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海濱錦葵干燥塊根酒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海濱錦葵干燥塊根酒,由海濱錦葵干燥塊根和炮制酒經浸泡制備而成。本發明還提供了海濱錦葵酒的制備方法:海濱錦葵新鮮的塊根清洗,清除表面水分,干燥至恒重,然后將海濱錦葵塊根或其粉碎的顆粒或粉末浸泡在炮制酒中,浸泡一段時間,最后濾渣取汁制得海濱錦葵酒。本發明產品酒液色澤晶亮典雅,質地純凈、口味芳香濃郁、口感圓潤怡人,回味悠長爽凈,令人愉悅神醉。
【專利說明】一種海濱錦葵干燥塊根酒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酒類飲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海濱錦葵干燥塊根酒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錦葵科植物Ofehaceae)屬于錦葵目,木本或草本,約有75屬,1000 — 1500種,分布于溫帶及熱帶,其中錦葵屬、蜀葵屬、秋葵屬和木槿屬為庭園觀賞植物多數可做藥用或蔬菜食用。如木槿Sjriaew1S)全株可入藥,花可做蔬菜食用,又如蜀葵rosea)全草可入藥,清熱止血。而藥蜀葵(WiAaea o//ici/?a7i5.)俗名“Marsh mallow”,在歐美幾乎是家喻戶曉的食藥兼用的植物,其花、葉可做色拉和茶,塊根磨碎后可做可口的蛋白糖餅和煎炸后的美味佳肴,還兼有治療咳嗽、上呼吸道炎癥等藥用價值。
[0003]海濱錦葵virginica )系錦葵科海濱錦葵屬,其分類與錦葵科木槿屬和錦葵科蜀葵屬相近似,是一種耐鹽性很強的多年生宿根植物,原產地美國。海濱錦葵的食用價值在歐美也早有記載:葉、花可做色拉生食,也可做湯菜,其塊根的食用方法類似藥蜀葵,可做蛋白糖餅等。(文獻 Puckhaber Lorraine S,Stipanovic Robert D, andBost Georgia A.2002.Analyses for Flavonoid Aglycones in Fresh and PreservedHibiscus Flowers.Trends in new crops and new uses)。
[0004]1993年,由南京大學鹽生植物研究室主任欽佩教授將其從美國特拉華大學引入我國,在大連、江蘇、山東等省大面積種植,并對其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
[0005]2004年南京大學欽佩教授與中國林科院林化所合作,將海濱錦葵種子的植物油提煉加工成生物柴油獲得成功。
[0006]申請號為20061088338.2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深度開發海濱錦葵的方法,利用海濱錦葵塊根的可溶性提取物和固體殘渣,將海濱錦葵塊狀宿根收獲-晾干-切成2-4cm的小塊-經篩選除塵-再次粉碎成更細小的碎塊-蒸汽蒸煮提取30-45分鐘或微波蒸煮10分鐘-送入過濾離心機進行固、液分離,液體經濃縮后作為優質添加劑用于保健食品、飼料生產,將固體殘渣發酵后作為優質飼料。
[0007]研究表明,海濱錦葵塊根含三大類活性成分:活性多糖(約5.36%左右),總黃酮(約0.72%),總皂甙(約0.62%);具有很好的增強機體免疫力、抗炎、抗癌、防癌及其他生物活性。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海濱錦葵干燥塊根酒及其制備方法。
[0009]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海濱錦葵酒,由海濱錦葵干燥塊根和炮制酒按重量份經制備而成,可以為任意配比,優選配比為:
海濱錦葵干燥塊根 30-100份 炮制酒 1000份。[0010]上述炮制酒為純糧白酒或黃酒,白酒可以為曲酒、白干、高粱酒、燒酒等,白酒的酒精度數為30-60度,或黃酒中的酒精度數為10-20度時,產品風味口感最好。
[0011]上述海濱錦葵干燥塊根可以是未經加工的塊根,也可以經過粉碎機粉碎成顆粒或粉末。[0012]上述海濱錦葵干燥塊根酒還可以與一種或一種以上的調味酒和/或調味劑勾兌調味,優選勾兌比例為海濱錦葵干燥塊根酒:調味酒=0.1-1:1 (重量比),優選0.5-1: 1,海濱錦葵干燥塊根酒:調味劑=1000:1-20 (重量比),調味酒為純糧白酒或黃酒,白酒可以為曲酒、白干、高粱酒、燒酒等,白酒的酒精度數為30-60度,或黃酒中的酒精度數為10-20度時,產品風味口感最好,調味劑為常規用于飲料或酒類的添加劑,如增味劑,甜味劑等等,優選蜂蜜、冰糖或食用香精。
[0013]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一種海濱錦葵酒的制備方法,它由以下步驟組成:
①清水洗滌:海濱錦葵新鮮的塊根清洗后,清除表面水分;
②干燥處理:將海濱錦葵塊根干燥至恒重;
③加酒炮制:將干燥后海濱錦葵塊根浸泡在炮制酒中,浸泡一段時間;
④去渣過濾:濾渣取汁后即制得海濱錦葵干燥塊根酒。
[0014]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一種海濱錦葵酒的制備方法,它由以下步驟組成:
①清水洗滌:海濱錦葵新鮮塊根清洗后,清除表面水分;
②干燥處理:將海濱錦葵塊根干燥至恒重;
③加工破碎:采用普通或超微粉碎的方法,制成海濱錦葵塊根顆粒或粉末;;
④加酒炮制:將海濱錦葵塊根顆粒或粉末浸泡在炮制酒中,浸泡一段時間;
⑤去渣過濾:濾渣取汁后即制得海濱錦葵干燥塊根酒。
[0015]海濱錦葵塊根干燥方法包括自然風干和烘干,烘干方式為常規方法,優選30-50度,烘干4-6小時。
[0016]與海濱錦葵新鮮塊根相比,海濱錦葵干燥塊根經過脫水,易于粉碎,且用量相同的情況下,使用干燥塊根浸泡的酒,風味更加濃郁,干燥過程中一些物質揮發或者變性不溶于水,使得酒的風味與新鮮塊根浸泡制得的酒不盡相同。
[0017]由于海濱錦葵干燥塊根經過普通或超微粉碎后,粒度均勻細密,并且可以使胞壁破碎,因而增加了比表面積,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加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0018]上述兩種制備方法,海濱錦葵干燥塊根和炮制酒按重量份可以為任意配比,優選配比為:
海濱錦葵干燥塊根 30-100份 炮制酒 1000份。
[0019]加酒泡制步驟可以為常溫浸泡,熱浸泡或回流法浸提。
[0020]通常,浸泡法制備酒類飲品時,有效成分的溶出量與浸泡時間有關,但也不宜過久,時間過長,酒類中的其他揮發性成分的揮發會影響到酒的氣味與口感,而且過長的時間也影響生產的周期,一般而言,常溫浸泡的時間要長于熱浸泡或回流法浸提,常溫浸泡時間一般為15-30天,熱浸泡時間一般為7天,回流法浸提時間一般為12-24小時為宜。
[0021]工業生產時,可將海濱錦葵干燥塊根或其粉碎的顆粒與炮制酒放于密封的容器內,置水浴上用40-50°C低溫浸潰7天,也可浸潰兩次,合并浸液,放置數日后過濾即得。此外,還可采用回流法提取,即在浸藥的容器上方加上回流冷卻器,使海濱錦葵干燥塊根或其粉碎的顆粒和酒的混合物保持微沸,回流12-24小時。回流結束后即進行冷卻,靜置7-30天,過濾即得。
[0022]上述兩種制備方法中在去渣過濾步驟之后還可以有與調味酒和/或調味劑勾兌調味的步驟。
[0023]上述兩種制備方法,加酒泡制步驟浸泡過程中,可以輔以物理方法搖動、攪拌,或者超聲等方法,提聞浸泡效果。
[0024]本發明產品酒與傳統的白酒、黃酒或藥材/食材炮制酒相比具有獨特的口感和香味,區別在于本發明產品采用了海濱錦葵干燥塊根作為炮制材料。以炮制酒為純糧白酒作為空白對比,對比分析以海濱錦葵干燥塊根浸泡制得的酒中小分子有機物的成分結果見表I和表2。采用常規HPLC方法進行分析,并對每個成分進行結構鑒定,結果表明,海濱錦葵干燥塊根浸泡的酒中具有多種酸、酯、醇等小分子有機物,這些小分子有機物對人體無毒且含量很低但對本產品酒的口感和香味起著很大的作用。適宜的高級醇含量能夠增加酒的醇厚性,酯類能給酒帶來獨特的香氣,酸是酒的重要風味物質,酸量少,酒味淡,后味短;酸量大,酸味露頭,酒味粗糙。適量的酸可對酒起緩沖作用,并在貯存過程中能緩慢地形成香酯。
[0025]表1純糧白酒小分子有機物分析
【權利要求】
1.一種海濱錦葵酒,由海濱錦葵干燥塊根經炮制酒浸泡制備而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酒,其特征在于海濱錦葵干燥塊根和炮制酒重量份數如下: 海濱錦葵干燥塊根 30-100份 炮制酒 1000份。
3.權利要求1所述的酒,其特征在于所述炮制酒為酒精度數為30-60度的純糧白酒或酒精度數為10-20度的黃酒。
4.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酒的制備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 ①清水洗滌:海濱錦葵新鮮的塊根清洗后,清除表面水分; ②干燥處理:將海濱錦葵塊根干燥至恒重; ③加酒炮制:將干燥后海濱錦葵塊根浸泡在炮制酒中,浸泡一段時間; ④去渣過濾:濾渣取汁后即制得海濱錦葵干燥塊根酒。
5.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酒的制備方法,它由以下步驟組成: ①清水洗滌:海濱錦葵新鮮塊根清洗后 ,清除表面水分; ②干燥處理:將海濱錦葵塊根干燥至恒重; ③加工粉碎:采用普通或超微粉碎的方法,制成海濱錦葵塊根顆粒或粉末; ④加酒炮制:將海濱錦葵塊根顆粒或粉末浸泡在炮制酒中,浸泡一段時間; ⑤去渣過濾:濾渣取汁勾兌后即制得海濱錦葵干燥塊根酒。
6.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海濱錦葵干燥塊根和炮制酒重量份數如下: 海濱錦葵干燥塊根 30-100份 炮制酒 1000份。
7.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炮制酒為酒精度數為30-60度的純糧白酒或酒精度數為10-20度的黃酒。
8.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酒炮制步驟所述所述浸泡為常溫浸泡,熱浸泡或回流法浸提,所述浸泡時間為7-30天。
9.一種海濱錦葵干燥塊根酒,其特征在于使用權利要求1-3所述的酒作為基酒與與一種或一種以上的調味酒和/或調味劑勾兌調味。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酒,其特征在于所述調味酒酒精度數為30-60度的純糧白酒或酒精度數為10-20度的黃酒,所述調味劑為蜂蜜、冰糖或食用香精;權利要求1-3所述的酒與調味酒的勾兌比例為0.1-1:1 (重量比),與調味劑的勾兌比例為1000:1-20 (重量比)。
【文檔編號】C12G3/04GK103540492SQ201210242846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4日
【發明者】朱海亮, 欽佩, 潘少明, 秦亞娟, 王福邦, 田永林, 王邦, 陳琳 申請人:南京大學連云港高新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