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于家居種植培養的金針菇培養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適用于家居種植培養的金針菇培養裝置,包括有培養瓶,此培養裝置還包括有一個倒扣瓶,倒扣瓶整體為一個下部開口的中空柱形體,倒扣瓶與培養瓶倒扣對接,培養瓶在其上部瓶口的外側面上繞瓶口一周設置有一個環形卡臺,且環形卡臺在其內側面設置有一個繞培養瓶瓶口一周的環形卡槽,在倒扣瓶與培養瓶倒扣對接時倒扣瓶的下部瓶口邊沿正好與環形卡槽扣接,環形卡槽在其內部側壁上設置有柔性膠環,柔性膠環鑲嵌在環形卡槽的側壁上,且在其側壁上開設有透氣孔,透氣孔在同一側呈縱向等距排列設置有至少兩個,倒扣瓶在其左右兩側的外側壁上均設置有能夠籠罩同一側透氣孔的密閉櫥窗,且密閉櫥窗上端部設置有能夠靈活打開或關閉的塞蓋。
【專利說明】
一種適用于家居種植培養的金針菇培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設計一種金針菇培養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家居種植培養的金針菇培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伴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革新,人們對農業食品的質量要求以及對生活的品味要求也逐漸增高,目前情況下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的原生態菌類食品均通過商店直接購買獲得,對菌類的整個生產過程缺乏相關認識,且無法保證高價購買的名為原生態的菌類食品是否真正屬于原生態種植。
[0003]目前在本領域沒有一個較好的能夠與客戶進行直接互動的營銷模式,因此也缺乏相關的培養裝置等硬件設施。在現有技術中對金針菇的培養有大棚和現代化工廠兩種培養種植方式,大棚培養一般采用培養基袋裝培養,培養出來的金針菇參差不齊且品質較差,現代化工廠培養一般采用培養基瓶裝培養,培養出來的金針菇長勢較為均勻,整體質量較優,但是此兩種培養方式均在一個大環境下進行集體培養,所涉及到的培養裝置也較為單一,不適于小環境培養,更無法滿足現代化家居種植的條件與要求。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合理、適于家居培養種植、且便于觀賞的金針菇培養裝置。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適用于家居種植培養的金針菇培養裝置,包括有培養瓶,此培養裝置還包括有一個倒扣瓶,所述的培養瓶整體外形采用常規種植使用的廣口瓶,所述的倒扣瓶整體為一個下部開口的中空柱形體,所述的倒扣瓶與培養瓶倒扣對接。
[0006]所述的培養瓶在其上部瓶口的外側面上繞瓶口一周設置有一個環形卡臺,且環形卡臺在其內側面設置有一個繞培養瓶瓶口一周的環形卡槽,在倒扣瓶與培養瓶倒扣對接時倒扣瓶的下部瓶口邊沿正好與環形卡槽扣接。
[0007]所述的環形卡槽在其內部側壁上設置有柔性膠環,所述的柔性膠環鑲嵌在環形卡槽的側壁上。
[0008]所述的柔性膠環在環形卡槽的側壁上設置有上下兩個。
[0009]倒扣瓶為一個無色透明的罩體,且在其側壁上開設有透氣孔。
[0010]所述的透氣孔在倒扣瓶左右兩側均有設置,所述的透氣孔在同一側呈縱向等距排列設置有至少兩個。
[0011]所述的倒扣瓶在其左右兩側的外側壁上均設置有能夠籠罩同一側透氣孔的密閉櫥窗,且所述的密閉櫥窗上端部設置有能夠靈活打開或關閉的塞蓋。
[0012]倒扣瓶外表面涂覆有防霧涂層。
[0013]本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
一、從裝置的結構本身而言:整個裝置采用培養瓶與倒扣瓶兩個主要部件組成,整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其中在培養瓶瓶口的外側面上設置的環形卡臺用于支撐倒扣的倒扣瓶,在環形卡臺內側設置的環形卡槽能夠使倒扣瓶與培養瓶的對扣連接較為穩定不易脫落,進一步在環形卡槽內部設置的兩道柔性膠環能夠起到一定的漲緊作用,使倒扣瓶與培養瓶之間的對扣連接更加穩固;其中倒扣瓶整體采用無色透明的材料便于在培養過程中對菌菇長勢進行直接觀察,由于金針菇的生長環境溫度較低,所以在倒扣瓶的外表面涂覆防霧圖層能夠有效防止霧氣在倒扣瓶上積累影響日常觀察;在倒扣瓶的側壁上設置的透氣孔能夠為倒扣瓶內進行氧氣補足,使金針菇在生長過程中能夠正常進行呼吸作用,但是由于金針菇在后期生長過程中對二氧化碳濃度的要求較高,所以不能長期將透氣孔與外界大氣連通,因此在倒扣瓶上設置的密閉櫥窗能夠實現透氣孔的封堵,能夠有效避免倒扣瓶內含氧量過大影響長勢的問題,其中在密閉櫥窗的上端部設置的可自由打開或關閉的塞蓋能夠在金針菇不同的生長時期進行補給氧氣并且實現控制二氧化碳濃度的作用。
[0014]二、從整個裝置的未來價值而言:此金針菇栽培裝置實現了現代人在緊張的工作之余,通過觀察植物生長,實現自己采摘,帶來心理的放松;前道金針菇的接種、培養、搔菌工序種植基地已經完成,后期生長過程中運用此裝置,既可以提高金針菇產量,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又能體現垂直生長的觀賞價值,兼具實用性、營養性、觀賞性;通過此裝置,從把裝置放入冰箱或其他培養設備中,到采摘金針菇,生長周期10-15天即可長成,生長速度快,定期進行新老更換,客戶即可實現定期采食鮮菇,使生活樂趣大大增大,且能夠保證享用親眼觀察、親手種植的原生態金針菇。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正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發明的培養瓶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發明的培養瓶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發明的倒扣瓶側視結構示意圖。
[0020]圖6為本發明的倒扣瓶正視結構示意圖。
[0021 ]圖7為本發明的倒扣瓶橫切面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2]圖8為本發明的環形卡臺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3]圖9為本發明的塞蓋與密閉櫥窗上部開口扣合結構示意圖。
[0024]圖中:1、培養瓶2、倒扣瓶 3、環形卡臺 4、環形卡槽 5、柔性膠環 6、透氣孔7、密閉櫥窗 8、塞蓋 9、培養基 10、菇絲。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說明。
[0026]實施例1
如圖1一9所示:一種適用于家居種植培養的金針菇培養裝置,包括有培養瓶I,此培養裝置還包括有一個倒扣瓶2,所述的培養瓶I整體外形采用常規種植使用的廣口瓶,所述的倒扣瓶2整體為一個下部開口的中空柱形體,所述的倒扣瓶2與培養瓶I倒扣對接。
[0027]所述的培養瓶I在其上部瓶口的外側面上繞瓶口一周設置有一個環形卡臺3,且環形卡臺3在其內側面設置有一個繞培養瓶瓶口一周的環形卡槽4,在倒扣瓶2與培養瓶I倒扣對接時倒扣瓶2的下部瓶口邊沿正好與環形卡槽4扣接。
[0028]所述的環形卡槽4在其內部側壁上設置有柔性膠環5,所述的柔性膠環5鑲嵌在環形卡槽4的側壁上。
[0029]所述的柔性膠環5在環形卡槽4的側壁上設置有上下兩個。
[0030]倒扣瓶2為一個無色透明的罩體,且在其側壁上開設有透氣孔6。
[0031]所述的透氣孔6在倒扣瓶2左右兩側均有設置,所述的透氣孔6在同一側呈縱向等距排列設置有至少兩個。
[0032]所述的倒扣瓶2在其左右兩側的外側壁上均設置有能夠籠罩同一側透氣孔6的密閉櫥窗7,且所述的密閉櫥窗7上端部設置有能夠靈活打開或關閉的塞蓋8。
[0033]倒扣瓶2外表面涂覆有防霧涂層。
[0034]本發明在使用時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階段一:培養基地的前期工序培養,將培養瓶進行滅菌,并將調配好的培養基填充到培養瓶內,對裝有培養基的培養瓶再次進行滅菌并進行接種,將接種后的培養基整瓶放入培養室進行集體培養直至菇芽萌發;
階段二:購買用戶的自行培養:將第一階段培養完成的整個培養基轉移至用戶家用冰箱或其他培養裝置內,并將倒扣瓶倒扣在培養瓶上,在整個用戶培養過程中根據生長周期說明定時對打開密閉櫥窗的塞蓋對倒扣瓶內進行補給氧氣,直至生長10—15天菌絲長成,即可取下倒扣瓶進行采摘食用。
[0035]階段三:新老培養基的更迭:供貨企業將金針菇采集后的裝置進行回收,再次進行培養基更換、消毒、接種、萌發培養過程。
[0036]以上三個階段形成一個供貨企業與體驗客戶之間的商業互動,且形成一個完全可回收的循環模式,完全達到了現代生活中的低碳要求。
【主權項】
1.一種適用于家居種植培養的金針菇培養裝置,包括有培養瓶,其特征在于:此培養裝置還包括有一個倒扣瓶,所述的培養瓶整體外形采用常規種植使用的廣口瓶,所述的倒扣瓶整體為一個下部開口的中空柱形體,所述的倒扣瓶與培養瓶倒扣對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家居種植培養的金針菇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養瓶在其上部瓶口的外側面上繞瓶口一周設置有一個環形卡臺,且環形卡臺在其內側面設置有一個繞培養瓶瓶口一周的環形卡槽,在倒扣瓶與培養瓶倒扣對接時倒扣瓶的下部瓶口邊沿正好與環形卡槽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家居種植培養的金針菇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環形卡槽在其內部側壁上設置有柔性膠環,所述的柔性膠環鑲嵌在環形卡槽的側壁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家居種植培養的金針菇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膠環在環形卡槽的側壁上設置有上下兩個。5.根據權利要求1一4任一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家居種植培養的金針菇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倒扣瓶為一個無色透明的罩體,且在其側壁上開設有透氣孔。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家居種植培養的金針菇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氣孔在倒扣瓶左右兩側均有設置,所述的透氣孔在同一側呈縱向等距排列設置有至少兩個。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家居種植培養的金針菇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扣瓶在其左右兩側的外側壁上均設置有能夠籠罩同一側透氣孔的密閉櫥窗,且所述的密閉櫥窗上端部設置有能夠靈活打開或關閉的塞蓋。8.根據權利要求1一4或6—7任一所述的一種適用于家居種植培養的金針菇培養裝置,其特征在于:倒扣瓶外表面涂覆有防霧涂層。
【文檔編號】A01G1/04GK106069204SQ201610623014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8月2日 公開號201610623014.8, CN 106069204 A, CN 106069204A, CN 201610623014, CN-A-106069204, CN106069204 A, CN106069204A, CN201610623014, CN201610623014.8
【發明人】姬利強, 李山雷
【申請人】河南龍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