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條帶集攏秸稈還田旋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秸桿還田旋耕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條帶集攏秸桿還田旋耕機。
【背景技術】
[0002]農作物收獲后在農田里留下大量秸桿,農民一般就地焚燒秸桿,不僅造成了嚴重的污染,而且存在不少安全隱患,還浪費了秸桿中的有益成分。
[0003]在秸桿利用技術中,最直接的就是秸桿粉碎還田技術。為了保證后一茬作物的播種,被粉碎后的秸桿通常被翻埋或者混合進土壤中。傳統耕作一般采用鏵式犁翻埋,此方法能夠有效將秸桿翻埋入土,而且能夠破除根茬,但是對土壤結構的破壞很大,不利于水土保持,而且需要大馬力拖拉機,動力消耗大,作業成本高。現有的處理方式通常為原位還田,旱田通常采用反轉埋茬旋耕機,將秸桿原位混合入土,完成秸桿還田作業。混合入土工藝,需要用旋耕機對地面進行旋耕。目前的旋耕機均為全面旋耕,即無差別的對整個田塊進行旋耕。全面旋耕動力消耗大,土壤擾動大。
[0004]專利CN 101283640A公開了一種秸桿乳粉旋耕機,其先將秸桿固定在地表上,再用旋耕刀進行旋耕,能夠較好的粉碎秸桿,但是需要安裝一個乳輥,因此需要更大馬力的拖拉機,造成土壤壓實。專利CN 101720577A公開了一種玉米秸桿還田旋耕機,提出了小型玉米秸桿還田旋耕機的概念,配合手扶拖拉機,后端帶有鎮壓輪,旋耕軸兩端沒有支臂,不易產生秸桿拖掛現象。但目前在平原地區,手扶拖拉機正逐漸被大型拖拉機替代,這種適用于手扶拖拉機的旋耕機將會逐漸被大馬力帶動的旋耕機代替。因此,需要一種適應秸桿量大、動土量少、能耗小的寬幅旋耕機。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條帶集攏秸桿還田旋耕機,以解決現有秸桿還田旋耕機存在的對土壤結構破壞大、能耗大的問題。
[0006]—種條帶集攏秸桿還田旋耕機,機架3的兩端、前梁4的兩端分別與相應側的側板14連接,懸掛裝置10安裝在前梁4上,齒輪箱2固定在機架3上,右旋耕軸8、左旋耕軸12分別一端與齒輪箱2輸出端相連,另一端與相應側的側板14通過端蓋13相連,右旋耕軸8和左旋耕軸12上設置有旋耕刀,還包括撥草裝置,撥草裝置安裝在前梁4上;所述旋耕刀包括間隔排列在右旋耕軸8和左旋耕軸12上的長旋耕刀11和短旋耕刀9 ;旋耕作業時,撥草裝置將播種帶間的秸桿集攏到播種帶上,長旋耕刀11對應播種帶,對秸桿和根茬集中旋耕,短旋耕刀9對應播種帶間,對播種帶間進行淺旋耕。
[0007]所述撥草裝置包括撥草裝置支架6和撥草盤7 ;撥草裝置支架6安裝在前梁4上,兩個撥草盤7安裝在一個撥草裝置支架6上,撥草盤7在撥草裝置支架6上能夠轉動。
[0008]優選的,撥草盤7軸線沿水平方向的角度為40° -55°且盤面朝外,沿垂直方向的角度為20° -35°且盤面朝下。
[0009]優選的,所述撥草盤7邊緣開刃。
[0010]優選的,所述撥草盤7為球面圓盤。
[0011]優選的,旋耕刀按I至多條螺旋線規則排列在右旋耕軸8和左旋耕軸12上,且右旋耕軸8和左旋耕軸12上的螺旋線旋向相反,旋角相同。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3]1、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先將秸桿集攏成帶狀,再用條帶集攏旋耕機旋耕的秸桿還田的方式,針對這種秸桿還田方式設計了條帶集攏秸桿還田旋耕機,為秸桿直接還田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0014]2、本實用新型秸桿還田效率高,不需要進行全幅旋耕,不僅減小了機具動土量,從而大大減小了普通旋耕機對土壤結構的破壞,而且降低了能耗,是一種有效的保護性耕作機具。
[0015]3、本實用新型機具結構緊湊,制造加工工藝簡單,有利于推廣和應用。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一種條帶集攏秸桿還田旋耕機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一種條帶集攏秸桿還田旋耕機主視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一種條帶集攏秸桿還田旋耕機A-A面剖視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一種條帶集攏秸桿還田旋耕機的撥草裝置分解視圖;
[0020]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一種條帶集攏秸桿還田旋耕機的旋耕軸上長、短旋耕刀與地面對應情況示意圖。
[0021]標號說明:1-輸入軸,2-齒輪箱,3-機架,4-前梁,5-U型螺栓,6_撥草裝置支架,7-撥草盤,8-右旋耕軸,9-短旋耕刀,10-懸掛裝置,11-長旋耕刀,12-左旋耕軸,13-端蓋,
14-側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應該強調的是,下述說明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為了限制本專利的范圍及其應用。
[0023]如圖1、圖2、圖3所示,機架3的兩端、前梁4的兩端分別與相應側的側板14焊接。懸掛裝置10通過U型螺栓5安裝在前梁4上。齒輪箱2用螺栓固定在機架3上。左旋耕軸12、右旋耕軸8分別一端與齒輪箱輸出端相連,另一端與相應側的側板14通過端蓋13相連。前梁4上安裝有撥草裝置,撥草裝置包括撥草裝置支架6以及撥草盤7,撥草裝置支架6通過U型螺栓5安裝在前梁4上,撥草盤7是球面圓盤,兩個撥草盤7通過軸承安裝在一個撥草裝置支架6上,撥草盤7在撥草裝置支架6上能夠轉動。撥草盤7軸線沿水平方向的角度為45°且盤面朝外,沿垂直方向的角度為30°且盤面朝下。旋耕刀包括長旋耕刀11和短旋耕刀9,按兩條螺旋線間隔排列在右旋耕軸8和左旋耕軸12上,且右旋耕軸8和左旋耕軸12上的螺旋線旋向相反,旋角相同。
[0024]條帶集攏秸桿還田旋耕機,通過三點懸掛裝置(包括懸掛裝置10和齒輪箱2頂蓋上的孔)安裝在拖拉機上。拖拉機動力通過萬向節傳遞給輸入軸1,經過齒輪箱2的傳動及變速,動力傳遞給左旋耕軸12和右旋耕軸8。前梁4上的撥草裝置首先將播種帶間的經過粉碎的秸桿撥向播種帶。當旋耕機前進時,撥草盤7與地面摩擦,產生轉動,從而將秸桿撥向一側。撥草盤7的邊緣開刃,能夠將秸桿切斷,因此,撥草裝置不易產生秸桿纏繞和壅土。經過撥草盤7的處理,秸桿大部分集中在播種帶上,兩個播種帶間幾乎沒有秸桿。旋耕軸8和旋耕軸12上的長旋耕刀11對應秸桿較多的播種帶,短旋耕刀9對應秸桿較少的播種帶間,進行旋耕作業,如圖5所示,集中切碎秸桿、破除玉米根茬,混合了秸桿和土壤,還減小了土壤擾動和動力浪費,而且有利于之后的播種。
[0025]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的【具體實施方式】,但專利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專利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專利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條帶集攏秸桿還田旋耕機,機架(3)的兩端、前梁(4)的兩端分別與相應側的側板(14)連接,懸掛裝置(10)安裝在前梁⑷上,齒輪箱(2)固定在機架(3)上,右旋耕軸(8)、左旋耕軸(12)分別一端與齒輪箱(2)輸出端相連,另一端與相應側的側板(14)通過端蓋(13)相連,右旋耕軸(8)和左旋耕軸(12)上設置有旋耕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撥草裝置,所述撥草裝置安裝在前梁(4)上;所述旋耕刀包括間隔排列在右旋耕軸(8)和左旋耕軸(12)上的長旋耕刀(11)和短旋耕刀(9);旋耕作業時,撥草裝置將播種帶間的秸桿集攏到播種帶上,長旋耕刀(11)對應播種帶,對秸桿和根茬集中旋耕,短旋耕刀(9)對應播種帶間,對播種帶間進行淺旋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條帶集攏秸桿還田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撥草裝置包括撥草裝置支架(6)和撥草盤(7);所述撥草裝置支架(6)安裝在前梁上,兩個所述撥草盤(7)安裝在一個所述撥草裝置支架(6)上,所述撥草盤(7)在所述撥草裝置支架(6)上能夠轉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條帶集攏秸桿還田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撥草盤(7)軸線沿水平方向的角度為40° -55°且盤面朝外,沿垂直方向的角度為20° -35°且盤面朝下。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條帶集攏秸桿還田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撥草盤(7)邊緣開刃。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條帶集攏秸桿還田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撥草盤(7)為球面圓盤。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條帶集攏秸桿還田旋耕機,其特征在于,旋耕刀按I至多條螺旋線規則排列在右旋耕軸(8)和左旋耕軸(12)上,且右旋耕軸(8)和左旋耕軸(12)上的螺旋線旋向相反,旋角相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秸稈還田旋耕機技術領域,提出了一種先將秸稈集攏成帶狀,再用條帶集攏旋耕機旋耕的秸稈還田的方式,針對這種秸稈還田方式設計了一種條帶集攏秸稈還田旋耕機,該條帶集攏秸稈還田旋耕機還包括撥草裝置,撥草裝置安裝在前梁上,且旋耕刀包括間隔排列在右旋耕軸(8)和左旋耕軸(12)上的長旋耕刀(11)和短旋耕刀(9);所述撥草裝置首先將播種帶間的秸稈集攏到播種帶上,然后,長旋耕刀(11)對應播種帶,對秸稈和根茬集中旋耕,短旋耕刀(9)對應播種帶間,對播種帶間進行淺旋耕,秸稈還田效率高,不僅大大減小了普通旋耕機對土壤結構的破壞,而且降低了能耗,為秸稈直接還田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IPC分類】A01D82/00
【公開號】CN204929700
【申請號】CN201520719720
【發明人】李洪文, 尤炳曉, 王慶杰, 何進, 李問盈, 王曉燕, 章志強, 鄭智旗, 鄭侃
【申請人】中國農業大學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