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沉香茶及其制作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茶葉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沉香茶及其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0002]沉香又名白木香,是我國沿用歷史悠久的民貴中藥材,屬瑞香科植物,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是國際貿易公約的瀕危珍稀野生動植物種。沉香性辛,微溫,無毒,具有行氣陣痛、溫中止咳,納氣平喘等功效,對于治療腹脹、胃寒、腎虛、氣喘有明顯功效,常用于治療氣逆胸滿,喘急心絞痛,積痞、胃寒嘔吐、霍亂、男子精冷、腎虛、惡氣惡瘡等癥。
[0003]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難得,自古以來即被列為眾香之首。與檀香不同,沉香并不是一種木材,而是一類特殊的香樹“結”出的,混合了油脂(樹脂)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而這類香樹的木材本身并無特殊的香味,而且木質較為松軟。沉香亦是瑞香科植物沉香及白木香的含樹脂的心材,質堅硬而重,能沉水或半沉水,氣味濃,燃之發濃煙,香氣強烈,有油滲出。以質堅沉重、香濃油足、色紫黑者為佳,銼末或磨粉用。
[0004]在現有技術中,沉香樹的樹葉常被用來制成茶葉,雖然沉香樹的葉子具有一定的沉香的功效和香氣,但是與沉香木相比效果很差。在現有技術中也有利用沉香木來制作茶的,但是沉香木都被加工成粉末或者塊狀直接進行泡茶,多數是一次性使用而且泡出來的茶品不是很好,眾所周知沉香價格昂貴,這樣會造成浪費。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以上現有缺陷,提供一種茶香味濃、口感佳、可多次使用而且制備工藝簡單的一種沉香茶及其制作工藝。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沉香茶,它包括沉香勾絲,所述的沉香勾絲的長度為O?3cm,所述的沉香勾絲為袋泡茶。
[0007]可選的,它還包括銀杏茶,沉香勾絲與銀杏茶的比例為1: 5。
[0008]可選的,它還包括白茶,沉香勾絲與白茶的比例為1: 5。
[0009]可選的,它還包括綠茶,沉香勾絲與綠茶的比例為1: 5。
[0010]可選的,它還包括普洱茶,沉香勾絲與普洱茶的比例為1: 2。
[0011]可選的,它還包括紅茶,沉香勾絲與紅茶的比例為1: 2。
[0012]所述的沉香茶的制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0013](I)選材:選擇含油量較好且材料天然健康的沉香;
[0014](2)勾絲:不要勾去過多的油脂,也不要留下過多的木質,勾下來的勾絲所含木質居多、油脂較少;
[0015](3)清理:挑出不好的、不干凈的勾絲和雜質;
[0016](3.1)混合:將沉香勾絲與要配合的茶葉按比例混合;
[0017](4)稱重:將步驟3或3.1的茶進行稱重,步驟3中的沉香勾絲為每包I克,步驟
3.1中的混合茶每包2?3克;
[0018](5)封裝:將步驟4中的茶裝入立體茶包內進行封口 ;
[0019](6)裝袋:將步驟5中的茶包裝入外袋中,然后進行密封封口。
[0020]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本發明的袋泡茶可以多次使用,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單獨的沉香勾絲袋泡茶可以反復使用1-7天,沉香鉤絲與銀杏茶、白茶、綠茶、普洱茶或紅茶配在一起制成袋泡茶,方便使用,并且沉香鉤絲成分可以激發其他茶葉的原始清香,使茶味更加醇厚新鮮,而且本發明的制作工藝簡單、容易加工。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通過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的內容。
[0022]實施例1
[0023](I)選材:選擇含油量較好且材料天然健康的海南沉香;
[0024](2)勾絲:不要勾去過多的油脂,也不要留下過多的木質,勾下來勾絲所含木質居多、油脂較少,勾絲的長度大小為2cm左右;
[0025](3)清理:人工清理,挑出不好的、不干凈的勾絲和雜質;
[0026](4)稱重:將步驟3的茶進行稱重,每份的重量為I克;
[0027](5)封裝:將步驟4中的茶裝入立體茶包內進行封口 ;
[0028](6)裝袋:將步驟5中的茶包裝入外袋中,然后進行密封封口。
[0029]實施例2
[0030](I)選材:選擇含油量較好且材料天然健康的海南沉香,選擇質量較好的加工好的銀杏茶;
[0031](2)勾絲:不要勾去過多的油脂,也不要留下過多的木質,勾下來勾絲所含木質居多、油脂較少,勾絲的長度大小為2cm左右;
[0032](3)清理:人工清理,挑出不好的、不干凈的勾絲和雜質;
[0033](4)混合:將沉香勾絲與銀杏茶按1: 5的比例混合;
[0034](5)稱重:將步驟4的茶進行稱重,每份的重量為2克;
[0035](6)封裝:將步驟5中的茶裝入立體茶包內進行封口 ;
[0036](7)裝袋:將步驟6中的茶包裝入外袋中,然后進行密封封口。
[0037]實施例3
[0038](I)選材:選擇含油量較好且材料天然健康的海南沉香,選擇質量較好的加工好的白茶;
[0039](2)勾絲:不要勾去過多的油脂,也不要留下過多的木質,勾下來勾絲所含木質居多、油脂較少,勾絲的長度大小為2cm左右;
[0040](3)清理:人工清理,挑出不好的、不干凈的勾絲和雜質;
[0041](4)混合:將沉香勾絲與白茶按1: 5的比例混合;
[0042](5)稱重:將步驟4的茶進行稱重,每份的重量為2克;
[0043](6)封裝:將步驟5中的茶裝入立體茶包內進行封口 ;
[0044](7)裝袋:將步驟6中的茶包裝入外袋中,然后進行密封封口。
[0045]實施例4
[0046](I)選材:選擇含油量較好且材料天然健康的海南沉香,選擇質量較好的加工好的綠茶;
[0047](2)勾絲:不要勾去過多的油脂,也不要留下過多的木質,勾下來勾絲所含木質居多、油脂較少,勾絲的長度大小為2cm左右;
[0048](3)清理:人工清理,挑出不好的、不干凈的勾絲和雜質;
[0049](4)混合:將沉香勾絲與綠茶按1: 5的比例混合;
[0050](5)稱重:將步驟4的茶進行稱重,每份的重量為2克;
[0051](6)封裝:將步驟5中的茶裝入立體茶包內進行封口 ;
[0052](7)裝袋:將步驟6中的茶包裝入外袋中,然后進行密封封口。
[0053]實施例5
[0054](I)選材:選擇含油量較好且材料天然健康的海南沉香,選擇質量較好的加工好的普洱茶;
[0055](2)勾絲:不要勾去過多的油脂,也不要留下過多的木質,勾下來勾絲所含木質居多、油脂較少,勾絲的長度大小為2cm左右;
[0056](3)清理:人工清理,挑出不好的、不干凈的勾絲和雜質;
[0057](4)混合:將沉香勾絲與普洱茶按1: 2的比例混合;
[0058](5)稱重:將步驟4的茶進行稱重,每份的重量為2克;
[0059](6)封裝:將步驟5中的茶裝入立體茶包內進行封口 ;
[0060](7)裝袋:將步驟6中的茶包裝入外袋中,然后進行密封封口.
[0061]實施例6
[0062](I)選材:選擇含油量較好且材料天然健康的海南沉香,選擇質量較好的加工好的紅茶;
[0063](2)勾絲:不要勾去過多的油脂,也不要留下過多的木質,勾下來勾絲所含木質居多、油脂較少,勾絲的長度大小為2cm左右;
[0064](3)清理:人工清理,挑出不好的、不干凈的勾絲和雜質;
[0065](4)混合:將沉香勾絲與紅茶按1: 2的比例混合;
[0066](5)稱重:將步驟4的茶進行稱重,每份的重量為2克;
[0067](6)封裝:將步驟5中的茶裝入立體茶包內進行封口 ;
[0068](7)裝袋:將步驟6中的茶包裝入外袋中,然后進行密封封口。
[0069]本發明中的沉香最好的選擇是海南沉香,其次是中國國產沉香,惠安系沉香,最次是印尼的星洲系沉香。
[0070]以上對本發明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這種描述沒有限制性。總而言之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沉香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沉香勾絲,所述的沉香勾絲的長度為O?3cm,所述的沉香勾絲為袋泡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沉香茶,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銀杏茶,沉香勾絲與銀杏茶的比例為1: 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沉香茶,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白茶,沉香勾絲與白茶的比例為1: 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沉香茶,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綠茶,沉香勾絲與綠茶的比例為1: 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沉香茶,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普洱茶,沉香勾絲與普洱茶的比例為1: 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沉香茶,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紅茶,沉香勾絲與紅茶的比例為1: 2。
7.一種制備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沉香茶的制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選材:選擇含油量較好且材料天然健康的沉香; (2)勾絲:不要勾去過多的油脂,也不要留下過多的木質,勾下來的勾絲所含木質居多、油脂較少; (3)清理:挑出不好的、不干凈的勾絲和雜質; (3.1)混合:將沉香勾絲與要配合的茶葉按比例混合; (4)稱重:將步驟3或3.1的茶進行稱重,步驟3中的沉香勾絲為每包I克,步驟3.1中的混合茶每包2?3克; (5)封裝:將步驟4中的茶裝入立體茶包內進行封口; (6)裝袋:將步驟5中的茶包裝入外袋中,然后進行密封封口。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沉香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沉香勾絲,所述的沉香勾絲的長度為0~3cm,所述的沉香勾絲為袋泡茶。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沉香茶的制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選材、勾絲、清理、混合、稱重、封裝、裝袋。本發明的袋泡茶可以多次使用,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單獨的沉香勾絲袋泡茶可以反復使用1-7天,沉香鉤絲與銀杏茶、白茶、綠茶、普洱茶或紅茶配在一起制成袋泡茶,方便使用,并且沉香鈞絲成分可以激發其他茶葉的原始清香,使茶味更加醇厚新鮮;而且本發明的制作工藝簡單、容易加工。
【IPC分類】A23F3-14, A23F3-34
【公開號】CN104814185
【申請號】CN201510221590
【發明人】馮玉紅
【申請人】馮玉紅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