350毫米,考慮收縮系數α實際所需的最終帶子長度為1380毫米。用圖7中所示的最終帶狀體1獲得的實際橫向尺寸a’為174毫米,這種結構得以穩定,同時正三棱錐體的頂點位于中央。
如果需要給容納體提供圖案性能或時尚性能,則可對待安裝在帶狀體1外周邊上的具有帶子的連接元件著以不同于帶本體2的顏色,以使其螺旋形圖案更為突出。或者,可以在帶本體2上印制不同的圖案。如果希望表達自我,可以制備兩片不帶任何圖案的帶本體2,然后將使用者的詞首字母、照片、標識語等印制在帶本體2的表面上。這樣的印制例如可以通過噴墨打印機或熱轉印來實現。
如果要將上述容納體30、31恢復到原來的帶狀體1,將滑扣7沿相反方向滑動而與聯結件5接合。如果將插入銷5a從滑扣7和盒體5b上取下,則被回折的帶狀體1的一個端部恢復到原來狀態,變成一條直的帶狀體1。按照本發明,可以將公/母接合件安裝在這種直帶狀體1的兩個端部上。它可以用于除上述容納體30、31以外的其它不同場合,這將在以后描述。
按照本發明,從帶本體2的一部分周邊上可以伸出一延伸件6。圖10和11表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帶狀物品的前、后表面的結構。該實施例的帶狀物品是一長帶狀體1,包括一帶本體2和一帶條6,帶本體是一片本體,其縱向上的一端形成弧形,帶條是一從帶本體2的另一端伸出的延伸件。雖然按照該實施例,帶本體2和帶條6是用一單條帶材一體和連續地制成的,但該實施例不應局限于此,還可以將單獨制造的帶本體2和帶條6連接起來,通過縫合或熔接將帶條6連接于帶本體2的另一端。
該實施例的帶條6的寬度除了其前端為均小于帶本體2。而且,如圖12中所示,帶本體2和延伸件6的寬度可以相同。由于按照該實施例,帶本體2和帶條6如上所述在縱向方向上形成連續狀,除了不包括連接元件3的兩個分離部分3a、3b以外,連接于帶本體2的基本整個周邊以形成一容納體的連接元件3。呈環形連接于帶狀體1的帶本體2的一個區域的背面的周邊。上述分離部分3a、3b形成于相對側的周邊上、從帶本體2的縱向上的兩端朝內移動一預定尺寸的對稱位置處。
連接元件3由用于普通拉鏈的連接元件形成。帶本體2連接有一拉鏈條的帶子部分4a,其中,在拉鏈的拉鏈帶的一個側邊上等節距縫制固定有許多連接元件3。上述連接元件3上可滑動地裝有一滑扣7,以便等節距設置的連接元件3接合或分離。對于兩個分離部分3a、3b,一滑扣止擋裝置5d一體地固定于設置在一個分離部分3a處的連接元件3,該止擋裝置相當于普通拉鏈的頂端止擋件。聯結件5由一盒銷5c、盒體5b和一插入銷5a構成,它相當于拉鏈的可拆底端止擋件,并與在另一分離部分3b處設置成彼此相對的連接元件3固定成一體。
帶條6、也就是上述的延伸件,如上所述直接從帶本體2的另一端延伸出來,母接合部分8a、也就是母接合裝置的母撳鈕8,固定在其前端的表面上而暴露于其上。按照該實施例,作為公接合裝置的公撳鈕9固定于帶條6與帶本體2之間的邊界區域B的表面上而暴露于其上。而且,作為公接合裝置的公撳鈕9固定于與帶本體2的分離部分3a相鄰的、安裝滑扣5d的部分處,使其公接合部分9a在其上突出。
圖13和14表示由具有上述結構的帶狀體1形成的容納體的一個實例。圖13是從其一端觀察的其蓋子部分33a的總體立體圖,圖14是從其另一端觀察的該蓋子部分的局部立體圖。在上述容納體33中,固定在一個分離部分3b上的聯結件5的盒銷5c插入滑扣7,同時插入銷5a通過滑扣7插入盒體5b,然后,盒銷5c與插入銷5a相結合。隨后,將帶狀體1圍繞聯結件5螺旋卷繞,滑動滑扣而連接相應的連接元件3。
在所示的實例中,容納體呈扁平的矩形盒狀,上述撳鈕9設置在其上部蓋子部分33a的一個端部上,另一公撳鈕9設置在帶條6的一延伸的端部處。母撳鈕8設置在直接從容納體33的蓋子部分33a延伸出來的帶條6的前端部處。
圖15A和15B表示將帶條6用作提手帶的場合的兩個使用實例。也就是說,固定在帶條6的前端上的母撳鈕8與設置在蓋子部分33a的一端處的公撳鈕9相接合。因此,如圖15A中所示,帶條6橫跨矩形盒狀的蓋子部分33a而設置,從而可用作提手帶。如果固定在帶條6的前端上的母撳鈕8與設置在帶條6的前端處的公撳鈕9相接合,則在矩形盒狀蓋子部分33a的一個端部形成一環狀帶,如圖15B所示。
圖16表示帶條6的一變型實例,在該帶條6的一自由端部上設置一長度調節機構10。該長度調節機構10由一單個的矩形環狀金屬裝置10a和一基本呈Θ形的金屬裝置10b構成。上述帶條6的自由端部在縱向方向上分成兩部分,其較長側端部以之字形方式插入Θ形金屬裝置10b,同時其前端插入矩形環狀金屬裝置10a的短側部分并反繞。而且,該前端環繞Θ形金屬裝置10b的一中間結合桿部分10b’卷繞。另一方面,分兩部分的帶條6的短側部分6a環繞矩形環狀金屬裝置10a的另一短側部分卷繞并在縱向方向上折回,母撳鈕8a固定在搭接的端部上。通過將Θ形金屬裝置10b在帶條6的縱向方向上滑動,可任意調節帶條6的長度。
圖17表示上述實施例的另一變型實例。代替設置在容納體33的蓋子部分33a一端的公撳鈕9,安裝環形金屬裝置11的一部分,同時在帶條6的一個自由端部安裝一扣環6b。在該變型實例中,帶條6可用作一待安裝在普通皮包上的肩帶。
圖18表示可由帶本體2和從該帶本體2上延伸出來的帶條6得到的一帶狀體1。帶本體2和帶條6由一具有較大矩形間隙的網狀經編針織帶構成。該圖表示所形成的容納體34是呈三棱錐形。
按照該實施例,帶本體2和帶條6是由單條帶材制成,均是由一具有方形間隙的網狀經編針織組織的較窄織物切割成所需長度,該織物主要由一種公知的marquisette組織形成。通過象第一實施例那樣縫制普通拉鏈的拉鏈條,將連接元件3安裝在該帶子的帶本體的整個周邊上。
按照該實施例,帶本體2具有一縫制拉鏈條的針織部分2a,該針織部分在其寬度方向上的兩側邊具有細密針織圖案。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個受縫制的針織部分2a之間設置有一網狀針織部分2b,在該部分中呈矩陣狀沿豎直和水平設置有方形窗口狀間隙0,該間隙是通過纏繞橫向線部分2b’與縱向線部分2b″之間的交點而獲得的。而且,在該實施例中,由窗口狀間隙0的包圍部分形成一封閉部分C,該封閉部分是上述具有部分帶子組成線的網狀編織部分2b的一部分。因此,帶條6也具有縫制拉鏈條的編織部分2a和網狀編織部分2b的編織結構,就象帶本體2一樣。
同時,帶本體2和帶條6的中央部分形成網狀結構,其自由端部是一切割端。具體說,帶本體2的端部形成弧形,以允許滑扣順暢地滑動而使連接元件接合或分離。這樣,帶本體2和帶條6的自由端均難以得到穩定,并且對于帶本體2,當拉鏈條用縫制固定時,其縫制強度要小于其它部分。如果打算象第一實施例那樣將母撳鈕8固定在帶條6的自由端部上,則無法確保其固定強度。
因此,通過在帶本體2和帶條6的自由端部上各設置一加強片14,可穩定該端部的形狀,而且可提高拉鏈條的縫制安裝強度和實現母撳鈕8牢固的固定強度。
除了帶狀體1的分離部分3a、3b之外,具有連接元件3的拉鏈條呈環形縫制安裝在具有上述包裝組織的帶本體的整個周邊上。然后,帶條6從帶本體2縱向方向上的一端通過相同于第一實施例的操作延伸于與該帶本體相同的平面上,可形成三棱錐形物品容納袋34。
當不需要形成物品容納袋34時,將滑扣7朝作為一聯結件的可拆底端止擋件5滑動,從而連續地脫開連接。最后,可拆底端止擋件5的插入銷5a從滑扣7和盒體5b中脫出,該袋子恢復到帶狀體1,也就是原來的帶狀物品。如果該部件折疊成緊湊的形狀,它可以非常方便地儲存或攜帶。
雖然按照該實施例,帶本體2中所使用的線的材料可以任意選擇,但通常是采用天然纖維線或合成樹脂纖維線。可以用純復絲、結構紗或單絲作為合成樹脂纖維線。如果將剛性單絲用于所示該實施例中的網狀針織部分2b的橫向線部分2b’,則可加強網狀針織部分2b的寬度方向上的強度,從而可穩定帶狀物品1的寬度方向上的形狀。
由于其縱向方向上的柔韌性,該實施例的具有這種結構的帶狀體1可折疊成緊湊的形狀,從而可方便地儲存于例如小袋中。當它用作上述的物品容納體34時,由于它幾乎是一網狀結構,因而可很容易地從外部識別出里面所容納的產品。如果將容納體留在一個想不到的地方,則可以從外部很容易地識別出里面的物品。
而且,按照該實施例,網狀針織部分2b中的窗口狀間隙0的部分用作封閉部分C,它們由構成線的部分組成。這樣,封閉部分C的設置在該物品容納袋中形成一種圖案。并且,很難從遠處識別出袋中所容納的產品,因此,當攜帶該袋子時,無須擔心會引起他人的注意。
按照該實施例,由于帶本體2和帶條6的主要部分幾乎是由上述網狀針織部分2b構成,因而其整個結構具有柔性。因此,在形成物品容納袋34時或將該袋子恢復原來的帶形物品1時,可方便地進行聯結件5、也就是可拆底端止擋件的結合/分離操作。在確保便于處置的同時形成物品容納袋34時,物品容納袋的結構形狀不易走樣,這是因為,在帶狀物品1的寬度方向上確保了一定程度的剛性,同時在帶狀物品1的縱向方向上確保了柔性。
圖19和20分別表示由上述實施例的帶狀體1獲得的容納體34的一個變型實例及其使用實例。
按照該變型實例,加強片14用作帶狀體1的滑扣止擋件,并且在帶條6的一自由端部處安裝一與加強片14相同的加強片14,它是從帶本體2延伸出來的一延伸件。這些加強片14上固定有母/公撳鈕8、9,使得在形成三棱錐形容納體34時母接合部分8a和公接合部分9a彼此相對。而且,當形成三棱錐形容納體34時,母撳鈕8安裝在帶條6的近端延伸部分上,而公撳鈕9安裝在帶本體2靠近分離部分3a的一部分處。當三棱錐形容納體34形成時,母/公撳鈕8、9的接合部分8a、9a可以彼此接合或分離。
通過以這種方式安裝母/公撳鈕8、9,帶條6可象圖18所示的實施例那樣用作懸掛帶,并且當形成三棱錐形容納體34時,通過使位于內側的母、公撳鈕8、9相接合,同時使外側的母/公撳鈕8、9相接合,從而形成一從帶條6的近端延伸部分開始的封閉的環狀提手帶,如圖20中所示。
也就是說,通過使固定在帶條6自由端上的母撳鈕8與固定在帶本體2靠近分離部分3a的一部分上的加強片14或公撳鈕9相接合,可將帶條6用作一提手帶,它沿著三棱錐形容納體34的部分突脊而用于連接相應的端部。而且,如果使固定在有帶本體2的帶條6伸出的一端上的母撳鈕8與固定在加強片14上的公撳鈕9相接合,同時使固定在帶條6的自由端部上的母撳鈕8于固定在帶本體2位于分離部分3a處的部分上的公撳鈕9相接合,則可使上述突脊的兩端以及帶條6的兩端聚合于一個位置,并且帶條6成為一環狀提手帶,因而容納于容納體34中的物品決不會不慎跳出其外。
圖21是表示本發明帶狀物品1的另一實施例的俯視圖。按照該實施例,延伸件、也就是帶條6不同于第一實施例的帶條,它是成直角從分離部分3a的一個帶子側邊延伸出來,在該分離部分中于帶本體2的周邊上沒有聯結件5。雖然在該例中帶條6是連續并直接由帶本體2形成的,但該實施例不應局限于該實例,還可以將單獨生產的帶本體2與帶條6的一端例如通過圖22所示的縫合方法來相連接。同樣,在該實施例中,通過使圖22中的母、公撳鈕8、9相接合,可獲得一帶有懸掛件的容納體35,它局部表示于圖23中。
圖24是表示本發明帶狀物品1的另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圖25是表示縫制于帶帶本體2的周邊而構成帶狀物品1的延伸件的一部分拉鏈12與由該拉鏈12構成的一延伸件13之間的關系的局部俯視圖。圖26是表示延伸件13的連接元件的脫開狀態的局部俯視圖。
按照該實施例,除了形成于帶本體2的兩個位置處的分離部分3a、3b外,拉鏈12除某些部分外沿長帶本體2的整個周邊縫制安裝,該帶本體具有所需的帶寬和帶長以形成圖29中所示的容納體36的本體36a。形成于兩個位置處的分離部分3a、3b中的分離部分3b具有一聯結件5,該聯結件與上述實施例一樣由一可拆底端止擋件構成。
在該實施例中,部分拉鏈條垂直于帶本體2而從分離部分3a、3b中的未安裝聯結件5的分離部分3a延伸出來。該延伸部分是該實施例中的上述延伸部分13。如圖25中所示,延伸件13由一條形體構成,其中連接元件3象一根鏈條一樣連續地設置。通常,拉鏈中的各連接元件3固定于兩根窄拉鏈帶的側邊而彼此相對,并由一固定腿部和一從固定腿部向帶側邊外部突伸的接合頭構成。固定腿部通過縫制或模制而安裝,或者在拉鏈帶編織或針織的同時針織或編織于其中,使它們沿拉鏈帶的相對側邊以一預定節距固定。
按照該實施例,切出一個垂直于帶狀體1的分離部分3a而暴露于拉鏈12的鏈條部分之外的部分,從而形成一條形的連接元件連接件,其中多個連接元件3連續地連接在一直線上,如圖25中所示。然后,通過使相對的連接元件3相接合,從而形成延伸件。因此,按照該實施例,延伸部分13是通過離開固定在帶本體2的周邊上的拉鏈元件的固定部分而使該部分13從帶本體2上伸出而形成的。如圖26中所示,通過滑扣7的滑動操作,使相對的連接元件3彼此接合或分離。
在該實施例的拉鏈12中,在拉鏈12的兩端各安裝一可拆底端止擋件5、也就是聯結件5,使得在使聯結件5聯結時形成一環狀的折疊端部。這樣,就無須象普通拉鏈那樣有滑扣止擋件(頂端止擋件)。同時,可以用圖27中所示的普通拉鏈的一部分來形成延伸件13。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固定一個小片13a來代替頂部止擋件,該小片相當于拉鏈的底部止擋件,從而可使相對的連接元件聯結件的端部彼此聯結,并可在該小片13a上安裝公/母撳鈕8、9。在延伸件13中,可以保留連接元件3的固定部分而不切去拉鏈條12a部分,該部分在圖28所示的上述實施例中是不切去的。
如果使用按上述實施例得到的帶狀體1來形成扁平矩形盒式的容納體36,則延伸件13、也就是連接元件聯結件從其蓋子部分36b的一端呈環狀延伸出來而形成一懸掛帶。圖30表示容納體36的一個變型實例。在延伸件13的一端安裝一公撳鈕9,而在帶本體2與容納體36的延伸件的延伸側相對的一部分上安裝一母撳鈕8。然后,如果使安裝在延伸件13上的公撳鈕9接合,便可得到如圖30所示的提手帶。
圖31A和31B表示延伸件13的拉鏈帶部分被切去和未被切去時的使用狀況。按照該實施例,當延伸件13形成較長時,容納體36的本體36a可懸掛于頸部,如圖31A和31B所示。此時,如果滑扣7安裝成這樣一個方向,即當滑扣7朝環狀端滑動時連接元件接合,而當它朝容納體36滑動時連接元件脫開,則可以通過操作滑扣7來任意調節環的尺寸。圖31B表示延伸件13上仍保留拉鏈帶的場合,可以通過加入圖案等對該拉鏈帶提供裝飾,如圖31B中所示。
圖32和33表示上述實施例的一變型實例的帶狀體1和由該帶狀體1形成的容納體36。按照該變型實例,不含有由上述實施例的可拆底端止擋件聯結件5構成的聯結件5,而是從帶本體2的分離部分3b垂直延伸出一第二延伸件15,該第二延伸件由一對第二連接元件聯結件構成,其中,連接元件3連續地接合。如圖32所示,第二延伸件15的一個端部固定有一端部止擋件15b,因而使兩個連接元件聯結件的自由端部相連,該止擋件具有一用來懸掛附綴等的環15a。通過使第二延伸件這樣從分離部分3b延伸出來,在攜帶容納體36的同時可以從其底面角部懸掛一附綴等,如圖33所示。
圖34和35表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帶狀體20的正面和背面的結構。
在該實施例中,于一帶子21的周邊上固定許多連接元件24,該實施例的帶狀體20由一在長度方向上的兩端切成弧形的帶本體22、一對沿帶本體22的周邊一直縫制到兩個分離部分24a、24b的連接元件安裝帶23以及許多沿每條連接元件安裝帶23等節距固定的連接元件24構成。
除了上述結構,在該實施例的帶狀體20中,帶子21的正面和背面(這是本發明的突出點)具有不同的圖案或顏色。這種圖案或顏色可以通過印花、編織或針織提供于帶子21的正面和背面。而且,除了與圖案或顏色相關的結構,帶狀體20的正面和背面具有相同的結構。
圖36和37示意性地示出了帶狀體20的正面和背面具有相同結構的兩個實例。
在圖36所示的實例中,上面固定上述連接元件24的一對連接元件安裝帶23由一單條帶材形成,帶本體22由兩條尺寸和形狀相同而暴露在外的圖案或顏色不同的帶材22a、22b構成。兩條帶材22a、22b彼此搭接而使它們的圖案面暴露在外。每條連接元件安裝帶23相繼通過分離部分24a、24b縫制成由彼此搭接的帶材22a、22b的周邊部分夾持的狀態,從而形成帶子21。對于帶子21的這種結構,由于正面和背面的結構相同,因而除了圖案不同之外很難識別正面和背面之間的差異,同時可使正面和背面制得較美觀。
同時,在這種情況下,連接元件安裝帶23的正面和背面的圖案和顏色可以彼此不同。而且,連接元件安裝帶23可以不由單條帶材構成,而可由兩條各具有暴露在外的不同圖案或顏色的帶材連結而成。
在待安裝于該實施例的連接元件安裝帶23上的滑扣26中,如圖39所示,在兩個導片26b、26c的外表面上設置相同結構的安裝環26d、26e,這兩個導片的端部通過一聯結柱26a相連。每個安裝環26d、26e上連接有拉環26f、26g。利用這種結構,根據用途使用任何一個拉環26f、26g,滑扣26可以使帶狀體20的連接元件順暢地通過正面和背面而接合或分離。
另一方面,在圖37所示的實例中,帶本體22由一單條帶材構成,其正面和背面的圖案和顏色不同,并且,上面固定連接元件24的連接元件安裝帶23由帶材23a、23b構成,這兩條帶材在其沒有固定連接元件24的一個邊緣部分的橫截面分岔成Y形。然后,這兩條帶材23a、23b夾持住帶本體22不含分離部分24a、24b的周邊部分,并將搭接部分縫制于一起,形成帶子21。
對于這種結構,由于正面和背面的結構相同,因而除了圖案不同之外很難識別正面和背面之間的差異,同時可使正面和背面制得較美觀。
雖然上述連接元件安裝帶23的具有分岔成Y形的橫截面,但本發明不應局限于此實例,可以通過沿連接元件安裝帶23的整個長度連結兩條單獨生產的帶材來形成帶子。而且,帶本體22還可以由兩條具有不同外露圖案或顏色的帶材連結而成。
在待安裝于該實施例的連接元件安裝帶23上的滑扣27中,如圖40中所示,在其端部通過聯結柱27a聯結的兩個導片27b、27c的正面和背面上固定有一跨越該聯結柱27a的拉環安裝件27d,該安裝件具有T形的橫截面,并形成水平的U形。拉環27f的滑腿部分27f’可滑動地配合于拉環安裝件27d與導片27b、27c的正/背面之間所形成的拉環滑動導槽27中。在這種結構的滑扣中,拉環27f可移動到兩個導片27b、27c的正面或背面,如圖41中的實線和虛線所表示的,使帶狀體20的連接元件24可以順暢地通過正面和背面而接合或分離。同時,該滑扣27可以應用于圖36所示的實施例。
圖38示意性地示出了帶狀體20的正面和背面的結構彼此不同的一個實例。也就是說,固定有連接元件24的連接元件安裝帶23由一單條帶材構成,帶本體22也由一單條帶材構成,其正面和背面的圖案和顏色不相同。然后,將連接元件安裝帶23設置在帶本體22除分離部分24a、24b以外的周邊的頂面上,并縫制該搭接部分而形成帶子21。對于帶子21的這種結構,正面和背面具有不同的結構,并且,不僅帶本體22的正面和背面的圖案和顏色不同,而且正面和背面可制成不同的外觀。
同時,滑扣26、27可應用于該實施例。
如果通過例如噴墨染色對圖37和38所示的各實施例中的固定連接元件的連接元件安裝帶的正面和背面施加不同的圖案或顏色,則可利用帶本體22的圖案和顏色的變化而獲得具有不同圖案、顏色或不同標識的帶狀體20。而且,可以使兩條帶材搭接在帶本體22或連接元件安裝帶23上而用作一單條的帶材。
圖42和43表示翻轉上述實施例的帶狀體20的正面和背面而形成的容納體的外觀。為了使圖34所示的正面暴露在外,在設置有可拆底端止擋件5的分離部分24a的中央處將帶本體從正面側折疊到背面側,并將可拆底端止擋件5的插入銷5a插入相對于它而設置的滑扣26(27)并進而插入盒體5b,從而使插入銷5a和盒銷5c彼此聯結。之后,通過在圍繞可拆底端止擋件5卷繞帶狀體20的同時滑動滑扣26(27),可獲得一個其正面上暴露有字母圖案的矩形薄盒式容納體37。如果要將背側格子圖案暴露于容納體37的正面,則可將帶本體22在分離部分24a處從背側折疊到正面側,并以與上述相同的方式通過滑扣26(27)進行連接元件24的接合操作。因此,形成其表面上暴露格子圖案的容納體37,如圖43所示。在這樣所形成的容納體37中,帶狀體20的卷繞方向與圖42所示的容納體37的相反。
圖4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帶狀體20的俯視圖。圖45是該帶狀體20的局部后視圖。按照該實施例,從構成帶子21的帶本體22的一端一體地延伸出一延伸件25。雖然該延伸件可由一單獨于帶本體22而生產的帶材形成,但按照該實施例,該單獨的延伸件25并沒有固定于帶本體2的一端,而是帶本體22和延伸件25用一單條帶材一體地形成。
在該實施例的帶本體22和延伸件25中,它們的正面和表面的圖案和顏色是不同的。而且,延伸件25除其前端外的帶寬小于帶本體22的帶寬。當然,帶本體22和延伸件25的帶寬可以相等。如上所述,按照該實施例,由于帶本體和延伸件25由一單條帶材連續地形成,因而其一側邊上固定有連接元件24的連接元件安裝帶23呈環狀縫制于帶本體22除兩個分離部分24a、24b之外的基本整個周邊上,它是容納體形成區域。因此,如圖44和45所示,延伸件25是獨立地延伸于連接元件安裝帶23之外。
連接元件24與用于普通拉鏈的連接元件相同,固定連接元件24的連接元件安裝帶23的帶子部分沿拉鏈的拉鏈帶除兩個分離部分24a、24b以外的側邊縫制。在分離部分24a、24b上各固定一可拆底端止擋件5。用于使連接元件24接合或分離的滑扣28a、28b分別可滑動地安裝在一對連接元件安裝帶23上,該安裝帶通過分離部分24a、24b設置成使它們與聯結柱相對的開口部分朝著各可拆底端止擋件5的盒體5b。
這兩個滑扣28a、28b所采用的結構使它們能以與上述滑扣26、27相同的方式操作。
延伸件25直接從上述帶本體22的另一端延伸出來。在延伸件25的前端上固定有一母撳鈕8、也就是母接合/分離件,其母接合/分離部分8a暴露在帶子的正面和表面上。然后,在延伸件25與帶本體22之間的交界區域上固定有一公撳鈕9、也就是供接合/分離件,其公接合/分離部分9a從帶子的正/背面突出。另外,公撳鈕9、也就是公接合/分離件固定于一與帶本體22的分離部分24b相鄰的部分處,其接合/分離部分9a從帶子的正面和表面突出。
圖46和47表示由這種結構的帶狀體20制成的容納體38的一個實例。圖46是從蓋子部分38a的一端側觀察的整個容納體的立體圖。圖47是從蓋子部分38a的一端側觀察的罩蓋容納體的立體圖。在上述容納體38中,固定于一個分離部分24b的可拆底端止擋件5的插入銷5a插入滑扣28a,然后插入盒體5b而使盒銷5c與插入銷5a聯結。之后,在圍繞可拆底端止擋件5螺旋卷繞帶狀體20的同時滑動滑扣28a,從而使相應的連接元件24接合。
如圖46中所示,滑扣28a一直滑動到延伸件25的延伸側的一個端部而使蓋子部分38a的一側邊上的連接元件28接合。固定于另一個分離部分24b的可拆底端止擋件5的插入銷5a插入滑扣28b,并同時插入盒體5b,使盒體5a和插入銷5c聯結于一起。而后,滑扣28b如圖46所示在蓋子部分38a的另一側邊上滑動,然后沿延伸件25的延伸側的一個端部滑動,使滑扣28b與滑扣28a相對。因此,基本上使所有的連接元件24接合。
在所示的實例中,容納體38呈扁平的矩形盒狀,上述撳鈕9設置在其上部蓋子部分38a的一個端部上,另一公撳鈕9設置在延伸件25的一個近端部分處。母撳鈕8設置在延伸件25直接從容納體38的蓋子部分38a延伸出的一前端部處。如果要將該延伸件25用作提手帶,使固定于延伸件25的前端部的母撳鈕8與設置在蓋子部分38a的一端的公撳鈕9接合。
兩個滑扣28a、28b設置在蓋子部分38a的一個側邊上而彼此相對。如果兩個滑扣28a、28b中的任一個或同時沿彼此分離的方向滑動而脫開蓋子部分38a上的連接元件,則可將所容納的物品取出或放入容納體38。
容納體38形成為使圖44所示的帶狀體20的頂面暴露在外。在該實施例的情況下,通過將圖45所示的帶狀體20的背面暴露于正面側,可形成具有不同表面圖案的容納體38,如圖47所示。
在這種情況下,固定于一個分離部分24a的可拆底端止擋件5的插入銷5a插入滑扣28a,同時插入盒體5b,從而使盒銷5c與插入銷5a聯結。之后,在圍繞可拆底端止擋件5螺旋卷繞帶狀體20的同時,滑動一個滑扣28a而使相應連接元件24接合。而后,將滑扣28a一直滑動到延伸件25的延伸端部,如圖47中所示,從而使蓋子部分38a的一個側邊上的連接元件接合。然后,將固定于另一個分離部分24b的可拆底端止擋件5的插入銷5a插入滑扣28b,并同時插入盒體5b,從而使盒銷5c與插入銷5a聯結。此后,如圖47中所示,將滑扣28b一直滑動到位于蓋子部分38a的另一側邊以外的延伸件25的延伸端部,從而使蓋子部分38a的另一側邊上的連接元件24接合。
按照本發明,由于安裝在帶狀體20上的母和公撳鈕8和9、也就是母和公接合/分離件構制成使它們的接合/分離部分8a、9a從正面和背面突出,因而延伸件25的前端可與容納體38的蓋子部分38a的一個端部相接合而形成提手帶,即使是在通過如上所述翻轉帶狀體20而獲得的容納體38中也是如此。
如果要在該容納體38中取出或放入物品,可使兩個滑扣28a、28b中的任一個沿與延伸件25的一延伸端部分離的方向滑動,從而脫開連接元件。
圖48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帶狀體20的俯視圖。
該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1)帶本體22和延伸件25由暴露表面具有不同顏色或圖案的一單條帶材形成,并夾設于兩條搭接的連接元件安裝帶23之間而將它們縫制于一起,(2)延伸件25的近端部分上沒有安裝公撳鈕9,(3)安裝在連接元件安裝帶23上的滑扣26是單個的,因此可拆底端止擋件5也是單個的,同時拉鏈的頂端止擋件5d安裝于另一分離部分24b,以及(4)在帶本體22的延伸件25的延伸端部中沿帶寬方向形成一細長的延伸件插入切口21b。
雖然在上述實例中使用的是單條帶材,但本發明不應局限于該實例,還可以疊置兩片帶材,如圖36中所示。
形成延伸件插入切口21b,這是該實施例的一個突出特點。其它的結構基本與上述實施例相同。
圖49和50示意性地示出了通過暴露上述結構的帶狀體20的背面側而獲得的容納體39的部分結構。圖49是容納體39的延伸件25延伸出來的角部的剖視圖,圖50是其外觀圖。
如果用帶狀體20形成容納體39而使圖50中所示的頂面暴露,則延伸件25形成為以相同于上述實施例的方式作為帶本體22的一延伸件從容納體39的一個角部延伸出來。如果容納體形成為使帶狀體20的背面側暴露在后面,則延伸件25恰好延伸入容納體的內側。這樣,在該實施例中,如上所述,在帶本體22的延伸件25的延伸端部中于帶寬方向上形成一細長的延伸件插入切口21b,使得可以通過該延伸件插入切口21b將延伸入容納體39內的延伸件25拉出,如圖49和50所示。
圖51是表示本發明帶狀體20的另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圖52是該帶狀體20的延伸件25的延伸側端部的后視圖。
按照該實施例,除了兩個分離部分24a、24b以外,連接元件安裝帶23沿帶本體22的整個周邊縫制,該帶狀體具有形成圖53所示容納體40的本體40a所需要的寬度和長度。與上述實施例一樣,形成于兩個位置處的分離部分24a、24b中的一個分離部分24a安裝有一可拆底端止擋件5,在另一分離部分24b上安裝有一頂端止擋件5d。
按照該實施例,延伸件25是通過與帶本體22一起切出一單條的帶材而形成的,它垂直于長度方向而從分離部分24a、24b中的沒有可拆底端止擋件5的分離部分24b上延伸出來。同樣,按照該實施例,帶本體22和延伸件25由兩條外表面具有不同顏色和圖案的帶材形成。然后,將連接元件安裝帶23夾持在兩條疊置的帶材22a、22b的周邊之間,從而將它們縫合于一起。
公撳鈕9安裝于有帶本體22的延伸件25延伸出來的分離部分24b的附近的一預定位置處,其接合/分離部分9a從正面和背面側突出,同時母撳鈕8安裝在延伸件25的前端,其接合/分離部分8a從正面和背面突出。
如果進行與圖34所示實施例相同的操作,同時使以這種方式獲得的帶狀體20的頂面或背面暴露在外,則可形成圖53所示的扁平矩形盒式容納體40,并且延伸件25從容納體40的頂側上的一端延伸出來。通過使前端上的母撳鈕8與安裝在容納體40本體40a上的公撳鈕9相接合,可形成一懸掛帶。
圖54表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帶狀體20,其中有一環狀的條體25’作為一延伸件從帶本體22的一分離部分24a延伸出來,該帶本體由一結構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帶子21構成。該條體25’是由沿帶本體22縫制的連接元件安裝帶23延伸出分離部分24b而形成的。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連接元件安裝帶23并不是簡單地照原樣延伸,而是通過在保持以等節距連接有連接元件的帶子部分的同時切去其它帶子部分來獲得環狀條體25’的。在該實施例中,條體25’用作一用來攜帶該容納體的肩帶或頸帶。
如果以這種方式獲得的容納體是圖9中所示的三棱錐形容納體31,則它里面可以攜帶諸如化妝品之類的較小物品,如果它是矩形容納體32,則可以用作小型照相機、移動電話或香煙的容納盒(圖8)。如果它是豎直方向細長圓筒形容納體(但未圖示),則可以用作數字照相機、移動電話、折疊傘或眼鏡的容納盒。
權利要求
1.一種帶狀體(1,20),其中,在一細長的帶本體(2,22)上于兩個位置處設置分離部分(4a,4b,24a,24b),同時,沿所述位置外的整個周邊固定有許多可以接合或分離的連接元件(3,24),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帶本體(2,22)的帶寬為W、從所述連接元件(3)的第一連接位置中心到靠近所述位置的帶本體(2,22)的長度方向上的一個端面的尺寸為a’、并且除頂/底面以外的帶子繞數為N時,帶本體在其端面之間的長度方向上的長度L’按照以下公式(I)得出L′=(1+α100)[K{a′βcos(tan-1ωβa′)-AT}-2NBW]---(I)]]>式中,α為帶本體安裝連接元件時的收縮系數;β為校正值;K為根據用帶狀體獲得的物品容納體的形狀確定的值;T為位于第一聯結位置處的聯結件之間的尺寸;A為(2-π)/2π;并且B為(2-π)/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根據用帶狀體所得的物品容納體的形狀確定的K值按照以下公式(IV)得出K=X+2N ------(IV)式中,X為1.5或2。
3.一種帶狀體(1,20),其中,在一細長的帶本體(2,22)上、于兩個位置處設置分離部分(4a,4b,24a,24b),同時,沿所述位置外的整個周邊固定有許多可以接合或分離的連接元件(3),其特征在于,當帶本體的帶寬為W、并且由所述帶狀體所獲得的物品容納體的從其正面觀察的一側的橫向長度為a時,從所述分離部分(4a,4b,24a,24b)的中心到帶本體靠近所述分離部分中心的一個端面的距離a’以及所需的帶本體長度L’按照以下公式(II)和(III)得出a’=βa ------(II)L’=(1+α/100)(XD+2NE)a ------(III)式中,α為帶本體安裝連接元件時的收縮系數;β為校正值;N為除物品容納體頂面/底面外的繞數;D和E為常數;X為1.5或2;并且0<W<a。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帶本體(2,22)在安裝所述連接元件時的收縮系數α為0到6.0%。
5.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本體(2,22)的收縮系數α是具有連接元件(3)的帶條(4,23)縫制于它時所產生的收縮系數,所述收縮系數α為0.2到6.0%。
6.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值β為1.01到1.20。
7.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連接元件(3)接合時帶本體的相對側邊之間的間隔V在大于、等于5毫米到小于、等于20毫米的范圍內。
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數D為1.00到1.20。
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常數E為1.07到1.50。
10.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從所述帶本體(2,22)的部分周邊延伸出一延伸件(6,13,15,25,25’)。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延伸件(6,13,25,25’)的前端設置一接合/分離裝置(8,9),同時在所述帶本體(2,22)和/或延伸件(6,13,25,25’)的一所需位置處設置另一與所述前一接合/分離裝置(8,9)接合或分離的接合/分離裝置(9,8)。
12.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件由一從所述帶本體(2,22)的周邊上的所述分離部分(4a,4b,24a,24b)的一側邊延伸出來的帶條(6,25)形成。
13.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件(6,13,15,25,25’)由與所述帶本體(2,22)相同的材料形成。
14.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件(6,13,15,25,25’)的寬度除至少其前端外小于所述帶本體(2)的帶寬。
15.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能夠調節所述延伸件(6,13,15,25,25’)的長度的長度調節裝置(10)。
16.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元件(3)通過一窄帶(12a)沿所述帶本體(2)的周邊固定。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件由一對窄的連接元件聯結件構成,所述聯結件由具有連接元件的所述窄帶(12a)延伸而成,同時所述連接元件聯結件(13)由一拉鏈條構成。
18.如權利要求1、3或10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本體(2,22)的正面和背面具有不同的圖案或顏色。
19.如權利要求1、3或10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元件(3)通過一窄帶(23)沿所述帶本體(2)的周邊固定,所述窄帶(23)的正面和背面具有不同的圖案或顏色。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本體(22)和所述窄帶(23)的正面具有相同的圖案或顏色,而其背面具有不同于正面的圖案或顏色。
21.如權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本體和所述窄帶(23)由至少一單條的帶材構成,而所述窄帶(23)的與連接元件固定側周邊相對的一個周邊固定在所述帶本體(22)的正面和背面中的任何一個面的周邊上。
22.如權利要求19到20的任一項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本體(22)由兩條帶材(22a,22b)構成,所述窄帶(23)由至少一單條的帶材構成,同時所述兩條帶材(22a,22b)的周邊夾住所述窄帶(23)的與連接元件固定側相對的周邊。
23.如權利要求19到21的任一項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本體由至少一單條的帶材構成,所述窄帶(23)的至少與連接元件固定側周邊相對的周邊由兩條帶材(23a,23b)構成,同時所述兩條帶材(23a,23b)夾住所述帶本體(22)的周邊。
2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本體(2,22)由針織/編織密度細密的纖維針織/編織織物構成。
25.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本體(2,22)由部分地具有針織/編織密度粗疏的一網狀部分的纖維針織/編織織物構成。
26.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本體(2,22)由皮革或類似物構成。
27.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通過朝所述這對連接元件(3)的前端的滑動操作使所述連接元件(3)接合/分離的接合/分離裝置(7,26,27,28)。
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帶狀體,其特征在于,連接元件的所述接合/分離裝置(26,27,28)具有允許從其正面或背面對它進行操作的結構。
29.一種物品容納體,其特征在于,它可通過使權利要求1、3、10或18所述的帶狀體的連接元件連續接合而獲得。
全文摘要
一種帶狀體(1),其中,沿一細長的帶本體(2)的周邊固定許多連接元件(3),當所述帶本體(2)的帶寬為W、從所述連接元件(3)的第一連接位置中心到靠近所述位置的帶本體(2)的長度方向上的一個端面的尺寸為a’、并且除頂/底面以外的帶子繞數為N時,帶本體在其端面之間的長度方向上的長度L’按照以下公式(I)得出:式中,α為帶本體安裝連接元件時的收縮系數;β為校正值;K為根據用帶狀體獲得的物品容納體的形狀確定的值;T為位于第一聯結位置處的聯結件之間的尺寸;A為(2-π)/2π;并且B為(2-π)/4。因此,該帶狀體(1)能夠獲得一并不僅僅是新奇、而具有優良的外觀和穩定的形狀并且足夠耐用的物品容納體。
文檔編號A45C13/08GK1370718SQ0210346
公開日2002年9月25日 申請日期2002年1月30日 優先權日2001年1月31日
發明者山口義治, 橫山裕, 柚木明夫, 山北喜道, 浜谷勉, 桶屋貞次, 長谷川隆行 申請人:Ykk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