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環保茶葉炒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茶葉炒干機,具體是一種環保茶葉炒干機。
【背景技術】
[0002]茶葉是著名的世界三大飲料之一,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傳統飲品,被譽為“東方飲料的皇帝”;尤其是綠茶,其保持了鮮綠的色澤和天然有益健康的成分,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炒干是綠茶加工的關鍵工序,在茶葉炒干過程中,通常會在平板式烘干機上進行烘干,該結構烘干機通常存在受熱不均勻,熱效率低的問題,造成茶葉葉綠素被破壞,使茶葉發黃,影響茶葉的質量;同時在炒干過程中需要人工進行不斷的翻動茶葉,使得茶葉破碎率較高,費時費力。為解決該問題,市場上大多采用滾筒炒干機,現有的滾筒式炒干機由于兩端均為敞開的,在炒干過程中,隨著滾筒被加熱、運轉,茶葉與滾筒內壁的碰撞等作用力會導致茸毛脫落、茶葉短碎形成茸毛、粉塵等茶塵,茶塵在滾筒的拋力作用下被拋出滾筒夕卜,在空氣中自由飛揚和擴張,從而造成制茶車間和廠區的環境污染,給工人帶來一定的危害。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節約能源,成品茶葉質量高,環保茶葉炒干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環保茶葉炒干機,包括底座、滾筒、加熱裝置、電機、減速機、防塵罩、旋風除塵器和溫控裝置;所述滾筒設置在殼體內部,且安裝在底座上方,滾筒左側一端設有防塵罩,防塵罩的下端設有出茶口,防塵罩上設有進料口,滾筒右側一端設有擋板,同時,在滾筒下方殼體內部位置上設有加熱裝置,滾筒上方殼體內壁上設置有保溫層,滾筒右側靠近殼體右側內壁的位置上設有溫度檢測裝置,且滾筒通過設置在滾筒內部的主軸與減速機連接,減速機通過軸與電機連接;在所述防塵罩上方連接有防塵裝置,包括旋風除塵器、排濕風機和重力除塵器,防塵罩上方連接排濕風機,排濕風機的另一端通過重力除塵器與旋風除塵器相連,旋風除塵器的另一端通過管道與重力除塵器相連;在所述底座左側設有溫控裝置,底座右側設有LED報警燈。
[0006]進一步的,所述滾筒內壁圓周均勻設有四個翻葉板,且翻葉板在滾筒內壁上傾斜設置。
[0007]進一步的,在所述旋風除塵器下方設有閘門。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9]1.本實用新型工作時,茶葉通過進料口進入滾筒內部,滾筒在電機的驅動下轉動,加熱裝置對滾筒進行加熱,滾筒的轉動使得滾筒內部的茶葉受熱均勻,提高了成品茶葉的質量,同時,排濕風機將含塵的濕空氣強行排入到旋風除塵器中,經旋風除塵器處理后的廢氣再經重力除塵器處理,然后從重力除塵器的出氣口排入到大氣中,溫度檢測裝置實時檢測滾筒的溫度,炒干后的成品茶葉從出茶口卸料。
[0010]2.本實用新型中,保溫層能夠防止熱量通過殼體散出到空氣中;翻葉板使茶葉能夠自然的在翻葉板間相互循環流動,自然卷曲,同時,翻葉板為茶葉的翻轉提供預導向,并且為茶葉的卷曲提供了一個側應力,使茶葉的卷曲效果更好;當旋風除塵器工作時,閘門關閉,當旋風除塵器停止工作后,打開閘門回收一部分的細茶末;溫度檢測裝置檢測的溫度實時反映到溫控裝置上,工作人員通過溫控裝置調節加熱裝置,使得滾筒的溫度達到規定值,當檢測溫度不在規定范圍內時,LED報警燈亮進行報警。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環保茶葉炒干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環保茶葉炒干機中滾筒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1_底座、2-溫控裝置、3-出茶口、4-防塵罩、5-進料口、6-閘門、7-重力除塵器、8-管道、9-旋風除塵器、10-重力除塵器、11-排濕風機、12-殼體、13-保溫層、14-滾筒、15-溫度檢測裝置、16-擋板、17-主軸、18-減速機、19-電機、20-加熱裝置、21-LED報警燈、22-翻葉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5]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環保茶葉炒干機,包括底座1、滾筒14、加熱裝置20、電機19、減速機18、防塵罩4、旋風除塵器9和溫控裝置2 ;所述滾筒14設置在殼體12內部,且安裝在底座I上方,滾筒14左側一端設有防塵罩4,防塵罩4的下端設有出茶口 3,防塵罩4上設有進料口 5,滾筒14右側一端設有擋板16,同時,在滾筒14下方殼體12內部位置上設有加熱裝置20,滾筒14上方殼體12內壁上設置有保溫層13,保溫層13能夠防止熱量通過殼體12散出到空氣中,滾筒14右側靠近殼體12右側內壁的位置上設有溫度檢測裝置15,且滾筒14通過設置在滾筒14內部的主軸17與減速機18連接,減速機18通過軸與電機19連接,工作時,茶葉通過進料口 5進入滾筒14內部,滾筒14在電機19的驅動下轉動,加熱裝置20對滾筒14進行加熱,滾筒14的轉動使得滾筒14內部的茶葉受熱均勻,提高了成品茶葉的質量,同時,溫度檢測裝置15實時檢測滾筒14的溫度,炒干后的成品茶葉從出茶口 3卸料;所述滾筒14內壁圓周均勻設有四個翻葉板22,翻葉板22在滾筒14內壁上傾斜設置,使用時,翻葉板22使茶葉能夠自然的在翻葉板22間相互循環流動,自然卷曲,同時,翻葉板22為茶葉的翻轉提供預導向,并且為茶葉的卷曲提供了一個側應力,使茶葉的卷曲效果更好;在所述防塵罩4上方連接有防塵裝置,包括旋風除塵器9、排濕風機11和重力除塵器7,防塵罩4上方連接排濕風機11,排濕風機11的另一端通過重力除塵器10與旋風除塵器9相連,旋風除塵器9的另一端通過管道8與重力除塵器10相連,其中,旋風除塵器9下方設有閘門6,當旋風除塵器9工作時,閘門6關閉,當旋風除塵器9停止工作后,打開閘門6回收一部分的細茶末,工作時,排濕風機11將含塵的濕空氣強行排入到旋風除塵器9中,經旋風除塵器9處理后的廢氣再經重力除塵器10處理,然后從重力除塵器10的出氣口排入到大氣中;在所述底座I左側設有溫控裝置2,底座I右側設有LED報警燈21,工作時,溫度檢測裝置15檢測的溫度實時反映到溫控裝置2上,工作人員通過溫控裝置2調節加熱裝置20,使得滾筒14的溫度達到規定值,當檢測溫度不在規定范圍內時,LED報警燈21亮進行報警。
[0016]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0017]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環保茶葉炒干機,包括底座(I)、滾筒(14)、加熱裝置(20)、電機(19)、減速機(18)、防塵罩(4)、旋風除塵器(9)和溫控裝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筒(14)設置在殼體(12)內部,且安裝在底座(I)上方,滾筒(14)左側一端設有防塵罩(4),防塵罩(4)的下端設有出茶口( 3 ),防塵罩(4 )上設有進料口( 5 ),滾筒(14 )右側一端設有擋板(16 ),同時,在滾筒(14)下方殼體(12)內部位置上設有加熱裝置(20),滾筒(14)上方殼體(12)內壁上設置有保溫層(13),滾筒(14)右側靠近殼體(12)右側內壁的位置上設有溫度檢測裝置(15),且滾筒(14)通過設置在滾筒(14)內部的主軸(17)與減速機(18)連接,減速機(18)通過軸與電機(19)連接;在所述防塵罩(4)上方連接有防塵裝置,包括旋風除塵器(9)、排濕風機(11)和重力除塵器(7),防塵罩(4)上方連接排濕風機(11),排濕風機(11)的另一端通過重力除塵器(10)與旋風除塵器(9)相連,旋風除塵器(9)的另一端通過管道(8)與重力除塵器(10)相連;在所述底座(I)左側設有溫控裝置(2),底座(I)右側設有LED報警燈(2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保茶葉炒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筒(14)內壁圓周均勻設有四個翻葉板(22 ),且翻葉板(22 )在滾筒(14 )內壁上傾斜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保茶葉炒干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風除塵器(9)下方設有閘門(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環保茶葉炒干機,包括底座、滾筒、加熱裝置、電機、減速機、防塵罩、旋風除塵器和溫控裝置;所述滾筒設置在殼體內部,且安裝在底座上方,滾筒左側一端設有防塵罩,防塵罩的下端設有出茶口,防塵罩上設有進料口,滾筒右側一端設有擋板,同時,在滾筒下方殼體內部位置上設有加熱裝置,滾筒上方殼體內壁上設置有保溫層,滾筒右側靠近殼體右側內壁的位置上設有溫度檢測裝置,且滾筒通過設置在滾筒內部的主軸與減速機連接,減速機通過軸與電機連接;在所述防塵罩上方連接有防塵裝置,包括旋風除塵器、排濕風機和重力除塵器;本實用新型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節約能源,環境污染少,成品茶葉質量高。
【IPC分類】A23F3/06
【公開號】CN204888613
【申請號】CN201520635737
【發明人】陳錨鋒, 吳惠娟, 張自義
【申請人】安溪縣賢彩茶葉機械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