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葉黃素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葉黃素的高效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類胡蘿卜素的一種的葉黃素(例如蝦青素、雞油菌黃質、玉米黃質、金盞花紅質(adonirubin)、金盞花黃質(adonixanthin)、隱黃素等)被用于各種用途。例如蝦青素,是一種紅色的類胡蘿卜素,已知具有強的抗氧化作用。因此,可作為食用色素、化妝品、保健食品、藥品等使用。蝦青素除了化學合成物之外,還可以來源于天然物質。來源于天然物質的蝦青素,是從磷蝦、甜蝦等的蝦類、法夫酵母、藻類等中提取的。但是,由于磷蝦等的蝦類或酵母中的蝦青素含量低,所以蝦青素不能被高效提取出來。
另一方面,藻類,例如紅球藻,為適應外部環境變化而包囊化,從而在藻體內積累了蝦青素。因此,開展了利用藻類制備蝦青素的研究。
例如J.Fabregas et al.,J.Biotech.Vol.89,p66,(2001)報道了分2階段培養紅球藻來制備蝦青素的方法。在該方法中,第1階段在1天內交換10%-40%的培養液的同時(即,半分批培養)得到紅球藻的營養細胞。第2階段是進一步在15天內、在光照的同時進行分批培養,從而誘發營養細胞的細胞休眠化(即,包囊化)以及蝦青素在細胞內的積累。
R.T.Lorenz et al.,TIBTECH,vol.18(April),p160-167,(2000)報道了用于蝦青素的商業生產的紅球藻的2階段培養法。在該方法中,第1階段在密閉的生物反應器中一邊進行光照一邊培養紅球藻來獲得營養細胞。然后,在接下來的第2階段,將該營養細胞移植到在培養基中缺乏氮和磷的室外培養池中,通過使培養池溫度上升的同時增加照射光的強度來進行培養,或通過向室外培養池的培養基中添加氯化鈉來進行培養,誘發營養細胞的細胞休眠化(即,包囊化)以及蝦青素在細胞內的積累。
在特開2000-60532號公報中記載了一種方法,即第1階段在密閉的生物反應器內一邊進行光照一邊培養紅球藻來獲得營養細胞,然后,在接下來的第2階段,在室外培養池中使其轉變為休眠細胞并誘發蝦青素的生成、積累,在紅球藻被捕食或寄生于紅球藻的生物增殖之前,回收紅球藻的方法。
但是,在如上述那樣的2階段的反應中,在第2階段在水溝式大氣開放型培養液等的開放情況或在室外培養池中進行培養的情況下,雜菌在培養基中繁殖的可能性高。因此,必須在短期間內進行包囊化,包囊化細胞的蝦青素含量也低。為了提高蝦青素的生產率,必須準備大量的營養細胞。
另一方面,在特開2004-129504號公報中,記載了通過在暗處或沒有光照下、且需氧條件下培養紅球藻,從而生產蝦青素的方法,但存在蝦青素的生產率低這樣的問題。
因此,人們希望一種從藻類高效制備蝦青素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從光合成微藻類制備葉黃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將含有葉黃素的光合成微藻類接種于培養基中并使其進行增殖的工序;和使該已增殖的微藻類進行包囊化的工序。
作為實施形態之一,上述含有葉黃素的光合成微藻類是已包囊化的光合成微藻類。
作為其他的實施形態,上述增殖工序和包囊化工序在同一培養槽內進行。
另外,作為其他的實施形態,上述微藻類的增殖和包囊化、上述增殖工序和包囊化工序,用低營養培養基進行。
進而,作為其他的實施形態,上述增殖工序和包囊化工序用分批培養進行。
進而,作為不同的實施形態,上述增殖工序和包囊化工序分別用不同的培養基進行。
作為其他的實施形態,上述增殖工序和包囊化工序分別用分批培養進行。
另外,作為實施形態之一,上述增殖工序和包囊化工序在光照下進行。
進而,作為其他的實施形態,上述微藻類是屬于紅球藻屬的綠藻。
另外,作為其他實施的形態,上述綠藻為雨生紅球藻進而,作為不同的實施形態,上述葉黃素為蝦青素。
另外,本發明提供具有含葉黃素的孢子的光合成微藻類。
圖1是接種于培養基中的紅球藻的包囊化細胞的顯微鏡照片。
圖2是培養開始第50小時的紅球藻細胞的顯微鏡照片。
圖3是培養開始第200小時的紅球藻細胞的顯微鏡照片。
圖4是培養開始第350小時的紅球藻細胞的顯微鏡照片。
圖5是在本發明的1階段培養法中,顯示藻類增殖以及蝦青素含量的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含有葉黃素的光合成微藻類,優選已包囊化的光合成微藻類,接種于增殖培養基中使其增殖,然后使其進行包囊化。下面,在本說明書中將光合成微藻類簡稱為“微藻類”。
將含有葉黃素的微藻類,優選積累了很多葉黃素的、已包囊化的微藻類,接種于增殖培養基中使其增殖時,已包囊化的微藻類放出含有葉黃素的孢子。該孢子以含有葉黃素的狀態而成為營養細胞。營養細胞進而以含有葉黃素的狀態通過分裂進行增殖。因而,微藻類的數量與單純通過細胞分裂的情況相比,更塊增加。然后,通過將該已增殖(增加)的含有葉黃素的微藻類(營養細胞)進一步進行包囊化,使更多的葉黃素在微藻類內生成、積累。因此,在本發明方法中,在已包囊化的微藻類中,除原本存在的葉黃素之外,還含有新生成的葉黃素,所以與單純利用微藻類的營養細胞來包囊化的情況相比,葉黃素含量變高。以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光合成微藻類)作為本發明中采用的光合成微藻類,只要是能進行光合作用、并且具有能生產葉黃素的能力的藻類,就沒有特別限制。從葉黃素的制備方面考慮,優選使用綠藻類。
作為在本發明中使用的綠藻類,優選使用例如,屬于紅球藻屬(Haematococcus)的單細胞藻類。作為優選的紅球藻屬的藻類,可列舉出,雨生紅球藻(H.pluvialis)、H.lacustris、H.capensis、H.droebakensi、H.zimbabwiensis等。作為雨生紅球藻(H.pluvialis),可列舉出保存在獨立行政法人國立環境研究所的NIES144株,保存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藻類保存機構的UTEX2505株、保存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斯堪的納維亞文化中心藻類和原生動物植物研究所(Scandinavian Culture Center for Algaeand Protozoa,Botanical Institute)的K0084株等。
作為H.lacustris,可列舉保存在ATCC的ATCC30402株及30453株,保存在東京大學應用微生物研究所的IAM C-392株、C-393株、C-394株以及C-339株,或UTEX 16株及294株等。
作為H.capensis,可列舉UTEX LB1023株等。
作為H.droebakensi,可列舉UTEX 55株。
作為H.zimbabwiensis,可列舉UTEX LB1758株等。
在這其中,優選使用雨生紅球藻。
(包囊化)在本發明中,將作為上述微藻類的、含葉黃素的微藻類,接種于培養基中。含葉黃素的微藻類,包含含葉黃素的營養細胞和進行了包囊化的微藻類。含葉黃素的微藻類的營養細胞是是指其微藻類已進行了包囊化(處于休眠狀態)。
微藻類受到例如光照、營養饑餓狀態、氧化物的存在等的來自生存環境的應激反應,在細胞內積累了葉黃素等,并進行休眠孢子化。進入這種休眠狀態被稱為包囊化。在本說明書中,包囊化包含從進入休眠狀態并開始積累葉黃素的狀態開始,直到成為完全包囊化的休眠孢子為止的任一狀態。從提高葉黃素含量的觀點出發,優選使用盡可能進行包囊化、并累積了較多葉黃素的微藻類。
(培養基)作為用于培養微藻類的培養基,并沒有特別限制。一般使用含有在增殖中必需的氮、微量金屬的無機鹽(例如磷、鉀、鎂、鐵等)、維生素類(例如,維生素B1等)等的培養基。例如VT培養基、C培養基、MC培養基、MBM培養基、MDM培養基等的培養基(以上參照藻類研究法 千原光雄·西澤一俊編寫,共立出版(1979))、OHM培養基(參照非專利文獻1)、BG-11培養基以及它們的改良培養基等。
這些培養基是以增殖為目的的培養基、以包囊化為目的培養基等,可根據用途來使用。以微藻類的增殖為目的的情況,使用可成為氮源的成分較多的培養基(富營養培養基含有大于等于0.15g/L氮的培養基)。以包囊化為目的的情況,使用幾乎不含可成為氮源的成分的培養基(包囊化培養基氮含量小于0.02g/L)。或者也可以使用含上述中間濃度的氮源的培養基(低營養培養基氮含量0.02g/L~不足0.15g/L)。
培養基中的氮源濃度、磷濃度等,可根據接種的微藻類的數量來決定。例如,培養開始時的微藻類(紅球藻)的濃度為105數量級的情況,如果使用低營養培養基,則達到一定程度為止微藻類進行增殖,但由于氮源的量少,所以增殖很快停止。這樣的情況下,如后面所述的那樣,低營養培養基是適用于用1階段(分批地)連續進行增殖和包囊化的情況的培養基。進而,通過調整N/P比(摩爾比)為10~30,優選為15~20,可以順利地誘導包囊化。
在培養開始時的微藻類濃度更高的情況下,可使用上述富營養培養基來進行上述培養。
這樣,培養基的組成可考慮各種條件來決定。
另外,在本發明使用的培養基中,由于幾乎不含醋酸、葡萄糖等的有機碳源,即使長時間培養,也幾乎不會混入雜菌。
(培養裝置)微藻類的培養裝置,只要是可供給二氧化碳、并且能夠對培養液進行光照的裝置,就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小規模情況下,采用扁平培養瓶,大規模的情況下,可采用由玻璃制、塑料制等的透明板構成的平板培養槽、裝備了照明器的帶有攪拌器的箱型培養槽、管型培養槽、圓頂氣室型培養槽、中空圓筒型培養槽等。另外,優選使用密閉容器。
(培養條件)培養條件沒有特別限制,一般可以使用在微藻類培養中使用的溫度和pH。微藻類的培養在例如15~35℃在進行,優選在20~25℃下進行。培養中的pH,優選保持在6~8。二氧化碳的供給,是將含有1~3v/v%濃度的二氧化碳氣體,例如以達到0.2-2vvm的方式吹入。使用平板培養槽的情況,通過這些二氧化碳的供給,攪拌培養液并對微藻類進行均勻地光照。
(光照)在微藻類的培養中,通常以光合作用有效光量子束密度(PPFD)達到100μmol-photon/m2s(以下,將單位簡略為μmol-p/m2s)的程度進行光照。但是,從增加葉黃素產量的觀點出發,優選為大于等于300μmol-p/m2s,更優選為大于等于500μmol-p/m2s。通過用這樣的PPFD值高的光對從培養開始直至包囊化為止的培養全過程進行照射,蝦青素的產量會增大。另外,PPFD是使用LICOR-190SA平面光量子傳感器(LICOR Inc.,Lincoln,USA)測定的光量子束密度,是在沒有裝入培養基的培養裝置的中央部分設置傳感器,進行光的照射所測定的值。在由玻璃、丙烯酸樹脂等的透明板構成的培養裝置的情況下,測定通過透明板的PPFD,可以決定光的照度或光源的距離、配置光源,從而達到規定的PPFD。
(培養方法)將上述培養基、培養裝置、培養條件等進行適當選擇、組合,在光照下進行培養。培養方法有兩種,一種是1階段培養法,即將已包囊化的微藻類接種于營養培養基內使其增殖、直至使其包囊化為止在同一個培養基內連續進行。另外一種方法是2階段培養法,使已包囊化的微藻類增殖的培養基與包囊化培養基分離,分別進行增殖和包囊化的方法。
1階段培養法是從接種已包囊化的微藻類開始到培養結束為止的期間,不更換培養基、連續進行培養的方法。即,在規定的培養基中、在同一培養槽內,進行微藻類的增殖和包囊化的方法。該1階段培養法,不適合連續培養,優選分批進行。在該1階段培養法中,微藻類一旦增殖,受到因培養基中的營養成分的消耗而造成的營養饑餓應激反應、因光照產生的應激反應、因高溫產生的溫度應激反應、因添加氯化鈉帶來的應激反應等,在增殖后會順利地轉變為包囊化狀態。
如果將含有葉黃素的微藻類,優選為已包囊化的微藻類接種于營養培養基內,則會放出2n個(n=1~4)含有葉黃素的孢子。由于這些孢子以含有葉黃素的狀態變成營養細胞,因此含有葉黃素的營養細胞的數量增加(微藻類進行增殖)。進而,營養細胞通過細胞分裂進行增殖。通過將該含有葉黃素的營養細胞進行包囊化,在原本具有的葉黃素之外,積累了新生成的葉黃素,從而提高了葉黃素含量。
但是,考慮營養細胞持續增殖時,細胞內的葉黃素濃度會下降,所以優選在細胞內還殘存葉黃素的狀態下停止增殖。
在營養細胞增殖到一定程度的時間點,為了使微藻類的增殖停止,優選設計以使培養基成為營養饑餓狀態。因此,在1階段培養法中,作為培養基,優選使用氮源濃度低的培養基,例如上述低營養培養基。接種的包囊化細胞的數量較多時,如上述的那樣,可以使用氮源濃度高的培養基,例如上述富營養培養基。
另外,在使用低營養培養基微藻類生長不充分的情況,也可以追加富營養培養基或低營養培養基,直到達到希望的濃度以使微藻類進行增殖。
另外,當使用低營養培養基時,如果調整N/P比(摩爾比)在10~30之間,則增殖后可順利進行包囊化。
1階段培養法具有以下優點,生產工序的管理簡便,容易得到含有高濃度葉黃素的微藻類,由于不必轉換到另外的培養槽,可防止雜菌的混入,只使用一個培養槽就可完成等。
2階段培養法是使已包囊化的微藻類增殖,接著將其轉移至包囊化培養基中進行包囊化的方法。即,2階段培養法包括首先將包囊化的微藻類接種于富營養培養基或低營養培養基中,優選接種于富營養培養基中,使微藻類進行增殖的第一工序和回收該微藻類,再轉移到幾乎不含氮源的包囊化培養基中進行包囊化的第二工序。
在第一工序中,因為必須在營養細胞中殘存有葉黃素的期間終止微藻類的增殖,所以在營養培養基中的培養在短時間內進行。如果在培養開始時使用富營養培養基進行培養,則營養細胞的增殖速度比用低營養培養基進行培養時的增殖速度快,因此優選使用富營養培養。增殖結束后,回收微藻類,再轉移到包囊化培養基進行第二工序的包囊化。
上述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可以分別使用不同的培養槽進行分批培養。也可以是在第一工序終止后,將已增殖的微藻類洗滌、回收,放回同一培養槽中進行第二工序。
通過該2階段培養法,可得到葉黃素含量高的微細胞。該2階段培養法與1階段培養法相比,具有增殖工序在短時間內完成的優點,但是在中途必須進行將增殖的微藻類轉移的操作。
將所得微藻類的一部分回收葉黃素,殘余的一部分可用于再次接種在營養培養基中。
(葉黃素的回收)通過微藻類的包囊化,葉黃素在微藻類內積累,所以藻類回收后,可用常規方法回收葉黃素。例如,適合使用機械方式破壞微藻類后,通過有機溶劑進行提取等的方法。
(實施例)下面,列舉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另外,在這些實施例中,對葉綠素、葉黃素以及干燥藻體進行測定,其測定方法如下所述。
(葉綠素的測定)取5ml培養液,進行離心分離(3500rpm、5分鐘),回收微藻類。將微藻類進行渦旋分散,加入5ml二甲基亞砜(DMSO)并進行分散,遮光靜置30分鐘。其后,在70℃的恒溫槽中進行10分鐘加熱處理,通過離心分離回收DMSO部分。在沉淀部分著色的情況下,進一步添加5ml的DMSO,重復進行上述操作。重復進行該操作直到細胞的顏色變為白色為止。將回收的DMSO部分合并,使用分光光度計(日立分光光度計U-3210)測定672nm處的吸光度。通過以下公式求出葉綠素濃度。
葉綠素濃度(μg/ml)=13.9×稀釋倍數×吸光度(葉黃素的測定)取5ml培養液,進行離心分離(3500rpm、5分鐘),回收微藻類。將微藻類進行渦旋分散,加入5ml含5質量%KOH的30(v/v)%的甲醇水溶液,將綠藻進行渦旋分散,在70℃恒溫槽中進行10分鐘處理。通過這樣處理,使葉綠素分解。再次進行離心分離(3500rpm、5分鐘),回收沉淀。渦旋后,用酸(例如醋酸)中和殘留的堿。中和后,加入5ml DMSO,遮光靜置20分鐘,進一步在70℃處理10分鐘。通過離心分離(3500rpm、5分鐘),回收上清液。在沉淀部分著色的情況下,進一步添加5ml DMSO,重復上述操作。重復進行該操作直到細胞的顏色變為白色為止。將回收的DMSO部分合并,測定492nm處的吸光度。通過以下公式計算葉黃素濃度。
葉綠素濃度(μg/ml)=4.5×稀釋倍數×吸光度另外,以下實施例中使用的雨生紅球藻所產生的葉黃素,大部分為蝦青素,上述葉黃素的測定方法也適用于蝦青素的測定。
(微藻類的干燥質量)取規定量的培養液,在GC50玻璃纖維濾紙(TOYO·ADVANTEC制)上進行吸濾,為了溶解無機鹽類,用5ml pH4的鹽酸水溶液洗滌2次。其后,將每張濾紙用105℃的恒溫干燥機干燥3小時,在真空干燥器中干燥1小時,冷卻至室溫,測量干燥質量。另外,將GC50玻璃纖維濾紙預先用上述恒溫干燥機在105℃下干燥1小時,測定了其質量。
(實施例1)(前培養獲得用于增殖的包囊化細胞)使用產生作為葉黃素中的一種的蝦青素的雨生紅球藻K0084株(以下簡稱K0084株)。在1.5L、光徑為25mm的密閉式扁平培養瓶中,裝入1L的下表1所示的MBG-11培養基,以初始濃度為0.6g/L來接種K0084株。另外,MBG-11培養基的N/P比為20。
表1
以600ml/分鐘的速度(即,0.6vvm)通入含3容積%CO2的氣體,同時在培養溫度25℃、pH6~8之間進行調整,在以下所示光照條件下培養5天。
使用作為光源的白色熒光燈(Nationgnal制、FL40SSW/37)進行光照。調整光照的強度,使光照的強度在使用LICOR-190SA平面光量子傳感器測定的培養槽受光方向的PPFD為100μmol-p/m2s。
培養后的K0084株,由綠色變為茶色乃至棕色時,確認發生了包囊化。這些包囊化的K0084株,含有每單位干燥質量1.2%的蝦青素。用該方法得到的接種于營養培養基時所用的包囊化細胞的顯微鏡照片示于圖1。
(正式培養包囊化細胞的增殖和增殖細胞的包囊化)使用與上述同樣的扁平培養瓶,在相同培養基(MBG-11培養基)中,以初始濃度為0.6g/L來接種已包囊化的K0084株,在與上述相同的培養條件下培養。
參照圖1-4及圖5說明培養過程。培養開始時的K0084株,如圖1所示那樣呈褐色,如上述那樣蝦青素的含量約為1.2%。培養開始后,如圖5(c)及(d)所示的那樣,一旦蝦青素的含有率(每單位干燥藻體的蝦青素含量)降低,則葉綠素的含有率(每單位干燥藻體的葉綠素含量)上升。因此,從大約第50小時開始,這種情況發生逆轉。即第50小時以后,蝦青素的含量變為上升,葉綠素的含量變為減少。認為第50小時是停止增殖、轉為包囊化的時期。
第50小時的細胞的顯微鏡照片示于圖2。如圖2顯示的那樣,已包囊化的紅球藻細胞含帶有紅色的孢子。還發現該孢子被放出并轉化為營養細胞。即,發現在由孢子產生的細胞的細胞壁內側有被認為是葉綠素積累的綠色的層。
進一步繼續培養時,蝦青素含有率緩慢上升,葉綠素減少。從培養開始的第200小時的細胞的顯微鏡照片如圖3所示,第350小時的顯微鏡照片如圖4所示。經過200小時的圖3的細胞,在細胞的尺寸增大的同時,發現在細胞內側形成的綠層(葉綠素層)的更內側積累了褐色的蝦青素。在第350小時,細胞體積進一步增大,發現細胞壁的內側被紅色內容物占據。這些過程與圖5(A)所示的細胞濃度隨著時間增加、圖5(B)所示的蝦青素濃度隨著時間增加非常一致。第350小時的培養結果示于表2。
(比較例1)除了將K0084株的沒有發生包囊化的營養細胞接種于MBG-11培養基以外,其余均與實施例1同樣培養350小時。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如表2所示的那樣,發現與將營養細胞進行接種并使其增殖的情況相比,通過將已包囊化的微藻類(紅球藻)接種并使其增殖、再進行包囊化,蝦青素的濃度及含量變高。
(實施例2)對于使已包囊化的微藻類在營養培養基中增殖、然后轉移到包囊化培養基的2階段培養進行研究。
配制如下面表3所示的培養基。表3所示的BG-11培養基,是替代在實施例1的第1階段培養時使用的MBG-11培養基的0.41g硝酸鉀(KNO3),而含1.5g/L硝酸鈉的富營養培養基。另一方面,NBG-11培養基是不含硝酸鈉或硝酸鉀這樣的氮源、另外也不含磷的包囊化培養基。
表3
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條件進行培養,回收已包囊化的K0084株,洗滌,以初始濃度為0.6g/L接種于表3所示的1L的BG-11培養基中,調整光照的強度使PPFD達到300μmol-p/m2s,除此以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培養條件下開始培養。120小時(5天)后回收K0084株,接種于NBG-11培養基(包囊化培養基)中,用相同的扁平培養瓶、在相同的培養條件下繼續培養。培養400小時后的結果示于表4。
(實施例3)另一方面,使用作為培養基的MBG-11,調整光照的條件使PPFD達到300μmol-p/m2s,除此以外,在與實施例1同樣的培養條件下,將包囊化細胞接種來進行1階段培養。培養400小時后的結果示于表4。
(比較例2)除了將營養細胞接種于BG-11培養基中以外,與實施例2同樣操作,進行2階段培養。培養400小時后的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1)每單位干燥藻體的葉黃素含量該結果顯示,通過使已包囊化的微藻類或含有蝦青素的微藻類增殖、進行包囊化,可以獲得蝦青素含量高的微藻類。而且,結果顯示1階段培養法和2階段培養法的任一種方法,作為得到蝦青素含量高的微藻類的方法都是有用的。
工業可利用性本發明通過將含有葉黃素的微藻類,例如已包囊化的微藻類,進行接種、使其增殖,再使其包囊化,可得到含有高濃度葉黃素的、包囊化的微藻類。另外,所得包囊化的微藻類的一部分可用于下次的培養。因此,作為利用微藻類高效地培養制備葉黃素的方法,在產業上是有用的。
權利要求
1.一種從光合成微藻類制備葉黃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將含有葉黃素的光合成微藻類接種于營養培養基中使其增殖的工序;和使該已增殖的微藻類進行包囊化的工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上述含有葉黃素的光合成微藻類是已包囊化的光合成微藻類。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上述增殖工序和包囊化工序是在同一培養槽內進行。
4.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上述增殖工序和包囊化工序是用低營養培養基進行的。
5.如權利要求1~4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上述增殖工序和包囊化工序是用分批培養進行的。
6.如權利要求1或2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上述增殖工序和包囊化工序是分別用不同的培養基進行的。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上述增殖工序和包囊化工序是分別用分批培養進行的。
8.如權利要求1~7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上述增殖工序和包囊化工序是在光照下進行的。
9.如權利要求1~8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上述微藻類是屬于紅球藻屬的綠藻。
10.如權利要求1~9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上述綠藻為雨生紅球藻。
11.如權利要求1~10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上述葉黃素為蝦青素。
12.一種光合成微藻類,含有含葉黃素的孢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從光合成微藻類制備葉黃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將含有葉黃素的光合成微藻類,優選已包囊化的微藻類,接種于營養培養基中使其增殖的工序,和將該已增殖的微藻類進行包囊化的工序。本方法適合使用1階段培養法或2階段培養法,所述1階段培養法是用氮源濃度低的營養培養基連續進行增殖的工序以及包囊化的工序的方法,所述2階段培養法是利用氮源濃度高的營養培養基進行增殖,然后移植到包囊化培養基中的方法。
文檔編號C12N1/20GK1878872SQ20058000121
公開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26日
發明者張凱 申請人: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