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馬鈴薯培育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原原種馬鈴薯培育裝置,特別是一種占地面積小的新型原原種馬鈴薯培育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馬鈴薯原原種的培育也是其先進科學技術的體現,目前馬鈴薯原原種的培育主要廣泛采用溫室棚內進行培育,但是在建造溫室棚及其相關設施建設時間長,有時為了選址對土地進行大面的的開墾,增加了建設成本,占地面積大,不利于土地的節約,使用不便。此夕卜,培育原原種馬鈴薯時,營養液是原料經混合后才能用于噴灑,但是現有技術中,營養液存在往往是將原料加入液體中,待原料溶解后,將其用于噴灑,這樣制成的營養液的濃度不均勻,用于噴灑馬鈴薯時,導致馬鈴薯吸收的營養不一樣,導致原原種的質量均勻。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馬鈴薯培育裝置。該裝置具有使用便捷,操作方便,占地空間小的特點。營養液的濃度均勻,從而使得原原種馬鈴薯質量均勻。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新型馬鈴薯培育裝置,包括營養液混合裝置、營養液混合裝置與培育箱連接;所述營養液混合裝置包括營養液混合腔,營養液混合腔頂部設有進料口,營養液混合腔的側板上設有出料口,出料口經管子與培育箱連接,營養液混合腔的頂板上還設有2根相互平行的攪拌軸,攪拌軸上設有攪拌葉,攪拌軸與第一錐齒輪連接,第一錐齒輪之間設有第二錐齒輪,第一錐齒輪與第二錐齒輪嚙合,第二錐齒輪經軸與電機連接;所述培育箱包括儲液腔,儲液腔底部設有第一出液孔,第一出液孔與噴淋管連接,噴淋管下方設有頂層培育盤,頂層培育盤下方設有中間層培育盤,頂層培育盤和中間層培育盤的底面均設有呈折線分布的噴灑管,噴灑管上設有噴灑孔,噴灑管下方設有底層培育盤,底層培育盤下方設有收集腔,收集腔下方設有控制器,儲液腔底部還設有第二出液孔,第二出液孔與營養液輸送管連接,營養液輸送管與噴灑管連接。
[0005]前述的新型馬鈴薯培育裝置中,所述收集腔經回收管與儲液腔連接,回收管上設有水栗,回收管置于收集腔內的一端設有過濾棉。
[0006]前述的新型馬鈴薯培育裝置中,所述培育箱上設有觀察窗。
[0007]前述的新型馬鈴薯培育裝置中,所述第一出液孔和第二出液孔處均設有過濾網。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啟動電機,電機可驅動第二錐齒輪轉動,從而驅動第一錐齒輪轉動,且2根攪拌軸上的第一錐齒輪轉動方向相反,從而使2個攪拌軸的轉動方向相反,攪拌葉隨攪拌軸轉動,從而對營養液進行攪拌,可增加原料的溶解速度,轉動動方向相反可使得營養液被攪拌充分,均勻,從而使營養液的濃度均勻。噴灑管上設有噴灑孔,噴灑管呈折線狀分布在培育盤底面,這樣可使營養液均勻的噴灑在中間層培育盤和底層培育盤上,噴灑效果好,從而使馬鈴薯原原種質量更均勻。收集腔可將多余的營養液進行收集,然后通過水栗將收集營養液栗回儲液腔中,重新利用,可有效節約營養液,降低成本,避免了營養液的浪費。設置觀察窗,可以時時觀察培育箱內的情況,并根據培育箱內的情況調節控制器,使培育箱內的環境較佳。設置過濾網和過濾棉,可將營養液中的雜質進行過濾,避免雜質堵塞噴營養液輸送管、回收管和噴淋管。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0011]圖3是噴灑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2]附圖中的標記為:1_營養液混合裝置,2-培育箱,3-營養液混合腔,4-進料口,5-出料口,6-攪拌軸,7-第一錐齒輪,8-第二錐齒輪,9-軸,10-電機,11-管子,12-儲液腔,13-第一出液孔,14-噴淋管,15-第二出液孔,16-營養液輸送管,17-頂層培育盤,18-收集腔,19-控制器,20-噴灑管,21-噴灑孔,22-回收管,23-水栗,24-觀察窗,25-過濾網,26-中間層培育盤,27-底層培育盤,28-過濾棉,29-攪拌葉。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限制的依據。
[0014]實施例。一種新型馬鈴薯培育裝置,構成如圖1-3所示,包括營養液混合裝置1、營養液混合裝置I與培育箱2連接;所述營養液混合裝置I包括營養液混合腔3,營養液混合腔3頂部設有進料口 4,營養液混合腔3的側板上設有出料口 5,出料口 5經管子11與培育箱2連接,管子11上設有開關,營養液混合腔3的頂板上還設有2根相互平行的攪拌軸6,攪拌軸6上設有攪拌葉29,攪拌軸6與第一錐齒輪7連接,第一錐齒輪7之間設有第二錐齒輪8,第一錐齒輪I與第二錐齒輪8嚙合,第二錐齒輪8經軸9與電機10連接;所述培育箱2包括儲液腔12,儲液腔12底部設有第一出液孔13,第一出液孔13與噴淋管14連接,噴淋管14下方設有頂層培育盤17,頂層培育盤17下方設有中間層培育盤26,頂層培育盤17和中間層培育盤26的底面均設有呈折線分布的噴灑管20,噴灑管20的兩端和噴淋管14上均設有電磁閥,噴灑管20上設有噴灑孔21,噴灑管20下方設有底層培育盤27,底層培育盤27下方設有收集腔18,收集腔18下方設有控制器19,儲液腔12底部還設有第二出液孔15,第二出液孔15與營養液輸送管16連接,營養液輸送管16與噴灑管20連接。
[0015]所述收集腔18經回收管22與儲液腔12連接,回收管22上設有水栗23,回收管22置于收集腔18內的一端設有過濾棉28。可將多余的營養液經回收管22栗入儲液腔12中,重新利用。設置過濾棉28可避免回收管22堵塞。
[0016]所述培育箱2上設有觀察窗24。可以時時觀察培育箱內的情況,并根據培育箱內的情況調節控制器,使培育箱內的環境較佳。
[0017]所述第一出液孔13和第二出液孔15處均設有過濾網25。可避免營養液中的雜質進入噴淋管14和營養液輸送管16中,堵塞噴淋管14和營養液輸送管16。
[0018]所述培育箱2內還設有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和照明燈,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和照明燈均與控制器19連接。可時時檢測培育箱2中的溫度和濕度,然后根據溫濕度的檢測結果,通過控制器19調整培育箱2中各元件的工作,以使培育箱2中的溫度和濕度適合,照明燈可為培育箱2提供光源。
[0019]工作原理:將營養液原料及水按配比經進料口 4放入營養液混合腔3中,關閉管子11,啟動電機10,電機10驅動軸9轉動,軸9帶動第二錐齒輪8轉動,第二錐齒輪8帶動2根攪拌軸6上的第一錐齒輪7轉動,2根攪拌軸6上的第一錐齒輪7的攪拌方向相反,從而使2根攪拌軸6的轉動方向相反,攪拌軸6上的攪拌葉29隨攪拌軸6轉動,轉動方向也相反,攪拌葉29對營養液進行攪拌,這樣攪拌的效果比較好,攪拌后所得的營養液濃度均勻。待營養液攪拌好之后,打開管子11,使營養液經管子11流入儲液腔12中,當需要噴灑營養液時,打開噴灑管20的兩端和噴淋管14上的電磁閥,一部分營養液經噴淋管14噴灑在頂層培育盤17上的原原種馬鈴薯上,一部分營養液經營養液輸送管16進入噴灑管20中,然后經噴灑孔21灑在中間層培育盤26和底層培育盤27的原原種馬鈴薯上。噴灑多余的營養液經頂層培育盤17、中間層培育盤26和底層培育盤27流入收集腔18中,當收集腔18中的營養液累積較多時,啟動水栗23,使收集腔18中的營養液經回收管22進入儲液腔12中,重新用來噴灑。
【主權項】
1.一種新型馬鈴薯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營養液混合裝置(I)、營養液混合裝置(I)與培育箱(2 )連接;所述營養液混合裝置(I)包括營養液混合腔(3 ),營養液混合腔(3 )頂部設有進料口(4),營養液混合腔(3)的側板上設有出料口(5),出料口(5)經管子(11)與培育箱(2 )連接,營養液混合腔(3 )的頂板上還設有2根相互平行的攪拌軸(6 ),攪拌軸(6 )上設有攪拌葉(29),攪拌軸(6)與第一錐齒輪(7)連接,第一錐齒輪(7)之間設有第二錐齒輪(8),第一錐齒輪(7)與第二錐齒輪(8)嚙合,第二錐齒輪(8)經軸(9)與電機(10)連接;所述培育箱(2 )包括儲液腔(12),儲液腔(12)底部設有第一出液孔(13 ),第一出液孔(13)與噴淋管(14)連接,噴淋管(14)下方設有頂層培育盤(17),頂層培育盤(17)下方設有中間層培育盤(26),頂層培育盤(17)和中間層培育盤(26)的底面均設有呈折線分布的噴灑管(20),噴灑管(20)上設有噴灑孔(21),噴灑管(20)下方設有底層培育盤(27),底層培育盤(27 )下方設有收集腔(18 ),收集腔(18 )下方設有控制器(19 ),儲液腔(12 )底部還設有第二出液孔(15 ),第二出液孔(15 )與營養液輸送管(16 )連接,營養液輸送管(16 )與噴灑管(20)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馬鈴薯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腔(18)經回收管(22)與儲液腔(12)連接,回收管(22)上設有水栗(23),回收管(22)置于收集腔(18)內的一端設有過濾棉(2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2)上設有觀察窗(24)。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馬鈴薯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孔(13)和第二出液孔(15)處均設有過濾網(2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馬鈴薯培育裝置,包括營養液混合裝置、營養液混合裝置與培育箱連接;所述營養液混合裝置包括營養液混合腔,營養液混合腔頂部設有進料口,營養液混合腔的側板上設有出料口,出料口經管子與培育箱連接,營養液混合腔的頂板上還設有2根相互平行的攪拌軸,攪拌軸上設有攪拌葉,攪拌軸與第一錐齒輪連接,第一錐齒輪之間設有第二錐齒輪,第一錐齒輪與第二錐齒輪嚙合,第二錐齒輪經軸與電機連接。該裝置具有使用便捷,操作方便,占地空間小的特點。營養液的濃度均勻,從而使得原種馬鈴薯質量均勻。
【IPC分類】A01C23/04
【公開號】CN205179728
【申請號】CN201520795823
【發明人】張紹榮, 曾亞紅, 張勇, 李友祥
【申請人】貴州恒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