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褐點石斑魚鰭細胞系的構建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褐點石斑魚鰭組織細胞建立鰭細胞系的方法——褐點石斑魚 鰭細胞系的構建方法。
背景技術:
褐點石斑魚(i:/ /"e;^e/"sykscog"加m力是廣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亞 熱帶海域的一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名貴海水養殖魚類。近年來,我國的石斑魚養殖 規模越來越大,但傳染性病毒病也隨之開始廣泛傳播,致使其死亡率逐年上升,造成 了重大的經濟損失。査清魚類病毒的感染途徑和病毒與細胞的相互作用機理是從根本 上預防和解決石斑魚等眾多海洋經濟魚類病毒病的關鍵,而魚類細胞系正是研究病毒 感染途徑、感染機理以及研制病毒疫苗的重要研究體系,也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主 攻方向之一。
目前,還未有建立褐點石斑魚組織細胞系的相關報道,也沒有通過相應細胞系大 規模生產病毒疫苗的成功報道。顯然,盡快建立褐點石斑魚組織細胞系是為魚類病毒 學等相關研究奠定基礎,為魚類病毒的分離、鑒定、繁殖、病毒疫苗制備以及病毒與 宿主細胞相互作用等研究創造條件,從而為石斑魚養殖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是非常 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利用褐點石斑魚鰭組織,提供一種褐點石斑魚鰭細胞系的構建 技術,以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發明的構建方法首先對鮮活褐點石斑魚分別用濃度均為1000單位/毫升的青 霉素和鏈霉素的高雙抗海水和75%酒精消毒處理,置于超凈工作臺中取下鰭組織,以 75%酒精再次消毒,磷酸緩沖液漂洗后剪成大致1 mm3的組織塊;用濃度為0.5 %透 明質酸酶和0.2%11型膠原酶對鰭組織塊聯合消化1~2小時,并離心收集鰭組織塊;用 含有5%胎牛血清和0.05^ 0.15。^的羧甲基殼寡糖的pH值為7.0-7.4的DMEM/F12培 養液充分懸浮,均勻接種于25毫升培養瓶中,24'C下正置干貼16~20小時后,每瓶 加入5毫升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用增殖培養液,置22 24'C生化培養箱中培養,每隔 3~5天半量更換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用增殖培養液一次;待褐點石斑魚鰭細胞長成單 層后,使用濃度為0.1%~0.3%胰蛋白酶溶液消化,經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用培養液懸 浮后,按1瓶傳2瓶的方式進行傳代培養。
所述的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用增殖培養液配方為含有20%胎牛血清的pH值為 7.0~7.4的DMEM/F12培養液,并添加占該培養液0.05%。~0.15%)比例的羧甲基殼寡糖。
為了促進褐點石斑魚鰭細胞的分裂和快速增殖,進一步又添加了 0.01%。~0.02%。的人堿 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0.02%。~0.04%。的I型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
本發明的主要特點是細胞系可以連續傳代,因此能提供出大量的褐點石斑魚鰭 細胞;細胞系既可為魚類病毒學等多種相關研究提供理想的體外研究,又可為魚類病 毒提供一個理想的體外繁殖體系。經這種方法所構建的鰭細胞系現已傳至第61代。
具體實施例方式
將上述本發明的方法按照基本步驟進行詳述如下
1、 褐點石斑魚鰭組織塊的制備鮮活褐點石斑魚于濃度均為1000單位/毫升的青 霉素和鏈霉素的高雙抗海水中暫養24小時后于75%酒精中消毒1 2分鐘。于超凈工 作臺中無菌取下鰭組織,再次用75 %酒精漂洗0.5 1分鐘,用磷酸緩沖液漂洗2遍后 在含有5。/。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養液中,將鰭組織剪成約lmm3的組織塊;800轉 /分鐘離心收集鰭組織塊,加入0.5 %透明質酸酶和0.2 %11型膠原酶聯合消化1~2小時; 1000轉/分鐘離心收集組織塊;用含有5%胎牛血清和0.05%。~0.15%。的羧甲基殼寡糖的 pH值為7.0 7.4的DMEM/F12培養液充分懸浮,均勻接種于25毫升培養瓶中;將培 養瓶放入24'C培養箱中,正置干貼16 20小時。
2、 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用培養液的配制取常規配制的DMEM/F12培養液(pH 7.0-7.4) 3.0亳升,加入羧甲基殼寡糖0.15~0.3毫克,完全溶解后用0.22微米的微孔 濾膜過濾除菌,加入1毫升胎牛血清,補加常規配制的DMEM/F12培養液至5.0毫升, 即為本發明的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用培養液。
為了促進褐點石斑魚鰭細胞的分裂和快速增殖,在上述專用培養液的基礎上又添 加了 0.01%。~0.02%。的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0.02%。~0.04%。的人I型胰島素樣細胞 生長因子。
4、 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原代培養的啟動將每瓶干貼后的鰭組織中加入5毫升的上 述專用培養液,于22 24'C培養;鰭細胞遷出后,每間隔3~5天,除去舊培養液,以 去除未貼壁的組織和死細胞,加入5毫升新鮮的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用培養液;
5、 褐點石斑魚鰭細胞的傳代培養待褐點石斑魚鰭細胞長成單層后,吸出培養瓶 中的培養液,向每個培養瓶中加入1毫升濃度為0.1%~0.3%的胰蛋白酶溶液,靜置消 化0.5 1.5分鐘;吸去胰蛋白酶溶液,將剛剛吸出的5毫升舊培養液加回,用滴管吹打 培養瓶底制成褐點石斑魚鰭細胞懸液;從每個培養瓶中分別取出2.5毫升鰭細胞懸液, 分別加入到新的培養瓶中,每個培養瓶補加上述專用培養液2.5毫升,使之最終體積 至5毫升;待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再次長成單層后,仍以上述的相同方法進行傳代培養。
實施例1
將鮮活褐點石斑魚放入濃度均為1000單位/毫升的青霉素和鏈霉素的高雙抗海水 中暫養24小時后于75 %酒精中消毒2分鐘,進行首次消毒;用棉球擦拭魚體表后取沖液玻璃培養皿中,用鑷子夾取浸有磷酸緩沖液的棉球順 著鰭條的方向充分擦拭鰭組織,清除鰭組織表面黏液;再于75%酒精中漂洗1分鐘, 進行二次消毒;將鰭組織用磷酸緩沖液漂洗2遍,充分洗去酒精后,轉入含有5%胎牛 血清DMEM/F12培養液的青霉素小瓶中剪成1立方毫米的組織塊;800轉/分鐘離心收 集鰭組織塊,加入0.5 %透明質酸酶和0.2 %11型膠原酶聯合消化2小時;1000轉/分 鐘離心收集組織塊;用含有5%胎牛血清和0.05%。的羧甲基殼寡糖的pH值為7.2的 DMEM/F12培養液充分懸浮,均勻接種于25平方厘米培養瓶中;將培養瓶放入22°C 培養箱中,正置干貼16小時。
取常規配制的DMEM/F12培養液(pH7.2) 3毫升,加入羧甲基殼寡糖0.3毫克, 完全溶解后用0.22微米的微孔濾膜過濾除菌,加入l毫升胎牛血清,補加常規配制的 DMEM/F12培養液至5.0毫升,即為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用培養液。在上述專用培養 液中又添加了 0.01%。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更有利于褐點石斑魚鰭細胞的分裂 和快速增殖。將每瓶干貼后的鰭組織中加入5毫升的上述專用培養液,于22'C培養; 鰭細胞遷出后,每間隔3天,除去舊培養液,以去除未貼壁的組織和死細胞,加入5 毫升新鮮的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用培養液。待鰭細胞長成單層后,吸出培養瓶中的培 養液,向每個培養瓶中加入1毫升濃度為0.1%的胰蛋白酶溶液,靜置消化1.5分鐘; 吸去胰蛋白酶溶液,將剛剛吸出的5毫升舊培養液加回,用滴管吹打培養瓶底制成褐 點石斑魚鰭細胞懸液;從每個培養瓶中分別取出2.5毫升鰭細胞懸液,分別加入到新 的培養瓶中,每個培養瓶補加上述專用培養液2.5毫升,使之最終體積至5毫升;待 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再次長成單層后,仍以上述的相同方法進行傳代培養。
實施例2
將鮮活褐點石斑魚放入濃度均為1000單位/毫升的青霉素和鏈霉素的高雙抗海水 中暫養24小時后,于75 %酒精中消毒1.5分鐘,進行首次消毒;然后將魚轉入超凈 工作臺中;用棉球擦拭魚體表后取下鰭組織,置于盛有磷酸緩沖液玻璃培養皿中,用 鑷子夾取浸有磷酸緩沖液的棉球順著鰭條的方向充分擦拭鰭組織,清除鰭組織表面黏 液;再于75%酒精中漂洗0.5分鐘,進行二次消毒;將鰭組織用磷酸緩沖液漂洗2遍, 充分洗去酒精后,轉入含有5%胎牛血清DMEM/F12培養液的青霉素小瓶中剪成1立 方毫米的組織塊;800轉/分鐘離心收集鰭組織塊,加入0.5%透明質酸酶和0.2%11型 膠原酶聯合消化1.5小時;1000轉/分鐘離心收集組織塊;用含有5%胎牛血清和0.1%> 的羧甲基殼寡糖的pH值為7.4的DMEM/F12培養液充分懸浮,均勻接種于25平方厘 米培養瓶中;將培養瓶放入24'C培養箱中,正置干貼20小時。
將每瓶干貼后的鰭組織中加入5毫升的pH值為7.4的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用培養 液,其中添加了 0.02%。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0.02%。的人I型胰島素樣細胞 生長因子,有利于褐點石斑魚鰭細胞的貼壁、分裂和快速增殖。于24"C培養;鰭細胞 遷出后,每間隔4天,除去舊培養液,以去除未貼壁的組織和死細胞,加入5毫升新
鮮的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用培養液;待褐點石斑魚鰭細胞長成單層后,吸出培養瓶中 的培養液,向每個培養瓶中加入1毫升濃度為0.3%的胰蛋白酶溶液,靜置消化0.5分 鐘;吸去胰蛋白酶溶液,將剛剛吸出的5亳升舊培養液加回,用滴管吹打培養瓶底制 成褐點石斑魚鰭細胞懸液;從每個培養瓶中分別取出2.5毫升鰭細胞懸液,分別加入 到新的培養瓶中,每個培養瓶補加上述專用培養液2.5毫升,使之最終體積至5毫升; 待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再次長成單層后,仍以上述的相同方法進行傳代培養。
實施例3
將鮮活褐點石斑魚放入濃度均為1000單位/毫升的青霉素和鏈霉素的高雙抗海水 中暫養24小時后,于75 %酒精中消毒1分鐘,進行首次消毒;然后將魚轉入超凈工 作臺中;用棉球擦拭魚體表后取下鰭組織,置于盛有磷酸緩沖液玻璃培養皿中,用鑷 子夾取浸有磷酸緩沖液的棉球順著鰭條的方向充分擦拭鰭組織,清除鰭組織表面黏液; 再于75 %酒精中漂洗0.5分鐘,進行二次消毒;將鰭組織用磷酸緩沖液漂洗2遍,充 分洗去酒精后,轉入含有5%胎牛血清DMEM/F12培養液的青霉素小瓶中剪成1立方 毫米的組織塊;800轉/分鐘離心收集鰭組織塊,加入0.5%透明質酸酶和0.2%11型膠 原酶聯合消化1小時;1000轉/分鐘離心收集組織塊;用含有5%胎牛血清和0.15%0的 羧甲基殼寡糖的pH值為7.2的DMEM/F12培養液充分懸浮,均勻接種于25平方厘米 培養瓶中;將培養瓶放入24'C培養箱中,正置干貼18小時。
將每瓶干貼后的鰭組織中加入5毫升的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用培養液,其中添加 了 0.01%。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0.04%。的人I型胰島素樣細胞生長因子,以 滿足褐點石斑魚鰭細胞的最佳增殖條件。24'C培養;鰭細胞遷出后,每間隔5天,除 去舊培養液,以去除未貼壁的組織和死細胞,加入5毫升新鮮的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 用培養液;待褐點石斑魚鰭細胞長成單層后,吸出培養瓶中的培養液,向每個培養瓶 中加入1毫升濃度為0.25%的胰蛋白酶溶液,靜置消化1分鐘;吸去胰蛋白酶溶液, 將剛剛吸出的5毫升舊培養液加回,用滴管吹打培養瓶底制成褐點石斑魚鰭細胞懸液; 從每個培養瓶中分別取出2.5毫升鰭細胞懸液,分別加入到新的培養瓶中,每個培養 瓶補加上述專用培養液2.5毫升,使之最終體積至5毫升;待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再次 長成單層后,仍以上述的相同方法進行傳代培養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褐點石斑魚鰭細胞系的構建方法,首先對鮮活褐點石斑魚分別用濃度均為1000單位/毫升的青霉素和鏈霉素的高雙抗海水和75%酒精消毒處理,置于超凈工作臺中取下鰭組織,以75%酒精再次消毒,磷酸緩沖液漂洗后剪成大致1mm3的組織塊;用濃度為0.5%透明質酸酶和0.2%II型膠原酶對鰭組織塊聯合消化1~2小時,并離心收集鰭組織塊;用含有5%胎牛血清和0.05‰~0.15‰的羧甲基殼寡糖的pH值為7.0~7.4的DMEM/F12培養液充分懸浮,均勻接種于25毫升培養瓶中,24℃下正置干貼16~20小時后,每瓶加入5毫升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用增殖培養液,置22~24℃生化培養箱中培養,每隔3~5天半量更換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用增殖培養液一次;待褐點石斑魚鰭細胞長成單層后,使用濃度為0.1%~0.3%胰蛋白酶溶液消化,經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用培養液懸浮后,按1瓶傳2瓶的方式進行傳代培養;所述的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用增殖培養液配方為含有20%胎牛血清的pH值為7.0~7.4的DMEM/F12培養液,并添加占該培養液0.05‰~0.15‰比例的羧甲基殼寡糖。
2、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構建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褐點石斑魚鰭細胞專用 增殖培養液中又添加占該培養液0.01%。~0.02%。比例的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 長因子和占該培養液0.02%。~0.04%。比例的I型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褐點石斑魚鰭細胞系的構建方法,它是以褐點石斑魚鰭組織為材料,采用濃度為0.5%透明質酸酶和0.2%Ⅱ型膠原酶聯合消化法啟動原代培養,在含胎牛血清、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Ⅰ型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和羧甲基殼寡糖的pH值為7.0~7.4的DMEM/F12培養液中培養;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進行傳代培養;由本發明構建的褐點石斑魚細胞系,目前已傳至第61代,其工藝科學合理,可望應用于魚類病毒的分離、鑒定、繁殖、病毒疫苗制備,以及病毒與宿主細胞相互作用等方面研究。
文檔編號C12N5/06GK101372682SQ200810157499
公開日2009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15日
發明者姜國建, 楊洪收, 樊廷俊, 魏云波 申請人:中國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