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制作酸白菜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作酸白菜的方法,尤其是一種用多種乳酸菌制作酸白菜的方法。
眾所周知,酸白菜在我國歷史悠久,深受人們喜愛,家庭自制酸白菜的方法一般是將大白菜碼入缸內,加水發酵一個月后即可食用。質量好的酸白菜風味純正,營養豐富。但其因依靠自然發酵制成,微生物種群得不到控制,發酵周期長,并且由于酸菜液與空氣接觸,有“自膜”現象,影響了酸白菜的質量,因此,不易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制作酸白菜的方法,尤其是一種用多種乳酸菌制備酸白菜的方法,用本發明的方法可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酸白菜。
本發明的方法是這樣實現的將乳酸菌,包括植物乳桿菌、德氏乳桿菌德氏亞種、格氏乳桿菌、彎曲乳桿菌、乳酸鏈球菌、干酪乳桿菌、德氏乳桿菌乳糖亞種和棉子糖鏈球菌的純培養物接種于大白菜上,以增強乳酸菌的種群優勢,調整發酵系統中的微生物種群結構,控制雜菌生長,并為乳酸菌繁殖提供有利條件,從而縮短發酵周期,提高產品質量,大規模、快速、連續化工業生產酸白菜。
圖1是本發明酸白菜的制備工藝流程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酸白菜的制備工藝流程圖。
圖3是酸白菜發酵過程中PH值變化曲線圖。
圖4是酸白菜發酵過程中的酵母菌數量曲線圖。
圖5A、5B是A、B兩種方法處理發酵中的細菌數。
圖6是發酵過程中乳酸菌占細菌總數的比例。
下面結合附圖敘述本發明的制作方法1、選菜挑選新鮮,整齊大白菜,洗凈,切成兩瓣。
2、接種將選好的大白菜碼入容器約占容器4/5容積即可,接入多種乳酸菌和食鹽水,接菌量為每100克大白菜加入1.5-2.5毫升菌液,食鹽水濃度為1~5%(重),菜與鹽水的重量比為1∶1~1.5,所說的多種乳酸菌包括植物乳桿菌、德氏乳桿菌德氏亞種、格氏乳桿菌、彎曲乳桿菌、乳酸鏈球菌、干酪乳桿菌、德氏乳桿菌乳糖亞種和棉子糖鏈球菌。
3、發酵將上述處理好的大白菜置放于17-25℃條件下,非密封發酵3~5天,然后包裝上市。
為了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方法的專利性,本發明人用與現有技術進行對比的方法敘述本發明。定義“A方法”為本發明人工接種乳酸菌促進酸白菜發酵的方法,“B方法”為現有技術不接種發酵酸白菜的方法,“A方法”接種量為1.5-2.5ml/100g菜;實驗處理量10kg大白菜,發酵溫度為20℃,在整個發酵過程中還要進行如下工作1.PH值測定在整個發酵過程中,每天取樣,用精密試紙檢測發酵液的PH值,試紙測定范圍PH值2.5-4.0;3.8-5.4;5.5-9.02.維生素測定發酵的酸白菜和發酵前的大白菜原料,檢測VC、VB1、VB2、VB5、VB6,葉酸等6種維生素含量3.菌數測定取不同發酵期的發酵液,采用十倍稀釋法,選擇適宜的稀釋度,在選擇性培養基平板上培養,計算菌數。培養條件分述如下(1)霉菌馬丁培養基25℃,培養48小時。
(2)酵母菌麥芽汁培養基25℃,培養48小時。
(3)細菌PYG-CaCO3培養基30℃,培養48小時,乳酸菌和其它細菌(除乳酸菌外的全部細菌)分別計數。全部菌落數為細菌總數,在PYG-CaCO3平板上出現溶解圈者為產酸菌,分別計數不同形態的產酸菌,取代表菌株,劃線純化后,進行革蘭氏染色,葡萄糖氧化發酵實驗,氧化酶和接觸酶測定,出現革蘭氏染色陽性,葡萄糖發酵產酸,氧化酶與接觸酶均為陰性者為乳酸菌,它和細菌總數之差為其它細菌總數。
4.菌種鑒定乳酸菌采用一般細菌常用鑒定方法,參照伯杰氏系統細菌鑒學手冊第二卷鑒定到種或亞種,酵母菌按真菌分類手冊鑒定到屬。
酸白菜發酵期間的PH值變化如圖3所示。A處理發酵1.5天已進入發酵高峰期,PH值降至4.1,發酵3天即成熟,最終PH值達到3.4。而對照B發酵1.5天時PH值為5.4,3至4天進入高峰期,PH值為4.1,發酵7天成熟度仍然不夠,最終PH值仍為4.0。
大白菜經乳酸發酵后,維生素含量發生變化。所測6種維生素中Vc,VB1,VB2含量比發酵前減少,VB5,VB6,葉酸含量增加。A、B兩處理對比,前者的維生素含量均高于后者。見表1
注Vc的單位為mg/100g,其他維生素為μg/100g。該項檢測工作由北京農業大學食品系檢測中心承擔。
乳酸發酵結果,形成了保護維生素的環境,提高了VC等維生素的保存率,同時乳酸菌代謝過程中還合成了一些維生素,因此葉酸等幾種維生素含量高于發酵前,從PH值的下降和維生素含量的提高,可以看出接種多種乳酸菌對酸白菜發酵的促進作用,而以下微生物分析,則說明了多種乳酸菌促進酸白菜發酵的微生物機理。
在整個發酵過程,A,B兩個處理里,均只檢出個別霉菌,而酵母菌的數量相差很大,前者為102-103個/ml,后者為102-106個/ml。見圖4。
在酸白菜發酵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細菌是乳酸菌。因此,乳酸菌數量及其占細菌總數的比例,是影響發酵速度的重要因素。檢測酸白菜不同發酵期的細菌含量,得出如圖5A,5B和6中所示的結果。接種多種乳酸菌的A處理,發酵前乳酸菌數近107個/ml,占細菌總數的62.6%,發酵中期1.5天,乳酸菌數近109個/ml,稀釋度為10-7的平板上未檢出其它細菌;而對照B發酵前在稀度為10-5的平板上未分離到乳酸菌,發酵中期(4天)乳酸菌數才到達最高水平,為108個/ml,占細菌總數的57.8%。
從以上圖中可見,接入多種乳酸菌明顯增加了發酵前的乳酸菌數,使在發酵系統中處于劣勢的乳酸菌群變為優勢菌群,而乳酸菌的生長代謝抑制了其它細菌的繁殖,從而改變了酸白菜發酵過程中的微生物種群結構。因此,雖然于發酵前接種,但其作用卻能貫穿發酵全過程。
在A,B兩個處理的各發酵期均只分離到一類酵母菌,即白地霉(Geotrichamalbibum)。
酸白菜發酵過程中的乳酸菌種類如表2所示。在各發酵期,從A處理中均檢出乳酸菌,先后分離到5個種2個亞種,而從B處理中,在發酵前未檢出乳酸菌,其后僅分離到2種。
表2A、B方法處理酸白菜發酵過程中的乳酸菌種類
從上面論述可以看出,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的區別和優點如下
1)現有技術采用抽真空密封系統發酵,而本發明采用非密封系統發酵。因為乳酸菌為兼氧細菌,其厭氧程度不高,在普通水封條件下生長得很好,而在絕對無氧條件下,生長也不一定快。同時,密閉發酵對生產條件要求嚴格,而本發明對生產條件無特殊要求,更容易實現工業化大規模生產,因而具有更強的實用性。
2)現有技術均需對蔬菜原料進行消毒,而在本發明則不需此道操作工序。其好處在于①充分發揮蔬菜原料上存在的有益菌的作用,進一步促進發酵,同時賦于產品更豐富的營養和良好的風味。②減少操作工序,使生產更加方便。③不使用任何化學防腐劑、洗滌劑,不僅使產品更有利健康,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
3)現有技術在發酵過程中需改變發酵溫度。而本發明則不需要,這就使生產條件和操作工藝更為簡單,更易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本發明方法優點如下1)簡化了生產條件不需密封發酵,不需改變發酵溫度,因而具有更強的實用性。
2)縮短了工藝流程蔬菜原料不需消毒滅菌,不需抽氣,降低了生產成本。
3)多種乳酸菌共同作用,發酵周期比常規方法短一半以上,且酸菜營養更豐富,維生素(VC、VB1、VB2、VB5、VB6、葉酸)比常規方法高18-80%。
4)接種量低,為1.5-2.5ml/100g菜,降低了成本。
下面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優選方案,但不是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1.將20kg大白菜洗凈,縱切成兩瓣,碼入發酵容器中,同時加入含多種乳酸菌的乳酸菌液2000ml,2B°鹽水30Kg,置于20℃溫度下,發酵4天,即為成品,PH3.4。
2.取出成品酸白菜,在母液中加入大白菜,20℃發酵3天,即成。母液可循環使用3-4次。
對照例1.將20Kg大白菜洗凈,縱切成兩瓣,碼入發酵容器中,加2B-鹽水30kg,置于20℃,發酵9天,基本成熟,PH3.8。
2.取出成品酸白菜,在母液中加入大白菜,20℃發酵6天,成熟,表面長菌膜,母液不可再用。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上面的實施例,只是對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而不是限制本發明的范圍,任何不超出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改動,都在本發明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制作酸白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選菜挑選新鮮、整齊大白菜、洗凈、切成兩瓣;b)接種將選好的大白菜碼入容器,占容器五分之四容積,然后接入多種乳酸菌和食鹽水,乳酸菌接種量為每100克大白菜加入1.5-2.5毫升菌液,食鹽水濃度為1-5%(重),菜與鹽水的重量比為1∶1~1.5;c)發酵將上述處理好的大白菜置放于17-25℃條件下,發酵3-5天,然后包裝上市。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多種乳酸菌包括植物乳桿菌、德氏乳桿菌德氏亞種、格氏乳桿菌、彎曲乳桿菌、乳酸鏈球菌、干酪乳桿菌、德氏乳桿菌乳糖亞種和棉子糖鏈球菌。
3.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發酵過程是在非密封容器中進行的。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作酸白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選菜挑選新鮮、整齊大白菜,洗凈、切成兩瓣。b)接種將選好的大白菜碼入容器,占容器五分之四容積,然后接入多種乳酸菌和食鹽水,乳酸菌接種量為每100克大白菜加入1.5—2.5毫升菌液,食鹽水濃度為1—5%(重),菜于鹽水的重量比為1∶1—1.5。c)發酵將上述處理好的大白菜置放于17—25℃條件下,發酵3—5天,然后包裝上市。
文檔編號A23L1/218GK1081837SQ9310143
公開日1994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1993年3月5日 優先權日1993年3月5日
發明者鐘之絢, 郭劍, 蘇文英 申請人:北京市蔬菜貯藏加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