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附壁細胞共培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種附壁細胞共培養裝置,包括培養皿蓋和培養皿體,以及由公共區隔板和分室隔板分隔成的公共區和培養小室,在培養皿體底部內面中心設置有環形凹槽,公共區隔板嵌合在環形凹槽內;所述分室隔板與培養皿體底部和內壁聯為一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解決了多種細胞共培養且分別觀察和檢測的問題;每個共培養單元,通過公共區實現各個培養小室互通,準確模擬體內微環境中多種細胞共同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狀態;每個共培養單元有可靠的密封設計,僅公共區隔板可拆卸;公共區隔板拆裝方便,減少培養過程中的污染幾率;公共區隔板開孔并粘附微孔聚碳酸酯膜后,還可以用于懸浮細胞的培養。
【專利說明】多種附壁細胞共培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種附壁細胞共培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人體有200余種細胞。不同種類的細胞組成結構和功能各異的組織和器官,每個器官或組織常由三種或更多種類的細胞構成。細胞是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外液是多種細胞生存和代謝的環境而稱為內環境。各種細胞通過內環境產生相互作用。目前,廣泛應用于生物醫藥教育、研究和生產的細胞培養技術,其理論基礎是用不同培養基模擬或改變內環境的理化因素,以觀察細胞在其中生長繁殖和其它功能活動等方面的變化。細胞培養有附壁培養和懸浮培養兩種形式。附壁培養是指大多數動物細胞在離體培養條件下,需要附著在帶有適量正電荷的固體或半固體的表面上才能正常生長,最終在附著表面擴展成單層。懸浮培養是指少數懸浮生長型動物細胞,在離體培養時不需要附著物,懸浮于培養液中即可良好生長。在動物體中,只有如紅細胞和淋巴細胞等少數種類的細胞適于懸浮培養。
[0003]目前國內外均采用培養瓶和培養皿及多孔培養板,進行單種細胞培養或多種細胞直接混培養,以觀察細胞的增殖及功能活動的變化或細胞間的相互影響。單種細胞培養時,細胞的生存環境與體內差異較大。多種細胞直接混培養,盡管可使多種細胞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模擬體內細胞生存環境,但由于細胞生長在一起,對不同細胞后期的分別觀察和檢測帶來困難。尋找多種細胞既可以共培養又可以分別觀察和檢測的裝置,成為研究人員共同關注的問題。
[0004]用Transwell小室做細胞共培養實驗,僅能實現兩種細胞的共培養,且其中一種細胞生長在聚碳酸酯膜上,后期對其的許多檢測難以實現;實驗過程中分隔細胞的聚碳酸酯膜破損,導致實驗無法繼續進行。
[0005]申請號為201220711505.5的實用新型專利“多細胞共培養皿”,其外形相較于現有培養裝置為異形,在后期用于一些儀器設備的觀察和檢測時,會出現安放和固定的困難;其可拆卸部件數量過多和操作復雜致可靠性較低;分別拆裝會增加培養過程中的污染幾率;使用的聚碳酸酯膜分隔板,加工成本高,使用過程中易致其破損。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了一種多種附壁細胞共培養裝置。
[0007]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種附壁細胞共培養裝置,包括培養皿蓋和培養皿體,以及由公共區隔板和分室隔板分隔成的公共區和培養小室,在培養皿體底部內面中心設置有環形凹槽,公共區隔板嵌合在環形凹槽內;所述分室隔板與培養皿體底部和內壁聯為一體。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0009]1.解決了多種細胞(2至8種細胞)共培養且分別觀察和檢測的問題。[0010]2.采用與現有國際通用的培養皿和培養板的外形規格,便于生產和使用。
[0011]3.每個共培養單元,通過公共區實現各個培養小室互通,準確模擬體內微環境中多種細胞共同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狀態。
[0012]4.每個共培養單元有可靠的密封設計,僅公共區隔板可拆卸。
[0013]5.公共區隔板拆裝方便,減少培養過程中的污染幾率。
[0014]6.生產成本低。原材料價格低廉和生產工藝簡單,便于推廣應用。
[0015]7.擴展性好。每個共培養單元按需縮放后,可制成不同規格的培養皿和培養板,提高實驗效率;公共區隔板開孔并粘附微孔聚碳酸酯膜后,還可以用于懸浮細胞的培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本實用新型將通過例子并參照附圖的方式說明,其中: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裝配示意圖;
[0018]圖2是圖1的A —A剖面圖;
[0019]圖3是圖1的B — B旋轉剖面圖;
[0020]圖4是培養皿體及分室隔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5是實施例一的公共區隔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裝配示意圖;
[0023]圖7是圖6的A — A剖面圖;
[0024]圖8是圖6的B — B旋轉剖面圖;
[0025]圖9是實施例二的公共區隔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實施例一:
[0027]一種多種附壁細胞共培養裝置,如圖1至圖5所示,包括培養皿蓋1、培養皿體2、公共區隔板3、分室隔板4等。
[0028]整個裝置以玻璃或有機玻璃制成,培養皿體外周及蓋與國內外通用規格的培養皿相同,培養皿體底部厚度厚于培養皿壁厚度。在培養皿體2底部內面中心設置有與公共區隔板3直徑和厚度一致的環形凹槽5,用于與筒狀的公共區隔板3嚴密嵌合。
[0029]分室隔板4與培養皿體2材質相同,同培養皿體底部和內壁聯為一體,分室隔板4的數量至少為兩塊,通常根據需要設置為4塊、6塊或8塊,分別將培養皿等分為4個、6個或8個培養小室,每個小室培養一種細胞。在每塊分室隔板與培養皿體底部內面中心的環形凹槽5外壁相交處設置有向上延伸的弧形板6,每一弧形板正中設有一寬度和厚度相同的伸向培養皿中心的矩形凸起7,矩形凸起7由培養皿體頂延續至環形凹槽5底部,用于與公共區隔板外壁凹槽8嵌合。
[0030]公共區隔板3與培養皿體2材質相同,為圓筒狀。當公共區隔板在插入狀態下,其上沿與培養皿體上沿齊平。在公共區隔板3外壁設置有與培養皿體弧形板6中心設置的矩形凸起7對應的外壁凹槽8,外壁凹槽8與公共區隔板等高,用于與弧形板矩形凸起7嵌合。在公共區隔板內與頂部平齊處且介于外壁凹槽間的位置設置有橫梁9,便于公共區隔板取出和插入時夾持用。[0031]在插入公共區隔板的狀態下,各個培養小室相對獨立,可分別接種不同種類的細胞,待其完全附壁并換液后,用消毒鑷子夾住公共區隔板內橫梁,向上垂直提拉取出隔板,使各個培養小室內的液體經公共區互通,模擬體內同一器官或組織內多種細胞共同生存相互作用的狀態。其后的換液或施加藥物等處理,均通過公共區實現。實驗結束前,插入公共區隔板,分別收集各個培養室的細胞用于后期檢測。
[0032]本培養裝置在等比例縮放后,亦可用于其它規格的培養皿或六孔和十二孔培養板(每孔上設置一個本培養裝置,為一個共培養單元)。
[0033]實施例二:
[0034]實施例二的多種附壁細胞共培養裝置,如圖4、6、7、8和圖9所示,與實施例一的區別是在各個培養小室缺口對應的公共區隔板3上設有開孔10,所述開孔10的孔寬與培養小室缺口相等,孔高為公共區隔板高度的下部三分之二除去嵌入培養皿底部環形凹槽5的部分。在公共區隔板3內壁粘貼微孔聚碳酸酯膜,所述微孔聚碳酸酯膜的孔徑小于0.3um,既能阻遏細胞通過,又容許細胞分泌物和培養基中的物質自由通過。在實驗過程中保持公共區隔板處于插入狀態,實施例二的培養裝置可用于多種懸浮細胞的共培養。
【權利要求】
1.一種多種附壁細胞共培養裝置,包括培養皿蓋和培養皿體,以及由公共區隔板和分室隔板分隔成的公共區和培養小室,其特征在于:在培養皿體底部內面中心設置有環形凹槽,公共區隔板嵌合在環形凹槽內;所述分室隔板與培養皿體底部和內壁聯為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種附壁細胞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培養皿體底部厚度厚于皿壁厚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種附壁細胞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分室隔板與環形凹槽外壁相交處設置有向上延伸的弧形板,在弧形板正中向培養皿中心方向設有矩形凸起,在公共區隔板外壁設置有與所述矩形凸起嵌合的外壁凹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種附壁細胞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凸起的寬度和厚度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種附壁細胞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凸起由培養皿體頂延續至環形凹槽底部。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種附壁細胞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公共區隔板內與培養皿體頂部平齊處且介于外壁凹槽間的位置設置有橫梁。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種附壁細胞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公共區隔板上與各培養小室缺口對應處設有開孔,在公共區隔板內壁粘貼微孔聚碳酸酯膜。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種附壁細胞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孔的孔寬與培養小室缺口相等,孔高為公共區隔板高度的下部三分之二除去嵌入培養皿底部環形凹槽部分。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種附壁細胞共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聚碳酸酯膜的孔徑小于0.3um。
【文檔編號】C12M3/04GK203429184SQ201320519862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9日
【發明者】馮志強, 盤強文 申請人:馮志強, 盤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