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艾葉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作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艾葉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艾蒿是一種多年生草本藥用和食用植物,全國均產。實驗證明其水體物具有抗菌、止血、抗過敏作用,對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療效。由于新鮮艾葉即艾蒿葉有濃郁的青草味,而干燥的艾葉含有大量揮發油,使得艾蒿水劑作為日常飲品受到限制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艾葉茶的制作方法,其旨在解決艾葉(即艾蒿葉)難以應用于日常飲品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高溫蒸制和控制干燥溫度以及時間,將艾葉制成日常生活中的艾葉茶,常喝艾葉泡制茶水,能抑制有害菌體生長,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艾葉茶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采摘,采摘艾蒿葉;蒸制,將采摘的艾蒿葉置入預熱好的蒸制圓桶內,預熱的溫度范圍為90-100°C,該蒸制圓桶以每分鐘30轉的速度轉動,蒸制時間為60秒,之后立即冷卻;揉捻,將蒸制后的艾蒿葉放入中揉機進行揉捻,在70_75°C的溫度下熱風處理30分鐘;干燥,對揉捻后的艾蒿葉干燥成艾葉茶,分兩步走第一次烘干直至含水量為35-40%,采用蒸制用圓筒,其通蒸汽采用通熱風的方式,該蒸制用圓筒以每分鐘30轉的速度轉動,其中,熱風的溫度以及第一次烘干的時間決定艾葉茶的口味,低味艾葉茶130-150°C,10-12分鐘;中味艾葉茶100_120°C,17-19分鐘;高味艾葉茶90-100°C, 18-20分鐘;第二次烘干采用外部加該熱蒸制用圓筒,該熱蒸制用圓筒以每分鐘30轉的速度轉動,50-60°C低溫干燥至含水量低于3%。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采摘步驟中,艾蒿葉選擇芽下兩片子葉,伸展長度15-20mmo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蒸制步驟中,該蒸制圓桶的轉法為順時針轉3-4圈后,再逆時針轉3-4圈。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該蒸制圓桶內設置有呈矩形的兩個不銹鋼網,每個不銹鋼網的若干網孔呈柵格狀,每個不銹鋼網的相對兩邊分別固定在該蒸制圓桶的內壁上,兩個不銹鋼網相互垂直且其交匯線與該蒸制圓桶的中心軸線平行。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該蒸制圓桶設置有位于其中心軸線上的中心軸,該中心軸水平固定,該蒸制圓桶相對該中心軸能旋轉。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該蒸制圓桶的外壁設置有用于人工旋轉該蒸制圓桶的把手。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該蒸制圓桶的外壁設置有若干齒,該若干齒繞該蒸制圓桶環形分布形成齒輪,該蒸制圓桶通過外部電機帶動齒輪哨合而旋轉。作為 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每個不銹鋼網的鋼絲直徑為1.2-1.5mm,網孔為3CtamX3Ctam的正方形。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干燥步驟中,該蒸制用圓筒的轉法為順時針轉3-4圈后,再逆時針轉3-4圈,依次循環。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干燥步驟的第二次烘干中,采用外部加該熱蒸制用圓筒,此時將艾葉茶整形,50-60°C低溫干燥至含水量低于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I將艾葉制成日常生活中常喝的茶葉,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2快速高溫蒸制,不僅快速滅活艾葉中的酶,也除去了艾葉中的青草味;3由于艾葉中含有大量揮發油,味道濃郁,大量食用會使人感覺不適,但全部去除會使得艾葉茶的使用價值降低,因此在干燥時采用不同溫度干燥不同時間,制成三種風味的艾葉茶,以適用不同人群。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本發明的艾葉茶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采摘,采摘艾蒿葉。采摘期根據地區不同為每年4月中旬到6月初,采摘時間為每日日出前,選擇芽下2片子葉,伸展長度約15-20mm。第二步,蒸制,將采摘的艾蒿葉置入預熱好的蒸制圓桶內,預熱的溫度范圍為90-100°C,該蒸制圓桶以每分鐘30轉的速度轉動,蒸制時間為60秒,之后立即冷卻。主要使艾葉中的酶失活和去除鮮艾葉中的青草味。該蒸制圓桶的轉法可為順時針轉3-4圈后,再逆時針轉3-4圈。該蒸制圓桶內可設置有呈矩形的兩個不銹鋼網,每個不銹鋼網的若干網孔呈柵格狀,每個不銹鋼網的相對兩邊分別固定在該蒸制圓桶的內壁上,兩個不銹鋼網相互垂直且其交匯線與該蒸制圓桶的中心軸線平行。每個不銹鋼網的鋼絲直徑可為I. 2-1. 5mm,網孔可為30mm X 30mm的正方形。該蒸制圓桶還可設置有位于其中心軸線上的中心軸,該中心軸水平固定,該蒸制圓桶相對該中心軸能旋轉。該蒸制圓桶的轉動可以采用人工方式,也可以采用自動方式。人工方式,比如,人工手動旋轉該蒸制圓桶,當然,該蒸制圓桶的外壁可設置有用于人工旋轉該蒸制圓桶的把手,這樣就方便人工旋轉;自動方式,比如,該蒸制圓桶的外壁設置有若干齒,該若干齒繞該蒸制圓桶環形分布形成齒輪,該蒸制圓桶通過外部電機帶動齒輪嚙合而旋轉。第三步,揉捻,將蒸制后的艾蒿葉放入中揉機進行揉捻,在70_75°C的溫度下熱風處理30分鐘。此時輕柔可將艾葉細胞受損,釋放葉細胞內物質,同時蒸發部分水分。第四步,干燥,對揉捻后的艾蒿葉干燥成艾葉茶,分兩步走。
第一次烘干直至含水量為35-40%,采用蒸制用圓筒,其通蒸汽采用通熱風的方式,該蒸制用圓筒以每分鐘30轉的速度轉動,其中,熱風的溫度以及第一次烘干的時間決定艾葉茶的口味,低味艾葉茶130-150°C,10-12分鐘;中味艾葉茶100_120°C,17-19分鐘;高味艾葉茶90-100°C,18-20分鐘。調節溫度和干燥時間,使艾葉釋放出的艾蒿精油(可揮發性的混合物)不同程度的揮發,以適用不同口味的人群。第二次烘干采用外部加該熱蒸制用圓筒,該熱蒸制用圓筒以每分鐘30轉的速度轉動,50-60°C低溫干燥至含水量低于3%。
該蒸制用圓筒的轉法可為順時針轉3-4圈后,再逆時針轉3-4圈,依次循環。在干燥步驟的第二次烘干中,采用外部加該熱蒸制用圓筒,此時將艾葉茶整形,50-60°C低溫干燥至含水量低于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I將艾葉制成日常生活中常喝的茶葉,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2快速高溫蒸制,不僅快速滅活艾葉中的酶,也除去了艾葉中的青草味;3由于艾葉中含有大量揮發油,味道濃郁,大量食用會使人感覺不適,但全部去除會使得艾葉茶的使用價值降低,因此在干燥時采用不同溫度干燥不同時間,制成三種風味的艾葉茶,以適用不同人群。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艾葉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 米摘,米摘艾蒿葉; 蒸制,將采摘的艾蒿葉置入預熱好的蒸制圓桶內,預熱的溫度范圍為90-100°C,該蒸制圓桶以每分鐘30轉的速度轉動,蒸制時間為60秒,之后立即冷卻; 揉捻,將蒸制后的艾蒿葉放入中揉機進行揉捻,在70-75°C的溫度下熱風處理30分鐘; 干燥,對揉捻后的艾蒿葉干燥成艾葉茶,分兩步走 第一次烘干直至含水量為35-40%,采用蒸制用圓筒,其通蒸汽采用通熱風的方式,該蒸制用圓筒以每分鐘30轉的速度轉動,其中,熱風的溫度以及第一次烘干的時間決定艾葉茶的口味,低味艾葉茶130-150°C,10-12分鐘;中味艾葉茶100_120°C,17-19分鐘;高味艾葉茶90-100°C, 18-20 分鐘; 第二次烘干采用外部加該熱蒸制用圓筒,該熱蒸制用圓筒以每分鐘30轉的速度轉動,50-60°C低溫干燥至含水量低于3%。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艾葉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摘步驟中,艾蒿葉選擇芽下兩片子葉,伸展長度15-20mm。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艾葉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蒸制步驟中,該蒸制圓桶的轉法為順時針轉3-4圈后,再逆時針轉3-4圈。
4.如權利要求I或3所述的艾葉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蒸制圓桶內設置有呈矩形的兩個不銹鋼網,每個不銹鋼網的若干網孔呈柵格狀,每個不銹鋼網的相對兩邊分別固定在該蒸制圓桶的內壁上,兩個不銹鋼網相互垂直且其交匯線與該蒸制圓桶的中心軸線平行。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艾葉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蒸制圓桶設置有位于其中心軸線上的中心軸,該中心軸水平固定,該蒸制圓桶相對該中心軸能旋轉。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艾葉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蒸制圓桶的外壁設置有用于人工旋轉該蒸制圓桶的把手。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艾葉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蒸制圓桶的外壁設置有若干齒,該若干齒繞該蒸制圓桶環形分布形成齒輪,該蒸制圓桶通過外部電機帶動齒輪嚙合而旋轉。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艾葉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個不銹鋼網的鋼絲直徑為I.2-1. 5臟,網孔為3CtamX3Ctam的正方形。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艾葉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干燥步驟中,該蒸制用圓筒的轉法為順時針轉3-4圈后,再逆時針轉3-4圈,依次循環。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艾葉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干燥步驟的第二次烘干中,采用外部加該熱蒸制用圓筒,此時將艾葉茶整形,50-60°C低溫干燥至含水量低于3%。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艾葉茶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采摘,采摘艾蒿葉;蒸制,將采摘的艾蒿葉置入預熱好的蒸制圓桶內,預熱的溫度范圍為90-100℃,該蒸制圓桶以每分鐘30轉的速度轉動,蒸制時間為60秒,之后立即冷卻;揉捻,將蒸制后的艾蒿葉放入中揉機進行揉捻,在70-75℃的溫度下熱風處理30分鐘;干燥,對揉捻后的艾蒿葉干燥成艾葉茶。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將艾葉制成日常生活中常喝的茶葉,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不僅滅活艾葉中的酶,也除去了艾葉中的青草味;由于艾葉中含有大量揮發油,味道濃郁,大量食用會使人感覺不適,但全部去除會使得艾葉茶的使用價值降低,因此制成三種風味的艾葉茶,以適用不同人群。
文檔編號A23F3/34GK102813037SQ201210313359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30日
發明者孫鋒, 張寬朝, 王云生, 阮飛 申請人:安徽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