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金花沙棘葉茶的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冠突散囊菌在沙棘葉茶生產中的應用,屬食品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沙棘葉來源于胡頹子科植物中的“中國沙棘”(Hippophae rhu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的葉片,常種植于高寒、缺水、荒漠地區,我國是世界上沙棘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沙棘葉和沙棘果都含有極豐富的營養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質,主要有蛋白質、多糖類、有機酸、生物堿、黃酮類,氨基酸、類胡蘿卜素、葉綠素及微量元素等。沙棘葉含還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如:Fe、Mg、Ca、Zn、Mo、K等元素,且含量較高,沙棘葉中鎂、鐵含量高于日常果蔬含量,除鉀的含量不及菠菜外,其它均可與其他果蔬相媲美。沙棘葉中的沙棘黃酮主要是異鼠李素、槲皮素和山奈酚、楊梅素等構成的黃酮苷,且葉中的黃酮含量高于果中的含量。沙棘黃酮具有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腫瘤、調節免疫、延緩衰老等多種藥理作用,因而早有沙棘葉茶上市。
[0003]現有沙棘葉茶制備工藝為:殺青一揉捻一渥堆一復揉一干燥;復制工藝為過篩整形一揀梗揀片一拼配一初蒸一渥堆發酵一干燥一復蒸一壓蘿(或制餅)一陳化一包裝成品O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是一種金花沙棘葉茶的生產方法,是在沙棘葉茶原有工藝的基礎上通過生物技術改進而來的,即在“初蒸”和“復蒸”后分別接入一定量冠突散囊菌菌種,為二次接菌法,分別使得渥堆發酵時冠突散囊菌上升為優勢菌,陳化時發“金花”茂盛、普遍。
[0005]在現有沙棘葉茶生產流程基礎上,按本發明改進的沙棘葉茶制作工藝流程:初制工藝為殺青一揉捻一渥堆一復揉一干燥;復制工藝為過篩整形一揀梗揀片一拼配一初蒸一第一次接種一渥堆發酵一干燥一復蒸一第二次接種一壓蘿(或制餅)一進烘房一陳化一包裝成品。
[0006]本發明的具體方案為:
[0007]1、在現有沙棘葉茶生產流程基礎上,當沙棘葉茶制作流程到達“初蒸”步驟時,汽蒸的溫度為100°c、時間60秒鐘,茶葉攤開冷卻,灑山泉水使茶葉含水分在10%左右,用含冠突散囊菌孢子懸液噴灑接種,接菌量為5.0X 14個/kg原料,混勻后進行渥堆發酵。
[0008]2、在現有沙棘葉茶生產流程基礎上,當沙棘葉茶制作流程到達“復蒸”步驟時,復蒸溫度控制在100°c,時間80秒,茶葉冷卻至40°C以下,將茶葉菌種碾碎成末接種到復蒸后茶葉中,接菌量為1.6g茶末/kg原料,混勻后進行壓蘿(或制餅)。
[0009]3、在現有沙棘葉茶生產流程基礎上,當沙棘葉茶制作流程到達“陳化”步驟前,增加“進烘房”操作步驟,即將壓蘿(或制餅)后的茶葉送入烘房,分層擺放,嚴格控制烘房的溫濕度:1-4天保持溫度28-30°C,相對濕度75-85% ;5_8天保持溫度32_35°C,相對濕度60-70% ;9-10天時烘房內點燃松柴,旺火燃燒,房溫控制溫度在40°C-45°C。干燥后可置于干燥、潔凈、無異味的環境中陳化。
[0010]上述接種用的冠突散囊菌可自行分離、篩選、保存:在超凈臺內用接菌環挑取優質沙棘葉茶上的“金花”并接種于加有少量茶汁的PDA平板培養基上,劃線。于26-30°C環境培養,待菌落在平板上生長進人旺盛期時(此時冠突散囊菌主要特征為冠狀突起,表面粗糙,周邊黃色,內部顏色稍深,呈現大量黃色菌絲、大量黃色閉囊殼,分泌褐色色素),待其產生孢子后再進行單孢分離,從純化的平板上選擇色澤金黃,分泌色素多的大個菌落進行保藏,將其轉接在加有少量茶汁PDA斜面培養基上,待其充分生長后,確定無污染后置于4°C冰箱中保藏,每2-4個月移種一次。
[0011]上述茶葉菌種制備方法:將經渥堆發酵過的較粗老茶葉裝入500ml三角燒瓶中,占其體積的1/4,加入5ml蒸飽水,封口,0.1MPa, 121.5°C,20min滅菌,冷卻備用。用5ml無菌水洗脫純化后PDA平板培養基上的冠突散囊菌孢子制成孢子懸液,取Iml孢子懸液滴加到上述裝有茶葉的三角燒瓶中,于26-30°C溫度下培養。待茶葉表面布滿“金花”止,觀察瓶內有無雜菌污染(茶葉菌種比茶末菌種易觀察),若無污染可轉移三角燒瓶到盛有生石灰或硅膠的箱子中干燥,完全干燥后放置于4°C冰箱保存備用。按生產需菌量做多個平行。
[0012]上述含冠突散囊菌孢子懸液的制備方法:將一定量茶葉菌種放入消毒的容器內加無菌水密封浸泡5min后用力振蕩以洗脫孢子,過濾,這時的液體即為含冠突散囊菌孢子懸液,用血球計數板計數,備制的懸液要求孢子濃度為2.0X 14個/ml以上,再將孢子懸液裝入消毒的噴灑器中,現配現用。一般配比為5.0g茶葉菌種對應IL無菌水。
[0013]與現有的沙棘葉茶生產技術相比,通過本發明改善后的工藝具有下述優點:
[0014]1、現有沙棘葉茶生產技術是以環境中自然形成的菌群參與渥堆發酵,無法控制發酵菌群,特別是冠突散囊菌的數量。本發明第一次接種后,渥堆發酵時冠突散囊菌可迅速地上升為優勢菌,抑制雜菌生長,因冠突散囊菌較能耐熱且為兼氧型微生物,渥堆的高濕高熱環境使得冠突散囊菌生長出大量的菌絲體將茶葉包裹成團,生長代謝加快,分泌的胞外酶豐富,提前實現茶的色、香、味品質成分的轉化。第二次接種后,陳化初期發“金花”已經茂盛、普遍,冠突散囊菌的生長活動有利于沙棘葉茶的后發酵,繼續提高其品質。
[0015]2、有效地解決發“金花”難的問題,第二次接種提供了發“金花”的種子,并通過控制烘房的溫濕度使“金花”的種子萌發,生長菌絲體,產孢,實現發“金花”可控制;陳化過程不需一定要在陳化洞中進行,干燥、潔凈、無異味的陳化條件即可實現發“金花”的目的。
[0016]3、兩次汽蒸、兩次接種的操作有效解決了沙棘葉茶發“金花”數量少、不普遍,部分緊壓沙棘葉茶內部不易發“金花”,陳化時間長,質量不穩定、不易控制、受空間限制、易受污染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給行業做大做強帶來保障。
[0017]4、生產企業可自行分離、篩選得到各自優良的冠突散囊菌,生產本企業特色的沙棘葉茶,保藏該菌種,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0018]涉及本發明接種用的冠突散囊菌可自行分離、篩選、保存,自行制備茶葉菌種和含冠突散囊菌孢子懸液。
[0019]下面的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但發明的范圍不受所舉實施例的限制。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實施例一(所用菌種都以上述所提方法制取)
[0021]1、在現有沙棘葉茶生產流程基礎上,當沙棘葉茶制作流程到達“初蒸”步驟時,汽蒸的溫度為100°c、時間60秒鐘,茶葉攤開冷卻,灑山泉水使茶葉含水分在10%左右,用含冠突散囊菌孢子懸液噴灑接種,接菌量為5.0 X 104個/kg原料以上,混勻后進行渥堆發酵。
[0022]2、在現有沙棘葉茶生產流程基礎上,當沙棘葉茶制作流程到達“復蒸”步驟時,復蒸溫度控制在100°c,時間80秒,茶葉冷卻至40°C以下,將茶葉菌種碾碎成末接種到復蒸后茶葉中,接菌量為1.6g茶末/kg原料以上,混勻后進行壓蘿(或制餅)。
[0023]3、在現有沙棘葉茶生產流程基礎上,當沙棘葉茶制作流程到達“陳化”步驟前,增加“進烘房”操作步驟,即將壓蘿(或制餅)后的茶葉送入烘房,分層擺放,嚴格控制烘房的溫濕度:1-4天保持溫度28-30°C,相對濕度75-85% ;5_8天保持溫度32_35°C,相對濕度60-70% ;9-10天時烘房內點燃松柴,旺火燃燒,房溫控制溫度在40°C-45°C。干燥后可置于干燥、潔凈、無異味的環境中陳化。
[0024]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而言僅僅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專業技術人員理解,在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內可對其進行許多改變,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金花沙棘葉茶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初蒸和復蒸茶葉后,人工接種冠突散囊菌制備沙棘葉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花沙棘葉茶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初蒸后,用含冠突散囊菌孢子懸液噴灑接種,每公斤原料茶接孢子5.0X 14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花沙棘葉茶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復蒸后,每公斤原料茶接種含冠突散囊菌茶末1.6g。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花沙棘葉茶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種方式為二次接菌法,第一次用含冠突散囊菌孢子懸液噴灑接種,第二次用含冠突散囊菌茶末接種。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金花沙棘葉茶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冠突散囊菌的取得途徑是直接從發花的沙棘葉上分離、純化得到的冠突散囊菌。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金花沙棘葉茶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含冠突散囊菌茶末的制備是將經渥堆發酵過的茶葉,加無菌蒸餾水,高壓蒸汽滅菌后接純化的冠突散囊菌,置于25°C環境培養,待茶葉表面布滿“金花”止,轉移至干燥箱內干燥,完全干燥后密封,放入.4 °C冰箱保存備用。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金花沙棘葉茶的生產方法,是在沙棘葉茶原有工藝的基礎上通過生物技術改進而來的,即在“初蒸”和“復蒸”后分別接入一定量冠突散囊菌菌種,為二次接菌法,分別使得渥堆發酵時冠突散囊菌上升為優勢菌,陳化時發“金花”茂盛、普遍。本發明提高了沙棘葉茶的質量,解決了現有工藝遇到的質量不穩定,陳化時間長,“發金花”不易控制,易受污染等問題。同時提出了取得和擴大培養冠突散囊菌菌種簡單易行的方法。
【IPC分類】A23F3-10
【公開號】CN104585384
【申請號】CN201410766432
【發明人】趙蔚風
【申請人】趙蔚風
【公開日】2015年5月6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