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茶葉揉捻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葉揉捻機。
背景技術:
一般要制出優良且品質均一的茶葉,不僅是氣候、土壤的因素,在一般茶葉采收后的處理流程(日光萎雕—室內萎雕—發酵完成—殺菁—揉捻—初次干燥—再揉捻—干燥—成品)亦是重要,尤其是于揉捻曲的制程亦極為重要,以收縮體積,節省包裝空間,并使茶葉于制造過程上提高溫度,使得泡茶過程中適當釋出茶葉濃度,提高耐泡性,故茶葉的加工制造過程勢必經過揉捻、卷曲過程,然而一般傳統茶葉的揉捻完全仰賴人工搓揉,必須憑借著經驗值來揉捻茶葉,不但耗費人工,工時,而且無法大量生產,品質也較難控制,高技術人工亦有老化不易得的趨勢近年來遂有一種茶葉揉捻機械,如圖1所示,主要是利用茶葉揉捻機械上所設置的具弧狀體的滾輪來對茶葉揉捻來達到壓縮卷曲茶葉的目的,且該滾輪上具有凸點可對茶葉揉捻,但使用后經常發現下列缺點一、滾輪表面的凸點容易使包裹茶葉的裹布經多次摩擦后而磨破,而導致茶葉漏出。
二、裹布周圍的茶葉茲因受滾輪的壓縮與摩擦,因此對裹布周圍直接接觸滾輪的茶葉受滾輪凸點的壓縮而導茶葉纖維組識的破壞,使茶葉粉破,而降低茶葉的價值。
三、裹布周圍的茶葉直接與滾輪凸點摩擦而生熱,而外緣茶葉成份受摩擦熱而損失香氣及原味導致發酵過度,而使茶葉品質受到影響而不一,進而影響茶葉外觀、味道及經濟價值。
故,傳統式的揉捻機械與人工揉捻尚有極大的差異,一般只是做初級揉捻,最后需再一次以人工精細揉捻,且存在有揉捻的缺點,是有感以上的結構所產生的不良情事產生的顯見,申請人遂依多年的從事此項制造經驗暨市場販售反應結果,竭盡所開發的心得收集,潛心研究此項,終而開發出本實用新型創作的內容結構;進而爰以提出新型專利申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快速、自動使茶葉揉捻曲的茶葉揉捻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設計方案一種茶葉揉捻機,包含布頭卷結桿、數個蓮花片、數個曲臂、轉座、馬達、傳動器、氣壓缸;其布頭卷結桿、配合軸座組設于機臺,呈可上、下彎動及左、右偏動;其各揉捻片分別連設于各曲臂再連設于轉座,底部則連設于傳動器轉軸,呈可張、合作動;其特征在于該傳動器與機臺內的馬達連接一體,其上設有轉軸連設一揉捻片;該氣壓缸伸縮桿配合軸承而頂抵轉座,轉座呈可轉動,且可受伸縮桿作用而升降。
布頭卷結桿前半段設成非平面的垂直桿,形成一限制空間俾適應裹布的體積,其支點塊、阻擋塊端頭設成外彎角,其初始入布孔、擠結空間的周緣則設為大弧面。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1、本實用新型的使用不需要高技術人員,操作容易降低專業難度。2、茶葉的縮小率體積較為傳統人工方式佳,更能節省包裝空間及容量。3、以本實用新型實施揉捻取代人工傳統用腳踏或手揉捻茶葉減少人為污染,提高衛生性。4、揉捻速度與產量皆快速于人工方式。5、揉捻過程中茶葉組織表面及纖維不被破壞,故可保持茶葉的原味與品質。綜合上述,本實用新型確實改良傳統式揉捻茶葉的問題,使揉捻茶葉擬人工化而完全自動化更精細,進而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產速度與品質,極具茶葉產業的實用價值與增進功效。
現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和優點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習式的立體外觀圖。
圖2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
圖3-A、圖3-B本實用新型整體使用示意圖(一)、(二)。
圖4-A、圖4-B本實用新型局部結構剖視及動作圖。
圖5-A、圖5-B及圖5-C本實用新型布頭卷結桿立體及卷布結桿示意圖。
圖6-A、圖6-B及圖6-C為習式布頭卷結桿立體及卷布結桿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敬請詳細參閱圖2、圖3-A、圖3-B、圖4-A、圖4-B及圖5-A、圖5-B及圖5-C說明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茶葉揉捻機的改良,包含布頭卷結桿30、數個蓮花片15、數個曲臂23、轉座22、馬達4、傳動器20、氣壓缸10所構成;其布頭卷結桿30、配合軸座37組設于機臺1,呈可上、下彎動及左、右偏動;其各蓮花片15分別連設于各曲臂23再連設于轉座22,底部則連設于傳動器20轉軸21,呈可張、合作動;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特征為該傳動器20連接于馬達4,而可受馬達4驅動傳動器20的轉軸21;該氣壓缸10伸縮桿11配合軸承24而頂抵轉座22,轉座22呈可轉動,且可受伸縮桿11作用而升降;依上述元件的構成,本實用新型的動作,功效說明如下圖3及圖5所示,未置入茶葉裹布包6時,氣壓缸10伸縮桿11呈縮固狀態,使得轉座22連帶使曲臂23、蓮花片15呈張開狀態,即可置入茶葉裹布包6;置妥欲揉捻的茶葉包后,馬達4作動使傳動器20動作,其轉軸21使蓮花片15連動。曲臂23、轉座22轉動,同時氣壓缸10依設定亦使伸縮桿11緩緩上升,使轉座22連動曲臂23再使蓮花片15緩緩包合,恰使茶葉包邊轉動邊被包縮,形成茶葉包的周緣受蓮花片15壓縮,而茶葉包上方受布頭卷結桿30束緊收縮體積,形成多方向壓縮、揉捻茶葉而有揉捻曲且依茶葉愈卷曲愈縮小裹包體積的效果,恰如人工揉捻的作動,如此周而復始的揉捻,達到完全不必人工的自動化揉捻的功效。
另,承上述的揉捻過程時,其裹布包6配合一布頭卷結桿30(如圖3-A、圖3-B、圖5-A、圖5-B所示),達到自動使布頭打成圓球結防止茶葉散出的效果;而本實用新型在布頭卷結桿30方面亦有所改良;首先,請參閱圖6-A、圖6-B及圖6-C所示,傳統式,系一布頭卷結桿5,設成平面桿51狀,設有支點塊52、阻擋塊53,而形成初始入布孔54、擠結空間56,其支點塊52、阻擋塊53的端頭為直角520、530狀,其初始入布孔54、擠結空間56的周緣設成小弧面55,故存在有下列缺點1、成平面桿51狀,當裹布6由其底伸入初始入布孔54時,較無法因應裹布6的體積,使得卷入作動順暢性較差。
2、支點塊52、阻擋塊53的端頭為直角520、530,其裹布6卷動、面積,而有干擾之虞,甚至勾及或勾破裹布6。
3、小弧面54使得裹布6卷結成球狀的順暢性(導流性)較差,及使卷結的球體較小甚至卷結失敗。
而,本實用新型的布頭卷結桿30(請參閱圖5-A、圖5-B及圖5-C所示),系前半段設成非平面的垂直桿31,形成一限制空間310俾適應裹布6的體積,讓卷動更順暢,支點塊32、阻擋塊33端頭設成外彎弧角330,其初始入布孔34、擠結空間36的周緣則設為大弧面35;當裹布6由垂直桿31限制空間310進入初始入布孔34,再繞入支點塊32底方由擠結空間36呈對折伸出且呈轉動狀態(因在揉捻狀態)時,通過初始入布孔34大弧面35而可較易卷動(入),再通過擠結空間36的大弧面35而可使擠結較易形成(恰如大喇叭口狀),其擠結球體亦較大,且因外彎弧角330而不會勾及裹布6,達到更實用的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茶葉揉捻機,包含布頭卷結桿、數個蓮花片、數個曲臂、轉座、馬達、傳動器、氣壓缸;其布頭卷結桿、配合軸座組設于機臺,呈可上、下彎動及左、右偏動;其各揉捻片分別連設于各曲臂再連設于轉座,底部則連設于傳動器轉軸,呈可張、合作動;其特征在于該傳動器與機臺內的馬達連接一體,其上設有轉軸連設一揉捻片;該氣壓缸伸縮桿配合軸承而頂抵轉座,轉座呈可轉動,且可受伸縮桿作用而升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揉捻機,其特征在于布頭卷結桿前半段設成非平面的垂直桿,形成一限制空間俾適應裹布的體積,其支點塊、阻擋塊端頭設成外彎角,其初始入布孔、擠結空間的周緣則設為大弧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茶葉揉捻機,包含布頭卷結桿、數個蓮花片、數個曲臂、轉座、馬達、傳動器、氣壓缸;其布頭卷結桿、配合軸座組設于機臺,呈可上、下彎動及左、右偏動;其各揉捻片分別連設于各曲臂再連設于轉座,底部則連設于傳動器轉軸,呈可張、合作動;其特征在于該傳動器與機臺內的馬達連接一體,其上設有轉軸連設一揉捻片;該氣壓缸伸縮桿配合軸承而頂抵轉座,轉座呈可轉動,且可受伸縮桿作用而升降。本實用新型茶葉揉捻機可實現快速、自動使茶葉揉捻曲的功效。
文檔編號A23F3/06GK2664412SQ200320104400
公開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03年11月28日
發明者張崑倫 申請人:張崑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