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扁型綠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扁型綠茶的制作方法,屬于茶葉的制作工藝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扁型綠茶的加工步驟包括鮮葉攤涼一殺青一攤涼一整形一干燥一提香一精選,該工藝過程中的干燥是送入機炒輝鍋中進行干燥的,在機炒輝鍋中將茶葉中的含水率從50%以上干燥至7-9%。現有的干燥工藝存在以下問題
I、現有的干燥工藝在干燥過程中易產生茶葉碎末,同時芽茶芽尖的斷碎率較高,從而影響芽茶的完整性和品質。2、采用機抄輝鍋干燥時、茶葉是限量進入輝鍋的,這樣就需較長的干燥時間、同時 高溫干燥散失的熱量也非常嚴重,導致干燥成本較高、能源浪費較為嚴重。3、采用機炒輝鍋干燥時茶葉的外形和色澤會受到較大影響、且在干燥過程中溫度忽高忽低易對茶葉的品質帶來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提高扁型茶葉的完整性、品質、色澤,產量,節約能源的扁型綠茶的制作方法,可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扁型綠茶的制作方法包括鮮葉攤涼、殺青、攤涼、整形、攤涼風干、提香和精選步驟,其攤涼風干是將經過整形后的茶起鍋至攤涼槽中均勻攤涼,厚度為1-2厘米,鼓風吹干,中途不能停風,待茶含水率達8-9%時完成攤涼風干工藝。鮮葉攤放的工藝條件為鮮葉驗收進廠后,按品種、等級、產地、晴雨葉、上下午葉等分別攤放于專用的竹簸箕內,厚度一般3. 5-4. 5厘米,竹簸箕放在攤放室內,攤放室應保持通風良好,室溫12-18°C,避免陽光直射,攤放時間7-9小時。殺青的工藝條件為采用40型至50型滾筒殺青機,筒溫259°C左右即可投葉,開始時稍多,待筒體出葉轉為正常后勻速連續投葉,一般一芽一葉每小時投葉量27-30千克,出筒殺青葉需吹風散熱冷卻,吹出單片焦葉。要隨時注意殺青質量以調整投葉量,殺青葉葉色暗綠,梗彎曲不斷,手捏葉質柔軟,略有粘性,手握成團,略有彈性,青氣消失,略帶茶香時為適度。。整形的工藝條件為用名茶多用機,鍋溫為119°C,每鍋投葉量(殺青葉)500克,鍋內葉量均勻,下鍋松炒3分鐘,待葉質粘性減弱后,投棒(棒重500克)壓胚2分鐘起棒,松炒2分鐘再棒壓胚3分鐘起棒松炒2分鐘,篩割片末。攤涼30分鐘進行二炒整形壓胚,二炒鍋溫90-119°C,每鍋投胚量600-900克,下鍋松炒2分鐘后,葉質回軟投棒壓胚3分鐘,松炒2分鐘投棒壓胚3分鐘起棒松炒2分鐘起鍋。提香的工藝條件為將攤涼風干后的茶葉放入理條或多用機提香,鍋溫90-119°C,投茶量在4000-6000克,以低檔炒約5_10分鐘起鍋;再用62公分直徑鐵鍋或龍井鍋,鍋溫90-119°C,掌握先高后低,每鍋投胚量150-200克,下鍋理順茶胚,茶胚受熱回潤,進行抓、握、壓、搭、磨的炒制手法,掌握炒胚壓鍋內潤溫度數,胚形扁平整度一致,防止茶胚斷碎,待茶含水率達7%時起鍋攤涼
精選的工藝條件為篩去撩頭,割腳碎末,揀剔黃片。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采用鼓風吹干的攤涼方式來大幅度降低茶葉中的水分,這樣具有以下優點
I、用本加工法可減少茶葉在加工干燥過程中產生的茶葉碎、末及芽茶芽尖的斷碎率,從而提高芽茶的完整性。2、降低加工成本在25%左右,節約能源在30%左右。3、提高綠茶外形的色澤,由于干燥過程采用攤涼風干 工藝,從而始終保持了綠茶的色澤,完全避免了干燥過程中溫度忽高忽低造成對茶葉品質的影響。4、改變簡化茶葉的生產加工環節,從而大幅提升茶葉的加工生產量。同時申請人對兩種干燥方式獲得的茶葉進行了比較,發現采用攤涼風干的茶葉相對高溫干燥的茶葉品質更優,其品質特征體現為扁平茶外形扁平、光滑而勻整、色澤翠綠、無夾雜物,內質嫩香濃郁持久高長,滋味鮮爽而回甘,
湯色嫩綠明亮,葉底鮮活勻整,葉芽完整。理化指標、水浸出物40%以上。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扁型茶葉的制作工藝包括鮮葉攤涼一殺青一攤涼一整形一攤涼風干一提香一精選幾個步驟,其具體的加工設備和工藝條件為
鮮葉攤放攤放室應保持通風良好,鮮葉驗收進廠后,按品種、等級、產地、晴雨葉、上下午葉等分別攤放于專用的攤涼槽內,厚度為3. 5-4. 5厘米。攤涼茶青處鼓風,室溫12-18°C左右,避免陽光直射,攤放時間一般8小時左右,確保做到當天鮮葉第二天炒制完畢。殺青采用40型至50型滾筒殺青機,筒溫255_265°C即可投葉,開始時稍多,待筒體出葉轉為正常后勻速連續投葉,一般一芽一葉每小時投葉量27-30千克,出筒殺青葉需吹風散熱冷卻,吹出單片焦葉。要隨時注意殺青質量以調整投葉量,殺青葉葉色暗綠,梗彎曲不斷,手捏葉質柔軟,略有粘性,手握成團,略有彈性,青氣消失,略帶茶香時為適度。機械整形用名茶多用機,鍋溫為119°C,每鍋投葉量(殺青葉)500克,鍋內葉量均勻,下鍋松炒3分鐘,待葉質粘性減弱后,投棒(棒重500克)壓胚2分鐘起棒,松炒2分鐘再棒壓胚3分鐘起棒松炒2分鐘,篩割片末。攤涼30分鐘進行二炒整形壓胚,二炒鍋溫90-119°C,每鍋投胚量600-900克,下鍋松炒2分鐘后,葉質回軟投棒壓胚3分鐘,松炒2分鐘投棒壓胚3分鐘起棒松炒2分鐘起鍋至攤涼槽中均勻攤涼,厚度為1-2厘米,鼓風吹干,中途不能停風,待茶含水率達8-9%時,放入理條或多用機提香,鍋溫90-119°C,投茶量在4000-6000克,以低檔炒約5-10分鐘起鍋。手工輝鍋提香用62公分直徑鐵鍋或龍井鍋,鍋溫90_119°C,掌握先高后低,每鍋投胚量150-200克,下鍋理順茶胚,茶胚受熱回潤,進行抓、握、壓、搭、磨的炒制手法,掌握炒胚壓鍋內潤溫度數,胚形扁平整度一致,防止茶胚斷碎,待茶含水率達7%時起鍋攤涼
精選以篩去撩頭,割腳碎末,揀剔黃片,干樣送檢,經質量審評,符合產品質量技術標準,驗收裝箱密封,入庫保鮮、出廠。
權利要求
1.一種扁型綠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鮮葉攤涼、殺青、攤涼、整形、攤涼風干、提香和精選步驟,其攤涼風干是將經過整形后的茶起鍋至攤涼槽中均勻攤涼,厚度為1-2厘米,鼓風吹干,中途不能停風,待茶含水率達8-9%時完成攤涼風干工藝。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扁型綠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鮮葉攤放的工藝條件為鮮葉驗收進廠后,按品種、等級、產地、晴雨葉、上下午葉等分別攤放于專用的竹簸箕內,厚度一般3. 5-4. 5厘米,竹簸箕放在攤放室內,攤放室應保持通風良好,室溫12-18°C,避免陽光直射,攤放時間7-9小時。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扁型綠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殺青的工藝條件為采用40型至50型滾筒殺青機,筒溫250-265°C即可投葉,待筒體出葉轉為正常后勻速連續投葉,一般一芽一葉每小時投葉量27-30千克,出筒殺青葉需吹風散熱冷卻,吹出單片焦葉,要隨時注意殺青質量以調整投葉量,殺青葉葉色暗綠,梗彎曲不斷,手捏葉質柔軟,略有粘性,手握成團,略有彈性,青氣消失,略帶茶香時為適度。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扁型綠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整形的工藝條件為用名茶多用機,鍋溫為119°C,每鍋投葉量(殺青葉)500克,鍋內葉量均勻,下鍋松炒3分鐘,待葉質粘性減弱后,投棒(棒重500克)壓胚2分鐘起棒,松炒2分鐘再棒壓胚3分鐘起棒松炒2分鐘,篩割片末,攤涼30分鐘進行二炒整形壓胚,二炒鍋溫90-119°C,每鍋投胚量600-900克,下鍋松炒2分鐘后,葉質回軟投棒壓胚3分鐘,松炒2分鐘投棒壓胚3分鐘起棒松炒2分鐘起鍋。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扁型綠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提香的工藝條件為將攤涼風干后的茶葉放入理條或多用機提香,鍋溫90-119°C,投茶量在4000-6000克,以低檔炒約5-10分鐘起鍋;再用62公分直徑鐵鍋或龍井鍋,鍋溫90-119°C,掌握先高后低,每鍋投胚量150-200克,下鍋理順茶胚,茶胚受熱回潤,進行抓、握、壓、搭、磨的炒制手法,掌握炒胚壓鍋內潤溫度數,胚形扁平整度一致,防止茶胚斷碎,待茶含水率達7%時起鍋攤涼。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扁型綠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精選的工藝條件為篩去撩頭,割腳碎末,揀剔黃片。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扁型綠茶的制作方法,該方法包括鮮葉攤涼、殺青、攤涼、整形、攤涼風干、提香和精選步驟,其攤涼風干是將經過整形后的茶起鍋至攤涼槽中均勻攤涼,厚度為1-2厘米,鼓風吹干,中途不能停風,待茶含水率達8-9%時完成攤涼風干工藝。本發明采用鼓風吹干的攤涼方式來大幅度降低茶葉中的水分,這樣具有以下優點1、用本加工法可減少茶葉在加工干燥過程中產生的茶葉碎、末及芽茶芽尖的斷碎率,從而提高芽茶的完整性。2、降低加工成本在25%左右,節約能源在30%左右。3、提高綠茶外形的色澤,由于干燥過程采用攤涼風干工藝,從而始終保持了綠茶的色澤,完全避免了干燥過程中溫度忽高忽低造成對茶葉品質的影響。
文檔編號A23F3/06GK102696794SQ20121017453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1日
發明者楊永剛 申請人:湄潭銀柜山茶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