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促進產后奶牛體質復原、減少產后疾病的奶牛飼料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促進產后奶牛體質復原、減少產后疾病的奶牛飼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飼料含有黃芪、白術、當歸,具有益氣固表、補腎健脾的作用,能夠滋補奶牛產后虛弱的身體,促進產后奶牛體質復原、減少產后疾病,提高奶牛的抵抗能力,改變奶牛能量負平衡狀態,提高產奶量,增加奶牛養殖的經濟效益。
【專利說明】
一種促進產后奶牛體質復原、減少產后疾病的奶牛飼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動物養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促進產后奶牛體質復原、減少產后疾病的奶牛飼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近幾年來,我國對牛肉特別是優質牛肉的需求與日倶增,牛肉價格不斷上漲,肉牛市場一直供不應求,一度以馬肉代牛肉,緩解市場需求。我國南方存欄肉牛母牛占全國37%,肉牛存欄量較大,牛飼料需求量巨大。多年來,國內一直致力于南方草場和草山草坡的開發利用,但產業化進展緩慢,其主要原因是栽培牧草的成本大于所生產畜產品的收益。而我國南方大面積種植的甘蔗的蔗梢(葉)是肉牛的上等飼料原料,甘蔗梢(葉)嚴重過剩,因不能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污染環境、傳播病蟲害。如果針對肉牛生長過程進行有效配比,不但能最大限度地節約糧食資源、降低飼養成本,還能緩解這些副產物因過剩所造成的污染。據不完全統計,云南省目前對蔗梢(葉)作為動物飼料的利用率在25%左右。大部分蔗梢(葉)都被焚燒,不但造成環境污染,而且浪費了飼料資源。廣西崇左市每年甘蔗種植面積可穩定在20萬hm2以上,產蔗尾647萬t,目前蔗葉的利用率還不到10%,主要通過蔗葉青貯的辦法。甘蔗梢(葉)是甘蔗產業的副產物,俗稱蔗尾,全國每年產量約2000萬t,是一種廉價的能量飼料。具有產量大、產地集中、易于收購、成本較低等特點。我國甘蔗種植面積僅次于巴西、印度居世界第3位,甘蔗梢(葉)約占全株甘蔗的20%,產量十分巨大,發展養牛業潛力也十分巨大。經測定每千克甘蔗葉(干物質)含消化能5.68MJ,粗蛋白3%-6%(而蔗莖只有0.588%),無氨浸出物35%-43%,蔗梢汁可提取15種氨基酸即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丙纈氨酸、胱氨酸、蛋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賴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等總含量計93.3g/16g氮(單位),而鹿莖只含80.2g/16g氮(單位)。在《利用甘鹿梢(葉)作牛飼料》一文,作者以甘蔗梢(葉)為飼料原料,通過微貯、氨化以及與糖蜜蔗渣混配等方式對蔗梢(葉)做了工藝上的處理,此方法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甘蔗梢(葉)的可消化性和營養價值,但是仍存在著以下幾個不足:一是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較低,而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有機物,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機體所有重要的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質的參與,蛋白質的缺乏直接導致牛身體瘦弱、生長發育不良、產肉下降等問題;二是飼料制備工藝比較陳舊,工藝的創新性和優越性不夠突出,導致飼料的營養價值無法充分發揮出來,不利于促進牛養殖的可持續性發展;三是在飼料加工過程中,缺乏輔料的配合使用,不利于調節牛的生理機能和發育水平,并且無法改善飼料的口感、風味以及適口性,導致牛的生理調節機能變弱和食欲減退等嚴重問題。針對以上這些不足問題,本發明對其做了改進,在飼料配方中增加了輔料的配合使用補充了營養不足,優化了飼料的加工工藝,提高了飼料的加工技術,增加了對原輔料的加工和調制,加大了對飼料的精加工處理方式,從而使甘蔗梢葉的營養價值被充分發揮出來,實現了對牛的生理機能調節,定向改變了牛的發育特征和生長水平,加快了牛養殖業的發展,提高了牛產品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促進產后奶牛體質復原、減少產后疾病的奶牛飼料及其制備方法。
[0004]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促進產后奶牛體質復原、減少產后疾病的奶牛飼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甘蔗梢葉750-780、生石灰10-12、發酵菌糠70-80、青梅粉23-26、豆柏150-170、泥花草粉40-50、食鹽2-3、綠豆46-48、黃芪3_4、白術2_3、當歸2_3、酵母培養物I_2、雞血粉34-36、過瘤胃氯化膽堿0.2-0.3、麻籽柏70-90、玉米粉100-120、麥麩40-50、胡椒汁3-4、醬油2-3、花生油3-4、豆腐渣50-70、EM菌0.4-0.5、小麥蛋白粉50-55、凹凸棒土 2_3、復合氨基酸2_3。
[0005]所述的促進產后奶牛體質復原、減少產后疾病的奶牛飼料,其制備方法如下:
(1)建設長2.5-3m、寬2-2.5m、深1.2-1.5m的青貯池,青貯池的四角做成圓弧形,池底開一個小洞以便排出積水,將收獲甘蔗后的副產物甘蔗梢葉放入質量濃度為1-2%的生石灰澄清水中浸泡2-3h后撈出,用清水沖洗干凈并晾干,切碎成2-3cm的條狀物投入到青貯池中,在投料前,先在青貯池的內壁和底部鋪上一層塑料薄膜,注意將底部的排水口留出,不要封住,同時要在池口處預留一截塑料薄膜以備封池,投料后向青貯池中加入發酵菌糠、青梅粉、豆柏、泥花草粉與甘蔗梢葉混合,再將食鹽配制成質量濃度為4-5%的食鹽水噴灑在甘蔗梢葉上,經過10-30min的處理后,開始向池中加水,控制水含量在60-70%,將多余的水分經下面的排水口排出,接著封上池口進行貯藏,經過30-40天的貯藏后將青貯料取出備用;
(2)將綠豆加熱蒸30-40min,取出碾碎成泥備用,將黃芪、白術、當歸加水浸提50-60min,過濾保留濾液,向濾液中加入綠豆泥攪拌均勻并磨制成漿,將得到的漿液加熱至80-85°C,然后加入酵母培養物、雞血粉、過瘤胃氯化膽堿保溫20-30min,取出;
(3)將麻籽柏、玉米粉、麥麩混勻,將醬油、花生油加入里面拌勻,入鍋加熱蒸20-30min,取出,將胡椒汁加入拌勻,裝入罐子中密封起來,放于72-76°C的溫度下保藏18-20h,取出;
(4)將豆腐渣與步驟(I)、(2)、(3)的物料一起混合并放入發酵池中,將EM菌配制成菌液接種到里面,調節物料的含水量為54-58%,開始進行發酵,發酵時先有氧發酵18-22h,再用塑料薄膜將發酵池密封起來,進行無氧發酵,無氧發酵48-60h后將發酵池打開,將小麥蛋白粉加入進去,攪拌混勻后封上池口,繼續無氧發酵24-30h;
(5)將步驟(4)的發酵料取出,向里面加入凹凸棒土并混勻,將其他剩余原料用水溶解后噴灑到里面混合均勻,然后送入到調制器中,在100-110°C溫度下調制5-8min,再用螺旋擠壓制粒機進行制粒,將得到的飼料顆粒在62-68°C溫度下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0%時取出,裝袋包裝。
[000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飼料含有黃芪、白術、當歸,具有益氣固表、補腎健脾的作用,能夠滋補奶牛產后虛弱的身體,促進產后奶牛體質復原、減少產后疾病,提高奶牛的抵抗能力,改變奶牛能量負平衡狀態,提高產奶量,增加奶牛養殖的經濟效益。本發明以甘蔗梢葉為主原料,由于甘蔗梢葉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纖維,不利于牛的咀嚼和消化,故本發明采用生石灰浸泡處理以破壞其中的纖維素長鏈,實現其消化率的初步提高;由于甘蔗梢葉中粗蛋白含量較低,本發明通過將其與發酵菌糠、青梅粉、豆柏、泥花草粉配合后進行青貯,不僅提高了青貯料中的粗蛋白含量,還使得其中的植物纖維在青貯過程中進一步分解和轉化,提高了消化率,上述輔料的配合使用還能使甘蔗梢葉在青貯后變得氣味香醇、質地松軟,營養價值得到提高,適口性獲得增強;通過青貯階段的生化反應后,甘蔗梢葉的營養價值和消化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這種提高還不能使甘蔗梢葉的開發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其風味的提高和功能的增強還有待于進一步突破,故而本發明在青貯的基礎上,引入綠豆、黃芪、白術、當歸、酵母培養物、雞血粉等原料配合,通過EM菌發酵處理,對甘蔗梢葉進行再次分解轉化,從而使甘蔗梢葉的質地、口感、風味獲得更進一步地提高,經EM菌發酵后,飼料中的益生元含量增加,能夠更好地調節牛的瘤胃功能,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麻籽柏、玉米粉、麥麩、胡椒汁、小麥蛋白粉等輔料的配合發酵,不僅使飼料具有獨特的風味,促進了牛的采食與消化,還調節了牛的生理機能和發育水平,改善了牛的生長特性,提高了養殖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07]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08]—種促進產后奶牛體質復原、減少產后疾病的奶牛飼料,由下列重量份(千克)的原料制成:甘蔗梢葉750、生石灰10、發酵菌糠70、青梅粉23、豆柏150、泥花草粉40、食鹽2、綠豆46、黃芪3、白術2、當歸2、酵母培養物1、雞血粉34、過瘤胃氯化膽堿0.2、麻籽柏70、玉米粉100、麥麩40、胡椒汁3、醬油2、花生油3、豆腐渣50、EM菌0.4、小麥蛋白粉50、凹凸棒土 2、復合氨基酸2。
[0009]所述的促進產后奶牛體質復原、減少產后疾病的奶牛飼料,其制備方法如下:
(1)建設長2.5m、寬2m、深1.2m的青貯池,青貯池的四角做成圓弧形,池底開一個小洞以便排出積水,將收獲甘蔗后的副產物甘蔗梢葉放入質量濃度為1%的生石灰澄清水中浸泡2h后撈出,用清水沖洗干凈并晾干,切碎成2cm的條狀物投入到青貯池中,在投料前,先在青貯池的內壁和底部鋪上一層塑料薄膜,注意將底部的排水口留出,不要封住,同時要在池口處預留一截塑料薄膜以備封池,投料后向青貯池中加入發酵菌糠、青梅粉、豆柏、泥花草粉與甘蔗梢葉混合,再將食鹽配制成質量濃度為4%的食鹽水噴灑在甘蔗梢葉上,經過1min的處理后,開始向池中加水,控制水含量在60%,將多余的水分經下面的排水口排出,接著封上池口進行貯藏,經過30天的貯藏后將青貯料取出備用;
(2)將綠豆加熱蒸30min,取出碾碎成泥備用,將黃芪、白術、當歸加水浸提50min,過濾保留濾液,向濾液中加入綠豆泥攪拌均勻并磨制成漿,將得到的漿液加熱至800C,然后加入酵母培養物、雞血粉、過瘤胃氯化膽堿保溫20min,取出;
(3)將麻籽柏、玉米粉、麥麩混勻,將醬油、花生油加入里面拌勻,入鍋加熱蒸20min,取出,將胡椒汁加入拌勻,裝入罐子中密封起來,放于72°C的溫度下保藏18h,取出;
(4)將豆腐渣與步驟(I)、(2)、(3)的物料一起混合并放入發酵池中,將EM菌配制成菌液接種到里面,調節物料的含水量為54%,開始進行發酵,發酵時先有氧發酵18h,再用塑料薄膜將發酵池密封起來,進行無氧發酵,無氧發酵48h后將發酵池打開,將小麥蛋白粉加入進去,攪拌混勾后封上池口,繼續無氧發酵24h; (5)將步驟(4)的發酵料取出,向里面加入凹凸棒土并混勻,將其他剩余原料用水溶解后噴灑到里面混合均勻,然后送入到調制器中,在100°C溫度下調制5min,再用螺旋擠壓制粒機進行制粒,將得到的飼料顆粒在62°C溫度下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0%時取出,裝袋包裝。
[0010]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權項】
1.一種促進產后奶牛體質復原、減少產后疾病的奶牛飼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甘蔗梢葉750-780、生石灰10-12、發酵菌糠70-80、青梅粉23-26、豆柏150-170、泥花草粉40-50、食鹽2-3、綠豆46-48、黃芪3_4、白術2_3、當歸2_3、酵母培養物1_2、雞血粉34-36、過瘤胃氯化膽堿0.2-0.3、麻籽柏70-90、玉米粉100-120、麥麩40-50、胡椒汁3_4、醬油2-3、花生油3-4、豆腐渣50-70、EM菌0.4-0.5、小麥蛋白粉50-55、凹凸棒土 2_3、復合氨基酸 2-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促進產后奶牛體質復原、減少產后疾病的奶牛飼料,其制備方法如下: (1)建設長2.5-3m、寬2-2.5m、深1.2_1.5m的青貯池,青貯池的四角做成圓弧形,池底開一個小洞以便排出積水,將收獲甘蔗后的副產物甘蔗梢葉放入質量濃度為1-2%的生石灰澄清水中浸泡2-3h后撈出,用清水沖洗干凈并晾干,切碎成2-3cm的條狀物投入到青貯池中,在投料前,先在青貯池的內壁和底部鋪上一層塑料薄膜,注意將底部的排水口留出,不要封住,同時要在池口處預留一截塑料薄膜以備封池,投料后向青貯池中加入發酵菌糠、青梅粉、豆柏、泥花草粉與甘蔗梢葉混合,再將食鹽配制成質量濃度為4-5%的食鹽水噴灑在甘蔗梢葉上,經過10-30min的處理后,開始向池中加水,控制水含量在60-70%,將多余的水分經下面的排水口排出,接著封上池口進行貯藏,經過30-40天的貯藏后將青貯料取出備用; (2)將綠豆加熱蒸30-40min,取出碾碎成泥備用,將黃芪、白術、當歸加水浸提50-60min,過濾保留濾液,向濾液中加入綠豆泥攪拌均勻并磨制成漿,將得到的漿液加熱至80-85°C,然后加入酵母培養物、雞血粉、過瘤胃氯化膽堿保溫20-30min,取出; (3)將麻籽柏、玉米粉、麥麩混勻,將醬油、花生油加入里面拌勻,入鍋加熱蒸20-30min,取出,將胡椒汁加入拌勻,裝入罐子中密封起來,放于72-76°C的溫度下保藏18-20h,取出; (4)將豆腐渣與步驟(I)、(2)、(3)的物料一起混合并放入發酵池中,將EM菌配制成菌液接種到里面,調節物料的含水量為54-58%,開始進行發酵,發酵時先有氧發酵18-22h,再用塑料薄膜將發酵池密封起來,進行無氧發酵,無氧發酵48-60h后將發酵池打開,將小麥蛋白粉加入進去,攪拌混勻后封上池口,繼續無氧發酵24-30h; (5)將步驟(4)的發酵料取出,向里面加入凹凸棒土并混勻,將其他剩余原料用水溶解后噴灑到里面混合均勻,然后送入到調制器中,在100-110°C溫度下調制5-8min,再用螺旋擠壓制粒機進行制粒,將得到的飼料顆粒在62-68°C溫度下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0%時取出,裝袋包裝。
【文檔編號】A23K10/12GK106071150SQ201610494872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30日
【發明人】范群英, 范志平
【申請人】安徽皖山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