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菊茶的制做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花形茶的制做方法。
現有供飲用的茶葉多種多樣,如扁茶、條茶、以及珠茶等,但既能飲用,又具有觀賞性的花形茶卻沒有。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菊茶的制做方法,采用該方法制做的菊茶,形似菊花,既能飲用,又具有觀賞性。
本發明提供的制做方法,包括(1)將-芽-葉或者一芽二葉的鮮葉殺青,致含水量在58-63%。
(2)殺青葉揉捻成條狀。
(3)通過加溫整形,使茶條呈松針狀。
(4)用線將若干條茶葉捆扎成朵后,用手工扳壓成菊花形狀。
(5)使成形的菊茶干燥。
用本方法制做的菊茶集百芽于一體,干茶時形似菊花,沖泡后形似出水芙蓉,具有良好的品 性和觀賞性,制做也較簡單。
附圖
是菊茶的示意圖。
1、茶葉 2、捆扎線本發明的實施如下
鮮葉選用不受污染的高山云霧茶樹為好,以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為標準,芽長于葉或者芽葉等長,鮮葉要求嫩壯,勻凈。
制做步驟如下1、殺青,在光滑的平鍋內進行,鍋溫200℃左右,先高后低。投葉量0.2公斤左右,可視鮮葉嫩度適當調節,時間7分鐘左右,手法有挪、拋、抖等,做到挪得盡,拋得開,抖得散,使鮮葉殺透殺勻,當含水量達到60%左右時出鍋。
2、揉捻,在竹簾中進行,葉量為一鍋殺青葉的量,手法是雙手平展,順同一方向揉,用力要輕,避免葉子破碎,壓力先輕后重,再減輕,揉前先把殺青葉散涼,揉時也要透涼幾次,以免悶熱,影響色香味,揉至茶葉成條,有濕感,茶汁不外流時止。
3、整形在光滑的平鍋內進行,這是形成菊花茶外形特征的主要工藝之一,分兩個階段,前期主要是散發水分,時間3分鐘左右。手法有抖、理、撈等,要做到撈得輕,抖得散,理得直,使茶條圓直,干度均勻一致,便于進一步整形,后期主要是做形,約12分鐘。手法有撈、理、搓、抖等。搓前必須將茶條理直,搓時動作由快到慢。壓力由輕到重,整形全過程強調四指并攏,并與大拇指垂直,鍋溫從前期的100℃逐漸降溫并保持在60℃左右,至茶條成松針狀,有觸手感,含水量20%左右。
4、做花這是形成菊花茶外形的主要工藝,整形出鍋后,迅速放于竹簾薄攤,攤涼后,先集條,將大小相近的集在一起,數量50-100條,接著用絲線或棉線打成套結,在離茶條基部0.5公分處進行捆扎,捆扎后隨即做形,用手輕輕扳壓,讓茶條似開放的菊花葉瓣向四周舒展,達到外觀花朵飽滿為止。
5、烘干在烘籠中進行,分三個步驟,第一步毛火,溫度50-60℃,中途輕翻3次左右,并結合抽結,保持花朵不散開,烘至含水量10%左右下烘,進入第二步攤涼,攤放時間6小時左右,促其“回潮”,使其“水分走勻”。遇高溫、晴天、大風的天氣,應適當復蓋保溫,第三步足火,烘溫開始50-60℃,起烘時升至80-90℃,利于充分發展香氣,中途輕翻1-2次,烘量為毛火時的3-5倍,待含水量在5%左右,香氣猛發時下烘,烘干過程,應盡量避免抓撈,保持茶條平狀、整齊。
本菊茶烘干后,需在密封的瓷器內貯存5天以上,容器內應放有吸水性物質,如石灰,無毒干燥劑等。
權利要求
1.一種菊茶的制做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1)將一芽一葉或者一芽二葉初展鮮葉殺青,致含水量在58-63%;(2)殺青葉揉捻成條狀;(3)通過加溫整形,使茶條呈松針狀;(4)用線將若干條茶葉捆扎成朵后,用手工扳壓成菊花形狀;(5)使成形的菊茶干燥。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用捆扎茶葉的線是絲線或者棉線。
全文摘要
一種菊茶的制做方法,包括將鮮葉殺青,殺青葉揉捻成條狀,通過加溫整形成松針狀,再用線將若干條茶葉捆扎成朵,并扳壓成菊花形狀。用該方法制成的菊茶,集百芽于一體,干茶時形似菊花,沖泡后形似出水芙蓉,具有良好的品嘗性和觀賞性,制做也較簡單。
文檔編號A23F3/06GK1055640SQ9011008
公開日1991年10月30日 申請日期1990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1990年12月25日
發明者周琪舫, 張佳琴 申請人:諸暨市茶果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