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蝌蚪孵化到變態成蛙整個生長過程的循環蛙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產養殖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適合蝌蚪孵化到變態成蛙整個生長過程的循環蛙池。
【背景技術】
[0002]蛙類養殖業作為新興的農業產業,其發展速度快、前景好。棘胸蛙屬兩棲綱蛙科,是我國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即是國家保護動物又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工養殖棘胸蛙既對保護生態環境有著重要的意義又有很高的經濟效益。棘胸蛙屬于流水生活型,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動的食物,主要以昆蟲、蜈蚣、蜘蛛、蠅蛆類為食物,人工馴養棘胸蛙,由野生變為家養,生活環境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工飼養棘胸蛙必須對蛙池進行合理的設計,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環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發明人提供了一種庭院式蛙類養殖池(授權公告號CN203015656 U),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透水的池體、設于池體內的進水系統和排水系統、設于池體開口上的遮光層;所述池體內包括依次相連的陸地、淺水區、深水區,所述陸地上設有餌料臺,淺水區上設有供蛙類棲息的洞穴、植物種植坑;所述排水系統包括設于池體內最低處的排水口和用于調節池體內水位高度的排水裝置。該種庭院式蛙類養殖池能有效提高幼蛙的成活率,但在蝌蚪變態成幼蛙時需要轉池,因此該種再生劑添加系統還有待進一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適合蝌蚪孵化到變態成蛙整個生長過程的循環蛙池。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適合蝌蚪孵化到變態成蛙整個生長過程的循環蛙池,包括不透水的池體、設于池體上的遮光層和餌料臺,其特征在于:還包循環水系統,所述池體由隔板分隔成多個淺水區和至少一個深水區,淺水區與深水區相連通、且淺水區與深水區間組成U形通道,所述遮光層設置于淺水區上方,所述餌料臺與淺水區連接,所述循環水系統包括進水口、循環水槽和出水口,該進水口、出水口分別與兩個不相連的淺水區連通、循環水槽兩端分別與進水口和出水口連接、且循環水槽順著U形通道布置依次通過所有的淺水區與深水區。
[0006]進一步的,池體被分隔依次排列的第一淺水區、第一深水區、第二深水區、第二淺水區。
[0007]進一步的,池體底部的截面為弧形結構。
[0008]進一步的,池體底采用水泥和清水沙混合而成。
[0009]進一步的,池體側壁設有緩沖層。
[0010]進一步的,緩沖層包括設置于池體內的泡沫板層、及填充于泡沫板層與池體內壁間的氣泡墊層。
[0011]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循環蛙池,適合蝌蚪孵化到變態成蛙整個生長過程,蝌蚪和蛙的活動空間大,有利于蝌蚪及成蛙的生長,蝌蚪變態成蛙時不需要轉池,直接養到商品蛙出售;使用該種循環蛙池飼養時,便于工作人員的管理、投喂餌料、清理蛙池中的餌料殘留物及排池物,可通過循環水系統對整池消毒和換水,不會出現死水。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循環蛙池的俯視圖。
[0013]圖2為循環蛙池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0015]參照圖1、圖2所示,適合蝌蚪孵化到變態成蛙整個生長過程的循環蛙池,包括不透水的池體1、遮光層2、餌料臺3和循環水系統4 ;
[0016]池體I由石板分隔成依次連通的第一淺水區11、第一深水區12、第二深水區13、第二淺水區14,第一淺水區11與第一深水區12、第一深水區12與第二深水區13、第二深水區13與第二淺水區14間組成U形通道,池體I底部的截面為弧形結構,采用水泥和清水沙混合,池體側壁設有緩沖層15,緩沖層包括設置于池體內的泡沫板層151、及填充于泡沫板層與池體內壁間的氣泡墊層152 ;
[0017]遮光層2使用壓縮的泡沫板,該遮光層2設置于第一淺水區11與第二淺水區14上方;
[0018]餌料臺3使用石板材制成,該餌料臺3與第一淺水區11、第二淺水區14連接;
[0019]循環水系統4包括進水口 41、循環水槽42和出水口 43,該進水口 41與第一淺水區11連通、出水口與第二淺水區連通、循環水槽43兩端分別與進水口 41和出水口 43連接、且循環水槽43順著U形通道布置依次通過第一淺水區11、第一深水區12、第二深水區13、第二淺水區14。
[0020]參照圖1、圖2所示,上述適合蝌蚪孵化到變態成蛙整個生長過程的循環蛙池,蝌蚪和蛙的活動空間大,有利于蝌蚪及成蛙的生長,蝌蚪變態成蛙時不需要轉池,直接養到商品蛙出售;使用該種循環蛙池飼養時,便于工作人員的管理、投喂餌料、清理蛙池中的餌料殘留物及排池物,可通過循環水系統對整池消毒和換水,不會出現死水。
[0021]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若干【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
【主權項】
1.適合蝌蚪孵化到變態成蛙整個生長過程的循環蛙池,包括不透水的池體、設于池體上的遮光層和餌料臺,其特征在于:還包循環水系統,所述池體由隔板分隔成多個淺水區和至少一個深水區,淺水區與深水區相連通、且淺水區與深水區間組成U形通道,所述遮光層設置于淺水區上方,所述餌料臺與淺水區連接,所述循環水系統包括進水口、循環水槽和出水口,該進水口、出水口分別與兩個不相連的淺水區連通、循環水槽兩端分別與進水口和出水口連接、且循環水槽順著U形通道布置依次通過所有的淺水區與深水區。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蝌蚪孵化到變態成蛙整個生長過程的循環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體被分隔依次排列的第一淺水區、第一深水區、第二深水區、第二淺水區。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蝌蚪孵化到變態成蛙整個生長過程的循環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體底部的截面為弧形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適合蝌蚪孵化到變態成蛙整個生長過程的循環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體底采用水泥和清水沙混合而成。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蝌蚪孵化到變態成蛙整個生長過程的循環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體側壁設有緩沖層。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適合蝌蚪孵化到變態成蛙整個生長過程的循環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層包括設置于池體內的泡沫板層、及填充于泡沫板層與池體內壁間的氣泡墊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合蝌蚪孵化到變態成蛙整個生長過程的循環蛙池,其包括不透水的池體、遮光層和餌料臺,還包循環水系統,所述池體由隔板分隔成多個淺水區和至少一個深水區,淺水區與深水區相連通、且淺水區與深水區間組成U形通道,所述遮光層設置于淺水區上方,所述餌料臺與淺水區連接,所述循環水系統包括進水口、循環水槽和出水口,該進水口、出水口分別與兩個不相連的淺水區連通、循環水槽兩端分別與進水口和出水口連接、且循環水槽順著U形通道布置依次通過所有的淺水區與深水區。上述循環蛙池有利于蝌蚪及成蛙的生長,便于工作人員的管理、投喂餌料、清理蛙池中的餌料殘留物及排池物,不會出現死水。
【IPC分類】A01K67/02
【公開號】CN204888395
【申請號】CN201520626827
【發明人】蘇建豐, 蘇進全
【申請人】福建省德化縣雙全農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