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以杜鵑樹葉為原料制備冬茶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保健茶,特別是涉及一種以杜鵑樹葉為原料的制備冬茶的方法。
杜鵑是一種常綠闊葉灌木,高1~2米,葉可以提取食用芳香油、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也可藥用,主治慢性氣管炎、咳漱等癥,還可以制成茶飲用,很久以來人們就有用采下來的生杜鵑葉沏水喝,稱為“牛皮茶”見《黑龍江樹木志》466頁,又據《茶話》一書記載,居住在邊疆或偏遠山區的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和赫哲族,在很早以前就有采摘杜鵑樹葉,曬干做成鄉土茶,沏水飲用的習慣,然而無論是生杜鵑葉或者曬干的杜鵑葉都是用原始的、粗糙的制備方法得到的,目前還沒有一種采用杜鵑樹葉生產有益健康的飲用茶的科學制造方法,使開發利用杜鵑樹葉資源受到限制。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向社會提供一種采用杜鵑樹葉制成形、色、味俱美、又具有保健功能的制備冬茶的方法。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將杜鵑樹葉經自然萎凋、高溫殺青、揉捻、微困、炒制、漂洗、復炒、烘焙后即成成品,不需添加任何其它原料。
用本方法制成的冬茶,每葉成為一圓筒大卷,茶色黑中透綠,用水沏時,葉自然張開,茶水淡綠,清澈透明,清香可口、味濃,回味甘醇,飲用后感到呼吸通暢,胃腸也感舒適,它不但具備一般茶葉健胃提神的效果,而且還能清熱、去火,對治療慢性氣管炎、咳漱等癥也有一定療效。
實施例秋、冬季節采摘杜鵑樹嫩葉,鋪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厚度在5~10厘米,經自然萎凋24~30小時后,用鍋炒高溫殺青,溫度在120~150℃,時間在10~20分鐘,然后晾30~50分鐘,再進入揉捻,用手工揉捻或轉動式機械揉捻均可,時間30~50分鐘,揉捻后鋪放在通風良好在地方,厚度在10~15厘米,并經常翻動,微困2~3天,再放鍋內炒制,溫度在80~100℃,時間20~35分鐘,取出晾干,以上是粗制,之后進入精制過程,首先是漂洗,最好用天然泉水(不用自來水),速洗3~5分鐘,撈出后晾干至七成再入鍋用文火復炒40分鐘,使其內含各種物質轉化,后取出散熱30~50分鐘再用慢火烘干,用此方法無需添加任何別種原料,即制成香味濃郁的冬茶,經包裝成成品。
權利要求
1.一種以杜鵑樹葉為原料制備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秋、冬季節采葉,經自然萎凋、高溫殺青、揉捻、微困、炒制、漂洗、復炒、烘焙后即成成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然萎凋,是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把采摘下來的葉子鋪成5~10厘米厚,萎凋24~30小時。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溫殺青是在萎凋后用鍋炒,溫度在120~150℃,時間在10~20分鐘,殺青后晾30~50分鐘。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揉捻是在殺青之后,手工或機械揉捻,時間30~50分鐘。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困是在揉捻后,鋪放在通風良好在地方,厚度在10~15厘米,時間2~3天。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炒制是在微困后,放鍋內炒,溫度在80~100℃,時間20~35分鐘,取出晾干。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洗,即用天然泉水速洗3~5分鐘,后晾至七成干。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炒,即入鍋用文火炒40分鐘,后取出散熱30~50分鐘。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冬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焙,即用慢火烘干。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以杜鵑樹葉為原料制備冬茶的方法。它是用秋、冬季節采摘的杜鵑樹葉,經自然萎凋、高溫殺青、揉捻、微困、炒制、漂洗、復炒、烘焙后即成成品。不需添加任何其它原料,成品茶既具有一般茶葉健胃提神的效果,而且還能清熱去火,對慢性氣管炎、咳嗽等癥也有一定療效,可以做為保健飲料。
文檔編號A23F3/00GK1072822SQ91111058
公開日1993年6月9日 申請日期1991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1991年12月4日
發明者丁榮 申請人: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