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溫室土壤自動蓄熱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日光溫室土壤自動蓄熱結構,其包括沿后墻布置的豎直加熱腔和位于地下的換熱通道,豎直加熱腔和換熱通道連通,換熱通道的末端連通進氣口,其中,所述豎直加熱腔由金屬板、后墻和豎直龍骨圍城,金屬板包括一中板和分別安裝在中板兩側部的兩個側板,豎直龍骨包括一對子龍骨,子龍骨包括限位部、連接部和固定部,限位部和固定部分別安裝在限位部兩端,所述限位部頂靠在中板的外側面上,固定部固定在后墻上,結構簡單,穩定性好,對豎直加熱腔起到二次密封作用,提高對流效果。
【專利說明】
曰光溫室土壤自動蓄熱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蓄熱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日光溫室土壤自動蓄熱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為了使溫室內的溫度和水分自動實現調節和流動,需要在溫室內建構蓄熱結構。中國專利文獻中,公開一篇名為以水泥預制構件組成的溫室地表蓄熱裝置,公開號是CN2781233,其能夠貯存太陽能并用于溫室加溫。它是在溫室中,軸流式風機、導風管、進氣道、換熱管道、排氣道順序連接,換熱管道一端與進氣道相連通,另一端與排氣道相連通;蓄熱層由表面自底部依次由水泥砂漿找平層、結構層、預應力混凝土圓孔板組成,預應力混凝土圓孔板的圓孔構成換熱管道;在蓄熱層下設隔熱層。軸流式風機運行,使溫室內空氣流經換熱管道,白天將溫室內空氣中的熱能貯存于蓄熱層中,提高蓄熱層的溫度,降低溫室內氣溫,夜間蓄熱層對流經換熱管道的空氣加溫,提高溫室內氣溫,為溫室內作物生長提供適宜的土壤溫度與環境溫度。現有專利技術中,導風管獨立安裝在溫室內部,因為導風管需要一定高度,所以獨立安裝的導風管的穩定性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日光溫室土壤自動蓄熱結構,解決了豎直加熱腔穩定固定的技術問題,提高了建筑施工效率,降低建造成本。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日光溫室土壤自動蓄熱結構,其包括沿后墻布置的豎直加熱腔和位于地下的換熱通道,豎直加熱腔和換熱通道連通,換熱通道的末端連通進氣口,其中,所述豎直加熱腔由金屬板、后墻和豎直龍骨圍城,金屬板包括一中板和分別安裝在中板兩側部的兩個側板,豎直龍骨包括一對子龍骨,子龍骨包括限位部、連接部和固定部,限位部和固定部分別安裝在限位部兩端,所述限位部頂靠在中板的外側面上,固定部固定在后墻上。
[0006]基于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還做如下改進:
[0007 ]所述換熱通道由底部窮實的土層、兩側砌筑的磚墻和頂部的預制板圍城。
[0008 ]所述換熱通道由底部窮實的土層、兩側砌筑的土胚墻和頂部的預制板圍城。
[0009]所述換熱通道由底部夯實的土層、兩側夯土墻和頂部的預制板圍城。
[0010]所述進氣口的周壁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部,該延伸部相對地面的高度是10-20厘米。
[0011]所述金屬板的外表面上鋪置吸熱涂層。
[0012]所述磚墻、土胚墻或夯土墻上設置蜂窩孔。
[0013]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產生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實用新型借助日光溫室中現有的后墻結構,將金屬板卡扣在后墻上,并用豎直龍骨進行固定,豎直龍骨的兩個限位部分別抵靠在金屬板的中板外側面上,并用固定部固定在后墻上,實現對金屬板的固定,結構簡單,穩定性好,另外,豎直龍骨對豎直加熱腔起到二次密封作用,提高對流效果。
[0015]2.在換熱通道兩側用磚墻、土胚墻或夯土墻,目的是提高吸熱和吸水效果,提高蓄熱能力,頂部用預制板圍成,提高施工效率,進一步在磚墻、土胚墻或夯土墻上設置蜂窩孔,提高吸熱和吸水能力,具備更好的蓄熱能力。
[0016]3.進氣口的周壁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部,抬高進氣口的高度,避免地面上的雜物風度進風口,進氣口的高度不易抬高,過高的進風口影響氣流流動,經大量實驗,進氣口的高度,也就是延伸部相對底面的高度最好在10-20厘米之間。
[0017]4.在金屬板的外表面鋪置吸熱涂層,提高熱量傳遞效率,優化蓄熱能力。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結構平面示意圖。
[0019]圖2是圖1中A-A向截面示意圖。
[0020]圖3是圖1中B-B向截面示意圖。
[0021]附圖標記
[0022]I后墻;2豎直加熱腔;3金屬板;301中板;302側板;4豎直龍骨;401限位部;402連接部;403固定部;5換熱通道;6土層;7預制板;8進風口 ; 9磚墻;10日光溫室。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說明。
[0024]本實用新型是針對日光溫室10內的蓄熱技術進行改進,涉及出一種施工簡單、成本低廉的日光溫室蓄熱結構。
[0025]實施例1
[0026]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豎直加熱腔2和換熱通道5,豎直加熱腔2和換熱通道5連通,換熱通道5的末端設置進風口 8。
[0027]下面對豎直加熱腔2的相關結構進行說明。如圖1和圖2,在日光溫室10的后墻I上安裝一金屬板3形成豎直加熱腔2,金屬板3的包括一中板301,在中板301的兩側邊平行安裝一對側板,其中如側板302,這樣,中板301和一對側板形成截面類似U形的槽,將該結構的金屬板3卡扣在后墻I上,形成所述豎直加熱腔2。
[0028]為了將金屬板3固定在后墻I上,本實施例中,采用豎直龍骨4進行固定,該豎直龍骨4包括兩個獨立的子龍骨,如圖2,該子龍骨的結構包括一限位部401、連接部402和固定部403,限位部401的作用是抵靠在中板301的外側,固定住中板301,如圖2,在兩個限位部的協同下,僅僅固定住中板301,限位部401安裝在連接部402—端,連接部402的另一端安裝固定部403,固定部403的作用是將子龍骨固定在后墻I上,可以通過相應尺寸的螺栓等,將固定部403固定在后墻I上,便于安裝和拆卸,并且能穩固地將金屬板3固定在后墻I上。
[0029]結合圖1和圖3,換熱通道5包括四個側面,其中,本實施例中,換熱通道5的底部是夯實的土層6,兩側是磚墻,如圖3中的一側磚墻9,頂部是預制板7,這樣,預制板7、土層6和兩側磚墻共同圍成換熱通道5。
[0030]進一步,在金屬板3的外表面鋪設吸熱涂層,提高熱傳遞效率。磚墻9上設置蜂窩孔,提高吸濕、保濕效果。
[0031]實施例2
[0032]和實施例1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是:將換熱通道5兩側的磚墻替換為土胚墻,土胚墻的吸濕和保濕效果更好,土胚墻上設置蜂窩孔,提高吸濕、保濕效果。
[0033]實施例3
[0034]和實施例1、實施例2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是:將換熱通道5兩側的磚墻或土坯墻替換為夯土墻,夯土墻降低建造成本,直接在換熱通道5兩側夯土形成,夯土墻上設置蜂窩孔,提高吸濕、保濕效果。
【主權項】
1.一種日光溫室土壤自動蓄熱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后墻布置的豎直加熱腔和位于地下的換熱通道,豎直加熱腔和換熱通道連通,換熱通道的末端連通進氣口,其中,所述豎直加熱腔由金屬板、后墻和豎直龍骨圍城,金屬板包括一中板和分別安裝在中板兩側部的兩個側板,豎直龍骨包括一對子龍骨,子龍骨包括限位部、連接部和固定部,限位部和固定部分別安裝在限位部兩端,所述限位部頂靠在中板的外側面上,固定部固定在后墻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日光溫室土壤自動蓄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通道由底部窮實的土層、兩側砌筑的磚墻和頂部的預制板圍城。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日光溫室土壤自動蓄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通道由底部窮實的土層、兩側砌筑的土胚墻和頂部的預制板圍城。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日光溫室土壤自動蓄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通道由底部夯實的土層、兩側夯土墻和頂部的預制板圍城。5.根據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日光溫室土壤自動蓄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口的周壁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部,該延伸部相對地面的高度是10-20厘米。6.根據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日光溫室土壤自動蓄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板的外表面上鋪置吸熱涂層。7.根據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日光溫室土壤自動蓄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磚墻、土胚墻或夯土墻上設置蜂窩孔。
【文檔編號】A01G9/24GK205511237SQ201620333561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0日
【發明人】宋基盛, 宋尚周
【申請人】宋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