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培植單元及其所形成的培植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植物培植單元及其所形成的培植系統,包括基礎箱和能夠拆卸地設置在基礎箱上的培植箱;基礎箱大致呈桶狀包括有桶底壁和桶側壁,在基礎箱的前桶側壁上設置有能夠讓培植箱擱置到基礎箱上的前側口,在基礎箱的底部設置有桶底漏水孔;培植箱呈上部敞口的長條型盆狀包括有盆側壁和盆底壁,培植箱大致水平地擱置到基礎箱上,部分培植箱收藏在基礎箱中,培植箱的前端能夠從前側口處延伸出來;對應于收藏在基礎箱中的部分培植箱的盆側壁的頂部設置有側泄水缺口,側泄水缺口的底緣低于培植箱前端的盆前側壁的頂端緣。這樣,水液優先穿過側泄水缺口而溢出并流落到基礎箱內,而使水基本上不會從培植箱前端的盆前側壁的頂端緣溢出。
【專利說明】
植物培植單元及其所形成的培植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能夠裝載植物并能夠進一步形成培植系統(綠化墻)的裝置,具體來說是一種能夠應用于綠化墻上的植物培植單元,所述植物培植單元不僅能夠用于裝載植物,還能夠用于裝載和儲存適量的水,另外還涉及一種由所述植物培植單元堆疊而成的培植系統,所述培植系統實質上也就是綠化墻。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經濟迅速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和居住環境的要求也愈來愈高,改善局部生態環境,甚至擺脫鋼筋混凝土組建的“石屎森林”已經成為人們迫切追求的愿望。由此園林綠化行業從地面綠化發展到建筑空間綠化,垂直綠化技術成為解決對垂直空間進行綠化的tx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0003]垂直綠化技術(又名垂直綠化系統、垂直綠化墻)一般是應用于公共場所,例如用于裝飾護欄、建筑物的外墻體等等。目前常見的垂直綠化系統主要包括綠化墻骨架,擱置在所述骨架上的縱向和橫向排列的多個植物培植器以及能夠為植物供應水份的供水系統,其中的一種垂直綠化系統的具體設計方案其實也可以從專利號為201520074772.X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所披露的新型綠化種植裝置和小型綠化墻中可見一斑,其中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所述201520074772.X中所披露的支架4和種植杯I過分鏤空的結構并不利于水份的儲存,這樣不僅不利于植物的培植,還提高了所述供水系統的工作頻率,增大了綠化系統的維護成本。
[0004]所以也有人針對上述問題,研發出一種自帶儲水功能的垂直綠化系統。具體可以參見專利號為201310307426.7的中國發明專利,該專利披露了一個植物栽培單元及具有其的立體綠化墻,所述植物栽培單元包括:箱體和植物盆體。所述箱體的上部設有澆灌口而在底部設置有排水管,在所述箱體的一側壁開設供所述植物盆體穿過的通孔;當把所述植物盆體穿過所述通孔傾斜地安裝到所述箱體上以使其至少一部分置于所述箱體中,而另一部分伸出到箱體的外側。在所述植物盆體位于所述箱體內的部分設置有多個小小的進水口,而所述進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排水口的高度。這樣,在所述箱體的底部也就是所述排水口的下側空間能夠儲存有部分水份,水份能夠透過進水口進入到所述植物盆體內為植物供應水份。而為了過濾雜質防止所述植物盆體內的淤泥等從所述植物盆體中的雜質進入到所述箱體中,在植物盆體的底部包裹有透水性材料。
【發明內容】
[0005]上述專利201310307426.7中的技術方案解決了植物栽培單元的儲水問題,而且還能夠通過傾斜設置并部分伸出到所述箱體外的植物盆體為植物提供了更大的培植空間,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是顯然易見的,不能忽視。例如,所述植物盆體的進水口設置在下部,澆灌水并不能直接澆灌到所述植物盆體中的土壤上,而是通過從下往上滲透的方式提供水份,顯然其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其次,由于所述植物盆體位于所述箱體內的部分設置的多個進水口的口徑不大,水份的滲透并不明顯從而并不能為植物的根部提供充足的水份,細小的進水口也非常容易被堵塞,為此單靠從下往上的滲水方式并不是有效的供水方式,而且,當所述箱體內的水位降低到所述進水口的下方時,水份則不能通過所述進水口滲入到所述植物盆體內,而由于所述植物盆體的位于所述箱體內的部分基本為致密的壁體,儲存在所述箱體內的水份也不能通過蒸發的形式為植物供水。另外,所述植物盆體傾斜地設置在所述箱體內,整個所述箱體的容納空間不可避免地需要適配性增大,從而提高了所述箱體的制造成本。
[0006]鑒于現有技術中出現的問題,我們研發人員致力對所述植物盆體的結構進行進一步的改進,例如把所述植物盆體的位于所述箱體內的部分設置為鏤空狀,或者直接把所述植物盆體設置為具有上部敞口的盆狀,這樣,通過供水系統澆灑的水能夠直接淋灑到植物的根部或土壤上,讓植物根部能夠充分地接收水份。但是這樣還是出現了令人不滿意的缺陷,當所述植物盆體內的水漫過伸出到所述箱體外的所述植物盆體的外邊緣時會出現溢漏,從而導致地面或支撐所述垂直綠化墻的墻體出現濕透,這樣會影響到所述綠化墻應用環境的衛生問題,而且當所述綠化墻應用到室內作為內部空間的隔離墻時,如出現上述濕透的現象是人們很難接受的。
[0007]鑒于在不斷改進現有技術中發現的問題,我們研發人員進一步對植物培植單元的結構進行改進,使用于培植植物的培植箱保持具有伸出基礎箱的植物容納部,從而能夠為植物提供更大的培植空間的優勢,同時還使植物在充分吸收水份的同時還能夠避免水份的外溢而導致地面或支撐所述垂直綠化墻的墻體出現濕透;另外,還進一步對所述基礎箱的結構進行改進使其能夠更好地與所述培植箱結合,不僅能夠穩固所述培植箱,還能夠方便所述培植箱的放置和更換;其次,研發人員還尋求新的結構方案而使所述基礎箱以及其形成的基礎箱墻具有更為穩固的結構強度。
[0008]為此,基于不斷改進的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植物培植單元,包括基礎箱和能夠拆卸地設置在所述基礎箱上的培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箱大致呈桶狀包括有桶底壁和桶側壁,在所述基礎箱的前桶側壁上設置有能夠讓所述培植箱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的前側口,在所述基礎箱的底部設置有桶底漏水孔;所述培植箱呈上部敞口的長條型盆狀包括有盆側壁和盆底壁,當所述培植箱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時,所述培植箱大致水平地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并且部分培植箱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所述培植箱的前端能夠從所述前側口處延伸出來;對應于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的盆側壁的頂部設置有側泄水缺口,所述側泄水缺口的底緣低于所述培植箱前端的盆前側壁的頂端緣,所述基礎箱的左、右桶側壁的頂部還分別設置有左、右過渡缺口,所述左、右過渡缺口位于同一軸線上。
[0009]其中,所述植物培植單元實質上就是用于培植植物的裝置,不僅能夠承載配置土壤而且也能夠承載植物。
[0010]其中,所述基礎箱是下面將論述到的基礎箱墻或者說是組成垂直綠化墻的基本組合單元,具有放置所述培植箱的容納空間。由于所述基礎箱大致呈桶狀包括有桶底壁和桶側壁,為此,所述基礎箱至少具有大致向上的上部敞口。
[0011]其中,在所述基礎箱的底部設置有桶底漏水孔,這樣借助所述桶底漏水孔能夠把多余的水份排放出來用于培植放置在其下方的植物,從而使位于上方的基礎箱對位于其下方的基礎箱中的植物具有了灌溉功能。當然,當進一步對所述桶底漏水孔的設置位置及其結構作進一步的改進時,還能夠使所述基礎箱具有儲存一定量的水份的功能。例如,把所述桶底漏水孔設置在所述基礎箱的桶側壁上并距離所述桶底壁一定的高度;又或者把所述桶底漏水孔設置在所述桶底壁上。如果采用把所述桶底漏水孔設置在所述桶底壁上的技術方案,為了能夠儲存一定的水量,進一步可以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所述基礎箱的桶底壁上設置有豎立筋板,所述豎立筋板間隔出儲水格和所述桶底漏水孔。為此借助于所述豎立筋板,不僅能夠形成所述儲水格和所述桶底漏水孔,而且也能夠強化所述基礎箱的結構強度。其中所述豎立筋板間隔出的所述儲水格與所述桶底漏水孔之間的差別在于所述儲水格的底部具有封閉的底壁而所述桶底漏水孔的底部沒有底壁或沒有封閉的底壁。
[0012]其中,所述培植箱是用于培植植物的容器,所述植物可以直接放置在所述培植箱中,還可以先用培植袋包裹根部后再放置到所述培植箱上。
[0013]其中,所述培植箱呈上部敞口的長條型盆狀包括有盆側壁和盆底壁,為此,所述培植箱也至少具有大致向上的敞口部。這樣,由供水系統提供的水能夠直接淋灑在植物的根部或根部所在的土壤上。
[0014]其中,當所述培植箱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時,所述培植箱水平地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不僅定義了所述培植箱的布置方式,而且也定義了所述培植箱與所述基礎箱之間的相對定位結構。可以是在所述基礎箱上設置相關的能夠讓所述培植箱水平擱置的專門定位機構,也可以借助于所述豎立筋板或所述豎立筋板與所述基礎箱的前、后桶側壁的配合實現對所述培植箱的水平定位。
[0015]其中,當所述培植箱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時,部分培植箱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所述培植箱的前端能夠從所述前側口處延伸出來,為此定義了所述培植箱與所述基礎箱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所述培植箱能夠通過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的部分容腔接受水份,而通過從所述前側口處延伸出來的部分容腔為所述植物提供更為寬廣的培植空間。
[0016]其次,所述培植箱還可以用于儲存一定量的水液體,此時可以用于水培植物。而為了能夠把所述培植箱適用于土培植物,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的左、右盆側壁的下部或盆底壁上還設置有格柵狀的滲水孔。這樣,所述格柵狀的滲水孔能夠滴漏掉位于所述培植箱中的多余水份,防止過多的水份對植物的根部產生燒根現象。其次,位于所述基礎箱中的水份又能借助于所述格柵狀的滲水孔以蒸發的方式進入到上面的植物根部,進而使所述培植箱內的土壤保持在合理的濕潤度范圍內,而不至于過分干旱或水份過多出現水澇現象。另外,把所述滲水孔布局在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的左、右盆側壁的下部或盆底壁上還能避免由所述滲水孔滲漏出來的水份流落到地面或支撐所述垂直綠化墻的墻體上。
[0017]其中,所述部分培植箱的盆側壁的頂部設置有側泄水缺口,所述側泄水缺口的底緣低于所述培植箱前端的盆前側壁的頂端緣,首先定義了所述側泄水缺口的位置即位于所述部分培植箱的盆側壁的頂部,也定義了所述側泄水缺口的相對深度即所述側泄水缺口的底緣低于所述培植箱前端的盆前側壁的頂端緣。所述缺口是上部敞口形狀的結構。
[0018]根據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由于所述培植箱呈上部敞口的長條型盆狀,為此所述培植箱具有比較大的上部敞口用于接納水液,而且當把植物放置到所述培植箱上時,所述培植箱主要起到承托植物的作用但不會太多的阻礙植物的生長。
[0020]2.由于所述培植箱呈上部敞口的長條型盆狀且所述培植箱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時,所述培植箱水平地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這樣不僅能夠讓所述培植箱中的土壤不會容易地跌落到所述基礎箱中,而且也能夠讓所述培植箱中的全部土壤同時接受澆灌,提高澆灌的效率;其次所述培植箱水平地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也能實現便利于取放所述培植箱,這樣對于高空作業來說特別重要,利于安全取放。
[0021]3.由于對應于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的盆側壁的頂部設置有側泄水缺口,所述側泄水缺口的底緣低于所述培植箱前端的盆前側壁的頂端緣,這樣,由于所述側泄水缺口在所述部分培植箱的盆側壁的頂部并呈敞口狀,所述培植箱中的植物根部及其土壤不會容易堵塞所述側泄水缺口,相反即使流入到所述培植箱中的水不能及時或有效地從所述培植箱的滲水孔排出,但當所述基礎箱中的水位逐漸攀升并超過所述側泄水缺口的底緣時,水液優先穿過所述側泄水缺口而溢出并流落到所述基礎箱內,而使水基本上不會從所述培植箱前端的盆前側壁的頂端緣溢出。通過所述側泄水缺口的底緣確定了所述培植箱的最高水位。這樣當其應用到室內時,能夠大大減少水從所述培植箱上滴落到地面。
[0022]4.由于所述基礎箱的左、右桶側壁的頂部還分別設置有左、右過渡缺口,所述左、右過渡缺口位于同一軸線上,為此能夠借助于所述左、右過渡缺口與外部穿插過來的橫向定位桿結合,實現對所述基礎箱以及位于其上的所述培植箱定位,并進一步實現建立起綠化墻。
[0023]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在所述基礎箱的桶底壁上設置有豎立筋板,所述豎立筋板間隔出儲水格和桶底漏水孔;當所述培植箱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時,位于所述基礎箱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的盆底壁擱置在所述豎立筋板上。
[0024]其中,所述儲水格是一種能夠儲存少量水份的小容腔,當外部停止向所述培植箱中的土壤或植物根部供水時,就能通過所述儲水格中所存儲的水以蒸發的方式向位于其上下位置的所述培植箱中的植物或土壤提供水份。
[0025]其次,所述豎立筋板又能夠為所述培植箱提供定位和支撐,讓所述培植箱能夠可靠地水平擱置在所述基礎箱中。
[0026]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豎立筋板的板頂部與對應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的盆底壁適配。所述適配,可以是一種支撐適配,也可以是定位適配。
[0027]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基礎箱的前側口的上部是呈敞口狀的空缺。這樣,當需要把所述培植箱從所述基礎箱上拆卸下來或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時,所述空缺能夠為所述培植箱提供足夠的偏擺移動空間從而使所述培植箱能夠順暢地完成拆裝操作。特別是當在現場將所述培植箱組裝到所述基礎箱中時,能夠采用從上往下降落的方式安裝。
[0028]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基礎箱的底部還設置有定位止口,所述定位止口的外周尺寸小于所述基礎箱上部敞口的內周尺寸。這樣,上層的所述基礎箱的定位止口能夠與下層的所述基礎箱的上部敞口結合而形成穩固的上下堆疊、止口定位結構。
[0029]垂直綠化墻不僅能夠用于裝飾建筑物的墻體表面,實質上所述豎立墻體還可以作為獨立的綠化系統而獨自站立,此時垂直綠化墻具有屏風效果,而為了能夠使垂直綠化墻至少具有兩個立面的裝飾效果,人們希望垂直綠化墻的正、反兩面都能夠布置綠化植物予以裝飾。為此還需要對所述培植單元進行結構改進,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基礎箱的后桶側壁的中央部分設置有能夠讓所述培植箱穿過的后側孔,當所述培植箱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時,所述培植箱的前、后端能夠分別延伸出所述基礎箱的前桶側壁、后桶側壁,中間部分培植箱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所述側泄水缺口的底緣低于所述培植箱后端的盆后側壁的頂端緣。這樣,擴大了植物的生長空間,培養在所述培植箱內的植物能夠向所述基礎箱的前、后兩側延伸生長而且能夠同時裝飾垂直綠化墻的正、反兩面。
[0030]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基礎箱的左、右桶側壁的上部還分別設置有能夠讓螺絲穿過的左、右通孔。這樣,螺絲穿過所述左、右通孔把相鄰的兩個所述基礎箱連接一起,增強相鄰的兩個所述基礎箱的連接強度。
[0031]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基礎箱的前桶側壁上部的空缺處還設置有相向延伸的左、右側邊,所述側邊構成前桶側壁的上部壁體并連接到所述前桶側壁的下部壁體。這樣,所述左、右側邊能夠降低所述空缺處對所述前桶側壁的結構強度的削弱程度,增強所述前桶側壁的結構強度以及支撐強度。
[0032]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至少二個所述基礎箱左、右布置并且一體化成型而形成多單元基礎箱,相鄰的二個所述基礎箱之間設置有一個間隔側壁。這樣,大大節省了基礎箱之間的安裝操作,從而也就簡化了所述綠化墻的安裝操作以及提高了安裝效率。
[0033]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上還設置有向外延伸的定位筋板;當所述培植箱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時,所述定位筋板被卡在所述基礎箱的前桶側壁和后桶側壁之間。
[0034]其中,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上還設置有定位筋板,也就是說,當所述培植箱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時,所述定位筋板也收藏到所述基礎箱中。
[0035]其中,所述基礎箱的前桶側壁和后桶側壁能夠限定所述定位筋板的移動空間,借助所述基礎箱的前桶側壁、后桶側壁與所述定位筋板的結合,能夠防止所述培植箱意外受力時在前、后方向上產生過大的位移而脫離所述基礎箱的支撐而掉落。但是,當把所述培植箱稍微往上提時能夠使所述定位筋板越過所述基礎箱的前桶側壁或后桶側壁而順利地把所述培植箱抽離所述基礎箱。由此可見,所述定位筋板能夠適當地對所述培植箱進行定位,但并不會阻礙所述培植箱人為有目的地抽離所述基礎箱。
[0036]本發明還提出一種應用所述植物培植單元的培植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排列和上、下排列的多個所述基礎箱,多個所述基礎箱形成基礎箱墻,橫向供水管插入到所述基礎箱的左、右桶側壁上的左、右過渡缺口中。
[0037]其中,所述培植系統也就是上面論述到的垂直綠化墻。而所述基礎箱墻是所述培植系統的主體骨架部分,所述基礎箱墻決定了所述培植系統的外觀形態以及體積大小。
[0038]而為了提高所述基礎箱墻的穩固性,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基礎箱墻左、右兩邊的側箱體,所述側箱體包括一個上下貫通的成筒狀的貫通腔,所述貫通腔中收藏有豎立定位柱和上水管,所述上水管連通所述橫向供水管;還包括橫向定位桿,所述基礎箱的左、右桶側壁上分別設置有兩個所述過渡缺口,所述橫向定位桿貫穿在其中一個所述過渡缺口中并固連所述豎立定位柱。
[0039]其中,所述貫通腔中收藏有豎立定位柱和上水管,首先,特顯了所述貫通腔的收藏性,所述貫通腔能夠起到收藏所述豎立定位柱和上水管的作用。特別當在所述基礎箱墻左、右兩邊從下往上排列多個所述側箱體時,上下對應設置的多個貫通腔能夠把整條或大部分的所述豎立定位柱和上水管予以收藏,而使所述豎立定位柱和上水管完美地融合到所述基礎箱墻上而不會過分出格的暴露在觀察者的面前而影響所述培植系統的裝飾效果。而與此同時,所述豎立定位柱實質上也就通過與所述貫通腔的結合而把上下排列的所述側箱體串連一起,能夠增強所述側箱體在縱向方向上的連接強度,進而提高了所述基礎箱墻的結構穩定性。其次,所述貫通腔的收藏性也導致所述貫通腔對所述豎立定位柱和上水管起到保護作用,防止所述豎立定位柱和上水管長期暴露在自然環境中而損壞。
[0040]其中,所述基礎箱的左、右桶側壁上分別設置有兩個所述過渡缺口,所述橫向定位桿貫穿在其中一個所述過渡缺口中并固連所述豎立定位柱,這樣,借助所述橫向定位桿能夠把位于同一排的多個所述基礎箱串連一起而提高所述基礎箱在橫向方向上的連接強度。而當所述橫向定位桿固連所述豎立定位柱時,縱橫交錯的所述豎立定位柱和橫向定位桿連接為一個輔助支撐架,提高所述基礎箱墻的結構穩定性。
[0041]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側箱體還包括至少一個所述基礎箱,所述基礎箱與所述貫通腔左右布置并一體化成型。這樣,所述側箱體不僅具有上述的收藏和保護的功能,還具有了培養植物的功能。
[0042]由于本發明具有上述特點和優點,為此可以應用到植物培植單元及其所形成的培植系統。
【附圖說明】
[0043]圖1是應用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植物培植單元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44]圖2是第一種培植箱的側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0045]圖3是第一種培植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46]圖4是第二種培植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47]圖5是多單元基礎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所述多單元基礎箱由左、右布置的基礎箱一體化成型;
[0048]圖6是多單元基礎箱俯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0049]圖7是圖6中A-A方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為了便于觀看,把所述剖面圖旋轉了180°使所述多單元基礎箱處于使用狀態時的站立狀態;
[0050]圖8是所述側箱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51 ]圖9是所述植物培植單元組建而成的培植系統1000的局部裝配圖;
[0052]圖10是第三種培植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3]下面結合附圖對應用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植物培植單元及其所形成的培植系統的結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54]如圖所示,一種植物培植單元,包括基礎箱I和能夠拆卸地設置在所述基礎箱I上的培植箱2;所述基礎箱I大致呈桶狀包括有桶底壁11和桶側壁12,在所述基礎箱I的前桶側壁122上設置有讓所述培植箱2擱置到所述基礎箱I上的前側口 1220,在所述基礎箱I的底部設置有桶底漏水孔(110,111);所述培植箱2呈上部敞口的長條型盆狀包括有盆側壁22和盆底壁21,當所述培植箱2大致水平地擱置到所述基礎箱I上時,所述培植箱2中的部分培植箱2b收藏在所述基礎箱I中,所述培植箱2的前端2a能夠從所述前側口 1220處延伸出來;對應于收藏在所述基礎箱I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2b的盆側壁22的頂部設置有側泄水缺口(2201、2211),所述側泄水缺口(2201、2211)的底緣(2201&、2211&)低于所述培植箱2前端2&的盆前側壁222的頂端緣222a。
[0055]下面結合附圖對上述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
[0056]如圖5、圖6和圖7所示,所述基礎箱I是下面將論述到的基礎箱墻1000的主要組成部分,具有放置所述培植箱2的容納空間。所述基礎箱I包括有桶底壁11和桶側壁12,其中,所述桶側壁12包括有前桶側壁122、后桶側壁123、左桶側壁124以及右桶側壁125。所述桶底壁11和桶側壁12圍成大致呈桶狀的容納腔并具有大致向上的上部敞口 10。在所述基礎箱I的前桶側壁122上設置有讓所述培植箱2擱置到所述基礎箱I上的前側口 1220,所述前側口1220上部是呈敞口狀的空缺1220a。這樣,當需要把所述培植箱2從所述基礎箱I上拆卸下來或擱置到所述基礎箱I上時,所述空缺1220a能夠為所述培植箱2提供足夠的偏擺移動空間從而使所述培植箱2能夠順暢地完成拆裝操作。
[0057]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基礎箱I的前桶側壁122上部的空缺處1220a還設置有相向延伸的左、右側邊(1221、1222),所述側邊(1221、1222)構成前桶側壁122的上部壁體并連接到所述前桶側壁122的下部壁體。這樣,所述左、右側邊(1221、1222)能夠降低所述空缺1220a處對所述前桶側壁122的結構強度的削弱程度,增強所述前桶側壁122的結構強度以及支撐強度,防止所述基礎箱I在上下方向排列時所述前桶側壁122受力而變形而影響到所述基礎箱墻1000的結構穩定性。
[0058]如圖5和圖6所示,在所述基礎箱I的桶底壁11上設置有一對橫向豎立筋板(I15、118)以及一對豎向豎立筋板(116、117),所述豎立筋板(115、118、116、117)的板頂部與對應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的盆底壁適配。所述適配,可以是一種支撐適配,也可以是定位適配。所述豎立筋板(115、118、116、117)縱橫交錯間隔出三個儲水格(112、113、114)和一對左右分置的桶底漏水孔(110、111)。所述儲水格(112、113、114)能夠存儲一定量的水份,并能夠在停止澆灌后仍能夠為培植在所述培植箱2內的植物提供水份。而從所述培植箱2或從所述儲水格(112、113、114)內溢出的水又能夠通過所述桶底漏水孔(110、111)排放出來用于培植放置在其下方的植物。為此,所述基礎箱I具有儲水功能,同時又具有為放置在其下方的植物提供水份的澆灌功能。當然,為了使所述基礎箱I具有上述功能,可以改變所述桶底漏水孔(110、111)的布局方式,例如把所述桶底漏水孔(110、111)設置在所述桶側壁12的底部并距離所述桶底壁11 一定的高度,這樣,在所述桶底漏水孔(110、111)的下方空間形成儲水空間,此時則可以省略所述豎立筋板(115、118、116、117)的設置。
[0059]如圖5所示,所述基礎箱I的左、右桶側壁(124、125)的上部還分別設置有能夠讓螺絲穿過的左、右通孔(1240、1250),另外,在所述基礎箱I的左、右桶側壁(124、125)的上部還分別設置有具有向上敞口的左過渡缺口( 1241、1242)、右過渡缺口( 1251、1252),所述左過渡缺口 1241和右過渡缺口 1251位于同一軸線上,所述左過渡缺口 1242和右過渡缺口 1252位于同一軸線上。
[0060]所述基礎箱I的底部還設置有定位止口13,所述定位止口 13的外周尺寸L2小于所述基礎箱I的上部敞口 10的內周尺寸L3。這樣,如圖9所示,上層的所述基礎箱I的定位止口13能夠與下層的所述基礎箱I’的上部敞口 10’結合而形成穩固的上下堆疊結構。
[0061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二個所述基礎箱(1、Ia)左、右布置并且一體化成型而形成多單元基礎箱100,所述右桶側壁125成為隔離相鄰的二個所述基礎箱(l、la)之間的間隔側壁。這樣,大大節省了基礎箱(l、la)之間的安裝操作,從而也就簡化了所述綠化墻的安裝操作以及提高了安裝效率。而且通過所述基礎箱(l、la) —體化成型的構造能夠提高二個所述基礎箱(l、la)之間的連接強度。當然所述多單元基礎箱100還可以由左、右布置的三個、四個等二個以上的所述基礎箱一體化成型。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基礎箱(l、la)具有類似的結構,為此不再分別介紹。
[0062]如圖2和圖3所示是適用于水培的培植箱2,所述培植箱2呈上部敞口的長條型盆狀包括有盆側壁22和盆底壁21。其中,所述盆側壁22包括盆左側壁220、盆側右壁221、盆前側壁222和盆后側壁223。所述盆左側壁220、盆側右壁221、盆前側壁222、盆后側壁223和所述盆底壁21圍成大致呈盆狀的培植腔并具有大致向上的敞口部。當所述培植箱2擱置到所述基礎箱I上時,所述培植箱2大致水平地擱置到所述基礎箱I上,所述培植箱2的前端2a從所述前側口 1220處延伸出來,所述培植箱2中的部分培植箱2b收藏在所述基礎箱I中。這樣,所述培植箱2能夠通過收藏在所述基礎箱I中的部分容腔接受水份,而通過從所述前側口 1220處延伸出來的部分容腔為所述植物提供更為寬廣的培植空間。
[0063]對應于收藏在所述基礎箱I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2b的所述盆左側壁220、盆右側壁221的頂部分別設置有側泄水缺口( 2201、2211 ),所述側泄水缺口( 2201、2211)的上部呈敞口形狀,所述側泄水缺口(2201、2211)的底緣(2201&、2211&)低于所述培植箱2前端2&的盆前側壁222的頂端緣222a,并且它們之間具有L4的間距。這樣,由于所述側泄水缺口(2201、2211)在所述部分培植箱2b的盆側壁(220、221)的頂部并呈敞口狀,所述培植箱2中的植物根部不會容易堵塞所述側泄水缺口(2201、2211),但當所述培植箱2的水位逐漸攀升并超過所述側泄水缺口(2201、2211)的底緣(2201a、2211a)時,水液優先穿過所述側泄水缺口(2201a、2211a)而溢出并流落到所述基礎箱I內,通過所述側泄水缺口(2201、2211)的底緣確定了所述培植箱2的最高水位,所述培植箱2內的基本上不能越過所述最高水位而從所述培植箱2前端2a的盆前側壁222的頂端緣222a溢出而滴落到地面或支撐墻體上。
[0064]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收藏在所述基礎箱I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2b上還設置有向外延伸的定位筋板23。所述定位筋板23設置在所述部分培植箱2b的盆底壁21上并向下凸起。當所述培植箱2大致水平擱置到所述基礎箱I上時,所述定位筋23板被卡在所述基礎箱I的前桶側壁122和后桶側壁123之間。所述基礎箱I的前桶側壁122和后桶側壁123能夠限定所述定位筋板23的移動空間,借助所述基礎箱I的前桶側壁122、后桶側壁123與所述定位筋板23的結合,能夠防止所述培植箱2意外受力時而在前、后方向上產生過大的位移而脫離所述基礎箱I的支撐而掉落。但是,當把所述培植箱2稍微往上提時能夠使所述定位筋板23越過所述基礎箱I的前桶側壁122或后桶側壁123而順利地把所述培植箱2抽離所述基礎箱I。由此可見,所述定位筋板23能夠適當地對所述培植箱2進行定位,但并不會阻礙人為有目的地所述培植箱2抽離所述基礎箱I。
[0065]本發明還提出一種適用于土培的培植箱2’,如圖1和圖4所示,所述適用于土培的培植箱2 ’與所述適用于水培的培植箱2的結構類似的。當把所述培植箱2 ’大致水平擱置到所述基礎箱Ia上時,所述培植箱2’的前端2a’同樣地從所述前側口 1220處延伸出來,所述培植箱2 ’中的部分培植箱2b ’同樣地收藏在所述基礎箱Ia中。不同的是,收藏在所述基礎箱Ia中的部分培植箱2b’的左、右盆側壁(220’、221’)的下部和盆底壁21’上還設置有格柵狀的滲水孔24’,所述滲水孔24’位于側泄水缺口(2201’、2211’)的下方。這樣,所述格柵狀的滲水孔24 ’能夠滴漏掉位于所述培植箱2 ’中的多余水份,防止過多的水份對植物的根部產生燒根現象。其次,位于所述基礎箱Ia中的水份又能借助于所述格柵狀的滲水孔24’以蒸發的方式進入到上面的植物根部,進而使所述培植箱2 ’內的土壤保持在合理的濕潤度范圍內,而不至于過分干旱或水份過多出現水澇現象。另外,把所述滲水孔24 ’布局在收藏在所述基礎箱I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2b ’的左、右盆側壁(220 ’、221’)的下部和盆底壁21 ’上還能避免由所述滲水孔24’滲漏出來的水份流落到地面或支撐所述垂直綠化墻的墻體上。
[0066]另外,圖4中所示的培植箱2’與圖2、圖3中所述的培植箱2還存在一個區別點。如圖1所示,所述培植箱2’還設置有延伸出所述基礎箱Ia的后端2c’。相應地需要對所述基礎箱Ia的結構作進一步的改進,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基礎箱Ia的后桶側壁123a的中央部分設置有能夠讓所述培植箱穿過的后側孔1230,當所述培植箱2’大致水平擱置到所述基礎箱Ia上時,所述培植箱2’的前、后端(2a’、2c’)能夠分別延伸出所述基礎箱Ia的前桶側壁122a、后桶側壁123a,所述中間部分培植箱2b’收藏在所述基礎箱Ia中,所述側泄水缺口(2201’、2211’)的底緣低于所述培植箱2’后端2c’的盆后側壁223’的頂端緣223a’。這樣,擴大了植物的生長空間,培養在所述培植箱2’內的植物能夠向所述基礎箱Ia的前、后兩側延伸生長而且能夠同時裝飾垂直綠化墻的正、反兩面,能夠使垂直綠化墻至少具有兩個立面的裝飾效果。當然適用于水培的培植箱也可以采用如圖4中所示的培植箱2’兩頭延伸出所述基礎箱的結構,這種結構對適用于水培的培植箱的功能不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0067]如圖9所示是應用所述植物培植單元組建而成的培植系統1000的局部裝配圖,所述培植系統1000包括左、右排列和上、下排列的多個所述多單元基礎箱100,多個所述多單元基礎箱100形成基礎箱墻。所述培植系統1000還包括橫向定位桿6和連接有上水管(圖中未畫出)的供水系統。在組建所述基礎箱墻時,可以混搭使用水培的所述培植箱2以及土培的所述培植箱2’。為了論述的方便,下面把位于最上層的基礎箱標記為基礎箱I,而把位于其下方的基礎箱標記為基礎箱I ’(所述基礎箱I和所述基礎箱I ’具有類似的結構)。
[0068]每數排,例如5排、6排、7排等上下堆疊的多單元基礎箱100組成一個小綠化模塊,而為了能夠向所述小綠化模塊中的植物供應水份,會在最上層的所述多單元基礎箱100上設置橫向供水管4,所述橫向供水管4插入到所述基礎箱I的左、右桶側壁上的左、右過渡缺口(1242、1252)中,所述橫向供水管4連通上水管(圖中未畫出)。這樣,由所述橫向供水管4向最上層的所述基礎箱I內的植物供水,由所述橫向供水管4淋灑出來的水液會一部分儲存在基礎箱I內,一部分儲存在所述培植箱2內,而剩余的部分會通過所述桶底漏水孔(110、111)漏出并落入到位于下方的所述基礎箱I’內。這樣,水份從上往下逐排進行澆灌。而為了能夠在保證位于上層的所述培植箱已經預留有足夠的水份后能夠盡快地把多余的水供應到下方基礎箱內的植物,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當所述培植箱(2、2’)擱置到所述基礎箱(1、Γ)上時,所述側泄水缺口(2201、2211)與所述桶底漏水孔(110、111)上下對應設置,并且所述側泄水缺口(2201、2211)的垂直投影區域與所述桶底漏水孔(110、111)的垂直投影區域存在重疊區域。這樣,從所述側泄水缺口( 2201、2211)泄漏出來的水液中至少有部分水液能夠直接通過所述桶底漏水孔(110、111)而流落到位于其下方的培植單元上,至少不用等待所述儲水格在盛滿的情況下往外溢水再對下方的培植單元供水。當然作為另一種實施方案,所述側泄水缺口(2201、2211)的垂直投影區域部分地落入到所述桶底漏水孔(110、111)的孔徑范圍內這也是可行的方案。其次它們實際上也不用上下對應,落入到所述基礎箱中的多余水份會自動地從所述桶底漏水孔(110、111)流出。
[0069]而為了提高所述基礎箱墻的穩固性,如圖9所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基礎箱墻左邊的左側箱體3和設置在所述基礎箱墻的右邊的右側箱體(圖中未畫出),所述左側箱體3和右側箱體具有類似的結構,下面以所述左側箱體3為例作說明。如圖8所示,所述左側箱體3包括一個上下貫通的成筒狀的貫通腔30,所述貫通腔30通過隔離壁33分隔為兩個小貫通腔(31、32),兩個所述小貫通腔(31、32)分別用于收藏有豎立定位柱5和所述上水管(圖中未畫出)。其中,所述貫通腔30中收藏有所述豎立定位柱5和上水管,首先,特顯了所述貫通腔30的收藏性,所述貫通腔30能夠起到收藏所述豎立定位柱5和上水管的作用。特別當在所述基礎箱墻左、右兩邊從下往上排列多個所述側箱體3時,上下對應設置的多個貫通腔30能夠把整條或大部分的所述豎立定位柱5和上水管予以收藏,而使所述豎立定位柱5和上水管完美地融合到所述基礎箱墻上而不會過分出格的暴露在觀察者的面前而影響所述培植系統的裝飾效果。而與此同時,所述豎立定位柱5實質上也就通過與所述貫通腔30的結合而把上下排列的所述側箱體3串連一起,能夠增強所述側箱體3在縱向方向上的連接強度,進而提高了所述基礎箱墻的結構穩定性。其次,所述貫通腔30的收藏性也導致所述貫通腔30對所述豎立定位柱5和上水管起到保護作用,防止所述豎立定位柱5和上水管長期暴露在自然環境中而損壞。
[0070]所述側箱體3還包括3個基礎箱(113、1(3、1(1),所述基礎箱(113、1(3、1(1)與所述貫通腔30左右布置并一體化成型。這樣,所述側箱體3不僅具有上述的收藏和保護的功能,還具有了培養植物的功能。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基礎箱(lb、lc、ld)和上述基礎箱I具有類似的結構,為此不再充分論述所述基礎箱(lb、Ic、Id)的結構。
[0071]而為了進一步提高所述基礎箱墻的穩固性,所述橫向定位桿6貫穿所述基礎箱(I或I’)的左、右過渡缺口(1241、1251)并固連所述豎立定位柱5。這樣借助于所述左、右過渡缺口(1241、1251)與外部穿插過來的橫向定位桿6結合能夠把位于同一排的多個所述基礎箱I串連一起而提高所述基礎箱I在橫向方向上的連接強度。而當所述橫向定位桿6固連所述豎立定位柱5時,綜合交錯的所述豎立定位柱5和橫向定位桿6連接為一個輔助支撐架,實現對所述基礎箱(I或I’)以及位于其上的所述培植箱(2或2’)定位,并進一步實現建立起綠化墻,提高所述綠化墻的結構穩定性。
[0072]另外,還包括有一對分別定位到所述左側箱體3和所述多單元基礎箱100上的定位片(61、62),所述定位片(61、62)具有一對水平排列的安裝通孔(610、620),所述橫向定位桿6和橫向供水管4分別穿套所述安裝通孔(610、620)。一對所述定位片(61、62)分別設置在所述左側箱體3的右桶側壁125b和所述多單元基礎箱100的左桶側壁124的內側,螺絲63穿過所述定位片(61、62)、右桶側壁125b上的右通孔和左桶側壁124上的左通孔鎖定到所述螺母64上。這樣,所述螺絲63不僅起到定位所述定位片(61、62)的作用,還能夠把相鄰的所述左側箱體3和所述多單元基礎箱100連接一起,增強相鄰的左側箱體3和所述多單元基礎箱100之間的連接強度。當然在相鄰的所述多單元基礎箱100同樣可以采用螺絲連接一起的連接方式。而與此同時,所述橫向定位桿6和橫向供水管4也借助所述定位片(61、62)連接到所述基礎箱(l、la、lb、lc或Id)上。
[0073]其次,為了裝飾所述貫通腔30的前側壁,本發明還提出另一種培植箱2’’,如圖9和圖10所述,所述培植箱2’’與上述論述到的培植箱2具有類似的結構,不同之處在于在所述培植箱2’ ’的前端2a’ ’的側旁還設置有折彎箱體20’ ’。在所述折彎箱體20’ ’上同樣可以培植植物。
【主權項】
1.植物培植單元,包括基礎箱和能夠拆卸地設置在所述基礎箱上的培植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箱大致呈桶狀包括有桶底壁和桶側壁,在所述基礎箱的前桶側壁上設置有能夠讓所述培植箱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的前側口,在所述基礎箱的底部設置有桶底漏水孔;所述培植箱呈上部敞口的長條型盆狀包括有盆側壁和盆底壁,當所述培植箱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時,所述培植箱大致水平地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并且部分培植箱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所述培植箱的前端能夠從所述前側口處延伸出來;對應于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的盆側壁的頂部設置有側泄水缺口,所述側泄水缺口的底緣低于所述培植箱前端的盆前側壁的頂端緣,所述基礎箱的左、右桶側壁的頂部還分別設置有左、右過渡缺口,所述左、右過渡缺口位于同一軸線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培植單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礎箱的桶底壁上設置有豎立筋板,所述豎立筋板間隔出儲水格和所述桶底漏水孔;當所述培植箱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時,位于所述基礎箱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的盆底壁擱置在所述豎立筋板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培植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豎立筋板的板頂部與對應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的盆底壁適配。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培植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箱的前側口的上部是呈敞口狀的空缺。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培植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箱的底部還設置有定位止口,所述定位止口的外周尺寸小于所述基礎箱上部敞口的內周尺寸。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培植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箱的后桶側壁的中央部分設置有能夠讓所述培植箱穿過的后側孔,當所述培植箱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時,所述培植箱的前、后端能夠分別延伸出所述基礎箱的前桶側壁、后桶側壁,中間部分培植箱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所述側泄水缺口的底緣低于所述培植箱后端的盆后側壁的頂端緣。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培植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箱的左、右桶側壁的上部還分別設置有能夠讓螺絲穿過的左、右通孔。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培植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礎箱的前桶側壁上部的空缺處還設置有相向延伸的左、右側邊,所述側邊構成前桶側壁的上部壁體并連接到所述前桶側壁的下部壁體。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培植單元,其特征在于,至少二個所述基礎箱左、右布置并且一體化成型而形成多單元基礎箱,相鄰的二個所述基礎箱之間設置有一個間隔側壁。10.根據權利要求1到9任一所述的植物培植單元,其特征在于,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的左、右盆側壁的下部或盆底壁上還設置有格柵狀的滲水孔。11.根據權利要求1到9任一所述的植物培植單元,其特征在于,收藏在所述基礎箱中的所述部分培植箱上還設置有向外延伸的定位筋板;當所述培植箱擱置到所述基礎箱上時,所述定位筋板被卡在所述基礎箱的前桶側壁和后桶側壁之間。12.應用權利要求1到11任一所述的植物培植單元的培植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排列和上、下排列的多個所述基礎箱,多個所述基礎箱形成基礎箱墻,橫向供水管插入到所述基礎箱的左、右桶側壁上的左、右過渡缺口中。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培植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基礎箱墻左、右兩邊的側箱體,所述側箱體包括一個上下貫通的成筒狀的貫通腔,所述貫通腔中收藏有豎立定位柱和上水管,所述上水管連通所述橫向供水管;還包括橫向定位桿,所述基礎箱的左、右桶側壁上分別設置有兩個所述過渡缺口,所述橫向定位桿貫穿在其中一個所述過渡缺口中并固連所述豎立定位柱。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培植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側箱體還包括至少一個所述基礎箱,所述基礎箱與所述貫通腔左右布置并一體化成型。
【文檔編號】A01G31/06GK205431200SQ201521124760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31日
【發明人】區應紹
【申請人】區應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