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離位消毒生物反應器的取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生物反應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離位消毒生物反應器的取樣
直O
背景技術:
微生物發酵過程中一般需要從生物反應器(發酵罐)內提取出少量發酵液用來化驗檢測,以便對發酵情況進行即時分析和監視。發酵過程中的取樣要求在無菌條件下完成, 取樣口和取樣瓶具需要經過消毒(即滅菌)。取樣口的消毒方式通常是根據生物反應器的消毒方式來確定的。生物反應器的消毒方式有在位消毒和離位消毒兩種,通常采用飽和蒸汽來進行高溫消毒。所謂在位消毒,是指消毒時生物反應器留在原地不動,將蒸汽管道連接至生物反應器,直接將蒸汽通入生物反應器進行高溫消毒;離位消毒是指將生物反應器主體置于高壓滅菌鍋內進行高溫消毒。一般實驗室用小型生物反應器,特別是罐體使用玻璃材質的,主要采用離位消毒方式,既安全又方便。在位消毒生物反應器的取樣口連接有蒸汽管道,每次取樣前可以用蒸汽對取樣口進行二次消毒,易于實現無菌取樣的條件。離位消毒生物反應器不具備蒸汽源,取樣口與生物反應器主體一起在高壓滅菌鍋內消毒,以后在取樣時不會再進行二次蒸汽消毒,因此離位消毒的生物反應器其取樣口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便保持其不受污染。如圖1所示是一種離位消毒生物反應器常采用的取樣裝置,在生物反應器的罐體 1上接有進氣管2、排氣管3和取樣管4,進氣管2通過軟管連接無菌壓縮空氣,排氣管3通過軟管連接呼吸器,取樣管4的管口連接一段軟管5,在進行微生物發酵培養過程中軟管5 的末端用軟管夾6夾緊使之與大氣斷絕。取樣時先用酒精棉擦拭軟管5的末端,然后取下軟管夾6,取一個消過毒的取樣瓶,將軟管5的末端伸入取樣瓶的瓶口內,用一個軟管夾6加緊排氣口的軟管阻住排氣口,這時罐體1內壓力升高,壓迫發酵液自取樣管排出流進取樣瓶內,當取得一定量的樣品后用一個軟管夾6重新夾緊軟管5的末端,取下排氣口軟管上的軟管夾6恢復排氣,完成一次取樣。取樣結束后再用酒精棉擦拭干凈軟管5的末端。使用該取樣裝置進行取樣時,取樣者要用一只手拿住取樣瓶并且需要保持軟管5的末端伸入到取樣瓶的瓶口內,同時要用另一只手來取下或重新夾上軟管夾6,由于軟管5比較柔軟且有一定彈性,其位置不能固定,而且離位消毒的生物反應器的連接管道基本都是用軟管,圍繞在生物反應器周圍會對操作造成一些困擾,因此只有一只手進行操作時會很不方便。更重要的是軟管5的末端始終暴露在大氣中,雖然經過酒精棉擦拭,但不能完全保證其無菌,如果取樣時操作不當很容易造成取樣管倒吸,從而造成染菌導致發酵失敗。
發明內容發明目的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離位消毒生物反應器的取樣裝置,以使其具有安全可靠、便于操作以及保證無菌等優點。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0006]一種離位消毒生物反應器的取樣裝置,包括取樣管、通氣管和與生物反應器相固定的柱形殼體;柱形殼體為中空的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的殼體,在殼體內設有螺套,所述的螺套將殼體分割出上端封閉腔體和下端開放腔體;在螺套上設有中心孔連通殼體的上下兩個腔體;所述的取樣管穿過殼體的封閉頂端和螺套的中心孔向下延伸;所述的通氣管穿過殼體的封閉頂端與殼體的上端封閉腔體相通。所述的螺套通過沉孔螺栓與殼體固定連接。所述的螺套通過0型密封圈與殼體密封。在所述的螺套底端設有用于連接取樣容器的內螺紋,取樣容器與螺套通過墊圈密封。所述的殼體通過連接板與生物反應器相固定連接。所述的螺套為聚四氟乙烯螺套。所述的螺套與殼體通過相互配合使用的卡槽進行相互定位。所述的殼體的下口內徑大于上口內徑,在其內徑發生變化處形成卡槽,相配合使用的螺套的下端外徑大于上端外徑,在其外徑發生變化處也形成卡槽,螺套嵌入殼體內,兩個卡槽相互卡緊形成定位。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取樣裝置連同取樣瓶一起固定在生物反應器上,取樣時不需握持取樣瓶,操作方便。同時,取樣口被取樣裝置和取樣瓶一起包裹在內部,其與大氣的連通要經過呼吸器,呼吸器具有過濾空氣中雜菌的作用,因此取樣口不會長時間直接暴露于空氣中,大大降低了染菌的風險,提高了發酵的安全性。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中的取樣裝置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取樣裝置具有的顯著優點包括取樣口和取樣瓶被取樣裝置一起包裹,增強了取樣的安全性,確保無菌,操作安全, 取樣時不需握持取樣瓶,操作簡便,具有很好的實用性,能夠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
■、Λ frff. ο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取樣裝置;圖2是離位消毒生物反應器的取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取樣裝置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如圖2和圖3所示,在離位消毒生物反應器的罐體1上接有進氣管2、排氣管3和取樣管4,取樣管4通過軟管5與取樣裝置的第二取樣管10相通,在軟管5上設有軟管夾6。 取樣裝置包括第二取樣管10、通氣管11和柱形殼體8 ;殼體8為中空的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的殼體,在殼體8內部嵌合一個聚四氟乙烯材質的螺套9,螺套9將殼體8分割出上端封閉腔體和下端開放腔體;在螺套9上設有中心孔連通殼體8的上下兩個腔體;取樣管穿過殼體8的封閉頂端和螺套9的中心孔向下延伸至取樣瓶15的入口 ;通氣管11穿過殼體8的封閉頂端與殼體8的上端封閉腔體相通。不銹鋼的連接板7,一端為圓形,形成殼體8的端蓋與殼體8的上端焊接,另一端可以通過螺栓直接與罐體1相連。殼體8的下口內徑大于上口內徑,在其內徑發生變化處形成卡槽,相配合使用的螺套9的下端外徑大于上端外徑,在其外徑發生變化處也形成卡槽,螺套9嵌入殼體8內, 兩個卡槽相互卡緊形成定位,此即螺套與殼體通過相互配合使用的卡槽進行相互定位。在殼體8的側面有沉孔,在螺套9側面對應沉孔的位置有螺孔,沉孔螺栓14穿過沉孔旋入螺孔,使螺套9與殼體8固定,防止發生轉動移位。螺套9的上端外側有凹槽,其內嵌入0型密封圈12,對殼體8和螺套9之間進行密封。螺套9的下端有內螺紋,內螺紋底部是墊圈 13,取樣瓶15的螺紋口旋入內螺紋,取樣瓶15 口端面與墊圈13相抵形成端面密封。使用時,將裝配好的取樣裝置通過連接板7固定在罐體1的罐蓋上,用一段軟管5 連接第二取樣管10和取樣管4,通氣管11的管口用一小段軟管連接一個呼吸器。罐體1投入配置好的培養基后連同上述裝置一起放入高壓滅菌鍋內消毒,消毒結束經過冷卻后一起取出,立即將一個消過毒的取樣瓶旋入內螺紋,旋緊,第二取樣管10的端口恰好伸入取樣瓶瓶口內。取一個軟管夾6夾緊取樣管4和第二取樣管10之間的軟管5。取樣時,取下軟管夾6,用一個軟管夾6夾住排氣口 3的軟管以阻止排氣,此時罐體1內壓力升高,壓迫發酵液自取樣管排出流進取樣瓶15內,當取得一定量的樣品后取下排氣口軟管上的軟管夾6 恢復排氣,發酵液不再被壓出,用一個軟管夾6重新夾緊取樣管4和第二取樣管10之間軟管5,完成一次取樣。將已經盛有樣品的取樣瓶旋下,接著將一個消過毒的空取樣瓶旋入內螺紋,旋緊,等待下一次取樣。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取樣裝置連同取樣瓶一起固定在生物反應器上,取樣時不需握持取樣瓶,操作方便。同時,取樣口被取樣裝置和取樣瓶一起包裹在內部,其與大氣的連通要經過呼吸器,呼吸器具有過濾空氣中雜菌的作用,因此取樣口不會長時間直接暴露于空氣中,大大降低了染菌的風險,提高了發酵的安全性。
權利要求1.一種離位消毒生物反應器的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樣管(10)、通氣管(11) 和與生物反應器(1)相固定的柱形殼體(8);柱形殼體(8)為中空的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的殼體,在殼體(8)內設有螺套(9),所述的螺套(9)將殼體(8)分割出上端封閉腔體和下端開放腔體;在螺套(9)上設有中心孔連通殼體(8)的上下兩個腔體;所述的取樣管(10)穿過殼體(8)的封閉頂端和螺套(9)的中心孔向下延伸;所述的通氣管穿過殼體(8)的封閉頂端與殼體(8)的上端封閉腔體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位消毒生物反應器的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套 (9)通過沉孔螺栓(14)與殼體(8)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位消毒生物反應器的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套 (9)通過0型密封圈(12)與殼體(8)密封。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位消毒生物反應器的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螺套(9)底端設有用于連接取樣容器的內螺紋,取樣容器與螺套(9)通過墊圈(13)密封。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位消毒生物反應器的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8)通過連接板(7)與生物反應器相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位消毒生物反應器的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套(9)為聚四氟乙烯螺套。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位消毒生物反應器的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套 (9)與殼體(8)通過相互配合使用的卡槽(15)進行相互定位。
8.根據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離位消毒生物反應器的取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8)的下口內徑大于上口內徑,在其內徑發生變化處形成卡槽,相配合使用的螺套(9)的下端外徑大于上端外徑,在其外徑發生變化處也形成卡槽,螺套(9)嵌入殼體(8)內,兩個卡槽相互卡緊形成定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離位消毒生物反應器的取樣裝置,包括取樣管、通氣管和與生物反應器相固定的柱形殼體;柱形殼體為中空的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的殼體,在殼體內設有螺套,所述的螺套將殼體分割出上端封閉腔體和下端開放腔體;在螺套上設有中心孔連通殼體的上下兩個腔體;所述的取樣管穿過殼體的封閉頂端和螺套的中心孔向下延伸;所述的通氣管穿過殼體的封閉頂端與殼體的上端封閉腔體相通。與現有技術中的取樣裝置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取樣裝置具有的顯著優點包括取樣口和取樣瓶被取樣裝置一起包裹,增強了取樣的安全性,確保無菌,操作安全,取樣時不需握持取樣瓶,操作簡便,具有很好的實用性,能夠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C12M1/26GK202279822SQ20112042160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31日
發明者柯明, 石建偉, 章金元 申請人:江蘇海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鎮江東方生物工程設備技術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