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粉絲(粉條)流漏成型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粉絲(粉條)流漏成形設備。本實用新型屬于粉絲(粉條)加工成形設備。
目前,國內粉絲廠流漏成形工序基本上都是使用“曲柄連桿往復式拍瓢機”,其原理是對傳統手工“拍瓢”動作進行機械模仿,“粉錘”的往復運動周期性地拍擊粉面,使其形成緩慢的環流,保持流動性,因工作行程、頻率、拍擊部位均固定不變,當漏粉瓢內粉面數量不同時,所受的拍擊力也不同,尤其是遠離拍擊部位的粉面流動性更差,造成粉面流漏過程中的斷條現象,而且由于受傳統生產方式的影響存在設備結構龐大,設備投資多,占用廠房面積和空間大等問題。在國外,日本和朝鮮等少數國家亦生產少量粉絲,但多用薯類淀粉為原料,在成形工藝方面,引用了面條生產成形的新技術,查閱國外粉絲專利文獻,未曾見有用振動式流漏成形設備。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能解決上述缺點的技術方案,在保持粉絲(粉條)原有優良品質的前提下用振動式流漏成形設備替代曲柄連桿拍瓢式流漏成形設備,大大減少了設備的尺寸、重量和配用電機的功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粉絲(粉條)流漏成形工序是使用振動式流漏成形設備,該流漏成形設備包括一個漏粉瓢,一個置于漏粉瓢內部的振動體,一個漏粉瓢支架,一個用來調節漏粉瓢之高低的升降體。漏粉瓢支架的一端套在升降體上方,另一端套在漏粉瓢上方。所述的設備漏粉瓢可以采用底部小上口大的圓桶并在圓形底部上開有40-400個直徑為φ6-φ10mm的通孔,材料可選用1Cr18Ni9Ti。所述的設備振動體可以包括有振動體電機、電機座、上、下殼體、振子,振動體電機、電機座、振子及電機座與上、下殼體間分別用螺釘連接,上述零、部件的材料除電機外可以用1Cr13和1Cr18Ni9Ti。所述的設備升降體可以包括有升降螺母及絲杠。
本實用新型設備的工作原理是振動體深入到物料中連續地傳遞振動能量。經粉面處理設備輸送來的粉面流入漏粉瓢內,在振動體連續地振動作用下,保持著良好的流動性而迅速地通過瓢底許許多多小孔流漏形成懸垂的細絲,漏入糊化鍋中糊化,即制成粉絲或粉條。可通過升降體來調節漏粉瓢底到糊化鍋的高度以便得到不同長度的產品。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由于振動體取代了傳統的曲柄連桿往復式打瓢漏粉機保證了粉面良好的流動性,基本無斷條產生。(2)使設備大大簡化,降低了加工成本且外形尺寸僅為傳統曲柄連桿拍瓢設備的三分之一,重量僅為其十分之一。(3)振動體能量的傳播方式合理比原傳統拍瓢器大大降低了能耗。原傳統拍瓢器配電機功率為0.8KW,本發明產品配電機功率為0.05KW。(4)噪音低。
附圖
為本實用新型流漏成形設備的結構圖。
圖中1-升降體2-振動體3-漏粉瓢4-漏粉瓢支架附圖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參考附圖本實用新型包括一個漏粉瓢(3)它是底部小、上口大的園桶,在圓形底部上開有360個直徑為φ8mm的通孔,材料選用1Cr18Ni9Ti,一個置于漏粉瓢(3)內部的振動體(2),振動體(2)包括有振動體電機、電機座、上、下殼體、振子,振動體電機、電機座、振子及電機座與上、下殼體間分別用螺釘連接,這些零、部件的材料除電機外選用1Cr13和1Cr18Ni9Ti,一個漏粉瓢支架(4),一個用來調節漏粉瓢(3)之高低的升降體(1),升降體(1)包括有升降螺母及絲杠,漏粉瓢支架(4)的一端套在升降體(1)的上方,另一端套在漏粉瓢(3)的上方。
該設備應用時必須用螺栓固接工作位置,再將電機電極的引線引出,接通電源,振動體立即開始工作。
權利要求1.一種粉絲(粉條)流漏成形設備,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包括一個漏粉瓢(3),一個置于漏粉瓢(3)內部的振動體(2),一個漏粉瓢支架(4),一個用來調節漏粉瓢(3)之高低的升降體(1),漏粉瓢支架(4)的一端套在升降體(1)的上方,另一端套在漏粉瓢(3)的上方。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絲(粉條)流漏成形設備,其特征在于,漏粉瓢(3)是一個底部小、上口大的圓桶,在圓形底部上開有40-400個直徑為φ6-φ10mm的通孔,材料選用1Cr18Ni9Ti。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絲(粉條)流漏成形設備,其特征在于,振動體(2)包括有振動體電機、電機座、上、下殼體、振子,振動體電機、電機座、振子及電機座與上、下殼體間分別用螺釘連接,上述零、部件材料除電機外選1Cr13和1Cr18Ni9Ti。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粉絲(粉條)流漏成形設備,其特征在于,升降體(1)包括有升降螺母及絲杠。
專利摘要一種粉絲(粉條)流漏成型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漏粉瓢,一個置于漏粉瓢內部的振動體,一個漏粉瓢支架,一個用來調節漏粉瓢之高低的升降體,漏粉瓢支架的一端套在升降體上方,呈一端套在漏粉瓢的上方。本實用新型的振動體深入物料(粉面)中連續傳遞能量,比傳統“曲柄連桿往復式拍瓢機”大大減少了設備的尺寸,重量及配用電機的功率。適用于粉絲粉條行業。
文檔編號A21C11/00GK2077194SQ90218008
公開日1991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1990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1990年8月21日
發明者劉紅武, 叢小甫, 張立德 申請人:北京市食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