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葉甲成蟲捕捉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昆蟲捕捉設備,具體是一種粟葉甲成蟲捕捉器。
【背景技術】
[0002]粟葉甲是近年來危害谷子、黍子的重要害蟲之一,主要以幼蟲鉆到谷子、粟子心葉內取食葉肉僅留葉脈,使葉片呈絲狀,影響光合作用,嚴重時可降低產量20-30%。其幼蟲生活在心葉內,噴灑農藥難以達到心葉內或者接觸到害蟲身體上,防治效果較差。人工捕捉成蟲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每只雌成蟲可產卵140余粒,產卵歷期達30余天,捕殺成蟲可顯著降低田間落卵量和幼蟲密度。6月下旬谷子、黍子長到15-20厘米高時,粟葉甲成蟲開始出現,它有個特性就是每日早上或傍晚氣溫較低時爬到植株頂部葉尖上交配或者取食,而且植株或者其身體一旦受到觸動,立刻就會掉在地上裝死以躲避天敵而不是飛走,人們利用這個特點,一邊中耕除草,一邊觸動植株將假死跌到地上的成蟲直接用鋤頭搗死或者預先在植株行間鋪塑料布收集假死跌落的成蟲集中消滅,還有用小口飲料瓶子將瓶口放在成蟲下輕撥使其跌到瓶內,有的直接用手捏死,也有用高壓電擊殺的,這些方法都存在捕捉效率低、用工多,或者制作成本高、傷害天敵、報廢后對環境有污染等缺點,難以在實際生產中推廣應用。
[0003]現有技術一:將塑料布鋪于谷子、黍子行間,輕輕抖動植株使之墜落后進行人工集中捕殺。
[0004]現有技術一的缺點:費工、效率低。每畝地捕捉一次需要3個工左右。
[0005]現有技術二:用飲料瓶捕捉。一手拿飲料瓶,打開瓶蓋,將瓶口輕輕放在粟葉甲成蟲下邊,另一只手把粟葉甲成蟲撥到瓶內,蓋上蓋子,防止瓶子里面的蟲子從瓶底爬到瓶口逃跑。發現另一只粟葉甲成蟲時,走過去重復上述步驟。
[0006]現有技術二的缺點:1、作業半徑小。作業半徑只有0.5米左右,再遠,人只能走過去操作。2、作業動作多。捕捉時需擰開蓋子,捕捉后須立即將蓋子擰好,否則,捕到的蟲子有可能爬到瓶口飛走。3、瓶內的蟲子有時會逃跑。在打開蓋子時,爬到瓶口的蟲子有時會飛走。4、捕捉蟲子時,需要下蹲、彎腰,時間長了,易疲勞,腰酸腿疼。5、工作效率低。每畝地捕捉一次需要2.5個工左右。
[0007]現有技術三(電子捕蟲器,黃詩鵬等,專利號95219587.9公告日1996年8月7日)將蓄電池的12伏直流電通過升壓器增高成為500-1000伏的交流電,通過捕蟲桿和接蟲桿把高壓電接到植株上,將植株上的害蟲殺死。
[0008]現有技術三的缺點:1、對操作人不安全。植株上帶有500-1000伏的電壓,人如觸碰到帶電植株葉片或者不慎碰到電線,容易觸電傷亡。2、對天敵有傷害。植株上害蟲和天敵同時存在,通電后天敵也會被殺死。3、捕捉粟葉甲成蟲成功率低。粟葉甲成蟲很敏感,植株稍微振動,就裝死會跌落地下,兩根桿子只要不同時接觸到植株,粟葉甲成蟲就會在第一次觸碰植株未帶電時,跌落逃跑;捕殺對象只有處在兩個帶電接觸點之間,才能被捕殺,粟葉甲成蟲早晚在葉尖上活動容易發現,其余時間在地上或者葉子背面,很難發現,發現粟葉甲成蟲后,很難將捕蟲桿放在粟葉甲上邊。4、對環境有污染。報廢的蓄電池可對環境造成污染。5、成本高。一個電子捕蟲器,制作成本在500元左右。
【發明內容】
[0009]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人工捕捉粟葉甲時存在效率低,用工多的問題,特別提供一種粟葉甲成蟲捕捉器。
[0010]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粟葉甲成蟲捕捉器,包括收集裝置和捕捉裝置,所述的收集裝置包括收集桿和收集瓶,收集桿一端固定連接有圓柱形的收集瓶,收集瓶內設有漏斗,漏斗的寬口與收集瓶的瓶口固定連接,漏斗窄口設置在收集瓶內部。
[0011]所述的捕捉裝置包括捕捉桿,捕捉桿一端設有三角形鉤片,鉤片與捕捉桿垂直設置。
[0012]所述的收集瓶為飲料瓶的下半圓柱體部分,漏斗為飲料瓶的上半圓錐體部分,收集瓶和漏斗的連接處設有互相對應的扎孔,收集瓶和漏斗由細鐵絲穿過扎孔將兩部分扎緊固定而成。
[0013]所述的鉤片是邊長為4.2厘米的等邊三角形片。
[0014]所述的收集桿和捕捉桿為直徑2.5-3厘米,長I米的竹竿。
[0015]6月上旬,谷子、黍子約20厘米高時,粟葉甲成蟲開始出現于田間,早上6-8時,下午18-20時,粟葉甲成蟲在谷子或粟子苗頂部葉尖上取食或者交配時,一手持長柄漏斗瓶伸到粟葉甲成蟲下邊,另一手持長柄鉤片把粟葉甲成蟲拔到漏斗即可,然后再捉另一只(對)。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I)提高了捕捉效率,減輕勞動強度。粟葉甲成蟲入口面積增大,是飲料瓶口的25倍,使粟葉甲更容易跌入瓶中;增加了粟葉甲成蟲爬出瓶子的難度,成蟲在瓶子內不會飛翔,能貼著瓶內壁向上爬到接縫處,但不會向下爬,所以在不封口的情況下,粟葉甲成蟲不會逃走,減少了揭蓋子、蓋蓋子兩道工序;給漏斗瓶接一長柄,再配合長柄鉤片,擴大作業半徑,可以直立行走作業,減輕了勞動強度。
[0018](2)對粟葉甲天敵無傷害,保護了生態環境。
[0019](3)對人安全。
[0020](4)報廢后對環境無污染。
[0021](5)降低了制作成本。由廢舊物資制作而成,整個裝置材料成本不足I元錢,是電子捕蟲器的1/500。
[0022](6)保護了生態環境,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使用該裝置,使捕捉粟葉甲成蟲變的簡單快速,成為防治粟葉甲的重要方法,這樣就可以顯著減少農藥的使用,天敵受到保護,農藥殘留降低。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本實用新型收集器的主視圖;
[0024]圖2是本實用新型收集器的俯視圖;
[0025]圖3是本實用新型捕捉器的主視圖;
[0026]圖4是本實用新型鉤片示意圖;
[0027]圖中1-收集桿,2-漏斗,3-收集瓶,4-捕捉桿,5-鉤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一種粟葉甲成蟲捕捉器,包括收集裝置和捕捉裝置,所述的收集裝置包括收集桿I和收集瓶3,收集桿I 一端固定連接有圓柱形的收集瓶3,收集瓶3內設有漏斗2,漏斗2的寬口與收集瓶3的瓶口固定連接,漏斗2窄口設置在收集瓶3內部。
[0029]所述的捕捉裝置包括捕捉桿4,捕捉桿4 一端設有三角形鉤片5,鉤片5與捕捉桿
4垂直設置。
[0030]所述的收集瓶3為飲料瓶的下半圓柱體部分,漏斗2為飲料瓶的上半圓錐體部分,收集瓶3和漏斗2的連接處設有互相對應的扎孔,收集瓶3和漏斗2由細鐵絲穿過扎孔將兩部分扎緊固定而成。
[0031]所述的鉤片5是邊長為4.2厘米的等邊三角形片。
[0032]所述的收集桿I和捕捉桿4為直徑2.5-3厘米,長I米的竹竿。
[0033]I)材料:2.5升飲料瓶子一個,粗鐵絲兩短,細鐵絲100cm,直徑2.5_3cm、長Im的竹竿兩根,4.2X4.2的薄鐵皮一塊。
[0034]2)工具:見到,鉗子,錐子。
[0035]3)制作過程:用剪刀沿飲料瓶圓錐體與圓柱體結合線下0.5cm處的上半部分整體剪下,擰去瓶蓋,反轉瓶口朝下插入飲料瓶下半圓柱體部分,兩部分剪口對齊,用錐子從離圓柱體上沿0.5cm處均勻扎3個孔,同時把圓錐體壁扎透,用細鐵絲穿過扎孔將兩部分扎緊固定,做成漏斗瓶;把其中一段粗鐵絲的一端彎成圓圈,大小以剛好套在飲料瓶圓柱體上略緊為宜,另一段粗鐵絲的一端彎成邊長為4cm的等邊三角形,另一端與第二個竹竿頭部相連,用細鐵絲固定,三角形面與竹竿垂直,內向彎曲呈圓弧形,把4.2cmX4.2cm的薄鐵皮剪成一個邊長為4.2cm的等邊三角形片,做成像鋤頭狀的長柄鉤片。
[0036]4)使用方法:6月上旬,谷子、黍子約20cm高時,粟葉甲成蟲開始出現于田間,早上6-8時,下午18-20時,粟葉甲成蟲在谷子或黍子苗頂部葉尖上取食或交配時,一手持長柄漏斗瓶伸到粟葉甲成蟲下邊,另一手持長柄鉤片把粟葉甲成蟲撥到漏斗即可。
【主權項】
1.一種粟葉甲成蟲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裝置和捕捉裝置,所述的收集裝置包括收集桿(I)和收集瓶(3 ),收集桿(I) 一端固定連接有圓柱形的收集瓶(3 ),收集瓶(3 )內設有漏斗(2),漏斗(2)的寬口與收集瓶(3)的瓶口固定連接,漏斗(2)窄口設置在收集瓶(3)內部; 所述的捕捉裝置包括捕捉桿(4),捕捉桿(4)一端設有三角形鉤片(5),鉤片(5)與捕捉桿(4)垂直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粟葉甲成蟲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瓶(3)為飲料瓶的下半圓柱體部分,漏斗(2)為飲料瓶的上半圓錐體部分,收集瓶(3)和漏斗(2)的連接處設有互相對應的扎孔,收集瓶(3)和漏斗(2)由細鐵絲穿過扎孔將兩部分扎緊固定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粟葉甲成蟲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鉤片(5)是邊長為4.2厘米的等邊三角形片。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粟葉甲成蟲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桿(I)和捕捉桿(4)為直徑2.5-3厘米,長I米的竹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昆蟲捕捉設備,具體是一種粟葉甲成蟲捕捉器。解決了人工捕捉粟葉甲時存在效率低,用工多的問題,一種粟葉甲成蟲捕捉器,包括收集裝置和捕捉裝置,所述的收集裝置包括收集桿和收集瓶,收集桿一端固定連接有圓柱形的收集瓶,收集瓶內設有漏斗,漏斗的寬口與收集瓶的瓶口固定連接,漏斗窄口設置在收集瓶內部。本實用新型提高了捕捉效率,減輕勞動強度。
【IPC分類】A01M3-00
【公開號】CN204305921
【申請號】CN201420704822
【發明人】鄭竹勝, 邢鯤, 趙飛, 張維玲, 鄭瑞霞
【申請人】鄭竹勝
【公開日】2015年5月6日
【申請日】2014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