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微型藻類漂洗脫水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型藻類的加工裝置,尤其是一種微型藻類漂洗脫水機。
微型藻具有很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尤其是鈍頂螺旋藻,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并具有合理的氨基酸組成,可作為食品,飼料或餌料添加劑,從六十年代被發現以來,引起了國內外生物界的廣泛重視;目前,我國對微型藻的開發利用還剛剛起步,一些科研部門已經掌握了培養技術,但加工仍處于手工階段,以致于加工效率很低,產品質量達不到要求,不能形成產業化。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微型藻類的機械加工裝置,尤其是一種對采收后的稀藻泥進行漂洗和體外脫水的裝置,以促使我國的微型藻類加工實現產業化。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濾網上框與支架緊固,支架上設有振動發生器,盛有稀藻泥的濾袋置于濾網中,振動發生器產生的振動通過支架傳遞給濾網,再由濾網傳遞給濾袋,使得濾袋中的稀藻泥產生振動,濾孔不致被藻堵塞,以利于清水排出。另外,在支架頂部還設有起重器,起重器吊裝了一壓塊,在濾袋振動脫水的同時,將壓塊放下擠壓濾袋,這樣既能增加稀藻泥中的水份向外排出的滲透力,又能消除濾袋的中心固脫現象(中心固脫現象是指在脫水過程中,濾袋中心區域的藻泥含水量總比靠近濾袋的藻泥含水量高)。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技術解決方案是濾網上框也是緊固在支架上,盛有稀藻泥的濾袋置于濾網中,支架頂部同樣設有起重器,與上述漂脫機的不同之處是起重器吊裝的壓塊與振動發生器一體設置,即構成了一個振壓塊,這樣將振動和壓力直接作用于濾袋,同樣可達到脫水之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脫水后的藻泥中又加入清水,再進行脫水,這樣反復加水、脫水的過程即為漂洗過程。
我們取80升稀藻泥加入80升清水,對采用手工及機械進行漂洗脫水工藝進行了比較試驗,試驗結果見表1。從表1可知,采用手工脫水表1
后的藻泥極限含水量比采用本實用新型脫水要高,而且加工時間長;可見,采用本實用新型進行加工,可以大大提高生產工效,將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同時,由于藻泥的含水量低、洗凈度好,因而為下一步干燥工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產品質量明顯提高。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金屬支架1采用懸臂式,在旋臂上設有振動馬達2,旋臂與金屬濾網6的上框用螺栓緊固,金屬濾網的網孔在200×100mm與100×20mm之間,金屬濾網6加工成V形;濾袋5的袋口設有扎口繩索,當需要脫水時,將袋口扎緊,當需要漂洗時,可解開繩索從袋口加水,濾袋5的濾孔為400目;支架1頂梁設有電動起重器3,它吊裝一個用石材或金屬制成的壓塊4,壓塊4的下端為一表面光滑的拋物面。工作時,將盛有稀藻泥的濾袋5置于金屬濾網6中,開啟振動馬達2,使濾袋5產生振動,同時開啟電動起重器3,將壓塊4徐徐放下擠壓濾袋5,經過一定時間的振壓,濾袋5內的藻泥如排不出清水,即完成脫水工序,反復加水、脫水即達到了漂洗之目的。
實施例2金屬濾網6采用內、外層結構,盛有濾袋5的內層濾網設置了一起吊掛鉤,支架頂梁采用工字鋼作為起重器3的導軌,起重器3可沿著導軌運動;其它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其工作方法是,將起重器3置于濾袋5的正上方,然后將壓塊4徐徐放下擠壓濾袋5,當脫水完畢時,將起重器3從濾袋5的正上方移開,放下壓塊4,將盛有濾袋5的內層濾網起吊并放在操作平臺上進行充水,再吊回金屬濾網6中進行振壓脫水。
實施例3振動馬達2與壓塊4一體設置,形成一個振壓塊,由起重器3起吊該振壓塊并直接作用于濾袋5進行振壓脫水;其它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
權利要求1.一種微型藻類漂洗脫水機,它包括支架及濾網,其特征在于濾網6的上框與支架緊固,支架上設有振動發生器2,盛有稀藻泥的濾袋5置于濾網6中,支架頂部設有起重器3,起重器3吊裝了一壓塊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藻類漂洗脫水機,其特征在于濾網6采用內外雙層結構,內層濾網可與濾袋5一起吊裝。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藻類漂洗脫水機,其特征在于起重器3與支架1之間采用活動聯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藻類漂洗脫水機,其特征在于濾袋5采用濾孔為200~600目的織物。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型藻類漂洗脫水機。該機由支架、濾網、濾袋、振動發生器、壓塊以及起重器所組成,濾網與支架緊固,支架上設有振動發生器,支架頂部還設有起重器,起重器吊裝了一壓塊。該機結構合理,操作方便,采用該機對微型藻類進行漂脫加工,藻泥含水量低,洗凈度好,與手工加工相比,提高工效100~200倍,產品質量明顯提高。
文檔編號A23L1/337GK2110998SQ91231158
公開日1992年7月29日 申請日期1991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1991年12月21日
發明者廖自民 申請人:廖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