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紅茶的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的加工方法,具體是一種紅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工藝制出的紅茶茶葉外形色澤紅褐枯糙,茶葉發酵、熟化效果較差,內質含有較多的在酶性氧化(發酵)下產生的低熔點芳香醛等類物質,使滋味和香氣帶有比較辛烈的草青氣,即俗稱的干薯藤沉悶香氣,品質略欠清爽醇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紅茶的加工方法,使制成的紅茶條索勻整油亮、湯色紅艷明亮、滋味醇和甘爽。本發明以如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明紅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1)采摘選采南山白毛茶樹種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鮮葉,在睛天上午8點至下午5 點半采摘;
(2)鮮葉萎凋將鮮葉均勻薄攤在笳籬、竹篩、竹席或布席上,攤葉厚度為3-5cm,室內保持在22°C 30°C,進行萎凋至含水量為50-60% ;
(3)適度揉捻將萎凋葉裝入揉捻機桶后,投葉量以自由投葉,不經壓實,平揉捻機桶口為適,空揉5分鐘后再加輕壓揉10 —15分鐘;待揉葉完全柔軟初步皺綣,再適當加以重壓 10 15分鐘,促使條索緊結,揉出少許茶汁;待揉盤中有茶汁溢出,茶條緊卷,再松壓輕揉 2 5分鐘,使茶條略有回松,吸附溢出茶汁于條表,揉捻后下機發酵;
(4)發酵將揉捻好的茶葉攤放于簸箕或木制、藤制的發酵托盤中發酵,保證發酵托盤不積水,然后,把揉捻好的茶葉抖散到發酵托盤中,自然把茶葉堆積起來,在發酵托盤中心留一個直徑為15cm的空心,形成一個圓圈型的茶堆,茶葉堆積的厚度為25cm,整個過程不需要加壓茶葉,每一托盤的茶葉按揉捻的順序排列,發酵室的發酵溫度保持在22°C 30°C,發酵2小時后,人工將茶葉翻拌一次,再繼續發酵時間1 2小時;
(5)初烘將發酵葉均勻疏松地攤放在烘干機,攤葉厚度為2 3cm,溫度110-120度, 烘至七成干;
(6)初包揉將七成干的茶葉攤涼至室溫后,再將茶葉用布巾包好置于速包機上進行包揉,使茶葉緊結略帶彎曲,揉包時間5-8分鐘,使茶團包揉成緊硬的球型,及時解去布巾, 將茶團解塊、散熱,待茶葉回降至室溫時,再進行復烘;
(7)復烘將進行了初包揉的茶葉均勻疏松地攤放在烘干機,攤葉厚度為2 3cm,溫度 90-100度,烘至七成半干;
(8)復包揉將七成半干的茶葉用速包機進行復包揉,方法同步驟(6)的初包揉一樣, 揉包以茶團變硬實為適,復包揉結束后,讓茶團靜置20-30分鐘,固定已塑成的外形,并繼續進行下一步熱壓效應氧化,再將茶團解塊、散熱;(9)烘干將包揉好的茶葉放在烘干機上以溫度80 90°C進行烘干,以手指捻搓能成粉未、梗子易折斷、茶葉含水量為4 6%,有濃烈的茶香為度,即完成整個加工過程。在步驟(3)中,檢驗揉捻適度的標志有二種一種是,芽葉緊卷成條,無松散折疊現象;另一種是,以手緊握茶坯,松手后茶團不松散,茶坯局部發紅,有較濃烈的草青香氣。在步驟(3)中,所述輕壓是指揉桶蓋下壓至平放在揉桶里的茶葉面;所述重壓是指揉捻機在揉捻茶葉過程中,將揉桶蓋從桶口將茶葉下壓5 10 cm。
本發明方法使用了烏龍茶的包揉工藝,擠出茶汁,使條索更烏黑光結、油潤、勻整,而且在包揉中,在熱力和擠壓作用下的非酶性氧化和糖化,產生高溶點的芳香醛和芳香醇等類物質,如芳香酯,使制得的紅茶滋味醇和、湯色紅艷明亮、具有天然荷香蜜味。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本發明方法作進一步的描述,本發明紅茶的加工方法是按以下操作步驟進行的
(1)采摘選采南山白毛茶樹種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鮮葉,在睛天上午8點至下午5 點半采摘;
(2)鮮葉萎凋將南山白毛茶樹的鮮葉均勻薄攤在笳籬、竹篩、竹席或布席上,攤葉厚度為3-5cm,在室內保持在22°C 30°C下進行萎凋,萎凋至含水量為50-60%,時間不宜超過 14小時,此時葉片柔軟,摩擦葉片無響聲,手握成團,松手不易彈散,嫩莖折不斷,葉色由鮮綠變為暗綠,葉面失去光澤,無焦邊焦尖現象,并且有清香;
(3)適度揉捻揉捻方法應掌握輕、重、輕原則,將萎凋葉裝入揉捻機桶,空揉5分鐘后再加輕壓10—15分鐘;待揉葉完全柔軟再適當加以重壓10 15分鐘,促使條索緊結,揉出少許茶汁;待揉盤中有茶汁溢出,茶條緊卷,再松壓輕揉2—5分鐘,使茶條略有回松,吸附溢出茶汁于條表,揉捻結束后就可下機發酵;
所述輕壓是指揉桶蓋下壓至平放在揉桶里的茶葉面;所述重壓是指揉捻機在揉捻茶葉過程中,將揉桶蓋從桶口將茶葉下壓5 10 cm ;
該步驟檢驗揉捻適度的標志有二種其一,芽葉緊卷成條,無松散折疊現象;其二,以手緊握茶坯,松手后茶團不松散,茶坯局部發紅,有較濃烈的草青香氣;
(4)發酵將揉捻好的茶葉攤放于簸箕或木制、藤制的發酵托盤中發酵,保證發酵托盤不積水,然后,把揉捻好的茶葉抖散到發酵托盤中,自然把茶葉堆積起來,在發酵托盤中心留一個直徑為15cm的空心,形成一個圓圈型的茶堆,茶葉堆積的厚度為25cm,整個過程不需要加壓茶葉,每一托盤的茶葉按揉捻的順序排列,有利于把握發酵時間準確性,發酵窒的發酵溫度保持在22°C 30°C,發酵2小時后,人工將茶葉翻拌一次,再繼續發酵1 2小時;
(5)初烘將發酵葉均勻疏松地攤放在烘干機,攤葉厚度為2 3cm,溫度110-120度, 烘至七成干;
(6)初包揉將七成干的茶葉攤涼至室內溫度22°C 30°C后,再將茶葉用布巾包好置于速包機上進行包揉,使茶葉緊結略帶彎曲,揉包時間5-8分鐘,使茶團包揉成緊硬的球型,及時解去布巾,將茶團解塊、散熱,待茶葉回降至室溫時,進行復烘;(7)復烘將進行了初包揉的茶葉均勻疏松地攤放在烘干機,攤葉厚度為2 3cm,溫度 90-100度,烘至七成半干;
(8)復包揉將上述復烘后的茶葉用速包機進行復包揉,方法同步驟(6)的初包揉一樣,揉包時間以茶團變硬實為適,復包揉結束后,讓茶團靜置20-30分鐘,固定已塑成的外形,并繼續進行熱壓效應氧化,再將茶團解塊、散熱;
(9)烘干將包揉好的茶葉放在烘干機上以溫度80 90°C進行烘干,以手指捻搓能成粉未、梗子易折斷、茶葉含水量為4 6%,有濃郁的茶香為度,即完成整個加工過程。本發明方法通過初烘過程使茶葉葉溫升高,內含物質的分子結構松懈,葉子的揉捻性粘結和可塑性增強,便于包揉成索。通過初包揉工藝可進一步摩擦葉細胞,擠出茶汁, 粘附在葉表面上,加強非酶性氧化,增濃茶湯。茶坯經初包揉后,葉溫下降,可塑性減少,為了便于復包揉進一步塑造外形,必須進行復烘,復包揉是繼續把茶葉細胞中的茶汁擠出,附著葉表使色澤烏黑油潤,經熱化作用使物質轉化而改善茶湯,使制成的紅茶條索勻整、湯色紅艷明亮、香高味醇、俱有天然荷香蜜味。實施例1
(1)采摘選采南山白毛茶樹種一芽一葉的鮮葉;
(2)鮮葉萎凋將南山白毛茶樹的鮮葉均勻薄攤在竹席上,攤葉厚度為3cm,在室內保持在22°C下進行萎凋,萎凋至含水量為50%,此時葉片柔軟,摩擦葉片無響聲,手握成團, 松手不易彈散,嫩莖折不斷,葉色由鮮綠變為暗綠,葉面失去光澤,無焦邊焦尖現象,并且有
清香;
(3)適度揉捻將萎凋葉裝入揉捻機桶后,空揉5分鐘后再加輕壓揉10分鐘;再適當加以重壓揉10分鐘,再松壓揉2分鐘;
此處說的“輕壓和重壓”:“輕壓”指揉桶蓋下壓至平放在揉桶里的茶葉面;“重壓”指揉捻機在揉捻茶葉過程中,將揉桶蓋從桶口將茶葉下壓10 cm ;
(4)發酵將揉捻好的茶葉攤放于簸箕托盤中發酵,在發酵托盤中心留一個直徑為 15cm的空心,形成一個圓圈型的茶堆,茶葉堆積的厚度為25cm,整個過程不需要加壓茶葉,每一托盤的茶葉按揉捻的順序排列,發酵窒的溫度保持在26°C,發酵2小時后,人工將茶葉翻拌一次,再繼續發酵時間1小時;
(5)初烘將發酵葉均勻疏松地攤放在烘干機,攤葉厚度為2cm,溫度110度,烘至七成
干;
(6)初包揉將七成干的茶葉攤涼至室內溫度后,再將茶葉用布巾包好置于速包機上進行包揉,使茶葉緊結成索,揉包時間5分鐘,及時解去布巾,將茶團解塊、散熱,待茶葉回降至室內溫度^TC時,進行復烘;
(7)復烘將進行了初包揉的茶葉均勻疏松地攤放在烘干機,攤葉厚度為3cm,溫度 100度,烘至七成半干,再進行復包揉;
(8)復包揉將上述七成半干的茶葉用速包機進行復包揉,方法同步驟(6)的初包揉一樣,揉包時間7分鐘,復包揉結束后,讓茶團靜置30分鐘,固定已塑成的外形后,再將茶團解塊、散熱;
(9)烘干將包揉好的茶葉放在烘干機上以溫度80°C進行烘干,以手指捻搓能成粉未、 梗子易折斷、茶葉含水量為5%,有濃郁的茶香為度,即完成整個加工過程。
實施例2:
(1)采摘選采南山白毛茶樹種一芽二葉的鮮葉;
(2)鮮葉萎凋將南山白毛茶樹的鮮葉均勻薄攤在竹席上,攤葉厚度為5cm,在室內保持在溫度下進行萎凋,萎凋至含水量為60%,此時葉片柔軟,摩擦葉片無響聲,手握成團,松手不易彈散,嫩莖折不斷,葉色由鮮綠變為暗綠,葉面失去光澤,無焦邊焦尖現象,并且有清香;
(3)適度揉捻將萎凋葉裝入揉捻機桶,空揉5分鐘,然后加輕壓揉15分鐘;接著適當加以重壓10分鐘,之后松壓輕揉5分鐘;
此處說的“輕壓和重壓”:“輕壓”指揉桶蓋下壓至平放在揉桶里的茶葉面;“重壓”指揉捻機在揉捻茶葉過程中,將揉桶蓋從桶口將茶葉下壓5 cm ;
(4)發酵將揉捻好的茶葉攤放于藤制的發酵托盤中發酵,在發酵托盤中心留一個直徑為15cm的空心,形成一個圓圈型的茶堆,茶葉堆積的厚度為25cm,整個過程不需要加壓茶葉,每一托盤的茶葉按揉捻的順序排列,發酵窒的溫度保持在22°C,發酵2小時后,人工將茶葉翻拌一次,再繼續發酵時間2小時;
(5)初烘將發酵葉均勻疏松地攤放在烘干機,攤葉厚度為3cm,溫度120度,烘干至七
成干;
(6)初包揉將七成干的茶葉攤涼至室內25°C溫度后,再將茶葉用布巾包好置于速包機上進行包揉,使茶葉緊結成索,揉包時間8分鐘,及時解去布巾,將茶團解塊、散熱,待茶葉回降至室內25°C溫度時,進行復烘;
(7)復烘將進行了初包揉的茶葉均勻疏松地攤放在烘干機,攤葉厚度為如m,溫度100 度,烘至七成半干,進行復包揉;
(8)復包揉將上述復烘后的茶葉用速包機進行復包揉,方法同步驟(6)的初包揉一樣,揉包時間為10分鐘,復包揉結束后,讓茶團靜置20分鐘,固定已塑成的外形后,再將茶團解塊、散熱;
(9)烘干將包揉好的茶葉放在烘干機上以溫度90°C進行烘干,以手指捻搓能成粉未、 梗子易折斷、茶葉含水量為6%,有濃郁的茶香為度,即完成整個加工過程。
權利要求
1.一種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操作步驟(1)采摘選采南山白毛茶樹種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鮮葉,在睛天上午7點半至下午 5點半采摘;(2)鮮葉萎凋將鮮葉均勻薄攤在笳籬、竹篩、竹席或布席上,攤葉厚度為3-5cm,在室內保持在22°C 30°C溫度下進行萎凋至含水量為50-60% ;(3)適度揉捻將萎凋葉裝入揉捻機桶后,空揉5分鐘,然后加輕壓揉10 15分鐘; 待柔葉完全柔軟接著適當加以重壓揉10 15分鐘,促使條索緊結,揉出少許茶汁;待揉盤中有茶汁溢出,茶條緊卷,再松壓輕揉2 5分鐘,使茶條略有回松,吸附溢出茶汁于條表, 揉捻即可下機發酵;(4)發酵將揉捻好的茶葉攤放于簸箕或木制、藤制的發酵托盤中發酵,保證發酵托盤不積水,然后,把揉捻好的茶葉抖散到發酵托盤中,自然把茶葉堆積起來,在發酵托盤中心留一個直徑為15cm的空心,形成一個圓圈型的茶堆,茶葉堆積的厚度為25cm,整個過程不需要加壓茶葉,每一托盤的茶葉按揉捻的順序排列,發酵窒的溫度保持在22°C 30°C,發酵2小時后,人工將茶葉翻拌一次,再繼續發酵時間1 2小時;(5)初烘將發酵葉均勻疏松地攤放在烘干機,攤葉厚度為2 3cm,溫度100-120度, 烘至七成干;(6)初包揉將七成干的茶葉攤涼至室溫后,再將茶葉用布巾包好置于速包機上進行包揉,使茶葉緊結帶有彎曲,揉包時間5-8分鐘,使茶團包揉成球型,及時解去布巾,將茶團解塊、散熱,待茶葉回降至室溫時,進行復烘;(7)復烘將進行了初包揉的茶葉均勻疏松地攤放在烘干機,攤葉厚度為2 3cm,溫度90-100度,烘至七成半干;(8)復包揉將七成半干的茶葉用速包機進行復包揉,方法同步驟(6)的初包揉一樣,揉包以茶團變硬實為適,復包揉結束后,讓茶團靜置20-30分鐘,固定已塑成的外形后, 再將茶團解塊、散熱;(9)烘干將包揉好的茶葉放在烘干機上以溫度80 90°C進行烘干,以手指捻搓能成粉未、梗子易折斷、茶葉含水量為4 6%,有濃烈的茶香為度,即完成整個加工過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驟(3)中,檢驗揉捻適度的標志有二種一種是,芽葉緊卷成條,無松散折疊現象;另一種是,以手緊握茶坯,松手后茶團不松散,茶坯局部發紅,有較濃的草青氣味。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驟(3)中,輕壓是指揉桶蓋下壓至平放在揉桶里的茶葉面;重壓是指揉捻機在揉捻茶葉過程中,將揉桶蓋從桶口將茶葉下壓5 10 c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紅茶的加工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鮮茶采摘、萎凋、適度揉捻、發酵、初烘、初包揉、復烘、復包揉、烘干九個過程。所述初烘、初包揉、復烘、復包揉即是通過初烘過程使茶葉葉溫升高,內含物質的分子結構松懈,葉子的揉捻性粘結和可塑性增強,便于包揉成索。通過初包揉可進一步摩擦葉細胞,擠出茶汁,粘附在葉表面上,加強非酶性氧化,增濃茶湯。復包揉是繼續把茶葉細胞中的茶汁擠出,附著葉表使色澤烏黑油潤,經熱化作用使物質轉化而改善茶湯。采用本發明方法制成的紅茶條索烏黑光結、油潤、勻整,滋味醇和甘爽,湯色紅艷明亮,具有天然荷香蜜味。
文檔編號A23F3/06GK102356784SQ201110307308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2日
發明者謝雨 申請人:廣西南山白毛茶茶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