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果奶香型的茶葉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水果奶香型的茶葉,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茶鮮葉300~340、脫脂牛奶200~250、香蕉50~60、水蜜桃8~12、蜂蜜10~12、冰糖8~12、核桃粉12~16、米酒6~8、山奈4~6、月季花苞6~8、玫瑰花汁2~4、玉米粒15~18、大麥片12~14、蒲公英6~8、薄荷葉4~6、助劑4~5、水200~350;本發明的茶葉在殺青的過程中通以提煉的蒸汽,蒸汽在通過茶葉的時候,由于高溫的作用迅速蒸發,氣味得以滲透差葉表層,蒸汽是脫脂牛奶、香蕉漿、月季花苞、玫瑰花汁、蒲公英、薄荷葉等煎煮而成,使用時大火加熱產生蒸汽,在蒸汽的作用下,氣味隨水汽均勻分布,其中,還用大麥片、核桃粉、玉米粒等先爆炒炸香,口味不會單一,成品不失茶清幽香,更有奶香陣陣相伴左右。
【專利說明】一種水果奶香型的茶葉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是一種水果奶香型的茶葉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食品中茶葉的工藝技術領 域。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科學的發展,到了 19世紀初,茶葉的成分才逐漸明確起來。經過現代科學的 分離和鑒定,茶葉中含有機化學成分達四百五十多種,無機礦物元素達四十多種。茶葉中的 有機化學成分和無機礦物兀素含有許多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
[0003] 有機化學成分主要有:茶多酚類、植物堿、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果膠素、有機 酸、脂多糖、糖類、酶類、色素等。
[0004] 中醫認為,茶葉上可清頭目,中可消食滯,下可利小便,是天然的保健飲品。然而, 茶葉的產地和品種不同,其藥理作用也不一樣。產于安徽者曰松蘿,主要作用"化食";產于 浙江紹興者曰日鑄,專于"清火";產于福建者曰建茶,專于"辟瘴";產于六合者曰苦丁,專于 "止痢";產于滇南者曰普洱茶,則兼消食、辟瘴、止痢之功。可見茶葉入藥有很大的學問。
[0005] 不僅如此,中醫還認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茶葉也有寒熱溫涼性味的差 另IJ,因此,四季飲茶也要有所區別。
[0006] 春天,屬溫,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萬物復蘇。人們經過漫長的冬季,"內熱積貯",因 此應注意驅寒御邪,扶陽固氣。此時宜飲花茶。因為花茶香氣濃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濁,具 有理氣、開郁、祛穢、和中的作用,促進機體陽氣的生發,并能振奮精神,消除春困。
[0007] 夏天,屬熱,赤日炎炎,氣候悶熱,出汗甚多,造成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因此必須補 充大量水分。此時宜喝綠茶。因為綠茶性味苦寒,清鮮爽口,具有清暑解熱、生津止渴和消 食利導等作用。
[0008] 秋天,屬涼,有蕭殺之象,空氣漸漸干燥,人們感覺皮膚、鼻腔、咽喉干燥不適,這叫 "秋燥"。此時宜喝青茶,色澤綠潤,內質馥郁,不寒不熱。秋涼飲之,可以潤膚、除燥、生津、 潤肺、清熱、涼血。
[0009] 冬天,屬寒,天寒地凍,寒氣襲人,人的機體處于收引狀態,新陳代謝遲緩,容易罹 患"寒病"。此時宜飲紅茶。這種茶,葉紅、湯紅,醇厚干溫,滋養陽氣,增熱添暖,可以加奶、 加糖,芳香不收,還可以去油膩、舒腸胃。
【發明內容】
[0010] 一種水果奶香型的茶葉,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茶鮮葉300~340、 脫脂牛奶200?250、香蕉50?60、水蜜桃8?12、蜂蜜1(Γ12、冰糖8?12、核桃粉12?16、米酒 6?8、山奈4飛、月季花苞6?8、玫瑰花汁2?4、玉米粒15?18、大麥片12?14、蒲公英6?8、薄荷 葉4~6、助劑4~5、水20(Γ350 ;所述助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紫蘇葉4~6、狼尾草6~8、 桂枝20~25、杏仁粉13~16、桑葉4~5、棗樹皮14~18、孔雀草2~4、馬藺子4~6、地黃葉5~7、橘 核8~12、槲葉4~6、大豆油18~20 ;制備方法是將紫蘇葉、狼尾草、桑葉、孔雀草、馬藺子、地黃 葉、槲葉混合后用事先燒至七成熟的大豆油油炸8~10min,加入切片的桂枝、棗樹皮及橘核, 同時加3倍于總量的水煎煮5(T70min至湯汁濃稠,以三層紗布過濾殘渣,將所得濾汁混 合杏仁粉,調勻后烘干即得。
[0011] 一種水果奶香型的茶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 將香蕉和水蜜桃的果肉部分榨汁,以三層紗布過濾,擠壓出果漿部分; (2) 將大麥片、玉米粒和核桃粉先炒制15~18min產生焦黃和香氣溢出,再混合山奈、月 季花苞、蒲公英和薄荷葉,加2~3倍的水煮沸,在熬制3(T40min至湯汁變濃,過濾湯汁; (3) 將(1)所得的漿汁、(2)所述的湯汁混合蜂蜜、冰糖、米酒、玫瑰花汁、助劑及其它下 列步驟中未涉及的剩余材料加入到脫脂牛奶中,調勻后大火加熱至沸,產生蒸汽; (4) 采摘的鮮茶葉經攤涼后放于滾筒中殺青,溫度調以26(T280°C,時間8~12min,過程 中通以(3)所產生的蒸汽熏制,完成后揉捻、干燥即可。
[0012] 發明中罕見用料及其介紹如下: 孔雀草:菊科的一年生草本,孔雀草的全草可入藥,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有清熱 化痰、補血通經的功效。能治療百日咳、氣管炎、感冒。俄羅斯高加索地區居民常食用孔雀 草,有延年益壽之效。
[0013] 馬藺子:屬鳶尾科多年生草本,有清熱,利濕,止血,解毒的功效。
[0014] 地黃葉:為雙子葉植物藥玄參科植物地黃的葉,可入藥,對惡瘡,手、足癬有顯著功 效。
[0015] 本發明的優點:本發明的茶葉在殺青的過程中通以提煉的蒸汽,蒸汽在通過茶葉 的時候,由于高溫的作用迅速蒸發,氣味得以滲透差葉表層,蒸汽是脫脂牛奶、香蕉漿、月季 花苞、玫瑰花汁、蒲公英、薄荷葉等煎煮而成,使用時大火加熱產生蒸汽,在蒸汽的作用下, 氣味隨水汽均勻分布,其中,還用大麥片、核桃粉、玉米粒等先爆炒炸香,口味不會單一,成 品不失茶清幽香,更有奶香陣陣相伴左右。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一種水果奶香型的茶葉,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茶鮮葉 30(T340g、脫脂牛奶20(T250g、香蕉5(T60g、水蜜桃8?12g、蜂蜜l(Tl2g、冰糖8?12g、核桃 粉12?16g、米酒6?8g、山奈4?6g、月季花苞6?8g、玫瑰花汁2?4g、玉米粒15?18g、大麥片 12~14g、蒲公英6~8g、薄荷葉4~6g、助劑4~5g、水20(T350g ;所述助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制成:紫蘇葉4~6g、狼尾草6~8g、桂枝20~25g、杏仁粉13~16g、桑葉4~5g、棗樹皮14~18g、孔 雀草2~4g、馬藺子4~6g、地黃葉5~7g、橘核8~12g、槲葉4~6g、大豆油18~20g ;制備方法是將 紫蘇葉、狼尾草、桑葉、孔雀草、馬藺子、地黃葉、槲葉混合后用事先燒至七成熟的大豆油油 炸8~10min,加入切片的桂枝、棗樹皮及橘核,同時加2~3倍于總量的水煎煮5(T70min至湯 汁濃稠,以三層紗布過濾殘渣,將所得濾汁混合杏仁粉,調勻后烘干即得。
[0017] 一種水果奶香型的茶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 將香蕉和水蜜桃的果肉部分榨汁,以三層紗布過濾,擠壓出果漿部分; (2) 將大麥片、玉米粒和核桃粉先炒制15~18min產生焦黃和香氣溢出,再混合山奈、月 季花苞、蒲公英和薄荷葉,加2~3倍的水煮沸,在熬制3(T40min至湯汁變濃,過濾湯汁; (3) 將(1)所得的漿汁、(2)所述的湯汁混合蜂蜜、冰糖、米酒、玫瑰花汁、助劑及其它下
【權利要求】
1. 一種水果奶香型的茶葉,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茶鮮葉30(Γ340、脫 脂牛奶200?250、香蕉50?60、水蜜桃8?12、蜂蜜1(Γ12、冰糖8?12、核桃粉12?16、米酒6?8、 山奈4飛、月季花苞6?8、玫瑰花汁21、玉米粒15?18、大麥片12?14、蒲公英6?8、薄荷葉 4~6、助劑4~5、水20(Γ350 ;所述助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紫蘇葉4~6、狼尾草6~8、桂 枝20~25、杏仁粉13~16、桑葉4~5、棗樹皮14~18、孔雀草2~4、馬藺子4~6、地黃葉5~7、橘 核8~12、槲葉4~6、大豆油18~20 ;制備方法是將紫蘇葉、狼尾草、桑葉、孔雀草、馬藺子、地黃 葉、槲葉混合后用事先燒至七成熟的大豆油油炸8~10min,加入切片的桂枝、棗樹皮及橘核, 同時加3倍于總量的水煎煮5(T70min至湯汁濃稠,以三層紗布過濾殘渣,將所得濾汁混 合杏仁粉,調勻后烘干即得。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水果奶香型的茶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 步驟: (1) 將香蕉和水蜜桃的果肉部分榨汁,以三層紗布過濾,擠壓出果漿部分; (2) 將大麥片、玉米粒和核桃粉先炒制15~18min產生焦黃和香氣溢出,再混合山奈、月 季花苞、蒲公英和薄荷葉,加2~3倍的水煮沸,在熬制3(T40min至湯汁變濃,過濾湯汁; (3) 將(1)所得的漿汁、(2)所述的湯汁混合蜂蜜、冰糖、米酒、玫瑰花汁、助劑及其它下 列步驟中未涉及的剩余材料加入到脫脂牛奶中,調勻后大火加熱至沸,產生蒸汽; (4) 采摘的鮮茶葉經攤涼后放于滾筒中殺青,溫度調以26(T280°C,時間8~12min,過程 中通以(3)所產生的蒸汽熏制,完成后揉捻、干燥即可。
【文檔編號】A23F3/40GK104082488SQ201410251586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9日
【發明者】吳多興 申請人:安徽省上行山茶葉貿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