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種植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食用菌種植裝置。該食用菌種植裝置,包括:集裝箱本體,具有相對的頂板與底板、連接頂板與底板的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位于兩端的第一門扇及第二門扇,頂板、底板、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一門扇及第二門扇圍合形成容置腔;食用菌種植架,設于容置腔內,用于承載食用菌;空氣循環系統,包括用于向容置腔輸入空氣的空氣輸入組件;照明系統,包括設于頂板上的全光譜LED燈。上述食用菌種植裝置具有成本較低、占地面積小且不受地域和外部氣候影響等特點。
【專利說明】
食用菌種植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菌類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食用菌種植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食用菌產業是一項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體的經濟發展項目,食用菌同時也是一類有機、營養、保健的綠色食品。目前傳統的食用菌種植主要集中在大棚等地方進行人工種植,隨著人們對食用菌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國內很多市場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發展態勢,于是工廠化種植食用菌模式逐漸應運而生。然而工廠化種植食用菌模式存在以下問題:一方面,建造大棚種植基地和廠房需要高額成本且需要占用較大的土地面積;另一方面,食用菌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比較苛刻,易受地域和外部氣候等因素的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成本較低、占地面積小且不受地域和外部氣候影響的食用菌種植裝置。
[0004]—種食用菌種植裝置,包括:
[0005]集裝箱本體,具有相對的頂板與底板、連接所述頂板與所述底板的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位于兩端的第一門扇及第二門扇,所述頂板、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側板、所述第二側板、所述第一門扇及所述第二門扇圍合形成容置腔;
[0006]食用菌種植架,設于所述容置腔內,用于承載食用菌;
[0007]空氣循環系統,包括用于向所述容置腔輸入空氣的空氣輸入組件;以及
[0008]照明系統,包括設于所述頂板上的全光譜LED燈。
[0009]上述食用菌種植裝置利用集裝箱本體具有空間大且易于轉移的特點,以集裝箱本體為載體來種植食用菌,可多年循環使用,從而節省了種植食用菌而需建造大棚種植基地和廠房而耗費的高額成本。而且集裝箱本體占地面積小并可以實現疊加多層種植,不需要占用較大的土地面積。集裝箱本體為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溫度更易于人為控制,從而使得上述食用菌種植裝置相對于大棚種植基地具有不受地域、環境、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可實現無地域限制養殖。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集裝箱本體為冷箱。
[0011 ]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個:
[0012]所述食用菌種植架的數目為兩個,兩個所述食用菌種植架分別緊靠所述第一側板及所述第二側板,且兩個所述食用菌種植架間隔設置形成過道;以及
[0013]所述食用菌種植架包括多個豎框、多個橫框以及多個種植托盤,所述多個豎框沿所述第一門扇至所述第二門扇的方向間隔排布,所述多個橫框沿所述底板至所述頂板的方向間隔排布,每一橫框與所述多個豎框分別相交,且相交處具有連接桿,相鄰兩個豎框之間的部分橫框用于放置所述種植托盤。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空氣輸入組件包括第一風機以及與所述第一風機連接的風管,所述風管遠離所述第一風機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內,所述風管上設有風口。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空氣循環系統還包括二氧化碳換氣扇以及用于從所述容置腔內引出空氣的空氣輸出組件,所述二氧化碳換氣扇設于所述容置腔內,所述空氣輸出組件包括第二風機以及與所述第二風機連接的排氣管,所述排氣管遠離所述第二風機的一端與所述二氧化碳換氣扇連接。
[00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空氣循環系統還包括用于向所述容置腔輸入空氣的第三風機,所述第三風機位于所述集裝箱本體靠近所述第一門扇的一端處,所述第一風機及所述第二風機位于所述集裝箱本體靠近所述第二門扇的一端處。
[00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集裝箱本體內設有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設于底板上,所述第一隔板靠近所述第一側板及所述第二側板的兩側分別與所述第一側板及所述第二側板連接,所述第一隔板遠離所述底板的一側與所述頂板間隔設置,所述第二隔板分別與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門扇連接,且所述第二隔板靠近所述第一側板及所述第二側板的兩側分別與所述第一側板及所述第二側板連接;
[0018]其中,所述第一隔板與所述第一門扇之間為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隔板與所述第二門扇之間為腔外安裝區域,所述第二隔板與所述頂板之間為腔內安裝區域,所述第一風機設于所述腔內安裝區域,所述第二風機設于所述腔外安裝區域,所述第三風機設于所述容置腔內。
[001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個:
[0020]所述第一風機及所述第二風機均為冷風機,所述第三風機為管道斜流風機;
[0021]所述第一隔板與所述頂板之間設有進風百葉窗,所述第二門扇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部分上設有出風百葉窗;以及
[0022]所述第二隔板上設有用于供所述第一風機的出水管通過的第一管孔。
[002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個:
[0024]所述風管設于所述頂板上,且彎折形成開口朝向所述第二門扇的U形槽,所述全光譜LED燈排列呈兩排,兩排所述全光譜LED燈分別位于所述U形槽的兩側外,且沿所述第一門扇至所述第二門扇的方向延伸,所述照明系統還包括設于所述頂板上的防水防塵燈具,所述防水防塵燈具排列呈兩排,兩排所述防水防塵燈具分別位于所述U形槽的兩側外,并位于兩排所述全光譜LED燈之間,且沿所述第一門扇至所述第二門扇的方向延伸;以及
[0025]所述食用菌種植裝置還包括加濕系統,所述加濕系統包括加濕器及與所述加濕器連接的加濕管;所述風管設于所述頂板上,所述加濕管包括主干及分支,所述主干容置于所述風管中,所述分支穿設于所述風管上,一端與所述主干連接,另一端位于所述風管外,用于接噴頭。
[002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個:
[0027]所述食用菌種植裝置還包括用于對所述容置腔進行殺菌消毒的紫外線殺菌系統;以及
[0028]所述食用菌種植裝置還包括監控系統,所述監控系統包括設于所述容置腔內且相互獨立的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及攝像頭。
【附圖說明】
[0029]圖1為一實施方式的食用菌種植裝置的模塊化示意圖;
[0030]圖2為一實施方式的集裝箱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0031 ]圖3為一實施方式的集裝箱本體與食用菌種植架的組裝示意圖;
[0032]圖4為一實施方式的食用菌種植裝置的剖面圖;
[0033]圖5為一實施方式的集裝箱本體與照明系統的組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食用菌種植裝置進行進一步說明。
[0035]如圖1及圖3所示,一實施方式的食用菌種植裝置10,包括集裝箱本體100、食用菌種植架200、空氣循環系統300、照明系統400、加濕系統500、紫外線殺菌系統600、監控系統700以及電氣系統800。
[0036]如圖2所示,集裝箱本體100具有相對的頂板110與底板120、連接頂板110與底板120的第一側板130及第二側板140、位于兩端的第一門扇150及第二門扇160。頂板110、底板120、第一側板130、第二側板140、第一門扇150及第二門扇160圍合形成容置腔170。具體的,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門扇150包括兩扇門,能打開。
[0037]具體的,在本實施方式中,集裝箱本體100的長度為12192mm,寬度為2438mm,高度為2896mm。
[0038]進一步,在本實施方式中,集裝箱本體100為冷箱,從而具有較好的隔熱保溫效果。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當集裝箱本體100為干箱時,可以通過在內壁上設置保溫層來實現隔熱保溫效果。
[0039]如圖3所示,食用菌種植架200設于容置腔170內,用于承載食用菌。在本實施方式中,食用菌種植架200的數目為兩個。兩個食用菌種植架200分別緊靠第一側板130及第二側板140,且兩個食用菌種植架200間隔設置形成過道200a。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食用菌種植架200的數目可以為一個,也可以在第一側板130與食用菌種植架200之間形成過道。
[0040]具體的,在本實施方式中,食用菌種植架200包括多個豎框210、多個橫框220以及多個種植托盤230。多個豎框210沿第一門扇150至第二門扇160的方向間隔排布。多個橫框220沿底板120至頂板110的方向間隔排布。每一橫框200與多個豎框210分別相交,且相交處具有連接桿240。相鄰兩個豎框210之間的部分橫框220用于放置種植托盤230。
[0041]如圖4所示,空氣循環系統300包括用于向容置腔170輸入空氣的空氣輸入組件310。空氣循環系統300可以保證集裝箱本體100內部空氣的流動,從而能為食用菌的生長提供適量的氧氣和二氧化碳。
[0042 ] 如圖5所示,照明系統400包括設于頂板110上的全光譜LED燈410。全光譜LED燈410可以模擬太陽光,從而滿足食用菌光合作用需要的光照條件。
[0043]上述食用菌種植裝置10利用集裝箱本體100具有空間大且易于轉移的特點,以集裝箱本體100為載體來種植食用菌,可多年循環使用,從而節省了種植食用菌而需建造大棚種植基地和廠房而耗費的高額成本。而且集裝箱本體100占地面積小并可以實現疊加多層種植,不需要占用較大的土地面積。
[0044]集裝箱本體100為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溫度更易于人為控制,從而使得上述食用菌種植裝置10相對于大棚種植基地具有不受地域、環境、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可實現無地域限制養殖。
[0045]進一步,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空氣輸入組件310包括第一風機312以及與第一風機312連接的風管314。風管314遠離第一風機312的一端位于容置腔170內。風管314上設有風口3142。第一風機312將容置腔170外的空氣進入至風管314內,再通過風口3142送至容置腔170內。
[0046]具體的,在本實施方式中,風管314上設有多個間隔的風口3142,從而使得引入空氣可以快速分散至容置腔170的各個角落。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風管314上也可以只設有一個風口 3142。
[0047]進一步,在本實施方式中,頂板110上設有風道(圖未示),風道上設有與風口3142相對應的缺口。風管314容置于風道中,且風口3142與缺口對應設置。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風道來固定風管314。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可以采用粘結等方式來固定風管314。
[0048]進一步,在本實施方式中,空氣循環系統300還包括用于從容置腔170內引出空氣的空氣輸出組件320。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空氣輸出組件320可以省略,此時,當容置腔170內的氣壓較大時,空氣可以從集裝箱本體100的各處縫隙處流出。
[0049]具體的,在本實施方式中,空氣輸出組件320包括第二風機322以及與第二風機322連接的排氣管324。排氣管324遠離第二風機322的一端與容置腔170連接。
[0050]進一步,在本實施方式中,空氣循環系統300還包括設于容置腔170內二氧化碳換氣扇330。排氣管324遠離第二風機322的一端與二氧化碳換氣扇330連接。當在容置腔170內設置二氧化碳傳感器時,二氧化碳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控容置腔170內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換氣扇330可以截留部分二氧化碳,從而使得容置腔170內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較高。而當容置腔170內二氧化碳的含量過高時,可以增加第一風機312的進風量,以將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
[0051]進一步,在本實施方式中,空氣循環系統300還包括用于向容置腔170輸入空氣的第三風機340。第三風機340位于集裝箱本體100靠近第一門扇150的一端處,第一風機312及第二風機322位于集裝箱本體100靠近第二門扇160的一端處。第三風機340可以與第一風機312配合,同時從集裝箱本體100的兩端向容置腔170內輸入空氣,減少空氣的流動路程。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三風機340可以省略。
[0052]進一步,在本實施方式中,集裝箱本體100內設有第一隔板180及第二隔板190。第一隔板180設于底板120上,第一隔板180靠近第一側板150及第二側板160的兩側分別與第一側板150及第二側板160連接,第一隔板180遠離底板120的一側與頂板110間隔設置。第二隔板190分別與第一隔板180及第二門扇160連接,且第二隔板190靠近第一側板150及第二側板160的兩側分別與第一側板150及第二側板160連接。
[0053]其中,第一隔板180與第一門扇150之間為容置腔170。第一隔板180與第二門扇160之間為腔外安裝區域170a。第二隔板190與頂板110之間為腔內安裝區域170b。第一風機312設于腔內安裝區域170b,第二風機322設于腔外安裝區域170a。第三風機340設于容置腔170內。由于第一風機312及第二風機322均靠近第二門扇160設置,為了保護第一風機312及第二風機322,因此控制第二門扇160不打開。
[0054]進一步,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風機312及第二風機322均為冷風機。第三風機340為管道斜流風機。
[0055]進一步,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隔板180與頂板110之間設有進風百葉窗170bl。進風百葉窗170bl能起到初步過濾自外部吸入的空氣的作用。第二門扇160靠近第一隔板180 的部分上設有出風百葉窗170al,自容置腔170內引出的空氣從出風百葉窗170al處流出。 [0〇56]第二隔板190上設有用于供第一風機312的出水管通過的第一管孔192。[〇〇57] 如圖5所示,照明系統400還包括設于頂板110上的防水防塵燈具420。風管314設于頂板110上,且彎折形成開口朝向第二門扇160的U形槽。全光譜LED燈410排列呈兩排,兩排全光譜LED燈分別位于U形槽的兩側外,且沿第一門扇150至第二門扇160的方向延伸。防水防塵燈具420排列呈兩排,兩排防水防塵燈具420分別位于U形槽的兩側外,并位于兩排全光譜LED燈410之間,且沿第一門扇150至第二門扇160的方向延伸。[〇〇58]具體的,在本實施方式中,兩排全光譜LED燈分別與兩個食用菌種植架200對應。防水防塵燈具420與過道對應。每排全光譜LED燈包括12個全光譜LED燈410。防水防塵燈具420 的數目共為8個,每排防水防塵燈具420的數目為4個,且每一防水防塵燈具420的亮度可調。 [〇〇59] 具體的,在本實施方式中,全光譜LED燈410通過第一照明電源線引入端430與外置電源電連接。防水防塵燈具420通過第二照明電源線引入端440與外置電源電連接。
[0060]加濕系統500包括加濕器(圖未示)及與加濕器連接的加濕管510。加濕系統500為食用菌生長提供所需要的水分。
[0061]加濕器設于腔外安裝區域170a。第二隔板190上設有供加濕管510通過的第二管孔 (圖未示)。加濕管510穿設于第二管孔上。[〇〇62] 加濕管510包括主干512及分支514。主干512容置于風管314中。分支514穿設于風管314上,一端與主干512連接,另一端位于風管314外,用于接噴頭。具體的,在本實施方式中,分支514的數目為多個,多個分支514間隔排布。加濕器用于產生水霧。[〇〇63]紫外線殺菌系統600用于對容置腔170進行殺菌消毒。具體的,紫外線殺菌系統600 包括設于頂板110上的多條紫外燈管。紫外燈管產生的紫外線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從而可以有效的抑制容置腔170中細菌的生長。[〇〇64] 監控系統700包括設于容置腔170內且相互獨立的溫度傳感器(圖未示)、濕度傳感器(圖未示)、二氧化碳傳感器(圖未示)及攝像頭(圖未示)。
[0065]采用溫度傳感器監測容置腔170內部空氣的溫度,防止內部空氣溫度過高或者過低而影響食用菌的生長,一旦監測出溫度異常,種植人員可以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采用濕度傳感器監控容置腔170內部空氣的濕度大小,防止容置腔170內部空氣濕度失常(過低或者過高)而給食用菌的生存環境產生影響。采用二氧化碳傳感器監測容置腔170內部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防止容置腔170內部二氧化碳氣體含量的不足。一旦發現容置腔170內二氧化碳氣體含量出現異常,可以立即采取相對應的措施來調節二氧化碳的含量。采用攝像頭來監測容置腔170內部食用菌的實時生長狀態。一旦發現食用菌的生長狀態出現異常, 可以立即采取相關措施進行調節。
[0066]電氣系統800包括配電箱(圖未示)、備用發電機(圖未示)、抽風機(圖未示)和總控制箱(圖未示)等幾個部分,為食用菌種植提供電源供給和電氣方面的控制。備用發電機可以避免外界斷電而實現自動切換功能,保證為食用菌的成長提供電源保證。
[0067]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0068]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食用菌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裝箱本體,具有相對的頂板與底板、連接所述頂板與所述底板的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位于兩端的第一門扇及第二門扇,所述頂板、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側板、所述第二側板、所述第一門扇及所述第二門扇圍合形成容置腔; 食用菌種植架,設于所述容置腔內,用于承載食用菌; 空氣循環系統,包括用于向所述容置腔輸入空氣的空氣輸入組件,所述空氣輸入組件包括第一風機以及與所述第一風機連接的風管,所述風管遠離所述第一風機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內,所述風管上設有風口;以及 照明系統,包括設于所述頂板上的全光譜LED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裝箱本體為冷箱。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個: 所述食用菌種植架的數目為兩個,兩個所述食用菌種植架分別緊靠所述第一側板及所述第二側板,且兩個所述食用菌種植架間隔設置形成過道;以及 所述食用菌種植架包括多個豎框、多個橫框以及多個種植托盤,所述多個豎框沿所述第一門扇至所述第二門扇的方向間隔排布,所述多個橫框沿所述底板至所述頂板的方向間隔排布,每一橫框與所述多個豎框分別相交,且相交處具有連接桿,相鄰兩個豎框之間的部分橫框用于放置所述種植托盤。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循環系統還包括二氧化碳換氣扇以及用于從所述容置腔內引出空氣的空氣輸出組件,所述二氧化碳換氣扇設于所述容置腔內,所述空氣輸出組件包括第二風機以及與所述第二風機連接的排氣管,所述排氣管遠離所述第二風機的一端與所述二氧化碳換氣扇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食用菌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循環系統還包括用于向所述容置腔輸入空氣的第三風機,所述第三風機位于所述集裝箱本體靠近所述第一門扇的一端處,所述第一風機及所述第二風機位于所述集裝箱本體靠近所述第二門扇的一端處。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食用菌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裝箱本體內設有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設于底板上,所述第一隔板靠近所述第一側板及所述第二側板的兩側分別與所述第一側板及所述第二側板連接,所述第一隔板遠離所述底板的一側與所述頂板間隔設置,所述第二隔板分別與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第二門扇連接,且所述第二隔板靠近所述第一側板及所述第二側板的兩側分別與所述第一側板及所述第二側板連接; 其中,所述第一隔板與所述第一門扇之間為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隔板與所述第二門扇之間為腔外安裝區域,所述第二隔板與所述頂板之間為腔內安裝區域,所述第一風機設于所述腔內安裝區域,所述第二風機設于所述腔外安裝區域,所述第三風機設于所述容置腔內。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食用菌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個: 所述第一風機及所述第二風機均為冷風機,所述第三風機為管道斜流風機; 所述第一隔板與所述頂板之間設有進風百葉窗,所述第二門扇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部分上設有出風百葉窗;以及 所述第二隔板上設有用于供所述第一風機的出水管通過的第一管孔。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個: 所述風管設于所述頂板上,且彎折形成開口朝向所述第二門扇的U形槽,所述全光譜LED燈排列呈兩排,兩排所述全光譜LED燈分別位于所述U形槽的兩側外,且沿所述第一門扇至所述第二門扇的方向延伸,所述照明系統還包括設于所述頂板上的防水防塵燈具,所述防水防塵燈具排列呈兩排,兩排所述防水防塵燈具分別位于所述U形槽的兩側外,并位于兩排所述全光譜LED燈之間,且沿所述第一門扇至所述第二門扇的方向延伸;以及 所述食用菌種植裝置還包括加濕系統,所述加濕系統包括加濕器及與所述加濕器連接的加濕管;所述風管設于所述頂板上,所述加濕管包括主干及分支,所述主干容置于所述風管中,所述分支穿設于所述風管上,一端與所述主干連接,另一端位于所述風管外,用于接嗔頭。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種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個: 所述食用菌種植裝置還包括用于對所述容置腔進行殺菌消毒的紫外線殺菌系統;以及所述食用菌種植裝置還包括監控系統,所述監控系統包括設于所述容置腔內且相互獨立的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及攝像頭。
【文檔編號】A01G1/04GK205567164SQ201521030530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0日
【發明人】曹立峰, 張曉輝, 張冬霜, 王芬, 劉世森
【申請人】深圳中集華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