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地黃葉涼茶及其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茶代用品的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綠色保健飲料配方及制造工藝,尤其是一種地黃葉涼茶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涼茶是中草藥植物性飲料的通稱,通常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人體內熱的中草藥煎水做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治療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除了清熱解毒外,涼茶還可去濕生津、清火、明目、散結、消腫等,還可治目赤頭痛、頭暈耳鳴、疔瘡腫毒和高血壓,除了孕婦、兒童以及體質偏寒涼的人外,夏天完全可以當清涼飲料飲用。自古以來,廣東人喝涼茶就喝出了名。其實,涼茶是祛暑敗火氣最有效直接的方法。2005年底,涼茶已入選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獨特深厚的文化內涵使其具有持久的擴張力,這是目前世界上任何飲料都無法比擬的優勢,甚至有專家預測,國內著名品牌王老吉涼茶有望成為國內唯一可與可口可樂相抗衡的民族飲料。2010年我國涼茶銷售量破2500 萬噸,超過可口可樂全球銷量;其中出口到海外的產品已占到了總量的1/3,美國是最大出口國。發明人根據古代本草著作、醫方典籍和現代藥典、地方標準以及文獻報道,發現地黃葉與地黃有著近似的功效,即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補腎等多種作用,藥性寒涼、本身為葉類,非常適宜作為一種涼茶原料。發明人在傳統中醫藥學理論和養生知識指導下,根據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和食品添加劑的有關要求,同時借鑒中藥現代化研究的成果,按照“相助互補,改善口感”的原則進行配方,開發成一種新型的涼茶品種——地黃葉涼茶,它適應人們回歸自然的生活理念,符合人們泡茶、飲茶的習慣,起到顯著的清熱效果。迄今,未見涉及用地黃葉為主料配方制備涼茶飲料的文獻資料和專利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地黃葉涼茶配方。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地黃葉涼茶的方法。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地黃葉涼茶是由下述重量份數配比的原料組成地黃葉5 10份、荷葉4 8份、 桑葉4 8份、蘆根3 6份、薄荷3 6份、甜菊葉5 10份、綠茶10 30份、蛋白糖 1 3份、乙基麥芽酚0. 01 0. 3份。配方中必須含有地黃葉原料,此外組方含有荷葉、桑葉、蘆根、薄荷、甜菊葉、蛋白糖以及乙基麥芽酚其中的一種或者幾種,在此基礎之上,配方中可以加入綠茶,也可以不含有。一種生產可沖泡的茶葉形式的地黃葉涼茶的工藝是先將地黃葉進行加工,再與剩余原料配料,其特征在于生產過程是
(1)凈選采摘鮮地黃葉、去雜精選,強水清洗干凈、晾干。(2)高溫殺青采用熱風式殺青機將洗凈的地黃葉在280 360°C溫度下受熱 60 120秒,使葉片失去光澤變為褐綠色。(3)初捻造型殺青后的地黃葉迅速攤涼回潤至溫度為40 45°C時,開始機械 (手工)揉捻,至葉子初具松散的條索狀。(4)復炒定型經初捻的葉子在100 140°C溫度下翻動烘烤5 10分鐘,撈出攤
涼,復捻造型。(5)焙干復炒造型后的地黃葉在60 80°C溫度下干燥,增加通風量,控制含水量 < 6. 0%。(6)配料、混合干燥按配方比例稱取剩余原料,于熱風烘干機內,控制熱風溫度 50 60°C,干燥時間10 20分鐘。(7)真空包裝待混合組分的含水量為6. 0 7. 0%時,趁熱裝袋,用真空包裝機密封,加外包裝得到成品,在陰涼干燥庫房內保存。如上所述的地黃葉涼茶也可以制成袋泡茶形式,省去了步驟G),混合干燥以后 控制含水量為5. 0 6. 0%,將混合組分晾至室溫后粉碎成粗粉,封裝于袋泡茶濾紙袋中, 每袋裝2 3克,加外包裝得到成品,在陰涼干燥庫房內保存。如上所述的地黃葉涼茶也可以制成液體飲料形式,其生產工藝特征在于將除蛋白糖、乙基麥芽酚以外的配方原料,經凈選后,置提取罐中加水浸泡2 4小時,煎煮提取兩次,加水量分別為藥材量的8 10倍、第一次煎煮30分鐘 1小時,第二次煎煮30分鐘, 合并兩次煎煮液,過濾,濾液在4 10°C溫度下冷庫靜置12 M小時,取上清液加純凈水稀釋,調整至30 100倍配方體積,過濾,再煮沸滅菌,加入適量防腐劑以及蛋白糖、乙基麥芽酚等輔料,無菌灌裝,即得產品。也可以于兩次煎煮液合并以后將濾液過濾,濃縮,減壓干燥得干膏,粉碎后加入適量防腐劑以及蛋白糖、乙基麥芽酚等輔料,制粒、干燥、整粒,制成固體顆粒形式。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①充分利用了中藥資源,拓展了地黃葉綜合利用的范圍,豐富了產品的層次,滿足市場不同的需求。②在傳統中醫藥學理論和養生知識指導下,根據保健食品通用標準和食品添加劑的有關要求,同時借鑒中藥現代化研究的成果,針對地黃葉的生藥學特征、藥性,慎選適宜沖泡的、在民間已作為涼茶飲用而安全的、有相近性味歸經和功能的藥材、食材進行配方, 開發成涼茶飲料,具有一定科學性和合理性。地黃花性甘、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津消渴的功能,用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熱入營血、瘟毒發斑、吐血衄血、咽喉腫痛、津傷便秘、陰虛發熱、骨蒸勞熱、 內熱消渴等多種“熱”證。荷葉性苦、平,歸肝、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暑、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用于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血熱吐衄、便血崩漏。桑葉性甘、苦、寒,歸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用于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蘆根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用于熱病煩渴、胃熱嘔噦、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澀痛。薄荷性辛、涼,歸肺、肝經。具有宣散風熱、清頭目、透疹,用于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喉痹、口瘡、風疹、麻疹、胸脅脹悶。甜菊葉性涼、味甜,為菊科非糖甜味植物甜葉菊的葉,含有一種雙萜烯配糖體,主要成分是斯替維苷和瑞保地A苷,其甜度為蔗糖的200倍,適糖尿病患者與減肥者飲用,是最佳的代糖,并有降壓、促進新陳代謝作用。綠茶含量含有8% -20%的茶多酚,它是一類以兒茶素類為主體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降血脂、抗血栓、降血糖、降血壓;抗突變、防癌;抗菌、抗病毒以及抑制口臭等多種作用。蛋白糖是一種適用于糖尿病人群的優良糖代用品。乙基麥芽酚是一種安全無毒、用途廣、效果佳、用量少的理想香味增強劑。作為食品添加劑可廣泛用于食品、飲料、各類香精、酒類、糖果和冷飲制品等。③本發明地黃葉涼茶配方原料藥性寒涼,旨在“相需為用”,突出其清熱、涼血、生津的功效,改善暑濕燥火引起的溫病發熱、瘡癰腫痛、舌絳煩渴等不適癥狀。
具體實施例方式用以下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下列實施例包含的內容。實施例1采摘地黃鮮葉10公斤,除去梗等夾雜物,強水清洗干凈、晾干;待熱風式殺青機溫度表升至^KTC時開始投葉,鮮葉從進口到出口大約為90秒;殺青后的地黃葉子迅速攤涼回潤至溫度為40 45°C時,用揉捻機揉捻,至葉子初具松散的條索狀;待鍋溫為130°C,將初捻過的葉子投入,及時翻抖5-6分鐘,撈出攤涼,復捻造型,投入溫度設定為70°C的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中干燥3 4小時,測得含水率為5. 5% ;按配方比例稱取剩余原料荷葉8 公斤、桑葉6公斤、蘆根6公斤、薄荷6公斤、甜菊葉10公斤、綠茶30公斤,將混合組分放入熱風烘干機內,控制熱風溫度50 55°C,干燥15分鐘后,混合組分的含水量約為6. 5%,趁熱裝袋,用真空包裝機密封,加外包裝得到成品。實施例2采摘地黃鮮葉8公斤,除去梗等夾雜物,強水清洗干凈、晾干;待熱風式殺青機溫度表升至300°C時開始投葉,鮮葉從進口到出口大約為90秒;殺青后的地黃葉子迅速攤涼回潤至溫度為40 45°C時,用揉捻機揉捻5分鐘;投入溫度設定為70°C的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中干燥3 4小時,測得含水率為5. 5% ;按配方比例稱取剩余原料荷葉6公斤、桑葉 4公斤、蘆根4公斤、薄荷3公斤、綠茶20公斤,將混合組分放入熱風烘干機內,控制熱風溫度50 55°C,干燥15分鐘后,混合組分的含水量約為6. 0%,將混合組分晾至室溫后粉碎成粗粉,封裝于袋泡茶濾紙袋中,每袋裝2. 5克,加外包裝得到成品。實施例3稱取地黃葉7公斤、荷葉6公斤、桑葉5公斤、蘆根4公斤、薄荷4公斤、甜菊葉8 公斤、綠茶10公斤,凈選后,置提取罐中加水浸泡3小時,煎煮提取兩次,加水量分別為藥材量的10倍、8倍,第一次煎煮45鐘,第二次煎煮30分鐘,合并兩次煎煮液,過濾,濾液物料筒放置在4 6°C冷庫M小時,取上清液加純凈水稀釋,調整至30 100倍配方體積,過濾, 再煮沸滅菌,加入適量防腐劑以及蛋白糖2公斤、乙基麥芽酚100克,混勻,,無菌灌裝,即得
Φ 口
廣口口實施例4本發明一種地黃葉涼茶的生產工藝與實施例3本相同,不同點在于兩次煎煮液合并以后將濾液過濾,濃縮,減壓干燥得干膏,粉碎后加入適量防腐劑以及蛋白糖、乙基麥芽酚等輔料,制粒、干燥、整粒,即得產品。實施例5本發明一種地黃葉涼茶的生產工藝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點在于地黃葉涼茶的配方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地黃葉5份、荷葉4份、桑葉4 8份、蘆根3份、甜菊葉5份、綠茶10份。
權利要求
1.一種地黃葉涼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地黃葉5 10份、荷葉 4 8份、桑葉4 8份、蘆根3 6份、薄荷3 6份、甜菊葉5 10份、綠茶10 30份、 蛋白糖1 3份、乙基麥芽酚0. 01 0. 3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黃葉涼茶,其特征在于配方中必須含有地黃葉原料,此外同時選用荷葉、桑葉、蘆根、薄荷和甜菊葉其中的一種或幾種;在此基礎之上,配方中可以加入綠茶,也可以不含有。
3.—種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地黃葉涼茶的生產工藝,制成可沖泡的茶葉形式,先將地黃葉進行加工,再與剩余原料配料,其特征在于生產過程是(1)凈選采摘鮮地黃葉、去雜精選,強水清洗干凈、晾干;(2)高溫殺青采用熱風式殺青機將洗凈的地黃葉在280 360°C溫度下受熱60 120 秒,使葉片失去光澤變為褐綠色;(3)初捻造型殺青后的地黃葉迅速攤涼回潤至溫度為40 45°C時,開始機械(手工) 揉捻,至葉子初具松散的條索狀;(4)復炒定型經初捻的葉子在100 140°C溫度下翻動烘烤5 10分鐘,撈出攤涼, 復捻造型;(5)焙干復炒造型后的地黃葉在60 80°C溫度下干燥,增加通風量,控制含水量 ^ 6. 0% ;(6)配料、混合干燥按配方比例稱取剩余原料,于熱風烘干機內,控制熱風溫度50 60°C,干燥時間10 20分鐘;(7)真空包裝待混合組分的含水量為6.0 7. 0%時,趁熱裝袋,用真空包裝機密封, 加外包裝得到成品,在陰涼干燥庫房內保存。
4.一種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地黃葉涼茶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制成袋泡茶形式, 方法基本同權利要求3所述,不同點在于省去了復炒定型的步驟,配料混合干燥控制含水量為5. 0 6. 0 %,混合組分晾至室溫后粉碎成粗粉,封裝于袋泡茶濾紙袋中,每袋裝2 3 克,加外包裝得到成品,在陰涼干燥庫房內保存。
5.一種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地黃葉涼茶的生產工藝,制成液體飲料形式,其特征在于將除蛋白糖、乙基麥芽酚以外的配方原料,經凈選后,置提取罐中加水浸泡2 4小時, 煎煮提取兩次,加水量分別為藥材量的8 10倍、第一次煎煮30分鐘 1小時,第二次煎煮30分鐘,合并兩次煎煮液,過濾,濾液在4 10°C溫度下冷庫靜置12 M小時,取上清液加純凈水稀釋,調整至30 100倍配方體積,過濾,再煮沸滅菌,加入適量防腐劑以及蛋白糖、乙基麥芽酚等輔料,無菌灌裝,即得產品。
6.一種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地黃葉涼茶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制成固體顆粒形式,方法基本同權利要求5所述,不同點在于兩次煎煮液合并以后將濾液過濾,濃縮,減壓干燥得干膏,粉碎后加入適量防腐劑以及蛋白糖、乙基麥芽酚等輔料,制粒、干燥、整粒,即得廣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地黃葉涼茶及其生產工藝,屬于茶代用品的制造技術領域。地黃葉有類似于中藥地黃的藥用價值,藥性寒涼,所含活性物質具有較好的水溶性,本身又為葉類,種植面積廣,資源豐富,非常適宜作為一種涼茶原料。本發明配方荷葉、桑葉、蘆根、薄荷、甜菊葉、綠茶等市場上常見的、安全性好的原料,旨在“相需為用”,協同突出地黃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的功效,開發成一種新型的涼茶品種——地黃葉涼茶,它適應人們回歸自然的生活理念,起到顯著的清熱效果。同時制成可沖泡的茶葉形式、袋泡茶形式、液體飲料形式或者固體顆粒形式,使用更方便、易于推廣。
文檔編號A23F3/14GK102405997SQ201110306889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2日
發明者劉明 申請人: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