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體化真空干燥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糧食干燥過程中的真空干燥塔,特別是涉及一種
一體化真空干燥塔。二 .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作物的產量巨大,其儲存不好,就會變質, 因此需要在儲存前降低其水分的含量。目前傳統的干燥方法主要是采用熱風式干燥設備, 在常壓下使熱風穿過農作物的顆粒以蒸發其水分,但是,這種干燥方法使農作物的裂紋率 較高且容易破壞農作物的內在品質,另外這種干燥方法還存在能耗高的缺陷。針對這種情 況,人們采用真空技術,在低壓下對農作物進行干燥,解決了熱風溫度較高、烘干后物料容 易破損的問題,同時能耗較低,真空干燥的能耗是熱風干燥的50-60%,另外,真空干燥還具 有環保的特點,由于真空干燥設備要求氣密性高,因而,現有真空干燥設備需要的加工精度 高,且結構比較復雜,這就增加了真空干燥設備的制造成本和安裝成本,其售價高、運營成 本高、影響了真空干燥設備的廣泛應用。三.發明的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新穎、結構合 理、成本較低且能耗較低的一體化真空干燥塔。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一體化真空干燥塔,含有圓柱形外殼和方形筒倉,所述方 形筒倉放置在所述圓柱形外殼內,所述方形筒倉由棱錐形倉頂、棱錐形倉底和多個方形干 燥倉段組成,所述棱錐形倉頂和棱錐形倉底上分別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并且所述進料 口和出料口分別貫穿所述圓柱形外殼的上下端弧頂和弧底,所述方形干燥倉段側壁上設置 有獨立的水腔,兩個對應側壁上的獨立水腔通過熱水管連通,所述獨立水腔上設置有連通 管,貫穿所述圓柱形外殼設置有抽真空管,所述方形筒倉外壁或圓柱形外殼內壁上設置有 導流板,并且,所述圓柱形外殼上下端弧頂和弧底上分別設置有冷凝水進口和冷凝水出口。所述圓柱形外殼的弧頂內壁安裝有布水板,所述冷凝水進口與所述布水板相對 應。所述圓柱形外殼的弧底上安裝有無動力排料裝置,無動力排料裝置含有主分料錐和輔 分料錐,所述主分料錐通過支桿安裝在所述弧底形成的落料錐斗內,所述主分料錐的中心 與所述落料錐斗的中心重合,其四周邊緣與所述落料錐斗內表面之間的距離大于物料重力 流動所需的最小開口尺寸,在所述主分料錐與所述落料錐斗之間至少設置一圈輔分料錐, 所述輔分料錐通過支桿安裝在立式容器下部的落料錐斗內,并且一圈輔分料錐的四周邊緣 與相鄰所述落料錐斗內表面、主分料錐外表面或另一圈輔分料錐外表面之間的距離大于物 料重力流動所需的最小開口尺寸。所述落料錐斗為中空正四棱錐型,所述主分料錐為中空正四棱錐型;所述輔分料 錐的橫截面形狀為底邊開口的等腰三角形。所述方形干燥倉段的一側側壁上獨立水腔的連通管為進水管,其相對應的另一側 側壁上獨立水腔的連通管為出水管,所有方形干燥倉段的進水管串接在一起且與貫穿所述 圓柱形外殼的供水管連接,所有方形干燥倉段的出水管串接在一起且與貫穿所述圓柱形外 殼的排水管連接,或者,上一方形干燥倉段的出水管與下一方形干燥倉段的進水管串接在 一起,最上端的方形干燥倉段的進水管與貫穿所述圓柱形外殼的供水管連接,最下端的方形干燥倉段的出水管與貫穿所述圓柱形外殼的排水管連接。所述弧頂、弧底及多個方形干燥倉段的端部法蘭依次搭接且焊接固定,并且,焊接 在一起的兩個端部法蘭中的下端部法蘭的法蘭邊寬于上端部法蘭的法蘭邊,形成角焊縫; 所述兩個焊接在一起的兩個端部法蘭上設置有定位孔和定位銷。或者,所述弧頂、弧底及多 個方形干燥倉段的端部法蘭依次通過螺栓和密封墊固定連接,并且,所述兩個固定在一起 的兩個端部法蘭上設置有定位孔和定位銷。上下相鄰方形干燥倉段中熱水管的排列方向垂直;所述方形干燥倉段沒有設置獨 立水腔的側壁為平板,或為平網;所述方形干燥倉段中設置有角狀抽真空管,該角狀抽真空 管外端與所述方形干燥倉段與所述圓柱形外殼之間的空隙連通;所述方形干燥倉段的弧頂 為棱錐形平板,或為棱錐形平網,并且,棱錐形平網上覆蓋有塑料薄膜。所述圓柱形外殼的體壁上滾壓成型有圓弧或/和開口梯形加強筋,更加增加其承 壓強度。本發明的有益效果1、本發明將方形筒倉放置在圓柱形外殼內,解決了方形筒倉不易密封的問題,降 低了方形筒倉的加工難度和加工成本;另外,方形筒體的供熱腔體與圓柱形外殼不直接接 觸,極大地減小了熱源和圓柱形外殼之間的熱交換,因而大大降低供熱成本;更重要的是 它取消了現有同類真空干燥設備的主管路、分管路和獨立的冷凝器,而是將圓柱形外殼直 接作為冷凝器的殼體,極大地簡化了冷凝系統的結構,利用圓柱形外殼巨大的表面積直接 冷凝方形筒倉中抽出的水蒸汽,其冷凝效果好,冷凝系統系統處于節能狀態,同時真空泵 的運行也處于節能狀態,采用這種結構能夠降低整個金屬材料用量的30%,降低安裝成本 20%,其總制作成本成本能夠降低50%,真正實現了節能減排。2、本發明方形筒倉外壁或圓柱形外殼內壁上設置有導流板,導流板能夠改變水蒸 汽和冷凝水的流向,增加其流程,相應的增加冷凝效果。3、本發明圓柱形外殼上設置有冷凝水進口和冷凝水出口,在僅利用圓柱形外殼表 面不能充分對水蒸汽冷凝時,從冷凝水進口通入冷凝水,冷凝水在貼近外壁處進行強化冷 凝水蒸汽,達到更好的冷凝效果;另外,冷凝水進口處設置有布水板,該布水板能夠將冷凝 水均勻的進入方形筒倉和圓柱形外殼之間的空隙中,增加冷凝均勻性。4、本發明方形筒倉下端內腔中安裝有無動力排料裝置,無動力排料裝置落料錐斗 的落料角大于物料的堆積角,因而固體顆粒物料能夠自然下落,并且其下落路線近似S型, 使整個容器內各部位固體顆粒物料流動的路線長度趨于一致,物料傳熱均勻一致。另外,不 需要設置外部動力,僅靠固體顆粒物料自然流動即可實現流動長度的一致性,大大節約能 耗、并且杜絕了因設置外部動力而引起的密封泄漏等現象,更加降低能耗。根據容器的大 小,可以設置不同圈數的輔分料錐,圈數越多,分流效果越好,流動長度的一致性越好,大大 提高傳熱效果。5、本發明方形筒倉的側壁上設置有獨立水箱,相對應兩側壁上的獨立水腔通過熱 水管連通,熱水管采用多層排列,并且熱水管多層排列后交錯排列,呈空間垂直排列,增加 熱水管與物料的接觸幾率,增加干燥效果。6、本發明方形筒倉中設置有多層角狀抽真空管,降低方形筒倉內物料的抽真空厚 度,因而,抽真空效果好且節能。
7、本發明采用圓柱形外殼,其承壓程度明顯大大高于方形容器,因此其承壓強度 高,另外在可以外殼壁上滾壓成型有圓弧或/和開口梯形加強筋,更加增加外殼的承壓強 度,這樣的結構大大降低由于加強方形容器的承壓強度而設有的各種加強筋,大幅度節約 鋼材的使用量,成本相應較低。8、本發明使用范圍廣,設計新穎、結構合理、容易制作,推廣后具有很好的經濟和 社會效益。
四.
圖1為一體化真空干燥塔的結構示意圖。
五.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參見圖1,圖中,一體化真空干燥塔含有圓柱形外殼2和方形筒倉,方形 筒倉放置在圓柱形外殼2內(20為二者之間的支撐架,19為圓柱形外殼2的支撐架),方形 筒倉由棱錐形倉頂、棱錐形倉底和多個方形干燥倉段4組成,棱錐形倉頂和棱錐形倉底上 分別設置有進料口 9和出料口 15,并且進料口 9和出料口 15分別貫穿圓柱形外殼2的上下 端弧頂和弧底,方形干燥倉段4側壁上設置有獨立的水腔5,兩個對應側壁上的獨立水腔5 通過熱水管7連通,獨立水腔5上設置有連通管,貫穿圓柱形外殼2設置有抽真空管13,方 形筒倉外壁上設置有導流板3 (導流板3也可以設置在圓柱形外殼2內壁,根據需要確定), 并且,圓柱形外殼2上下端弧頂和弧底上分別設置有冷凝水進口 10和冷凝水出口 16。圓柱 形外殼2的弧頂內壁安裝有布水板11,冷凝水進口 10與布水板11相對應。圓柱形外殼2的弧底上安裝有無動力排料裝置,無動力排料裝置含有主分料錐14 和輔分料錐17,主分料錐14通過支桿安裝在弧底形成的落料錐斗內,主分料錐14的中心與 落料錐斗的中心重合,其四周邊緣與落料錐斗內表面之間的距離大于物料重力流動所需的 最小開口尺寸,在主分料錐14與落料錐斗之間至少設置一圈輔分料錐17,輔分料錐17通過 支桿18安裝在落料錐斗內,并且一圈輔分料錐17的四周邊緣與相鄰落料錐斗內表面、主分 料錐14外表面或另一圈輔分料錐17外表面之間的距離大于物料重力流動所需的最小開口 尺寸。落料錐斗為中空正四棱錐型,主分料錐14為中空正四棱錐型;輔分料錐17的橫截面 形狀為底邊開口的等腰三角形。方形干燥倉段的一側側壁上獨立水腔的連通管為進水管6,其相對應的另一側側 壁上獨立水腔的連通管為出水管12,所有方形干燥倉段的進水管6串接在一起且與貫穿圓 柱形外殼2的供水管8連接,所有方形干燥倉段的出水管12串接在一起且與貫穿圓柱形外 殼2的排水管1連接,或者,上一方形干燥倉段的出水管12與下一方形干燥倉段的進水管 6串接在一起,最上端的方形干燥倉段的進水管6與貫穿圓柱形外殼2的供水管8連接,最 下端的方形干燥倉段的出水管12與貫穿圓柱形外殼2的排水管1連接。弧頂、弧底及多個方形干燥倉段4的端部法蘭依次搭接且焊接固定,并且,焊接在 一起的兩個端部法蘭中的下端部法蘭的法蘭邊寬于上端部法蘭的法蘭邊,形成角焊縫;兩 個焊接在一起的兩個端部法蘭上設置有定位孔和定位銷。上下相鄰方形干燥倉段4中熱水管7的排列方向垂直;方形干燥倉段4沒有設置 獨立水腔5的側壁為平板,或為平網;方形干燥倉段4中設置有角狀抽真空管,該角狀抽真
6空管外端與方形干燥倉段4與圓柱形外殼2之間的空隙連通;方形干燥倉段4的弧頂為棱 錐形平板,或為棱錐形平網,并且,棱錐形平網上覆蓋有塑料薄膜(圖中未畫出)。圓柱形外 殼2的體壁上滾壓成型有圓弧或/和開口梯形加強筋(圖中未畫出),更加增加其承壓強度。使用時,供水管8和排水管1與熱水供應系統連接,熱水通過熱水管7與進入方形 筒倉中的物料進行干燥,抽真空管13與真空泵連接,使方形筒倉內達到所需的真空度。冷 凝水進口 10和冷凝水出口 16與冷凝水循環系統連接,以便更好的冷凝水蒸汽。本發明將圓柱形外殼2直接作為冷凝器的殼體,利用圓柱形外殼2巨大的表面積 冷凝水蒸汽,必要時通過冷凝水加強冷凝效果。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處不重述,不同之處在于弧 頂、弧底及多個方形干燥倉段的端部法蘭依次通過螺栓和密封墊固定連接,并且,兩個固定 在一起的兩個端部法蘭上設置有定位孔和定位銷。改變導流板的具體結構、改變方形筒倉的具體結構、改變圓柱形外殼的具體結構、 以及改變無動力排料裝置能夠組成多個實施例,均為本發明的常見變化范圍,在此不一一 詳述。
權利要求
一種一體化真空干燥塔,含有圓柱形外殼和方形筒倉,所述方形筒倉放置在所述圓柱形外殼內,所述方形筒倉由棱錐形倉頂、棱錐形倉底和多個方形干燥倉段組成,所述棱錐形倉頂和棱錐形倉底上分別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并且所述進料口和出料口分別貫穿所述圓柱形外殼的上下端弧頂和弧底,所述方形干燥倉段側壁上設置有獨立的水腔,兩個對應側壁上的獨立水腔通過熱水管連通,所述獨立水腔上設置有連通管,貫穿所述圓柱形外殼設置有抽真空管,其特征是所述方形筒倉外壁或圓柱形外殼內壁上設置有導流板,并且,所述圓柱形外殼上下端弧頂和弧底上分別設置有冷凝水進口和冷凝水出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化真空干燥塔,其特征是所述圓柱形外殼的弧頂內壁 安裝有布水板,所述冷凝水進口與所述布水板相對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化真空干燥塔,其特征是所述圓柱形外殼的弧底上安 裝有無動力排料裝置,無動力排料裝置含有主分料錐和輔分料錐,所述主分料錐通過支桿 安裝在所述弧底形成的落料錐斗內,所述主分料錐的中心與所述落料錐斗的中心重合,其 四周邊緣與所述落料錐斗內表面之間的距離大于物料重力流動所需的最小開口尺寸,在所 述主分料錐與所述落料錐斗之間至少設置一圈輔分料錐,所述輔分料錐通過支桿安裝在立 式容器下部的落料錐斗內,并且一圈輔分料錐的四周邊緣與相鄰所述落料錐斗內表面、主 分料錐外表面或另一圈輔分料錐外表面之間的距離大于物料重力流動所需的最小開口尺 寸。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體化真空干燥塔,其特征是所述落料錐斗為中空正四棱 錐型,所述主分料錐為中空正四棱錐型;所述輔分料錐的橫截面形狀為底邊開口的等腰三 角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化真空干燥塔,其特征是所述方形干燥倉段的一側側 壁上獨立水腔的連通管為進水管,其相對應的另一側側壁上獨立水腔的連通管為出水管, 所有方形干燥倉段的進水管串接在一起且與貫穿所述圓柱形外殼的供水管連接,所有方形 干燥倉段的出水管串接在一起且與貫穿所述圓柱形外殼的排水管連接,或者,上一方形干 燥倉段的出水管與下一方形干燥倉段的進水管串接在一起,最上端的方形干燥倉段的進水 管與貫穿所述圓柱形外殼的供水管連接,最下端的方形干燥倉段的出水管與貫穿所述圓柱 形外殼的排水管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體化真空干燥塔,其特征是所述弧頂、弧底及多個方形干 燥倉段的端部法蘭依次搭接且焊接固定,并且,焊接在一起的兩個端部法蘭中的下端部法 蘭的法蘭邊寬于上端部法蘭的法蘭邊,形成角焊縫;所述兩個焊接在一起的兩個端部法蘭 上設置有定位孔和定位銷。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體化真空干燥塔,其特征是所述弧頂、弧底及多個方形干 燥倉段的端部法蘭依次通過螺栓和密封墊固定連接,并且,所述兩個固定在一起的兩個端 部法蘭上設置有定位孔和定位銷。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體化真空干燥塔,其特征是上下相鄰方形干燥倉 段中熱水管的排列方向垂直;所述方形干燥倉段沒有設置獨立水腔的側壁為平板,或為平 網;所述方形干燥倉段中設置有角狀抽真空管,該角狀抽真空管外端與所述方形干燥倉段 與所述圓柱形外殼之間的空隙連通;所述方形干燥倉段的弧頂為棱錐形平板,或為棱錐形 平網,并且,棱錐形平網上覆蓋有塑料薄膜。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體化真空干燥塔,其特征是所述圓柱形外殼的體壁上滾 壓成型有圓弧或/和開口梯形加強筋,更加增加其承壓強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一體化真空干燥塔,它含有圓柱形外殼和方形筒倉,所述方形筒倉放置在所述圓柱形外殼內,所述方形筒倉由棱錐形倉頂、棱錐形倉底和多個方形干燥倉段組成,所述棱錐形倉頂和棱錐形倉底上分別設置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并且所述進料口和出料口分別貫穿所述圓柱形外殼的上下端弧頂和弧底,所述方形干燥倉段側壁上設置有獨立的水腔,兩個對應側壁上的獨立水腔通過熱水管連通,所述獨立水腔上設置有連通管,貫穿所述圓柱形外殼設置有抽真空管,所述方形筒倉外壁或圓柱形外殼內壁上設置有導流板,所述圓柱形外殼上下端弧頂和弧底上分別設置有冷凝水進口和冷凝水出口。本發明設計新穎、結構合理、成本較低且能耗較低,推廣后社會和經濟效益良好。
文檔編號A23B9/08GK101878812SQ200910064769
公開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4日
發明者朱玉玲, 王瑞俠 申請人:朱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