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甘蔗黑穗病菌接種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甘蔗黑穗病菌接種方法。
背景技術:
甘蔗黑穗病是甘蔗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被稱為甘蔗的“癌癥”。該病最早是在1877年南非納塔爾發現,隨后在亞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國家有所報道。1940年在美洲阿根廷發現后,西半球也發生了該病害(Schenck S,Pear H M, Liu Z, et al.Geneticvariation of Ustilago scitaminea pathotypes in Hawaii evaluated by host rangeand AFLP marker[J].Sugar Cane International, 2005, 23:15-19.) 20 世紀 70-90 年代,夏威夷、弗羅里達、摩洛哥、澳大利亞等國家、地區也相繼有該病害發生的報道(BytherR S,Steiner G ff, Wismer C A.New sugarcane diseases reported in Hawaii[J].Sugarcane Pathologists’Newsletter, 1971,7:18-21.;Riley L T, Jubb T F, Croft BJ.First outbreak of sugarcane smut in Australia[J].Proc.XXIII ISSCT Conger, NewDelhi, India, 1999:333-336.)。中國于1932年在廣州發現該病害,之后各地也都出現該病。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蔗種無性繁殖栽培技術的推廣,蔗種頻繁引進調運,蔗田長期連作同一品種以及宿根蔗年限的逐漸延長,造成甘蔗黑穗病在我國廣西、云南、廣東、福建、海南等省蔗區病害發生日趨嚴重,造成的損失多達10-30%,嚴重的宿根蔗幾乎絕收。甘蔗黑穗病最明顯特征是病蔗梢頭具有一條向下內卷的黑色鞭狀物,長幾厘米至數十厘米不等。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感染蔗株在病菌侵染2-4個月開始形成黑穗,病菌侵染6-7個月黑穗長度可達到頂峰(Riley L T, Jubb T F,Croft B J.FirstOutbreak of Sugarcane Smut in Australian[J].Proc.X X III ISSCT Conger, NewDelhi, India, 1999:333-336.)。其主要借氣流、雨水、灌溉水、人事活動等在田間進行傳播擴散。目前甘蔗種質資源及品種抗性鑒定方法主要有田間自然感病鑒定和人工接種鑒定。田間自然鑒定周期長、占用土地面積大、鑒定材料數量有限,而且由于田間的自然病原分布不均勻、氣候及人事活動等條件變化常常會影響鑒定結果的真實性、穩定性和準確性。人工接種鑒定快速、鑒定材料數量不受限制,且環境條件可人為控制,既可以滿足大規模篩選抗源材料的需要,也可以利用鑒別寄主對該病菌的生理小種分化情況進行研究。但現有的人工接種方法接種品種發病率不高(包括感病品種)、鑒定結果的穩定性差、準確性低,直接制約了人工接種方法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甘蔗黑穗病抗病性鑒定效果好的甘蔗黑穗病菌接種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種甘蔗黑穗病菌接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甘蔗黑穗病菌孢子懸浮液點接接種于甘蔗種子芽體表面,然后保濕放置16-24h。上述方法中,采集甘蔗黑穗病鞭,收集甘蔗黑穗病菌孢子,制成孢子懸浮液,所得甘蔗黑穗病菌孢子懸浮液的濃度為IO6個/ml。上述方法中,保濕時先用潤濕的吸水材料纏裹后再用不透氣材料覆蓋放置到陰涼處。較好的,采用半濕潤的衛生紙輕輕纏裹后放置在陰涼處用塑料紙蓋著過夜(16-24h)。上述方法中,較好的,利用移液槍進行點接操作,孢子懸浮液的用量為20μ I。 本發明方法在甘蔗黑穗病抗病性鑒定中的應用。本發明方法使用方便,有效提高了感病品種的發病率,能使感病品種的發病率達到80%以上,可以有效區分不同甘蔗品種對病害的的抗感性,從而為深入研究甘蔗黑穗病抗病育種和生理小種分化研究創造良好的條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此。實施例11、收集海南蔗區甘蔗黑穗病鞭,并在相對涼爽、干燥、無風的地方收集病菌孢子,用無菌水懸浮孢子,用渦旋混合器振蕩后,用血球計數板調孢子懸浮液濃度為IO6個孢子/ml,備用。2、常規人工接種:把種苗浸泡在一個裝有孢子懸浮液(孢子懸浮液濃度IO6個孢子/ml)的大容器中,10分鐘后取出放在陰涼處用塑料紙蓋著保濕過夜(16小時)。本發明的人工接種方法:用移液槍吸取20微升孢子懸浮液點接于種苗芽體表面,然后用潤濕的衛生紙輕輕纏裹之后放在陰涼處用塑料紙蓋著保濕過夜(16小時)。其中,種苗采用生產上的常規種苗R0C22。3、將步驟2得到的兩組種苗以完全隨機區組設計種植。試驗小區5m行長,20個段
/行;三次重復。4、評價。在種植5個月后,計數每行上總叢數和感染叢數。計算發病率。不同接種方法甘蔗黑穗病的發病情況見表I。發病率=感染叢數/總叢數X100%。表I不同接種方法甘蔗黑穗病的發生情況
權利要求
1.一種甘蔗黑穗病菌接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將甘蔗黑穗病菌孢子懸浮液點接接種于蔗種芽體表面,然后保濕放置16-24h。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甘蔗黑穗病的接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孢子懸浮液的濃度為IO6個/ml。
3.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甘蔗黑穗病菌接種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濕時先用潤濕的吸水材料纏裹后再用不透氣材料覆蓋放置到陰涼處。
4.如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甘蔗黑穗病菌接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材料為衛生紙;所述不透氣材料為塑料紙。
5.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甘蔗黑穗病菌接種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移液槍進行點接接種。
6.如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甘蔗黑穗病菌接種方法,其特征在于,孢子懸浮液的用量為20μ1。
7.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甘蔗黑穗病菌接種方法在甘蔗黑穗病抗病性鑒定中的應 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甘蔗黑穗病菌接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甘蔗黑穗病菌孢子懸浮液點接接種于蔗種芽體表面,然后保濕放置16-24h。其中,孢子懸浮液的濃度為106個/ml,保濕時先用潤濕的衛生紙纏裹后再用塑料紙蓋著放置到陰涼處。本發明方法使用方便,有效提高了感病品種的發病率,能使感病品種的發病率達到80%以上,可以有效區分不同甘蔗品種對病害的抗感性,從而為深入研究甘蔗黑穗病抗病育種和生理小種分化研究創造良好的條件。
文檔編號C12Q1/18GK103190303SQ20131012941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5日
發明者熊國如, 伍蘇然, 張雨良, 馮翠蓮, 沈林波, 楊本鵬, 張樹珍 申請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