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微生物同步發酵正十一烷生產十一碳二羧酸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生物同步發酵正烷烴生產長鏈α,ω-二元酸的方法,尤其是發酵 正十一烷(以下簡稱nCn)高產α,ω-十一碳二羧酸(以下簡稱DC11)的方法。
背景技術:
C10以上的長鏈二元酸是化工上合成高級香料、高級尼龍工程塑料、高檔服裝用尼 龍熱熔膠、高溫電解質、高級涂料、潤滑油和耐寒性增塑劑等的重要原料,尤其是十三碳二 元酸(DC13)和十五碳二元酸(DC15),它們分別是合成日用香料麝香-T和名貴香料麝香酮的 重要原料。C10以上的長鏈二元酸,在自然界中不單獨存在,只有少數幾種二元酸可以從植物 油中裂解制取,例如癸二酸(DCltl)可從蓖麻籽油裂解制取;DC13可從菜籽油中抽提出甘油芥 酸酯再用臭氧氧化方法生產;DC15可從蒜頭果油中的腦神經酸裂解制取。但它們都受農田 和氣候的限制,遠不能滿足需要。除DC12以外,化工上至今也還沒有經濟可行的合成路線和 方法。微生物學家應用生物工程技術,利用微生物發酵石油中的正構烷烴生產相應鏈長的 二元酸,彌補了化工上的不足,開辟了長鏈二元酸的新來源。七十年代以前,各國科學家對微生物發酵生產二元酸的研究,只處于理論研究階 段,所產生和積累的二元酸也都是十個碳以下的短鏈二元酸,七十年代以后,進入應用研究 階段,通過大量的菌種誘變篩選,培育出一批新突變菌株,能從十個碳以上的正烷烴產生和 積累與基質鏈長相同的長鏈二元酸,并通過不斷的培育和代謝調控研究,使每升發酵液中 二元酸的積累從開始時的幾克、十幾克、幾十克,提高到目前的一百多克。八十年代以來,二 元酸的研究進入小規模工業化生產階段,并出現了幾個有實際生產價值的文獻。十一碳二元酸(DC11)是化工上合成尼龍工程塑料、潤滑油和農藥等的重要原料。 至今國內外還沒有經濟可行的化工合成方法。用生物合成法合成生產DC11的報道不多。目 前報道的最好的十一碳二元酸的發酵生產結果為在200m3發酵罐中,發酵時間165小時, 發酵液中DC11含量為120. 4g/L,烷烴轉化率為64. 55%。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的微生物菌種,以及利用該微生物菌種同步發酵正 烷烴生產Cltl-C18長鏈α,ω-二元酸的方法,尤其是同步發酵正十一烷烴,高產α,ω-十一 碳二元酸的方法。本發明所提供的菌種為熱帶假絲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ly_l,是以一株氧化 正烷烴生產混合二羧酸的熱帶假絲酵母參見《微生物學報》20 (1) =88-93,1980為出發菌 株,通過紫外線照射誘變、篩選培育出來的,具體步驟如下接一接種環上述熱帶假絲酵母菌體,裝于25ml麥芽汁液體培養15小時,分別取 3ml種液放入滅過菌并帶有一個玻璃磁轉子的培養皿中,打開培養皿蓋,在24W的紫外線燈 下16cm處照射lmin、2min、3min、4min,不同照射劑量的菌液稀釋10—1,在黑暗處放置2小時,用生理鹽水分別稀釋菌液10_4-10_6,吸取稀釋好的菌液0. Im涂布于10個巴林糖度的麥 芽汁瓊脂培養平板上,每個稀釋度涂布3個平板。將涂好的平皿用黑紙包好,置于28°C的培 養箱中培養2天,統計致死率。菌種篩選以出發菌株為對照,對誘變后的菌株進行發酵產酸試驗及產酸量檢測, 篩選出高產α,ω-十一碳二羧酸的菌株,即為熱帶假絲酵母(CandidatropicalisUy-l, 該菌種能以Cltl-C18的各種單一正烷烴和混合正烷烴,尤其是正十一烷為基質原料,發酵生 產出相應的長鏈二羧酸。本發明熱帶假絲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Iy-I已于2009年10月14日在中國 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進行保藏,地址為中國武漢武漢大學,保藏號為CCTCC NO =M 209223。熱帶假絲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Iy-I的生理特性如下糖類的發酵葡萄糖+,半乳糖+,蔗糖+,麥芽糖+,乳糖_。同化葡萄糖+,半乳糖+,山梨糖-,蔗糖+,麥芽糖+,纖維二糖+,海藻糖+,乳糖-,密二糖-,棉子糖-,松三糖+,菊芋糖-,可溶性淀粉+,木糖+, L-阿戊糖+,D-阿戊糖_,核糖_,鼠李糖_,α -甲基葡萄糖苷+,甘油+,乙醇+,赤蘚醇-, 甘露醇+,肌醇_,核糠醇+,半乳糖醇_,葡萄糖醇+,檸檬酸鈉_,丁二酸鈉+,乳酸鈣_。生長素的需要生物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 +,煙酸+,泛酸+,肌醇+,對氨基苯甲酸+。其他硝酸鹽-,凍化牛奶_,熊果酸分解-,凝固牛奶-,油脂酶-。熱帶假絲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Iy-I形態特征奶油白色,皺褶型,菌落為 蛋糕狀和桃酥狀。培養特征在麥芽汁液體培養基中培養時,假菌絲多而長;在烷烴種子培養基中培養時,有一 定數量的短假菌絲;而在發酵培養基中發酵時,大部分是單個橢圓細胞。本發明所述同步發酵生產長鏈二羧酸,特別是十一碳二羧酸的方法是以熱帶假絲 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Iy-I為發酵菌種,在以正十一烷為基質的培養基中同步發酵, 生產α,ω-^碳二元酸。同步發酵生產二元酸過程中所使用的熱帶假絲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Iy-I 的種子培養方法如下種子培養基和發酵培養基(1). 10個巴林糖度的麥芽汁加2%瓊脂制成的固體斜面;(2). 10個巴林的麥芽汁液體培養基;(3).混合液體種子培養基包含=KH2PO4 6-12g/L,玉米漿3_8g/L,酵母膏3_8g/L, 蔗糖13-38g/L,尿素3-6g/L,自來水配制,自然PH。培養種子的過程為取一接種環熱帶假絲酵母Iy-I菌體,涂布在麥芽汁固體斜面 上(15\180試管,每支裝6-711^培養基,放成斜面),于28-301培養40小時。取一支上述 培養好的熱帶假絲酵母Iy-I菌種刮入裝有25mL麥芽汁液體培養基的250mL三角瓶中,于 28-300C 220轉/分的旋轉搖床上培養40-48小時,作為搖瓶發酵種子或者取兩支上述培養 好的熱帶假絲酵母Iy-I菌種全部刮入裝有500mL混合液體種子培養基的5000mL三角瓶 中,于180轉/分旋轉搖床上28-30°C培養44-48小時,菌株生長光密度OD達到0. 6,作為一級種子罐的種子。同步發酵生產二元酸的方法如下發酵培養基的組成為堿金屬磷酸鹽6_14g/L (最好為7-10g/L)、氯化鈉
0.5-2. Og/L、酵母膏 l_6g/L(最好為 3-5g/L)、玉米漿 3_5g/L、尿素 0. 5-2. 5g/L(最好為
1.0-2. Og/L)、硝酸鹽 5-10g/L(最好為 6-8g/L)、蔗糖 10_30g/L(最好為 10_20g/L)、消泡劑 400-1200ppm以及一些其他公知的營養源。上述堿金屬磷酸鹽可從KH2PO4、NaH2P04、K2HPO4和Na2HPO4中選一種,硝酸鹽可從鉀 或鈉鹽中選一種。發酵基質正十一烷烴和發酵培養基在混合發酵液中的用量比例為10_45% (V/ V) WEi^ —烷烴(ncn)和55-90% (V/V)發酵培養基;,最好為10-20%的正i^一烷烴 (IiC11)和80-90%的發酵培養基。具體發酵過程如下將前述制備的發酵種子,按發酵培養基量的15-25% (V/V)的用量,接入PH 5. 5-9. 0,最好為 6. 5-8. 0 的含有 15-45% (V/V)正—^一烷烴(nCn),最好為 10-20% 正i^一 烷烴(nCn)的發酵培養基混合液中,將上述混合物在25-32°C,最好在28-30°C,通氣發酵 48-160小時。28小時內,PH控制在6. 8以下,以菌體生長為主,產酸為副,此時菌株生長光 密度OD達到0. 4以上,產酸達到18-25g/L,在28-60小時,PH控制在7. 3以下,產酸為主, 菌體生長為副,此時OD達至0. 8左右,產酸達到45-65g/L,從60小時以后,每隔4_6小時用 NaOH溶液調一次PH至7. 5-8. 0,菌體量不再增加,而產酸量繼續迅速增加,發酵完成后將產 生的二羧酸從發酵液中分離出來。在發酵開始時,混合液中正烷烴含量最好為10-20% (V/ V),以后在適當時間補加正烷烴,使發酵液中正烷烴濃度始終(V/V)為準。發酵結束后,加堿至PH10-12,加熱至85-90°C,進行破乳分層,上層為殘油,回收 再用,放出中間清液,下層菌體層再處理一次或壓濾或離心,合并清液,加入適量活性炭,在 85-900C,脫色30分鐘,除去活性炭后,脫色液加熱至60-70°C,加HCL或H2SO4至PH3-4進 行酸化結晶,冷卻至30°C后,壓濾,用空氣吹干,60°C烘干,得白色十一碳二羧酸結晶。其中在210m3發酵罐中,發酵IiC11生產DC11時,發酵150小時,產酸量達到156g/L, nCn轉化率86.7%,后處理總收率達到92%,DC11純度為98. 2%。與現有技術所報道的結 果相比較,發酵時間少15小時,DC11的產酸水平卻高30%,IiC11的轉化率高34. 3% 0應用本發明所述的熱帶假絲酵母Iy-I菌種和發酵方法,在以Cltl-C18的單一或混合 正烷烴為基質的培養基中同步發酵,可生產相應的Cltl-C18Ci,ω-二元酸。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1).取一接種環熱帶假絲酵母Iy-I菌體,涂布在15 X 180大試管麥芽汁固體斜面 上,30°C培養兩天。(2).取(1)中培養好的菌種一支,接入裝有25mL混合液體種子培養基的250mL三 角瓶中,于30°C、220rpm的旋轉搖床上培養48小時。混合液體種子培養基中,KH2PO4 8g/L, 酵母膏5g/L,玉米漿3g/L,蔗糖25g/L,尿素3g/L,自來水配制,PH 5. 0。(3)在裝有15mL發酵培養基的500mL三角瓶中,接入3.5mL(2)中培養好的種子液,在220rpm的旋轉搖床上,30°C發酵4天,每24小時用NaOH調一次PH至7. 8。發酵培 養基含 KH2PO4 8g/L,NaCL lg/L,酵母膏 3g/L,玉米漿 3. 5g/L,尿素 1. 5g/L,KNO3 7g/L,泡敵 400ppm,及正i^一烷(IiC11) 200mL/L,自來水配制,PH 7. 1,110°C滅菌30分鐘。發酵結束后, 用HCL調PH至3,用120mL乙醚提取,除去乙醚,得白色DC11結晶,加入20mL中性乙醇溶解 DC11,用標準NaOH溶液滴定,計算二元酸量。結果DC11產量為78. 5g/L,DCn純度為97. 5%。實施例2.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只是其中發酵基質IiC11用IiC13替代,所得的DC13產量為 53. 6g/L,純度 96.8%。實施例3.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只是其中發酵基質IiC11用IiC15替代,所得的DC15產量為 58. 5g/L,純度 97. 2%0實施例4.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只是其中發酵基質IiC11用IiC17替代,所得的DC17產量為 66. 2g/L,純度 96. 3%0實施例5.(1).取一接種環的熱帶假絲酵母Iy-I突變株的菌體,涂布在15 X 180大試管麥芽 汁固體斜面上,30°C培養2天,總共16支。(2).取2支(1)中培養好的Iy-I斜面菌種,接入裝有250mL 10個波林糖度的麥 芽汁液體的IOOOmL三角瓶中,共8瓶,放于220rpm的旋轉搖床上,28°C培養40小時,鏡檢 無雜菌,合并后共2000mL,作為一級種子罐種子。(3).把(2)中培養好的2000mL麥芽汁種液,接入裝有1400L混合液體種子培養基 的2000L種子罐中,于29 士 1°C,培養罐轉速為250rpm,罐壓為lkg,通氣量1 1,培養40 小時。鏡檢無雜菌后作為二級種子罐的種子。混合液體種子培養基中含有=KH2PO4 8g/L,酵 母膏5g/L,玉米漿3. 5g/L,蔗糖40g/L,尿素3. 5g/L,自來水配制,PH5. 0左右。(4).把(3)中培養好的1. 4m3的種子液,接入裝有22m3混合液體種子培養基同 (3)的30m3 二級種子罐中,于29 士 1°C,轉速170rpm,罐壓lkg,通氣量1 0.8,培養40小 時,鏡檢無雜菌,作為發酵種子。(5).把(4)中培養好的22m3種子液,接入裝有120m3發酵培養基的210m3發酵罐 中。發酵培養基含有KH2PO4 8g/L,酵母膏3g/L,玉米漿3.5g/L,氯化鈉lg/L,KNO3 7g/L, 尿素1. 5g/L,泡敵400ppm,NaAC 5g/L,加水至100m3,在121°C滅菌,降溫至30°C,加入30% 濃度工業燒堿,調PH至6. 9,加入滅過菌的IiC11 18m3,開始發酵,溫度控制29 士 1°C,攪拌速 度135rpm,罐壓lkg,通氣量1 0. 7。發酵過程中,40小時以內,PH控制在7. 3以下,40-70 小時,PH控制在7. 7以下,70-120小時,PH控制在8. 0以下,120小時后到發酵結束,PH控 制在8. 5以下,并于發酵60、90和120小時分別補加nCn6m3和定量的營養液。發酵150小 時。發酵清液含DC11為156g/L,IiC11轉化率為86. 7%。發酵結束后,加熱加堿破乳分層,通過膜分離方法,除去菌體,回收IiC11O. 2m3,清液 用活性炭脫色,壓濾去除活性炭,濾清液加熱至70°C,加濃H2SO4連續酸化,冷卻結晶,板框 壓濾、洗滌、吹干、烘干、精制,成為白色結晶固體粉末。收獲DC11總量21. 54T,后處理總收 率為92%, DC11純度為98. 2%0
權利要求
1.一種微生物同步發酵正十一烷生產十一碳二羧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微生物為 熱帶假絲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ly_l,該菌種已在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保 藏號為CCTCC NO :M209223。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微生物同步發酵正十一烷生產十一碳二羧酸方法,其特征在于以 熱帶假絲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Iy-I為發酵種子,在以正十一烷為基質的培養基中同 步發酵,生產α,ω-十一碳二元酸。
3.如權利要求2所述微生物同步發酵正十一烷生產十一碳二羧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說的發酵種子是由熱帶假絲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Iy-I菌株經斜面培養、液體種子培 養基培養,獲得一級種子罐的種子;所使用的固體斜面培養基為10個巴林糖度的麥芽汁加 2%瓊脂制成;液體培養基為10個巴林的麥芽汁;混合液體種子培養基包含KH2P046-12g/ L,玉米漿3-8g/L,酵母膏3-8g/L,蔗糖13_38g/L,尿素3_6g/L,自來水配制,自然PH。
4.如權利要求2所述微生物同步發酵正十一烷生產十一碳二羧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說的同步發酵過程如下發酵培養基的主要組成為堿金屬磷酸鹽6-14g/L、氯化鈉0. 5-2. Og/L、酵母膏l_6g/ L、玉米漿 3-5g/L、尿素 0. 5-2. 5g/L、硝酸鹽 5-lOg/L、蔗糖 10_30g/L、消泡劑 400-1200ppm, 其中堿金屬磷酸鹽可從KH2PO4、NaH2PCVK2HPO4和Na2HPO4中選一種,硝酸鹽可從鉀或鈉鹽中 選一種;發酵基質正十一烷烴和發酵培養基在混合發酵液中的用量比例為10-45% (V/V)的 正十一烷烴和55-90% (V/V)發酵培養基;具體發酵操作方法為將發酵種子按發酵培養基量的15-25% (V/V)的用量,接入PH 5.5-9.0的含有 10-45% (V/V) Ei烷烴的發酵培養基的混合液中,在PH 5. 8-7. 5之間,將上述混合物在 25-32°C,通氣發酵48-160小時;28小時內,PH控制在6. 8以下,以菌體生長為主,產酸為 副,此時菌株生長光密度OD達到0.4以上,產酸達至IJ 18-258/1,在觀-60小時,PH控制在 7. 3以下,產酸為主,菌體生長為副,此時OD達至0. 8左右,產酸達到45-65g/L,從60小時 以后,每隔4-6小時用NaOH溶液調一次PH至7. 5-8. 0,菌體量不再增加,而產酸量繼續迅速 增加,發酵完成后,將產生的二羧酸從發酵液中分離出來;在發酵過程中,補加正烷烴,使發 酵液中正烷烴濃度始終≥5% (V/V)。
5.如權利要求2所述微生物同步發酵正十一烷生產十一碳二羧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說的同步發酵過程如下發酵培養基的組成主要為堿金屬磷酸鹽7-10g/L、氯化鈉0. 5-2. Og/L、酵母膏3_5g/ L、玉米漿 3-5g/L、尿素 1. 0-2. 0g/L、硝酸鹽 6-8g/L、蔗糖 10_20g/L、消泡劑 400-1200ppm。 其中堿金屬磷酸鹽可從KH2PO4、NaH2PCVK2HPO4和Na2HPO4中選一種,硝酸鹽可從鉀或鈉鹽中 選一種。發酵基質正十一烷烴和發酵培養基在混合發酵液中的用量比例為10-20% (V/V)的 正十一烷烴和80-90% (V/V)的發酵培養基。具體發酵操作方法為將前述制備的發酵種子,按發酵培養基量的15-25% (V/V)的用量,接入PH為6. 5-8.0 的含有10-20%的正十一烷烴的發酵培養基的混合液中,將上述混合物在25-32°C,最好在28-30°C,通氣發酵48-160小時;28小時內,PH控制在6. 8以下,以菌體生長為主,產酸為 副,此時菌株生長光密度OD達到0.4以上,產酸達到18-258/1,在觀-60小時,PH控制在 7. 3以下,產酸為主,菌體生長為副,此時OD達至0. 8左右,產酸達到45-65g/L,從60小時 以后,每隔4-6小時用NaOH溶液調一次PH至7. 5-8. 0,菌體量不再增加,而產酸量繼續迅速 增加,發酵完成后將產生的二羧酸從發酵液中分離出來;在發酵過程中補加正烷烴,使發酵 液中正烷烴濃度始終彡5% (V/V)。
6.如權利要求2所述微生物同步發酵正十一烷生產十一碳二羧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說的同步發酵結束后,加堿至PH 10-12,加熱至85-90°C,進行破乳分層,上層為殘油,回收 再用,放出中間清液,下層菌體層壓濾或離心分離出清液,與中層清液合并,加入適量活性 炭,在85-90°C,脫色30分鐘,除去活性炭后,脫色液加熱至60-70°C,加酸至PH 3-4進行酸 化結晶,冷卻至30°C后,壓濾,用空氣吹干,60°C烘干,得白色十一碳二羧酸結晶。
7.應用權利要求2 6所述微生物同步發酵正十一烷生產十一碳二羧酸方法,其特征 在于在以Cltl-C18的單一或混合正烷烴為基質的培養基中同步發酵,生產相應的Cltl-C18Ci, ω- 二元酸。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微生物同步發酵正十一烷(nC11)高產十一碳二羧酸(DC11)的方法。所用微生物為一株熱帶假絲酵母(Candida tropicalis)ly-1保藏號為CCTCC NOM 209223。其特點是在微生物菌種接入正烷烴為基質的培養基后,28小時內,pH控制在6.8以下,以菌體生長為主,也產生一定量的二元酸;28-60小時,pH控制在7.3以下,以產酸為主,也增長一定量的菌體;60小時以后,pH控制在8.0以下,迅速產生各種二元酸。當本方法用于發酵正十一烷(nC11)生產十一碳二羧酸(DC11)時,在210m3發酵罐內,發酵150小時,DC11產量高達156g/L,轉化率達到86.7%,DC11純度達到98.2%。
文檔編號C12P7/44GK102115767SQ200910256588
公開日2011年7月6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30日
發明者曹務波, 曹荀梅子, 陳遠童 申請人:曹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