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單培養、共培養及群培養優勢的人胚胎培養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胚胎培養裝置,尤其是一種具有單培養、共培養及群培養優勢的人胚胎培養皿。
背景技術:
目前,胚胎在體內發育過程中,與生殖道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雙向交流,生殖道上皮細胞及一些基質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對胚胎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胚胎體外培養是模擬胚胎體內的發育模式、環境及營養需求等的過程。目前,胚胎體外培養主要有三種方法:單培養、群培養及共培養。研究證明,共培養技術可以改善胚胎的體外培養效果,克服體外發育阻斷,增加發育到囊胚期的胚胎數和提高囊胚的質量;群培養能有效提高胚胎的發育潛能,提高胚胎的種植率。單培養能一一對應的監測胚胎的發育過程。三種培養方法中各有優缺點。隨著培養液的不斷改進,胚胎的體外發育率得到了很大提高;為了能準確了解胚胎發育過程,絕大多數生殖采用了單培養方法進行胚胎的培養。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胚胎質量是影響臨床妊娠率的獨立而又關鍵因素。目前各中心應用最為廣泛的是微滴單培養系統。這是適應當前胚胎選擇形式下的一種必須的胚胎培養方式。因為如何選擇最有發育潛能的胚胎進行移植是當前生殖醫學研究的熱點和挑戰點,也是解決現推崇的單胚胎移植妊娠率的關鍵措施。目前有形態學評分、代謝組分析、基因組分析等方法進行胚胎選擇,而這些選擇方法的實施均需建立在單培養一一對應的基礎上,因此單培養是現在也是未來胚胎體系的趨勢,但是,目前單胚胎系統,存在胚胎發育阻斷,囊胚形成率低的缺陷,極大影響了各類選擇方法的實施,尤其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基因組學分析法。而單培養的缺陷,恰好可被共培養和群培養彌補。研究已經證明。與單培養相t匕,共培養和群培養能有效改善胚胎的體外培養效果,克服體外發育阻斷,增加發育到囊胚期的胚胎數和提高囊胚質量的優勢。但是,傳統共培養和群培養不能一一對應的監測每個胚胎的發育過程,不利于胚胎選擇的實施。由于脫離母體環境,胚胎的發育率及質量仍存在很多問題,胚胎體外培養過程仍有許多不解之謎。體外培養系統缺陷是影響臨床妊娠率的重要瓶頸之一。如何改善胚胎體外生長環境,提高胚胎質量與發育潛能,一直是研究的熱點。因此,本研究設計了一個能綜合三種培養方法優勢的胚胎培養體系,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首次將三種培養方法的優勢綜合在胚胎皿中的具有單培養、共培養及群培養優勢的人胚胎培養皿。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種具有單培養、共培養及群培養優勢的人胚胎培養皿,皿體下底的中部設有呈圓盤形的細胞培養池, 細胞培養池的四周均勻固定安裝的多個呈半球形的胚胎培養孔;胚胎培養孔包括 第I胚胎培養孔、第2胚胎培養孔、第3胚胎培養孔、第4胚胎培養孔、第5胚胎培養孔、第6胚胎培養孔、第7胚胎培養孔和第8胚胎培養孔;第I胚胎培養孔、第2胚胎培養孔、第3胚胎培養孔、第4胚胎培養孔、第5胚胎培養孔、第6胚胎培養孔、第7胚胎培養孔和第8胚胎培養孔依次分別通過第I通道、第2通道、第3通道、第4通道、第5通道、第6通道、第7通道和第8通道與細胞培養池固定連通;第I胚胎培養孔、第2胚胎培養孔、第3胚胎培養孔、第4胚胎培養孔、第5胚胎培養孔、第6胚胎培養孔、第7胚胎培養孔和第8胚胎培養孔八者之間通過第9通道互相固定連通。[0008]第I通道、第2通道、第3通道、第4通道、第5通道、第6通道、第7通道、第8通道和第9通道分別與第I胚胎培養孔、第2胚胎培養孔、第3胚胎培養孔、第4胚胎培養孔、第5胚胎培養孔、第6胚胎培養孔、第7胚胎培養孔和第8胚胎培養孔的連接部位置高于胚胎培養孔的最低點。皿體的直徑設為35臟,高設為IOmm ;第I胚胎培養孔、第2胚胎培養孔、第3胚胎培養孔、第4胚胎培養孔、第5胚胎培養孔、第6胚胎培養孔、第7胚胎培養孔、第8胚胎培養孔的直徑均設為5mm,深度均設為2.5_。第I胚胎培養孔、第2胚胎培養孔、第3胚胎培養孔、第4胚胎培養孔、第5胚胎培養孔、第6胚胎培養孔、第7胚胎培養孔、第8胚胎培養孔依次之間的距離均設為2mm ;細胞培養池的直徑設為8mm,深度設為3mm。第I通道、第2通道、第3通道、第4通道、第5通道、第6通道、第7通道、第8通道和第9通道的直徑均設為1.0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該實用新型從胚胎培養體系的發展需求出發,首次將三種培養方法的優勢綜合在一種新式胚胎皿中,旨在為輔助生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降低多胎率、提高輔助生殖安全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是輔助生殖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植入前遺傳學診斷-單囊胚移植則是目前公認的最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亦是未來發展趨勢。而本培養系統具備單培養、共培養和群培養的優勢,既能顯著提高胚胎質量和囊胚形成率,而高的優質囊胚形成率是生殖醫學家和患者共同追求目標;又能一一對應監測單個胚胎的發育,極大方便動態形態學評估、代謝組學分析和基因組學分析等選擇手段的應用,為有效的篩選出最有發育潛力的胚胎提高了強有力的保障。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 第I胚胎培養孔1、第2胚胎培養孔2、第3胚胎培養孔3、第4胚胎培養孔4、第5胚胎培養孔5、第6胚胎培養孔6、第7胚胎培養孔7、第8胚胎培養孔8、細胞培養池9、第I通道10、第2通道11、第3通道12、第4通道13、第5通道14、第6通道15、第7通道16、第8通道17、第9通道18、皿體19。這種具有單培養、共培養及群培養優勢的人胚胎培養皿,皿體19下底的中部設有呈圓盤形的細胞培養池9,細胞培養池9的四周均勻固定安裝的多個呈半球形的胚胎培養孔;胚胎培養孔包括:第I胚胎培養孔1、第2胚胎培養孔2、第3胚胎培養孔3、第4胚胎培養孔4、第5胚胎培養孔5、第6胚胎培養孔6、第7胚胎培養孔7和第8胚胎培養孔8 ;第I胚胎培養孔1、第2胚胎培養孔2、第3胚胎培養孔3、第4胚胎培養孔4、第5胚胎培養孔5、第6胚胎培養孔6、第7胚胎培養孔7和第8胚胎培養孔8依次分別通過第I通道10、第2通道11、第3通道12、第4通道13、第5通道14、第6通道15、第7通道16和第8通道17與細胞培養池9固定連通;第I胚胎培養孔1、第2胚胎培養孔2、第3胚胎培養孔3、第4胚胎培養孔4、第5胚胎培養孔5、第6胚胎培養孔6、第7胚胎培養孔7和第8胚胎培養孔8八者之間通過第9通道18互相固定連通。第I通道10、第2通道11、第3通道12、第4通道13、第5通道14、第6通道15、第7通道16、第8通道17和第9通道18分別與第I胚胎培養孔1、第2胚胎培養孔2、第3胚胎培養孔3、第4胚胎培養孔4、第5胚胎培養孔5、第6胚胎培養孔6、第7胚胎培養孔7和第8胚胎培養孔8的連接部位置高于胚胎培養孔的最低點。皿體19的直徑設為35臟,高設為IOmm ;第I胚胎培養孔1、第2胚胎培養孔2、第3胚胎培養孔3、第4胚胎培養孔4、第5胚胎培養孔5、第6胚胎培養孔6、第7胚胎培養孔
7、第8胚胎培養孔8的直徑均設為5mm,深度均設為2.5mm。第I胚胎培養孔1、第2胚胎培養孔2、第3胚胎培養孔3、第4胚胎培養孔4、第5胚胎培養孔5、第6胚胎培養孔6、第7胚胎培養孔7、第8胚胎培養孔8依次之間的距離均設為2mm ;細胞培養池9的直徑設為8mm,深度設為3mm。第I通道10、第2通道11、第3通道12、第4通道13、第5通道14、第6通道15、第7通道16、第8通道17和第9通道18的直徑均設為1.0mm。工作原理:。如
圖1所示,在一個直徑為35mm、高為IOmm的培養皿內,其底部有8個胚胎培養孔并按順序編成1-8號(胚胎培養孔呈半球形,直徑為5mm,深度為2.5mm,當加滿培養液后便呈球形);在皿的中間,有一個直徑為8mm的圓盤形的細胞培養池,深度為3mm。胚胎培養孔之間的距離2_。胚胎培養孔之間、胚胎培養孔與細胞培養池之間有直徑1.0mm的通道連接(注:通道與胚胎培養孔連接部稍高于胚胎培養孔的最低點,以防止抖動時胚胎沿通道移動)。這樣胚胎培養孔之間、胚胎培養孔與細胞培養池之間相互聯通相互平衡,形成一個共同的培養環境又能獨立觀察的系統。胚胎培養方法及應用效果:此培養系統的應用評估,采用卵丘細胞作為共培養細胞。操作方法如下:在其取卵時,從卵冠丘復合物中割取少量透亮、富含卵泡液的卵丘細胞團,將其漂洗干凈后吹打使卵丘細胞散落并調到濃度為2 X 106,備用。在本設計的培養皿中每個培養孔加入40 μ I的培養液,細胞培養池中加入100 μ 1,加入培養箱30min后在細胞培養池加入30 μ L已調好的卵丘細胞懸液(約6000個)。備用。選擇年齡< 35歲,獲卵數> 20枚的患者30例。然后將其正常受精卵隨機分為以下4組培養:Α組為受精后1-6天均微滴單培養;Β組為受精后1-2天應用本培養系統培養,3-6天為群培養;C組為受精后1-2天群培養,3-6天應用本系統培養;D組為受精后1_6天全程應用本培養系統培養。結果與分析:與常規A組相比,D組的D 3優胚率、囊胚形成率、優質囊胚率均顯著提高。與B、C組相比,D組的優胚率、囊胚率亦有提高,但無顯著差異,而高質量囊胚率則顯著提高,B、C組之間則不差異。這表明,本培養系統有效綜合了單培養、群培養、共培養三種培養系統的優勢,顯著提高了胚胎質量和發育潛能。表1:本培養系統的培養效果評估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單培養、共培養及群培養優勢的人胚胎培養皿,其特征在于:皿體(19)下底的中部設有呈圓盤形的細胞培養池(9),細胞培養池(9)的四周均勻固定安裝的多個呈半球形的胚胎培養孔;胚胎培養孔包括:第I胚胎培養孔(I)、第2胚胎培養孔(2)、第3胚胎培養孔(3)、第4胚胎培養孔(4)、第5胚胎培養孔(5)、第6胚胎培養孔¢)、第7胚胎培養孔(7)和第8胚胎培養孔(8);第I胚胎培養孔(I)、第2胚胎培養孔(2)、第3胚胎培養孔(3)、第4胚胎培養孔⑷、第5胚胎培養孔(5)、第6胚胎培養孔(6)、第7胚胎培養孔(7)和第8胚胎培養孔(8)依次分別通過第I通道(10)、第2通道(11)、第3通道(12)、第4通道(13)、第5通道(14)、第6通道(15)、第7通道(16)和第8通道(17)與細胞培養池(9)固定連通;第I胚胎培養孔(I)、第2胚胎培養孔(2)、第3胚胎培養孔(3)、第4胚胎培養孔(4)、第5胚胎培養孔(5)、第6胚胎培養孔(6)、第7胚胎培養孔(7)和第8胚胎培養孔⑶八者之間通過第9通道(18)互相固定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單培養、共培養及群培養優勢的人胚胎培養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I通道(10)、第2通道(11)、第3通道(12)、第4通道(13)、第5通道(14)、第6通道(15)、第7通道(16)、第8通道(17)和第9通道(18)分別與第I胚胎培養孔(I)、第2胚胎培養孔(2)、第3胚胎培養孔(3)、第4胚胎培養孔(4)、第5胚胎培養孔(5)、第6胚胎培養孔¢)、第7胚胎培養孔(7)和第8胚胎培養孔(8)的連接部位置高于胚胎培養孔的最低點。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單培養、共培養及群培養優勢的人胚胎培養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皿體(19)的直徑設為35mm,高設為IOmm ;第I胚胎培養孔(I)、第2胚胎培養孔(2)、第3胚胎培養孔(3)、第4胚胎培養孔(4)、第5胚胎培養孔(5)、第6胚胎培養孔(6)、第7胚胎培養孔(7)、第8胚胎培養孔⑶的直徑均設為5_,深度均設為2.5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單培養、共培養及群培養優勢的人胚胎培養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I胚胎培養孔⑴、第2胚胎培養孔(2)、第3胚胎培養孔(3)、第4胚胎培養孔(4)、第5胚胎培養孔(5)、第`6胚胎培養孔¢)、第7胚胎培養孔(7)、第8胚胎培養孔(8)依次之間的距離均設為2mm;細胞培養池(9)的直徑設為8mm,深度設為3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單培養、共培養及群培養優勢的人胚胎培養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I通道(10)、第2通道(11)、第3通道(12)、第4通道(13)、第5通道(14)、第6通道(15)、第7通道(16)、第8通道(17)和第9通道(18)的直徑均設為1.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單培養、共培養及群培養優勢的人胚胎培養皿,第1胚胎培養孔、第2胚胎培養孔、第3胚胎培養孔、第4胚胎培養孔、第5胚胎培養孔、第6胚胎培養孔、第7胚胎培養孔和第8胚胎培養孔依次分別通過第1通道、第2通道、第3通道、第4通道、第5通道、第6通道、第7通道和第8通道與細胞培養池固定連通;第1胚胎培養孔、第2胚胎培養孔、第3胚胎培養孔、第4胚胎培養孔、第5胚胎培養孔、第6胚胎培養孔、第7胚胎培養孔和第8胚胎培養孔八者之間通過第9通道互相固定連通。培養皿具備單培養、共培養和群培養的優勢,顯著提高胚胎質量和囊胚形成率,能一一對應監測單個胚胎的發育,為有效的篩選出最有發育潛力的胚胎提高了強有力的保障。
文檔編號C12M1/22GK202945247SQ2012206782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7日
發明者馮貴雪, 張波, 周紅, 汪彩珠, 舒金輝, 甘賢優, 林若蕓, 陳煥華, 鄧曦和 申請人: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