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生態茶鮮葉及生態茶的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種植及生產技術,具體涉及純生態無公害茶原料及其茶葉生產加工技術。
背景技術:
:茶葉是我國傳統的飲品原料,喝茶既解渴又有益健康。隨著綠色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人們喝茶選名茶,更選生態無公害茶。如果既生態又好喝,這樣的茶葉定會受到喝茶愛好者的追捧。傳統的茶葉,在種植過程中,為了確保產量,都要施予殺蟲劑及增長素,一般頻率為半月施一次,共6~8次。這樣的茶葉種植田間管理是多年來認可的,目的在于確保和提高產量。施用殺蟲劑對茶葉的品質必然造成污染,直接影響茶葉的口感。就茶葉鮮采摘后的生產工藝而言,各種茶,如綠茶、紅茶及烏龍茶,又有許多不同。中國專利ZL01127460.3公開了一種茶葉的生產工藝所制得的成品茶。包括鮮葉—萎凋—搖青—殺青(18Q""290T)—揉捻—殺菌冷凍等過程。常規的綠茶生產工藝中,有記載,殺青溫度為360T。以上生產工藝復雜,殺青時采用過高的溫度使茶葉短時間內經歷高溫殺青。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施用殺蟲劑,茶樹經人工飼養的原生態綠葉蟬昆蟲吸食并在枝頭發生生物發酵后采摘而得的茶鮮葉。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本發明的茶鮮葉制作生態茶的生產方法。本發明的茶鮮葉產量較傳統的茶鮮葉產量低,但品質高,用其制作出的生態茶葉,感官總評為品質良好,風味獨特,并無任何農殘檢出,本發明的生態茶是為巿場提供了一種茶葉高端產品。一種生態茶鮮葉,是釆取以下方法經自然生長采摘而得塑料棚等種植大棚內茶樹,以茶樹占地面積計算,每平方米每年釋放2-3次綠葉蟬,每次釋放80-180只,于每年3月至9月間釋放,不施用殺蟲劑,茶鮮葉任綠葉蟬昆蟲吸食,成熟后釆摘而得。本發明優選云南大葉種茶樹。本發明的茶鮮葉,可視茶樹生長情況,常規方法常規劑量施用增長素,增長素為巿售產品。綠葉蟬,又稱小綠葉蟬,學名Empoascaflavescens(Fab.)屬同翅目,葉蟬科。分布在中國各地。寄主棉花、茄子、菜豆、十字花科蔬菜、馬鈴薯、甜菜、水稻、挑、杏、李、櫻桃、梅、葡萄等。以上均可作為培養綠葉蟬的培養基。綠葉蟬年生4-6代,初春至秋后期間,均為蟬蟲有效利用期。進入冬季,成蟲在落葉、雜草中越冬,不再吸食。自然生態條件下,茶樹生長環境中生存著大量的昆蟲,其中以綠葉蟬為主,還有紅蜘蛛、膩蟲等。這些昆蟲以吸食茶樹為食,導致茶產量減少。傳統的方法是施用殺蟲劑消滅了這些傷害茶樹的昆蟲,保住茶產量,同時使茶葉內殘存了農藥物質。本發明將這種原生態的綠葉蟬昆蟲進行人工飼養,人工計其數后,釋放到茶樹種植大棚內,任其吸食茶葉,實施人工生物發酵。由于大棚內有人出入,不可避免地有少量自然界其它昆蟲飛進大棚,其它昆蟲的少量存在是允許的。每季茶生長1.5-2個月而釆摘,每年可以釆摘6次,綠葉蟬一般是在每年3月、5月和9月被釋放進入茶樹大棚內。茶樹葉表面被蟬廣泛吸食后,蟬唾液注入茶葉子內,使葉內發生了生物發酵,蝕后葉重量輕了,但檢測表明,其大部分葉片仍然完整。當茶葉進入釆摘時節,即常規釆摘得到本發明的茶鮮葉。本發明的生態茶鮮葉制作的生態茶,經由以下步驟制得成品茶1、萎凋,室溫下,將鮮葉攤涼15-30小時,使均勿失水,減重率為鮮葉的重量百分比15-25%;2、搖青,3-5次,每次2-8分鐘,搖青時間隨次數的增加而遞減,每兩次搖青間,將鮮葉攤涼15-20分鐘;3、殺青,溫度為110-160T,達到青氣已除,透有熟香;4、揉捻,15-20分種,使青葉卷曲成條,并散開,攤涼20-30分鐘;5、烘干干燥,溫度為130-160T,20-30分鐘,分裝即為成品。以下表1和表2是2007年10月國家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對本發明的生態茶所作的檢測結果及報告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檢測顯示,本發明的生態茶,其質量重要指標水浸出物為49.7%,高于限量指標^32.(g為合格;所有農藥檢出結果為未檢出,限量指標是可以檢出規定的限量以內的適量農藥。檢測報告表明樣品所檢參數檢測結果符合NY5244-2004《無公害食品茶葉》。本發明的茶鮮葉不受殺蟲劑有害物質的不良影響,是真正意義的生態茶葉。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更具體的說明,不限于實施例。實施例1塑料大棚,每棚占地60平方米,高1.8米,長20米,寬3米,春天茶樹開始發芽了,于3月20日實施第一次綠葉蟬釋放,5月28日實施第二次綠葉蟬釋放,最后一次在9月25實施第三次綠葉蟬釋放,每次釋放80-180只/平方米,可根據棚內蟬的數量酌情確定下一輪釋放蟬的數量。每年采摘6次茶葉,即得本發明的茶鮮葉。本發明的生態茶鮮葉制作的生態茶,經由以下步驟制得成品茶1、萎凋,室溫下,將鮮葉攤涼15-30小時,使均勾失水,減重率為鮮葉的重量百分比15-25%;'2、搖青,3-5次,每次2-8分鐘,.搖青時間隨次數的增加而遞減,每兩次搖青間,將鮮葉攤涼15-2Q分鐘;3、殺青,溫度為110-160弋,達到青氣已除,透有熟香;4、揉捻,15-20分種,使青葉卷曲成條,并散開,攤涼20-30分鐘;5、烘干干燥,溫度為130-160T,20-30分鐘,分裝即為成品。實施例2塑料大棚,每棚占地60平方米,高1.8米,長20米,寬3米,春天茶樹開始發芽了,于4月10日實施第一次綠葉蟬釋放,8月20日實施第二次綠葉蟬釋放,每次釋放80-180只/平方米,可根據棚內蟬的數量酌情確定下一輪釋放蟬的數量,并于3-9月,每月向茶樹施用一次常規劑量的增長素,每年采摘6次茶葉,即得本發明的茶鮮葉。生態茶制作方法同上。權利要求1、一種生態茶鮮葉,其特征在于采取以下方法經自然生長采摘而得種植大棚內茶樹,以茶樹占地面積計算,每平方米每年釋放2-3次綠葉蟬,每次釋放80-180只,于每年3月至9月間釋放,不施用殺蟲劑,茶鮮葉任綠葉蟬昆蟲吸食,成熟后采摘而得。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茶鮮葉,其特征在于,茶葉樹種選擇云南大葉種茶樹。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態茶鮮葉,其特征在于,常規方法常規劑量施用增長素。4、生態茶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本發明的生態茶鮮葉經以下步驟制得成品茶4-1萎凋,室溫下,將鮮葉攤涼15-30小時,使均勻失水,減重率為鮮葉的重量百分比15-25%;4-2搖青,3-5次,每次2-8分鐘,搖青時間隨次數的增加而遞減,每兩次搖青間,將鮮葉攤涼15-20分鐘;4-3殺青,溫度為110-160弋,達到青氣已除,透有熟香;4-4揉捻,15-20分種,使青葉卷曲成條,并散開,攤涼20-30分鐘;4-5烘干干燥,溫度為130-160T,,20-30分鐘,分裝即為成品。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生態茶鮮葉及生態茶的制作方法,是大棚內茶樹經人工飼養的綠葉蟬昆蟲吸食,以茶樹占地每平米每年釋放2-3次綠葉蟬,每次釋放80-180只,任其吸食茶葉片,不施用殺蟲劑,使茶葉在枝頭發生生物發酵后采摘而得的茶鮮葉。生態茶的生產方法經過萎凋、搖青、殺青,溫度為110-160℃、揉捻、烘干干燥,分裝即為成品。本發明的茶鮮葉產量較傳統的茶鮮葉產量低,但品質良好,風味獨特,無任何農殘檢出,為市場提供了一種茶葉高端產品。文檔編號A23F3/06GK101199302SQ20071006645公開日2008年6月18日申請日期2007年12月14日優先權日2007年12月14日發明者彭國慶,彭柯超申請人:彭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