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顆粒型烏龍紅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紅茶茶葉的制作,特別涉及一種顆粒型烏龍紅茶的制作方法。
技術背景
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茶葉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一種常見的消費品,近幾年以金駿眉為首的一些新型紅茶倍受消費者追棒,相對烏龍茶來說,紅茶發酵重,苦澀味較輕、以其濃、強、鮮的口味特點為大眾消費群體所接受,消費者除了對于茶葉的口感、香氣等有較高的需求外,對茶葉的形狀、外包裝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的紅茶多為條狀,在茶葉真空壓縮包裝中容易被碾碎,不利于貯藏、包裝和運輸。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將烏龍茶鮮葉制作為紅茶茶葉,并將紅茶茶葉制作為顆粒形狀的紅茶制作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采用紅茶的制作方法,配合烏龍茶的做青工藝,通過將烏龍茶茶葉鮮葉為原料加工而成,制作流程為選料一萎凋與做青一揉搶一發酵一初干一壓制成型一足干1、1)選料以烏龍茶鮮葉為加工原料,采摘一芽或一芽一葉的鮮葉,用于茶葉加工原料為大烏葉、白葉、黃旦和奇蘭茶樹等烏龍茶品種鮮葉;2)萎凋與做青將鮮葉均勻攤開進行萎凋,當鮮葉萎凋減重達到10-15%的時候進入烏龍茶的做青工藝,做青的溫度為18-20°C,采用90轉/min的搖青機搖青,搖青結束之后繼續將鮮葉均勻攤開進行萎凋,直到鮮葉減重率達到20-40%為止;3)揉捻采用紅茶揉捻機揉捻20-35分鐘后,間歇15— 25分鐘,然后進行第二次揉捻,時間為20— 35分鐘;4)發酵在發酵室里發酵,控制溫度在25-30°C,發酵的時間長度為3-4小時;5)初干采用茶葉烘干機干燥,干燥的溫度為60-80°C,去除發酵后的茶葉60%的水分;6)壓制成型通過使用茶葉壓塊造型機,將茶葉進行造型,過程為20次壓塊與打散交替進行的過程;7)足干干燥的溫度90-110°C,去除茶葉剩余水分至茶葉含水量在3-7%。
2.所述的步驟(6)的20次壓塊與打散的過程中,前10次壓塊與打散間隔時間為 5分鐘,接著的8次壓塊與打散間隔時間為20分鐘,最后兩次壓塊與打散間隔時間為I個小時。
3.所述步驟(2)中,做青工藝所需要的時間是15分鐘。
4.所述步驟(4)的發酵室安裝有茶葉專用空調機和加濕器,室內空氣濕度控制位為 90%ο
本發明所述的顆粒紅茶,無需將茶葉切碎,而是指將紅茶茶葉通過茶葉壓塊造型機,經過二十次壓塊與打散交替進行的制作步驟,將條狀的茶葉壓制為顆粒狀。
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所述的顆粒型烏龍紅茶制作方法,將烏龍茶加工為口感、香氣更受消費者歡迎的紅茶,并在不將茶葉切碎的情況下,將紅茶茶葉壓制成適合真空包裝的顆粒型茶葉,這種顆粒型紅茶不僅更好的提高了茶葉的香氣,并且在茶葉壓縮包裝中不會被碾碎,大大降低了包裝、運輸的茶葉損耗度。
圖I為本發明顆粒型烏龍紅茶的制作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 :一種顆粒型烏龍紅茶的制作方法,主要制作流程為選料一萎凋與做青一揉搶一發酵一初干一壓制成型一足干1、1)選料采摘一芽、一芽一葉的烏龍茶鮮葉,選用的烏龍茶鮮葉品種為大烏葉、白葉、 黃旦和奇蘭茶樹品種鮮葉,其他烏龍茶品種鮮葉也可選用為原料;2)萎凋與做青將采摘的一芽、一芽一葉的鮮葉均勻攤開,在室內進行自然萎凋,當鮮葉萎凋減重達到10%的時候,緊接著按照烏龍茶的做青工藝進行做青,具體做青的方法是采用90轉/min的搖青機做青,時間長度為15分鐘,做青時最佳室溫為20°C,在低溫的環境下做青,做出的紅茶茶葉茶香味較為清爽可口 ;做青之后繼續將鮮葉均勻攤開進行萎凋, 直到鮮葉減重率達到20%為止;3)揉捻將步驟(2)制得的茶葉放入紅茶揉捻機中,設置機器揉捻20分鐘后,中間間歇時間為15分鐘,然后再進行第二次揉捻,時間長度為20分鐘;4)發酵將步驟(3)制得的茶葉放入發酵室里進行發酵,發酵室里安裝茶葉專用空調機和加濕器,室內空氣濕度控制位為90%,發酵室室溫為25°C,發酵的時間長度為3小時;5)初干采用茶葉烘干機干燥,干燥的溫度為60-80°C,去除發酵后的茶葉60%的水分;6)壓制成型將步驟(5)的條狀茶葉,放入茶葉壓塊造型機中,將茶葉進行造型, 過程為20次壓塊與打散交替,其中,前10次壓塊與打散間隔時間為5分鐘,接著的8次壓塊與打散間隔時間為20分鐘,最后兩次壓塊與打散間隔時間為I個小時;7)足干干燥的溫度90-110°C,去除茶葉剩余水分至茶葉含水量在3-7%。
實施例2 選料與實施例I相同,鮮葉萎凋減重達到12%,可進入烏龍茶的做青步驟,具體做青的方法是采用90轉/min的搖青機做青,時間長度為15分鐘,搖青結束后繼續將鮮葉均勻攤開進行萎凋,直到鮮葉減重率達到35%為止;揉捻將步驟(2)制得的茶葉放入紅茶揉捻機中,設置機器揉捻30分鐘后,中間間歇時間為20分鐘,然后再進行第二次揉捻,時間長度為25分鐘;發酵將步驟(3)制得的茶葉放入發酵室里進行發酵,發酵室室溫為28°C,發酵的時間長度為3. 5小時;初干、壓制成型、足干等制作步驟與實施例I相同。
實施例3選料與實施例I相同,鮮葉萎凋減重達到15%,可進入烏龍茶的做青步驟,具體做青的方法是采用90轉/min的搖青機做青,時間長度為15分鐘,做青結束后繼續將鮮葉均勻攤開進行萎凋,直到鮮葉減重率達到40%為止;揉捻將步驟(2)制得的茶葉放入紅茶揉捻機中,設置機器揉捻35分鐘后,中間間歇時間為25分鐘,然后再進行第二次揉捻,時間長度為35分鐘;發酵將步驟(3)制得的茶葉放入發酵室里進行發酵,發酵室室溫為30°C,發酵的時間長度為4小時;初干、壓制成型、足干等制作步驟與實施例I相同。
權利要求
1.一種顆粒型烏龍紅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紅茶的制作方法,并配合烏龍茶做青工藝,用烏龍茶鮮葉為原料加工而成,制作步驟如下 I)選料以烏龍茶鮮葉為加工原料,采摘一芽或一芽一葉的鮮葉;2)萎凋與做青將鮮葉均勻攤開進行萎凋,當鮮葉萎凋減重達到10-15%的時候進入烏龍茶的做青工藝,所述的做青是采用90轉/min的搖青機搖青,搖青結束之后繼續將鮮葉均勻攤開進行萎凋,直到鮮葉減重率達到20-40%為止;3)揉捻采用紅茶揉捻機揉捻20-35分鐘后,間歇15-25分鐘,然后進行第二次揉捻,時間為20-35分鐘;4)發酵在發酵室里發酵,控制室內溫度在25-30°C,發酵的時間長度為3-4小時; 5)初干采用茶葉烘干機干燥,干燥的溫度為60-80°C,去除發酵后的茶葉60%的水分;6)壓制成型通過茶葉壓塊造型機,將茶葉進行造型,過程為20次壓塊與打散交替進行的過程; 7)足干干燥的溫度在90-110°C,去除茶葉剩余水分,將茶葉干燥至茶葉含水量在3-7% ο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顆粒型烏龍紅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6)的20次壓塊與打散的過程中,前10次壓塊與打散間隔時間為5分鐘,接著的8次壓塊與打散間隔時間為20分鐘,最后兩次壓塊與打散間隔時間為I個小時。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顆粒型烏龍紅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紅茶制作方法與烏龍茶做青工藝相結合的工藝制作,并將紅茶茶葉外型壓制為顆粒狀。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顆粒型烏龍紅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O的茶葉加工原料的烏龍茶鮮葉品種為大烏葉、白葉、黃旦和奇蘭等烏龍茶茶樹品種的鮮葉。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顆粒型烏龍紅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做青工藝所需要的搖青時間是15分鐘。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顆粒型烏龍紅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做青工藝的溫度為18-20°C。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顆粒型烏龍紅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的發酵室安裝有茶葉專用空調機和加濕器,室內空氣濕度控制位為90%。
全文摘要
一種顆粒型烏龍紅茶的制作方法,采用烏龍茶鮮葉作為原料,通過紅茶加工步驟制成,包括選料→萎凋與做青→揉捻→發酵→初干→壓制成型→足干等制作步驟,本發明制作方法是將烏龍茶做青工藝與紅茶的制作方法相結合,并將紅茶壓制成顆粒型茶葉,這種顆粒型紅茶不僅更好的提高了茶葉的香氣,并且在茶葉壓縮包裝中不會被碾碎,大大降低了包裝、運輸的茶葉損耗度。
文檔編號A23F3/06GK102919397SQ20121043529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5日
發明者韋智獲, 詹潮安, 蔡慶蕓, 鄭道序 申請人:汕頭市林業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