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秸稈集束收放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機,尤其涉及一種與聯合收割機配套使用的秸桿集束收放
目.0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通常沒有秸桿收集裝置;稻谷在經過扶禾、切割、輸送和脫粒作業后,秸桿被直接拋出而散落于田間,然后再通過人力、專用機械、或秸桿收集車對散落四處的秸桿進行收集;不僅比較麻煩、效率低、投入成本大,而且收集率也低。若能開發一種與半喂入式水稻聯合收割機配套使用、能保證秸桿集束整齊堆放的裝置,則無疑會對降低收割成本、提高收割效率產生積極的作用。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秸桿集束收放裝置,以達到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在作業過程中源源不斷收集秸桿、并在行駛過程中將秸桿成堆定量卸車的目的。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括支架、與該支架活動連接的翻轉托架;所述支架由彎曲成凹字形結構的限位桿、彎曲成倒L形狀并分別固定在該限位桿兩個頂端的滑桿、分別固定在兩滑桿上的安裝座構成,所述翻轉托架由鉸接在兩滑桿之間的主托桿框、固定在該主托桿框一外側或兩外側的擋桿構成。
[0005]主托桿框上固定有與之垂直的副托桿框。
[0006]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因此可將本實用新型安裝在脫粒裝置的秸桿出口處,用于承接被拋出的秸桿。當秸桿收集達到一定重量后,翻轉托架便會因失去平衡而繞鉸接點順時針翻轉,從而將秸桿整齊、定量地釋放于田間,便于后續收集;徹底避免了傳統聯合收割機將秸桿直接拋出后四處散落、難以收集的缺陷。本實用新型不僅可確保秸桿整齊堆放,而且不必改變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的原有結構;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無需動力等優點。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08]圖2是圖1中的A向視圖;
[0009]圖3是圖2的俯視圖。
[0010]圖中:滑桿1、安裝座2、擋桿3、限位桿4、主托桿框5、副托桿框6。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2]如圖1?3所示:支架上有與之活動連接的翻轉托架。所述支架由向上彎曲成凹字形結構的限位桿4、彎曲成倒L形狀并分別固定在該限位桿兩個頂端的滑桿1、分別固定在兩滑桿I 一端的安裝座2構成;所述翻轉托架由鉸接在兩滑桿I之間呈口字形、或凹字形、或目字形結構的主托桿框5、固定在該主托桿框兩外側的擋桿3構成。
[0013]當主托桿框5繞鉸接點順時針翻轉時,為了避免此時拋出的秸桿沿途散落,在主托桿框5上固定有與之垂直的副托桿框6 ;該副托桿框呈口字形、或凹字形、或目字形結構。
[0014]工作原理:當秸桿被源源不斷地從脫粒裝置的出口拋出時,秸桿便會沿兩滑桿I下滑至主托桿框5上。當秸桿堆積達到一定重量后,主托桿框5便會失去平衡而繞鉸接點順時針翻轉,直至擋桿3碰到滑桿I ;此時,從脫粒裝置出口繼續拋出的秸桿則滑落至副托桿框6上。當主托桿框5上秸桿被卸落于田間后,主托桿框5又會因失重而繞鉸接點逆時針翻轉,直至主托桿框5碰到限位桿4 ;此時,堆積在副托桿框6上的秸桿便會被轉移至主托桿框5上。如此循環往復,便可將秸桿源源不斷地定量、整齊地釋放于田間,從而便于后續收集。
【主權項】
1.一種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秸桿集束收放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與該支架活動連接的翻轉托架;所述支架由向上彎曲成凹字形結構的限位桿(4)、彎曲成倒L形狀并分別固定在該限位桿兩個頂端的滑桿(I)、分別固定在兩滑桿(I)上的安裝座(2)構成,所述翻轉托架由鉸接在兩滑桿(I)之間的主托桿框(5)、固定在該主托桿框一外側或兩外側的擋桿(3)構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秸桿集束收放裝置,其特征在于:主托桿框(5)上固定有與之垂直的副托桿框(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秸稈集束收放裝置,屬于農機;旨在提供一種能確保秸稈集束收集和釋放的裝置。它包括支架、與該支架活動連接的翻轉托架;所述支架由向上彎曲成凹字形結構的限位桿(4)、彎曲成倒L形狀并分別固定在該限位桿兩個頂端的滑桿(1)、分別固定在兩滑桿(1)上的安裝座(2)構成,所述翻轉托架由鉸接在兩滑桿(1)之間的主托稈框(5)、固定在該主托稈框一外側或兩外側的擋桿(3)構成。本實用新型不僅可確保秸稈堆放整齊,而且不必改變半喂入式水稻聯合收割機的原有結構;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無需動力等優點,是一種與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配套使用的秸稈收放裝置。
【IPC分類】A01D34/71, A01D43/06
【公開號】CN204741810
【申請號】CN201520471864
【發明人】尹健, 肖龍祥, 孔朵朵, 肖龍, 黃海
【申請人】尹健
【公開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