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淀粉酶催化合成烷基糖苷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精細化工領域,涉及以淀粉為原料生產脂肪醇糖苷的方法,尤其涉及酶催 化生產脂肪醇糖苷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多元醇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中,糖類脂肪酸酯和烷基葡萄糖苷(APG)是兩類用途最 廣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它們無毒,對皮膚無刺激作用,生物降解性好,具有去污、乳化、 洗滌、分散、濕潤、滲透、擴散、起泡、抗氧、粘度調節、殺菌、防止老化、抗靜電和防 止晶析等多種功能,在日化,食品和醫藥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烷基糖苷(APG)是由可再生資源(淀粉和油脂或它們的衍生物葡萄糖和脂肪醇)為原料而 制得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其典型的分子結構如下<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formula>
結構式中,R為C^C!6的焼基,n為平均聚合度。當IKQ時,烷基糖苷的性能不佳,而 R=C8~C16時,其性能優良。
從結構上講,APG應屬于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它卻兼有非離子和陰離子兩種表面活性 劑的特點。APG具有能顯著降低溶液表面張力和油/水界面張力,起泡豐富、細膩而穩定, 去污能力強及配伍性好,對皮膚剌激性低及生物可降解性好等優良特點。可廣泛用作洗滌、 乳化、增溶、保濕等功能制品的主活性物,在洗滌劑、食品和化妝品等工業中具有廣闊的 應用煎景。
APG的研制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早在1893年,德國的Emil Fischer就用乙醇和葡萄 糖在鹽酸催化下,合成出了乙基糖苷。而長碳鏈的APG是由Fischer和Helferich在1911 年用Koenigs Knorr法合成的.但由于此法過于繁雜.而一直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到1934 年.APG作為表面活性劑的潛力開始在H. Th. BohmeA. G of Chemihz的美國專利中 得到重視。1938年,美國人Noller和Rockwen研究了 C5QC9CH)和d2垸基單苷的制備方 法和性質,但其合成方法的本質仍為Fischer法.不具任何工業意義。直到80年代后期, APG才實現工業化。
1978年,法國的Seppic公司建成了第一個工業裝置,首次使APG工業化后,Rohm &Hass公司等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生產,但規模都不大,1993年,德國的Henkel公司的年多苷 2. 5萬噸的生產裝置投入運轉。此后,世界各國均加速了APG的產業化進程,同時也推動 了研究的發展。
近十多年來,國內對烷基糖普的研究日趨重視,如大連理工大學、天津輕工所、大連 油化廠等單位相繼展開工作。目前國內小規模生產己有數家工廠,如江蘇南京梅山化工總 廠、大連油化廠、鞍山化工一廠和金陵石化公司研究院等。但國內生產廠家大多是300 1000 噸/年的規模,且在產品的色澤、氣味等指標上與國外產品有較大差距,難以和國外廠商競 爭。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其農副產品及碳水化合物和天然脂肪醇來源非常豐在大量生產 和開發利用APG方面有著明顯的地域優勢,具有極大的商業潛富力。
傳統化學方法大多采用一步催化[夏良樹,陳仲清,聶長明,新型表面活性劑烷基糖苷的 合成試驗,化學工業與工程,2004,21(1):21-24]與二步催化[鄧淑華,成曉玲,宋曉銳,十六垸 基糖苷的合成研究,化學工業與工程,1999,16(5):3.8-3U], 一般產率較低。由于反應溫度較 高,容易產生焦糖而不能反應完全。化學方法一般釆用酸作催化劑,而且有些反應引入了 重金屬離子,如CN1775790,從環境和健康角度講不太令人滿意,對產品在食品、制藥等 領域的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酶法合成糖苷類化合物不僅可以避免繁瑣的保護/去保護步驟,而且反應條件溫和、 對環境友好,因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國外學者已經開始了利用酶催化反應,而國內 對用酶作催化劑合成糖苷的研究還比較少,大多利用糖苷水解酶催化其逆反應來合成糖苷 [吳穎,于九皋,糖苷酶催化制備烷基糖苷,化學通報,2005,168(136):1-7],但糖苷水解酶價 格昂貴,而且糖苷酶對長鏈脂肪醇的轉化率也很低,對其在工業化方面的發展產生阻礙。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淀粉酶催化合成烷基糖苷的方法。淀粉酶價格 低廉,主要用于催化淀粉的水解。由于淀粉酶廉價易得,極大的降低了生產成本,為酶催 化生產垸基糖苷的工業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發明提供一種淀粉酶催化合成垸基糖苷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 淀粉和脂肪醇,按每克淀粉加入0.001 0.010mol脂肪醇的比例,置于錐形瓶中;
2) 按照每克淀粉5~30ml有機溶劑的比例加入有機溶劑或有機溶劑與水的混合溶劑;
3) 將加入上述混合物的錐形瓶置于油浴恒溫震蕩器中,恒溫40 80'C,震蕩10分鐘; 加入淀粉酶,淀粉酶的用量是淀粉質量的0.01 0.2倍;
4) 轉速120 200r/min,恒溫40 80'C,反應0.5 24小時后,減壓抽濾,濾餅用10ml 氯仿洗滌2次,合并濾液,然后向濾液中加入20 40mL氯仿,充分搖勻,轉移到分液漏斗 中,靜置分層后分離出下層提取液,上層用氯仿萃取,將下層提取液和氯仿萃取液合并, 蒸去溶劑,真空干燥,結晶得到垸基糖苷。
以上所述的淀粉無限制;可以是變性淀粉、玉米淀粉、馬鈴薯淀粉、木薯淀粉及其他 各種淀粉。上述步驟a)中每克淀粉加入0.001 ~0.010mol脂肪醇,優選每克淀粉加入0.002 0.008mol脂肪醇;更優選每克淀粉加入0.003~0.006mol脂肪醇。
以上所述的有機溶劑是C2 do烷烴、烯烴、醇、酮或其混合物。優選的,有機溶劑為 丙酮、2—丁酮、乙醇、丙醇、異丙醇、叔丁醇、戊烷、己烷、庚烷、辛垸、石油醚、丙二 醇、和/或水中的一種或幾種;更優選的,有機溶劑為丙酮、2—丁酮、乙醇、叔丁醇、戊烷、 己烷、庚烷、石油醚、和/或丙二醇中的一種或幾種。有機溶劑的最佳加入量為每克淀粉5 15ml溶劑。
優選的,步驟b)中有機溶劑與水的比例為0.5: 1 5: 1。
上述步驟c)所述的油浴恒溫震蕩器為HZ-9613Y型油浴恒溫震蕩器,江蘇太倉市科教 儀器廠出品。
以上所述的脂肪醇為飽和的或非飽和的、直鏈的或支鏈的、含6至22個碳原子的脂肪 醇;優選的,所述的脂肪醇為飽和的或非飽和的、直鏈的或支鏈的、含8至20個碳原子的 脂肪醇;更優選的,所述的脂肪醇為飽和的或非飽和的、直鏈的或支鏈的、含10至18個 碳原子的脂肪醇;更優選的,所述的脂肪醇為癸醇、月桂醇、十四醇、十六醇、或十八 醇;最優選的,所述的脂肪酸為月桂醇、十四醇、十六醇、或十八醇。
上述步驟c)和e)中,反應溫度為40 80。C,優選50 70。C,更優選60'C。
上述步驟e)中的反應時間為0.5 24小時,優選0.5 18小時,更優選0.5 10小時, 更優選1 8小時;更優選1 6小時。
淀粉酶選自a—淀粉酶或卜淀粉酶;以上所述的淀粉酶可以是是固定在載體上的淀粉 酶,載體為硅藻土、活性炭、樹脂或紡織品膜。可通過載體結合技術,實現載體上酶的固 定化,也可以直接購買固定化的酶。纖維固定化酶的制備是以棉纖維作為固定化材料,將 棉纖維剪成小塊,并浸在酶液中,浸泡12h,取出后用水沖洗2次,40'C真空干燥。化學修 飾酶的制備是將游離酶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溶于一定體積的正己烷,然后在4'C下攪拌24 小時,離心獲得濾餅,真空干燥并粉碎。
淀粉酶的用量是淀粉質量的0.01 0.2倍,優選0.02 0.2倍,更優選0.02 0.1倍。
可以用薄層色譜法分離產物。將反應物與產物溶于乙醇并分別滴樣于自制的薄層色譜 板(5cmX10cm)上,用展開劑展開15分鐘,取出晾干后在紫外燈下顯色,并記錄相應的 Rf值。用薄層色譜法在展開劑正丁醇乙醇水=3: 5: 2 (體積比)。
也可以用液相色譜分析法分析產物組成。樣品用叔丁醇溶解,抽濾,并用濾膜過濾。 分別對反應樣品和反應物進行HPLC檢測。HPLC檢測條件:采用島津HPLC2SCL,色譜柱為C18 反相柱,流動相為甲醇水=95 : 5 (K/^,檢測溫度為40'C,220nm紫外光檢測。流速lmL/min, 進樣量為10"。
本發明的方法在常壓下進行反應,生產工藝簡單;反應溫度為40 80'C,反應溫度低; 采用了低毒性的溶劑,可以用于食品和藥品,而且產品提純簡便,可以得到高純度的垸基 糖苷。
具體實施例方式
淀粉和脂肪醇,按每克淀粉加入0.001 0.010mol脂肪醇的比例,置于錐形瓶中;淀粉 可以是變性淀粉、玉米淀粉、馬鈴薯淀粉、木薯淀粉及其他各種淀粉。優選每克淀粉加入 0.002 0.008mol脂肪醇;更優選每克淀粉加入0.003 0.006mol脂肪醇。所述的脂肪醇為 癸醇、月桂醇、十四醇、十六醇、十八醇的一種或幾種;最優選的,所述的脂肪酸為月桂 醇、十四醇、十六醇、或十八醇。
按照每克淀粉5~30ml有機溶劑的比例加入有機溶劑或有機溶劑與水的混合溶劑;有 機溶劑為丙酮、2—丁酮、乙醇、丙醇、異丙醇、叔丁醇、戊垸、己垸、庚烷、辛垸、石油 醚、丙二醇、和/或水中的一種或幾種;更優選的,有機溶劑為丙酮、2—丁酮、乙醇、叔丁 醇、戊烷、己垸、庚垸、石油醚、和/或丙二醇中的一種或幾種。有機溶劑與水的比例為l: 1 5: 1。
將加入上述混合物的錐形瓶置于HZ-9613Y型油浴恒溫震蕩器中,恒溫40 80'C,震蕩 IO分鐘;優選50 70'C,更優選60'C。
加入淀粉酶,淀粉酶的用量是淀粉質量的0.01 0.2倍;淀粉酶選自a—淀粉酶或p~ 淀粉酶;淀粉酶的用量是淀粉質量的0.02 0,2倍,優選0.02 0.1倍。
轉速120 200r/min,恒溫40 80。C,優選50 70。C,更優選60。C。反應0.5 24小 時后,優選0.5 18小時,更優選0.5 10小時,更優選1 8小時;更優選1 6小時。減 壓抽濾,濾餅用10ml氯仿洗滌2次,合并濾液,然后向濾液中加入20 40mL氯仿,、充分 搖勻,轉移到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后分離出下層提取液,上層用氯仿萃取,將下層提取 液和氯仿萃取液合并,蒸去溶劑,真空干燥,結晶得到烷基糖苷。
可以用薄層色譜法分離產物。將反應物與產物溶于乙醇并分別滴樣于自制的薄層色譜 板(5cmX10cm)上,用展開劑展開15分鐘,取出晾干后在紫外燈下顯色,并記錄相應的 Rf值。用薄層色譜法在展開劑正丁醇乙醇水=3: 5: 2 (體積比)。
殘糖分析
在垸基糖苷合成的過程中,未反應糖和醇對產品質量具有嚴重影響,因此,尋找一種簡
捷、準確的分析方法,對烷基糖苷產品走向工業化具有重要意義.這里的方法是樣品經過 出去蛋白質后,在加熱條件下,直接滴定標定過的堿性酒石酸銅液,以次甲基藍作指示劑, 根據樣品溶液消耗的體積,計算還原糖量,方法簡單易行。
(1) 葡萄糖標準溶液
精密稱取1.0000克葡萄糖,經過98-100'C的干燥至恒量的葡萄糖,加水溶解,定容至 250ml。每毫升中含葡萄糖0.004克。
(2) 標定堿性酒石酸銅溶液 吸取5.0ml酒石酸銅甲液和5.0ml酒石酸銅乙液,置于150ml的錐形瓶中,加水10ml
及玻璃珠2粒,控制在兩分鐘之內加熱至沸,有先快后慢的速度滴加,至淺藍色時,以每 秒1滴的速度繼續滴加葡萄糖的標準溶液,直至藍色剛好退去為終點,滴三次取平均值。
滴定量為2,lml。其中含葡萄糖0.0084g。
酒石酸銅甲液,稱取15g硫酸銅及0. 05g次甲基藍溶于水并稀釋至lOOOmL;酒石酸銅乙 液,稱取50g酒石酸鉀鈉及75g氫氧化鈉,溶于水中,加入4g亞鐵氰化鈉,完全溶解后, 稀釋至1000mL (甲乙液均儲存于橡膠塞容量瓶中)。 (3)樣品溶液的標定
吸取5.0ml酒石酸銅甲液及5.0ml酒石酸銅乙液,置于150ml錐形瓶中,加水10ml及 玻璃珠2粒,控制在2min內加熱至沸,趁熱以先快后慢的速度滴加樣品溶液,并保持溶液 沸騰狀態,待溶液顏色變淺時,以每兩秒l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藍色剛好退去為終點, 記錄消耗樣品的體積V。
以下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 實施例l
淀粉lg,月桂醇0.1864g,置于錐形瓶中;加入10ml丙酮,將加入上述混合物的錐形 瓶置于HZ-9613Y型油浴恒溫震蕩器中,恒溫40。C震蕩10分鐘;加入a—淀粉酶0.2000g,; 轉速120r/min,恒溫40'C,反應24小時后減壓抽濾,濾餅用10ml氯仿洗滌2次,合并濾 液,然后向濾液中加入20 40mL氯仿,充分搖勻,轉移到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后分離出 下層提取液,上層用氯仿萃取,將下層提取液和氯仿萃取液合并,蒸去溶劑,真空干燥, 結晶得到垸基糖苷。得提純產物0.480g。
殘糖分析發現 實施例2
淀粉lg,月桂醇(U724g,置于錐形瓶中;加入10ml丙酮,將加入上述混合物的錐形 瓶置于HZ-9613Y型油浴恒溫震蕩器中,恒溫50'C震蕩10分鐘;加入卜淀粉酶0.2000g; 轉速180r/min,恒溫50'C,反應0.5小時后減壓抽濾,濾餅用10ml氯仿洗搽2次,合并濾 液,然后向濾液中加入20 40mL氯仿,充分搖勻,轉移到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后分離出 下層提取液,上層用氯仿萃取,將下層提取液和氯仿萃取液合并,蒸去溶劑,真空干燥, 結晶得到烷基糖苷。得提純產物0.3808。殘糖分析發現體系中有15%未反應的葡萄糖。 實施例3
淀粉lg,月桂醇0.5585g,置于錐形瓶中;加入5ml丙酮和10ml水,將加入上述混合 物的錐形瓶置于HZ-9613Y型油浴恒溫震蕩器中,恒溫60'C震蕩10分鐘;加入a—淀粉酶 0.1004g,;轉速160r/min,恒溫60°C,反應4小時后減壓抽濾,濾餅用10ml氯仿洗滌2 次,合并濾液,然后向濾液中加入20 40mL氯仿,充分搖勻,轉移到分液漏斗中,靜置分 層后分離出下層提取液,上層用氯仿萃取,將下層提取液和氯仿萃取液合并,蒸去溶劑, 真空干燥,結晶得到垸基糖苷。得提純產物0.541g。殘糖分析發現體系中有6%未反應的葡 萄糖。 實施例4
淀粉lg,月桂醇0.9350g,置于錐形瓶中;加入20ml丙醇,將加入上述混合物的錐形
瓶置于HZ-%13Y型油浴恒溫震蕩器中,恒溫7(TC震蕩10分鐘;加入a—淀粉酶0.0800g,-, 轉速180r/min,恒溫70°C,反應1小時后減壓抽濾,濾餅用10ml氯仿洗滌2次,合并濾 液,然后向濾液中加入20 40mL氯仿,充分搖勻,轉移到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后分離出 下層提取液,上層用氯仿萃取,將下層提取液和氯仿萃取液合并,蒸去溶劑,真空干燥, 結晶得到烷基糖苷。得提純產物0.396g。殘糖分析發現體系中有12%未反應的葡萄糖。 實施例5
淀粉lg,月桂醇1.1214 g,置于錐形瓶中;加入25ml戊垸,將加入上述混合物的錐形 瓶置于HZ-9613Y型油浴恒溫震蕩器中,恒溫8(TC震蕩10分鐘;加入a—淀粉酶0.0200g,; 轉速150r/min,恒溫80°C,反應2小時后減壓抽濾,濾餅用10ml氯仿洗滌2次,合并濾 液,然后向濾液中加入20 40mL氯仿,充分搖勻,轉移到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后分離出 下層提取液,上層用氯仿萃取,將下層提取液和氯仿萃取液合并,蒸去溶劑,真空干燥, 結晶得到垸基糖苷。得提純產物0.454g。殘糖分析發現體系中有10%未反應的葡萄糖。 實施例6
淀粉lg,十八醇O. 5413g,置于錐形瓶中;加入20ml叔丁醇和10ml水,將加入上述 混合物的錐形瓶置于HZ-9613Y型油浴恒溫震蕩器中,恒溫6(TC震蕩10分鐘;加入ot—淀 粉酶0.1420g,; 轉速200r/min,恒溫60'C,反應8小時后減壓抽濾,濾餅用10ml氯仿洗 滌2次,合并濾液,然后向濾液中加入20 40mL氯仿,充分搖勻,轉移到分液漏斗中,靜 置分層后分離出下層提取液,上層用氯仿萃取,將下層提取液和氯仿萃取液合并,蒸去溶 劑,真空干燥,結晶得到垸基糖苷。得提純產物0.472g。殘糖分析發現體系中有8%未反應 的葡萄糖。 實施例6
淀粉lg,十六醇1.2121g,置于錐形瓶中;加入20ml石油醚和5ml水,將加入上述混 合物的錐形瓶置于HZ-9613Y型油浴恒溫震蕩器中,恒溫60。C震蕩10分鐘;加入a—淀粉 酶0.1007g,; 轉速180r/min,恒溫60°C ,反應6小時后減壓抽濾,濾餅用10ml氯仿洗滌 2次,合并濾液,然后向濾液中加入20 40mL氯仿,充分搖勻,轉移到分液漏斗中,靜置 分層后分離出下層提取液,上層用氯仿萃取,將下層提取液和氯仿萃取液合并,蒸去溶劑, 真空干燥,結晶得到垸基糖苷。得提純產物0.528g。殘糖分析發現體系中有6%未反應的葡 萄糖。
把實施例l一6得到的糖苷進行紅外分析,發現在U00 1250cm—工存在Yas C—O—C 的特征吸收峰。各特征吸收如下2960、 2925、 2870、 2850、 1460、 1380、 1200、 1170、 1130、 1070;表明得到的產物確實是烷基糖苷。
權利要求
1.一種淀粉酶催化合成烷基糖苷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1)淀粉和脂肪醇,按每克淀粉加入0.001~0.010mol脂肪醇的比例,置于錐形瓶中;2)按照每克淀粉5~25ml有機溶劑的比例加入有機溶劑或有機溶劑與水的混合溶劑;3)將加入上述混合物的錐形瓶置于油浴恒溫震蕩器中,恒溫40~80℃,震蕩10分鐘;加入淀粉酶,淀粉酶的用量是淀粉質量的0.01~0.2倍;4)轉速120~200r/min,恒溫40~80℃,反應0.5~24小時后,減壓抽濾,濾餅用10ml氯仿洗滌2次,合并濾液,然后向濾液中加入20~40mL氯仿,充分搖勻,轉移到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后分離出下層提取液,上層用氯仿萃取,將下層提取液和氯仿萃取液合并,蒸去溶劑,真空干燥,結晶得到烷基糖苷。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淀粉酶催化合成垸基糖苷的方法,其特征是,歩驟a)屮每克淀粉加 入0.001 0.010mol脂肪醇。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淀粉酶催化合成垸基糖苷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機溶劑為丙 酮、2—丁酮、乙醇、丙醇、異丙醇、叔丁醇、戊烷、己垸、庚垸、辛垸、石油醚、丙二醇、 和/或水中的一種或幾種。加入量為每克淀粉5 15ml溶劑。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淀粉酶催化合成烷基糖苷的方法,其特征是,歩驟b)中有機溶劑與 水的比例為0.5: 1 5: 1。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淀粉酶催化合成垸基糖苷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脂肪醇為癸醇、月桂醇、十四醇、十六醇、或十八醇。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淀粉酶催化合成烷基糖苷的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步驟c)和e)中, 反應溫度為50 7(TC。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淀粉酶催化合成垸基糖苷的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步驟e)中的反應 時間為0.5 18小吋。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淀粉酶催化合成烷基糖苷的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步驟e)中的反應 時間為1 8小時。
9.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淀粉酶催化合成烷基糖苷的方法,其特征是,淀粉酶選自(x—淀粉酶 或(3—淀粉酶。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淀粉酶催化合成垸基糖苷的方法,其特征是,淀粉酶的用量是淀粉 質量的0.02 0.2倍。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淀粉酶催化合成烷基糖苷的方法淀粉和脂肪醇,在有機溶劑或有機溶劑與水的混合溶劑中,在淀粉酶催化下40~80℃,反應0.5~24小時后,減壓抽濾,真空干燥,結晶得到烷基糖苷。本發明的方法在常壓下進行反應,生產工藝簡單;反應溫度為40~80℃,反應溫度低;采用了低毒性的溶劑,可以用于食品和藥品,而且產品提純簡便,可以得到高純度的烷基糖苷。
文檔編號C12P19/00GK101168761SQ200710113908
公開日2008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17日
發明者吳建國, 青 班, 馬萬勇 申請人:山東輕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