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農業生產的秸稈粉碎還田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農業生產的秸稈粉碎還田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部設有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水平設置,第一轉軸上設有第一粉碎刀片,第二轉軸上設有第二粉碎刀片,所述第一粉碎刀片和第二粉碎刀片交錯設置,第二轉軸下方設有第一篩網,第一篩網向左下方傾斜設置,第一篩網的左端上側固定設有提升套筒,提升套筒的底部和頂部分別開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提升套筒內設有第三轉軸,第三轉軸豎直設置,所述第三轉軸上布置有螺旋葉片;所述第一篩網下方設有一對粉碎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設計合理,對秸稈進行雙重循環粉碎,使得最后流出的秸稈全部滿足使用要求,具有較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專利說明】
一種用于農業生產的秸稈粉碎還田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農業生產的秸桿粉碎還田
目.0
【背景技術】
[0002]秸桿還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飼料的秸桿(麥秸、玉米秸和水稻秸桿等)直接或堆積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種方法。農業生產的過程也是一個能量轉換的過程。作物在生長過程中要不斷消耗能量,也需要不斷補充能量,不斷調節土壤中水、肥、氣、熱的含量。秸桿中含有大量的新鮮有機物料,在歸還于農田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腐解作用,就可以轉化成有機質和速效養分。既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也可供應一定的鉀等養分。秸桿還田可促進農業節水、節成本、增產、增效,在環保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中也應受到充分重視。
[0003]若將秸桿直接堆積腐熟的話其所需時間較長,往往達不到所需,因此需要對秸桿進行粉碎后再進行腐熟。現有的粉碎設備其粉碎效率較低且粉碎效果不佳,難以滿足實際的使用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農業生產的秸桿粉碎還田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種用于農業生產的秸桿粉碎還田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部設有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水平設置,第一轉軸上設有第一粉碎刀片,第二轉軸上設有第二粉碎刀片,所述第一粉碎刀片和第二粉碎刀片交錯設置,第二轉軸下方設有第一篩網,第一篩網向左下方傾斜設置,第一篩網的左端上側固定設有提升套筒,提升套筒的底部和頂部分別開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提升套筒內設有第三轉軸,第三轉軸豎直設置,所述第三轉軸上布置有螺旋葉片;所述第一篩網下方設有一對粉碎輥,粉碎輥中央處由粉碎輥軸支撐設置,所述粉碎輥上設有若干粉碎齒,粉碎輥下方設有第二篩網,第二篩網呈圓弧狀,所述第二篩網的中央處設有凸起。
[000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效果:所述殼體頂部右側設有進料斗。
[0008]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效果:所述殼體底部設有出料口。
[0009]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效果:所述第一轉軸、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分別與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和第三電機相連接。
[0010]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效果:所述提升套筒的第二通孔處設有第一導流板。
[0011]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效果:所述第一篩網下方設有第二導流板。
[0012]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效果:所述凸起呈三棱錐狀。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設計合理,對秸桿進行雙重循環粉碎,使得最后流出的秸桿全部滿足使用要求,具有較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
[0016]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7]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用于農業生產的秸桿粉碎還田裝置,包括殼體I,所述殼體I頂部右側設有進料斗2,所述殼體I上部設有第一轉軸3和第二轉軸7,第一轉軸3和第二轉軸7水平設置,第一轉軸3上設有第一粉碎刀片4,第二轉軸7上設有第二粉碎刀片8,所述第一粉碎刀片4和第二粉碎刀片8交錯設置,將物料從進料斗2處加入,第一轉軸3上的第一粉碎刀片4和第二轉軸7上的第二粉碎刀片8對物料進行初步的粉碎處理;
[0018]第二轉軸7下方設有第一篩網9,第一篩網9向左下方傾斜設置,第一篩網9的左端上側固定設有提升套筒13,提升套筒13的底部和頂部分別開設有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4,所述提升套筒13的第二通孔14處設有第一導流板16,所述提升套筒13內設有第三轉軸11,第三轉軸11豎直設置,所述第三轉軸11上布置有螺旋葉片12,經過初步粉碎后的物料落到第一篩網9上,滿足要求的物料從第一篩網9濾出,不滿足要求的物料從第一通孔10處進入到提升套筒13的底部,第三轉軸11上的螺旋葉片12對物料進行提升,然后物料從第二通孔14處出去,在第一導流板16的作用下進入到第一轉軸3上方,被第一粉碎刀片4和第二粉碎刀片8繼續進行粉碎,直至全部滿足要求為止;
[0019]所述第一篩網9下方設有第二導流板17,所述第一篩網9下方設有一對粉碎輥18,粉碎輥18中央處由粉碎輥軸19支撐設置,所述粉碎輥19上設有若干粉碎齒20,粉碎輥19下方設有第二篩網21,第二篩網21呈圓弧狀,所述第二篩網21的中央處設有凸起22,從第一篩網9上濾出的物料在第二導流板17的作用下落到一對粉碎輥18之間,被粉碎輥18上的粉碎齒20進行再次的粉碎,之后物料落到第二篩網21上,滿足要求的物料從第二篩網21上濾出,不滿足要求的物料停留在第二篩網21上,由于第二篩網21上存在凸起22,物料不致于堆積在第二篩網21的中間處,使得粉碎齒20能夠帶起物料,對物料進行再次的粉碎,直至全部滿足要求。
[0020]所述殼體I底部設有出料口23。
[0021]所述第一轉軸3、第二轉軸7和第三轉軸11分別與第一電機5、第二電機6和第三電機15相連接。
[0022]所述提升套筒13的第二通孔14處設有第一導流板16。
[0023]所述凸起22呈三棱錐狀。
[0024]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將物料從進料斗2處加入,第一轉軸3上的第一粉碎刀片4和第二轉軸7上的第二粉碎刀片8對物料進行初步的粉碎處理;經過初步粉碎后的物料落到第一篩網9上,滿足要求的物料從第一篩網9濾出,不滿足要求的物料從第一通孔10處進入到提升套筒13的底部,第三轉軸11上的螺旋葉片12對物料進行提升,然后物料從第二通孔14處出去,在第一導流板16的作用下進入到第一轉軸3上方,被第一粉碎刀片4和第二粉碎刀片8繼續進行粉碎,直至全部滿足要求為止;從第一篩網9上濾出的物料在第二導流板17的作用下落到一對粉碎輥18之間,被粉碎輥18上的粉碎齒20進行再次的粉碎,之后物料落到第二篩網21上,滿足要求的物料從第二篩網21上濾出,不滿足要求的物料停留在第二篩網21上,由于第二篩網21上存在凸起22,物料不致于堆積在第二篩網21的中間處,使得粉碎齒20能夠帶起物料,對物料進行再次的粉碎,直至全部滿足要求。
[0025]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0026]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用于農業生產的秸桿粉碎還田裝置,包括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部設有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水平設置,第一轉軸上設有第一粉碎刀片,第二轉軸上設有第二粉碎刀片,所述第一粉碎刀片和第二粉碎刀片交錯設置,第二轉軸下方設有第一篩網,第一篩網向左下方傾斜設置,第一篩網的左端上側固定設有提升套筒,提升套筒的底部和頂部分別開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提升套筒內設有第三轉軸,第三轉軸豎直設置,所述第三轉軸上布置有螺旋葉片;所述第一篩網下方設有一對粉碎輥,粉碎輥中央處由粉碎輥軸支撐設置,所述粉碎輥上設有若干粉碎齒,粉碎輥下方設有第二篩網,第二篩網呈圓弧狀,所述第二篩網的中央處設有凸起。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農業生產的秸桿粉碎還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頂部右側設有進料斗。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用于農業生產的秸桿粉碎還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底部設有出料口。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農業生產的秸桿粉碎還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軸、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分別與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和第三電機相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農業生產的秸桿粉碎還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套筒的第二通孔處設有第一導流板。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種用于農業生產的秸桿粉碎還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篩網下方設有第二導流板。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于農業生產的秸桿粉碎還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呈三棱錐狀。
【文檔編號】A01D82/00GK205671013SQ201620449409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7日 公開號201620449409.6, CN 201620449409, CN 205671013 U, CN 205671013U, CN-U-205671013, CN201620449409, CN201620449409.6, CN205671013 U, CN205671013U
【發明人】吳淑明, 陳文旭, 萬彬彬
【申請人】南安賢達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