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密閉式生物反應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生物培養中的密閉式生物反應系統。
背景技術: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一種生物,是生物圈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開發和利用微生物可以為人類社會提供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胡蘿卜素、碳水化合物、色素、礦物質、多糖、脂肪以及不飽和脂肪酸等,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培養,產量是糧食作物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經濟效益是經濟作物的上千倍。微生物種類繁多,不同品種對生存的環境有不同的要求,開發和利用微生物必須達到單種純培養,全過程必須為封閉式,杜絕真菌、細菌、灰塵、原生動物的影響。目前培養微生物采用封閉式柱狀罐體反應器,此反應器罐體直徑幾厘米到幾百厘米,體積為幾噸到幾十噸,體壁較厚,溫度高低通過體壁夾層傳遞,但往往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來控制,而且不能做到即時有效調控;罐體中間設置有大型螺旋槳片和電機,反應器運轉需要消耗大量電能;罐體內培養溶液液位較深,給微生物提供氧氣和二氧化碳就必須經過專用設備壓縮后供給,并且兩種氣體在培養液內溶解度低,而且與培養液體接觸面積小,接觸時間短,大量氣體未被利用就排出,導致溶液PH值高低不穩定、碳源缺乏、溶解氧不足,進而引起微生物培養效率低。因此,在保持培養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如何即時有效來調控溫度,耗費極少能源, 增加氣體和碳源的利用率,提高微生物培養效率,成為微生物開發利用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新型的微生物培養中的密閉式生物反應系統。其可有效解決空氣和碳源利用率低的問題,為微生物生長提供最佳的培養環
^Mi ο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該系統由動力系統和反應單元構成,動力系統包括能源和泵體,能源與泵體連接 ’反應單元包括管道組、閥門、回收管、空氣管、碳源管、碳源;管道組一端與泵體出口連接,另一端與回收管連接,閥門分別位于回收管頂部和回收管底部;回收管一端與管道組連接,另一端與泵體連接,上部設置排氣口 ;空氣管設置在回收管內,其中一端位于回收管外部,并且設計有閥門,另一端位于回收管底部與泵體間,碳源管一端與碳源相連,另一端位于回收管底部與泵體間。所述的回收管為透明的材料構成,直徑與管道組等徑,垂直放置。所述的管道組管徑為DN (內徑)20 DN110,材料可由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 玻璃或不銹鋼等構成,可為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
所述的管道組可為豎直、傾斜、水平放置,由多根管道串連和并聯構成。所述泵體可以為離心泵、往復泵、齒輪泵、旋渦泵等。所述空氣管和碳源管直徑為DN3 DW2,材料可為硅膠、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等構成。所述的碳源可以為工廠廢氣、汽車尾氣、石油液化氣、柴煤廢氣、沼氣或有機物等。本發明與現有技術比較具有以下優點
1、回收管內不需要安裝槳片和電機,管徑相對較小,管道內液體帶走全部培養物,培養物不易沉淀于管壁。2、整個系統溫度容易控制,可以即時調節,管道組直徑較小,傳熱快,在管壁上噴灑熱水或冰水,溫度就可以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3、該系統使用的碳源可以為液態、氣態,擺脫必須把氣體液化后才能使用的傳統做法。4、空氣和碳源供給方式利用文丘里原理,回收管內液體經泵體提速后,回收管內產生負壓,空氣和碳源就被吸入到液體里,擺脫原來需要泵和壓力設備來正壓供給的方法。5、空氣和碳源經過泵體后,壓強增大,溶解度增加,在管道組內跟隨培養液體一起進行無數次循環,增加了接觸面積和接觸機會,給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時間吸收,可以達到 100%的利用,盡而使培養液的PH值維持在一個穩定范圍內。6、整個系統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可以根據實際地形安裝,如車上、工廠、廚房, 真正達到零排放。7、整個系統耗能小,唯一動力為泵體,能源可以為風能、太陽能、化學能、電能或機械能,可以直接或間接給泵體提供能量。
圖1是本發明的密閉式生物反應系統結構示意圖。圖中,1 一排氣閥,2 —空氣管閥,3 —空氣管,4 一碳源管,5 —碳源,6 —回收管, 7 一回收管閥,8 —泵體,9 一管道組。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本發明具體結構如下
本發明的密閉式生物反應系統由動力系統和反應單元構成,動力系統包括能源和泵體 8,能源與泵體8連接。反應單元包括管道組9、排氣閥1、空氣管閥2、和回收管閥7、回收管 6、空氣管3和碳源管4,管道組9 一端與泵體8出口連接,另一端與回收管6連接,排氣閥1 位于回收管6頂部,空氣管閥2位于空氣管3上、回收管閥7位于回收管6底部;回收管6 一端與管道組9連接,另一端與泵體8連接;空氣管3設置在回收管6內,其中一端位于回收管6外部,另一端位于回收管6底部與泵體8間,碳源管4 一端與碳源5相連,另一端位于回收管6底部與泵體8間。所述的回收管為透明的材料構成,直徑與管道組等徑,垂直放置。所述的管道組管徑為DN20 DN110,材料可由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玻璃或不銹鋼等構成,可為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
所述的管道組可為豎直、傾斜、水平放置,由多根管道串連和并聯構成。所述泵體可以為離心泵、往復泵、齒輪泵、旋渦泵等。所述空氣管和碳源管直徑為DN3 DW2,材料可為硅膠、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等構成。所述的碳源可以為工廠廢氣、汽車尾氣、石油液化氣、柴煤廢氣、沼氣或有機物等。安裝方法
0. 1噸的密閉式生物反應系統,選擇在平地上安裝。首先,在平地上安裝管道組9,管道組9由an長玻璃管(DN40)40根,每10根為一個串連單位,然后安裝為4個并聯,回收管6位于管道組9 一側,回收管6豎直安裝,碳源5 選擇工廠廢氣,能源5使用電能,泵體8使用離心泵,其它按照圖1模式依次安裝所涉及的設備。安裝完畢后,進行徹底消毒處理,消毒方式為傳統的化學處理,在經過酒精、次氯酸鈉、高錳酸鉀、臭氧、二氧化氯等消毒劑反復消毒,最后用消毒過的無菌水將整個系統清洗干凈。利用上述反應系統培養微生物(以紅球藻為代表)的具體過程如下
(1)打開排氣閥1,往回收管6里注入雨生紅球藻藻種,體積為10kg,再補加培養基 90kgo( 2 )啟動電源,使泵體8開始運轉,整套系統內液體開始來回循環運轉。(3)打開空氣閥3和碳源5,利用文丘里工作原理,空氣和二氧化碳被吸入到管道組9里,空氣和二氧化碳經過泵體后被打成細微的氣泡,接觸面積增大,而且壓強也增大, 溶解度大幅度增加,在培養液內經過80m的循環,二氧化碳全部被雨生紅球藻吸收完,未吸收完的空氣和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通過排氣閥1排出。(4)通過測量培養液體的pH值和溶解氧高低,即時調控空氣閥2和碳源5供給。(5)系統運行過程中,通過給反應器單元噴灑熱水或冰水,保持溫度在一定范圍內 (20 25°C)。(6)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后,整套反應器培養的雨生紅球藻細胞達到收獲的密度, 停止培養,關閉電源,打開回收管閥7進行收集。(7)收集完畢后,在向整套系統內加入一定量的消毒液消毒,最后再用無菌水沖刷殘留消毒液,然后可以重新開始下一輪雨生紅球藻的培養。實施的結果表明本發明密閉式生物反應系統耗能低,整套系統結構簡單,容易操作,利用文丘里工作原理吸入空氣和碳源,再通過泵體充分混合攪拌、增壓,空氣和碳源利用率提高,節省大量的設備,節約了成本,為微生物生長提供最佳適宜條件,有效縮短培養時間,該系統可用于連續或半連續微生物培養,為開發微生物資源提供實際技術支撐。
權利要求
1.一種密閉式生物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由動力系統和反應單元構成,動力系統包括能源和泵體,能源與泵體連接;反應單元包括管道組、閥門、回收管、空氣管、碳源管、 碳源,管道組一端與泵體出口連接,另一端與回收管連接,閥門位于回收管頂部和回收管底部;回收管一端與管道組連接,另一端與泵體連接,上部設計排氣口 ;空氣管設置在回收管內,其中一端位于回收管外部,且設計有閥門,另一端位于回收管底部與泵體間,碳源端管一端與碳源相連,另一端位于回收管底部與泵體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閉式生物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回收管為透明的材料,直徑與管道組等徑,垂直放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閉式生物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管道組管徑為DN20 DNl 10,材料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聚丙烯或玻璃或不銹鋼。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閉式生物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管道組為豎直或傾斜或水平放置,由多根管道串連或并聯構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閉式生物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泵體為離心泵或往復泵或齒輪泵或旋渦泵。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閉式生物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空氣管和碳源管直徑為 DN3 DW2,材料為硅膠或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中。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密閉式生物反應系統,其特征在于碳源為工廠廢氣、汽車尾氣、石油液化氣、柴煤廢氣、沼氣、有機物中的一種或幾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密閉式生物反應系統。該系統由動力系統和反應單元構成,動力系統包括能源和泵體,能源與泵體連接。反應單元包括管道組、閥門、回收管、空氣管、碳源管和碳源,管道組一端與泵體出口連接,另一端與回收管連接,閥門位于回收管頂部和回收管底部;回收管一端與管道組連接,另一端與泵體連接,上部設計排氣口,通過閥門控制開或關;空氣管設置在回收管內,其中一端位于回收管外部,且設計有閥門,另一端位于回收管底部與泵體間,碳源端管一端與碳源相連,另一端位于回收管底部與泵體間。整套系統耗能低,結構簡單,容易操作,空氣和碳源利用率提高,節省大量的設備,節約了成本。
文檔編號C12R1/89GK102337206SQ201110311180
公開日2012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4日
發明者張勇, 梁文偉 申請人:云南愛爾發生物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