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的方法,主要包括親本選擇、誘導催產、幼體培育及幼苗培育等步驟,其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在于:(1)使用5?羥色胺溶液浸泡與陰干刺激相結合的誘導方法,提高親本精卵的排放率和同步性;(2)個別海球幼體開始孵化,即投喂藻類,提高海球幼體成活率;(3)幼體培育過程中,不換水,通過合理控制幼體密度與餌料量控制水質;(4)幼蟲池提前培育底棲硅藻,為剛附著的幼蟲提供充足的營養,提高幼蟲的變態成活率和生長速度;(5)幼蟲餌料進行超微粉碎,利于幼蟲消化;本發明所述方法能提高苗種產量,從而提高了經濟效益,而且具有操作簡便,易推廣等優點。
【專利說明】
一種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技術,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光裸星蟲為星蟲動物門習見種,在潮間帶潛沙穴居生活,是重要的區域性海珍品。受市場價格不斷上揚的影響,光裸星蟲的捕撈強度日益加劇,加上海洋環境變化和灘涂破壞,光裸星蟲資源明顯減少。目前,北海、湛江等地已不同程度開展星蟲養殖,但苗種來源仍然主要依靠捕撈的野生群體,苗種產量與質量很不穩定,且造成自然資源的嚴重破壞。據統計,僅兩廣地區光裸星蟲的適宜養殖面積即達20萬畝以上,如果有大量優質苗種供應市場,光裸星蟲有望成為水產養殖新品種和水產行業新的增長點。
[0003]光裸星蟲苗種培育主要包括室外土池培育與室內水泥池培育,其中室內水泥池培育技術主要涉及親本培育、幼體培育與稚苗培育環節;與室外土池培育比較,室內水泥池培育主要通過控制親本促熟、幼體密度、投喂餌料與養殖管理等方面,提高幼體的生長率、成活率與變態率,從而提高苗種產量與經濟效益,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光裸星蟲的培育方法中,存在產量低、培育時間短的缺陷。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的方法。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51.在4月底到9月中旬,挑選健康個體作為親本,親本中雌雄數目比例為5?10:1,將親本在0.01%?0.15%的5-羥色胺溶液中浸泡一段時間,再陰干刺激后放入親本池中排放配子;待發現受精卵開始孵化出海球幼體后,投喂藻類;受精卵孵化后2?3天,將海球幼體轉移至幼體池內培育,同時投喂藻類,控制光照;
52.提前鋪設幼蟲池:幼蟲池內鋪設沙層厚度為2?5cm,沙粒徑為100?100lMi,于幼體池內的海球幼體轉入幼蟲池前7?10天,在幼蟲池內培育底棲硅藻;
53.將SI在幼體池內培育后的海球幼體轉入S3所述幼蟲池內,所述海球幼體在幼蟲池內的密度為0.2?0.5個/mL,同時投喂藻類,控制光照;
54.待S3中的幼蟲池內的海球幼體變態附著后,開始投喂配合飼料,投喂量為3?5g/m3,直至長成稚蟲即可。
[0006]這里,親本的選擇為:選擇繁殖季節為4月底到9月中旬,農歷大潮前2?3天從養殖群體挑選鉆沙迅速有力的健康個體作為親本,親本個體規格為15?25g/尾。
[0007]優選地,SI待發現受精卵開始孵化出海球幼體后,藻類的投喂量為1.0?1.5X14個/mL。
[0008]優選地,SI中將親本在0.01%?0.15%的5-羥色胺溶液中浸泡1?15min,所述陰干刺激的時間為30?60min。
[0009]優選地,SI所述親本池內沙層厚度為10?15cm,沙粒徑為200?2000μπι。
[0010]優選地,SI中幼體池內海球幼體的密度為0.5?1.0個/mL,藻類的投喂量為2.0?2.5 X 104個/!1^,光照控制在2000?25001^?。
[0011]優選地,S3中藻類的投喂量為3.0?4.5X 14個/mL,光照控制在2000?2500Lux。
[0012]優選地,S4所述配合飼料由海帶粉、馬尾藻粉和魚粉組成,其中海帶粉、馬尾藻粉和魚粉的質量比為(4?6): (4?6):(0.5?1.5)。
[0013]更優選地,所述海帶粉、馬尾藻粉和魚粉的質量比為5:4:1。
[0014]優選地,S4所述配合飼料的投喂量為3?5g/m3;配合飼料的粒徑小于50μπι。
[0015]優選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親體池、幼體池、幼蟲池均為室內水泥池。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的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I)使用5-輕色胺溶液浸泡與陰干刺激相結合的誘導方法,提高親本精卵的排放率和同步性;(2)個別海球幼體開始孵化,即投喂藻類,提高海球幼體成活率;(3)幼體培育過程中,不換水,通過合理控制幼體密度與餌料量控制水質;(4)幼蟲池提前培育底棲硅藻,為剛附著的幼蟲提供充足的營養,提高幼蟲的變態成活率和生長速度;(5)幼蟲餌料進行超微粉碎,利于幼蟲消化;本發明所述方法能提高苗種產量,從而提高了經濟效益,而且具有操作簡便,易推廣等優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內容,但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和實質的情況下,對本發明方法、步驟、條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換,均屬于本發明的范圍。若無特別說明,實施例中所用的實驗方法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常規方法和技術,試劑或材料均為通過商業途徑得到。
[0018]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中親本池、幼體池、幼蟲池均為水泥池,其構造參考用申請號為201510193494.4的發明專利。
[0019]實施例1
2014年5月11日進行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具體步驟如下:
(I)親本挑選:從湛江市東海島光裸星蟲養殖群體挑選健康個體作為親本,規格(16 土4.3)g/尾,雌:雄比例10:1。
[0020](2)誘導親本排放配子:首先將挑選的親本利用0.05%的5-羥色胺溶液浸泡lOmin,陰干刺激40min;放入親本池催產,親本池沙粒層厚度為10cm,沙粒直徑為200?2000μπι,水溫為(28±2.3)°C,受精率為86%。
[0021](3)受精后隨時觀察,33h發現受精卵開始孵化出海球幼體,此時投喂湛江等鞭金藻、云微藻與小球藻,每天投喂量1.2X 14個/ml。
[0022](4)早期幼體培育:5月13日,將海球幼體轉移到幼體池培育,幼體密度0.7個/ml,投喂湛江等鞭金藻、云微藻與小球藻,每天投喂量2.3 X 14個/ml,光照控制為22001ux,不換水。
[0023](5)底棲硅藻培養:鋪設幼蟲池,幼蟲池沙粒層厚度2cm,沙粒徑500μπι,開始培育底棲硅藻,底棲硅藻主要為楔形藻、卵形藻、菱形藻。
[0024](5)后期幼蟲培育:5月20日,將后期海球幼體轉入培育了底棲硅藻的幼蟲池,幼蟲密度0.3個/ml,投喂湛江等鞭金藻、云微藻、小球藻與角毛藻,每天投喂量3.0 X 14個/ml,光照控制為22001ux。
[0025](6)稚蟲培育:5月23日,幼體開始變態附著,變態完成后成活率為47%,每天投喂超微粉碎的海帶粉、馬尾藻粉以及魚粉,海帶粉、馬尾藻粉、魚粉的質量比為5:4:1,餌料粒徑小于50μπι,投喂量為5g/m3,每天換水20%,60天后,稚蟲出池進行海區養殖。
[0026]實施例2
2015年5月2日進行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具體步驟如下:
(I)親本挑選:從湛江市遂溪縣草潭鎮海區養殖群體挑選健康的光裸星蟲作為親本,規格(18±3.2>/尾,雌:雄比例7:1。
[0027](2)誘導親本排放配子:將挑選的親本利用0.07%的5-羥色胺溶液浸泡15min,陰干刺激30min之后放入親本池催產,親本池沙粒層厚度為10cm,沙粒直徑為200?2000μπι,水溫為(29 ±1.2) °C,受精率為90%。
[0028](3)受精后隨時觀察,40h后孵化出初級海球幼體,孵化率為92%,此時投喂湛江等鞭金藻、云微藻與小球藻,每天投喂量1.4 X 14個/ml。
[0029](4)早期幼體培育:虹吸海球幼體轉移到幼體池,幼體密度0.6個/ml,投喂湛江等鞭金藻、云微藻與小球藻,每天投喂量2.0X 14個/ml,光照控制為23001uX,不換水。
[0030](4)底棲硅藻培養:如實施例1 一樣鋪設幼蟲池,細砂厚度3cm,細砂粒徑800μπι,5月5日,開始培育底棲硅藻,底棲硅藻主要為楔形藻、卵形藻、菱形藻。
[0031](5)后期幼蟲培育:5月13日,將后期海球幼蟲轉入培育了底棲硅藻的幼蟲池,幼體密度0.5個/ml,投喂湛江等鞭金藻、云微藻、小球藻與角毛藻,每天投喂量4.0 X 14個/ml,光照控制為23001ux。
[0032](6)稚蟲培育:5月18日幼體開始變態附著,變態完成后成活率為42%,每天投喂超微粉碎的海帶粉、馬尾藻粉以及魚粉,海帶粉、馬尾藻粉、魚粉的質量比為5:4:1,餌料粒徑小于50μηι,投喂量為4g/m3。每天換水30%。養殖20天后,稚蟲密度為5600條/m2,平均體重
0.019g/條。
[0033]實施例3
2015年6月10日進行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具體步驟如下:
(I)親本挑選:從湛江市遂溪縣草潭鎮養殖群體挑選健康的光裸星蟲作為親本,規格(17±4.2>/尾,雌:雄比例8:1。
[0034](2 )誘導親本排放配子:利用0.1O %的5 -羥色胺溶液浸泡親本2 Om i η,陰干刺激50min;之后放入親本池催產,親本池沙粒層厚度為1cm,沙粒直徑為200?2000μπι,水溫為(29 ± 2.2 ) °C,受精率為80%。
[0035](3)受精后隨時觀察,30h后孵化出初級海球幼體,平均體長為260um,此時投喂湛江等鞭金藻、云微藻與小球藻,每天投喂量1.5 X 14個/ml。
[0036](4)早期幼體培育:吸取幼體轉移到幼體池;幼體密度1.0個/ml,投喂湛江等鞭金藻、云微藻與小球藻,每天投喂量2.5X 14個/ml,光照控制為25001uX,不換水。
[0037](4)底棲硅藻培養:如實施例1鋪設幼蟲池,細砂厚度5cm,細砂粒徑1000μπι,6月13日,開始培育底棲硅藻,底棲硅藻主要為楔形藻、卵形藻、菱形藻。
[0038](5)后期幼蟲育:10d期海球幼體體長為(450±26)um,將后期海球幼蟲轉入培育了底棲硅藻的幼蟲池,幼蟲密度0.5個/ml,投喂湛江等鞭金藻、云微藻、小球藻與角毛藻,每天投喂量4.5\104個/1111,光照控制為250011?。
[0039](6)稚蟲培育:6月23日幼體開始變態附著,附著幼體體長為(825±28)um,每天投喂超微粉碎的海帶粉、馬尾藻粉以及魚粉,海帶粉、馬尾藻粉、魚粉的質量比為5:4:1,餌料粒徑小于50μηι,投喂量為4g/m3,每天換水30%,30天后,稚蟲平均體長達到1.2cm。
【主權項】
1.一種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51.在4月底到9月中旬,挑選健康個體作為親本,親本中雌雄數目比例為5?10:1,將親本在0.01%?0.15%的5-羥色胺溶液中浸泡一段時間,再陰干刺激后放入親本池中排放配子;待發現受精卵開始孵化出海球幼體后,投喂藻類;受精卵孵化后2?3天,將海球幼體轉移至幼體池內培育,同時投喂藻類,控制光照,不換水; 52.提前鋪設幼蟲池:幼蟲池內鋪設沙層厚度為2?5cm,沙粒徑為100?100lMi,于幼體池內的海球幼體轉入幼蟲池前7?10天,在幼蟲池內培育底棲硅藻; 53.將SI在幼體池內培育后的海球幼體轉入S3所述幼蟲池內,所述海球幼體在幼蟲池內的密度為0.2?0.5個/mL,同時投喂藻類,控制光照; 54.待S3中的幼蟲池內的海球幼體變態附著后,開始投喂配合飼料,投喂量為3?5g/m3,直至長成稚蟲即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I中將親本在0.01%?0.15%的5-羥色胺溶液中浸泡1?15min,所述陰干刺激的時間為30?60min。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I待發現受精卵開始孵化出海球幼體后,藻類的投喂量為1.0?1.5 X 14個/mL。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I所述親本池內沙層厚度為10?15cm,沙粒徑為200?2000μπιο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I中幼體池內海球幼體的密度為0.5?1.(HVmL,藻類的投喂量為2.0?2.5 X 14個/mL,光照控制在2000?2500Luxo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藻類的投喂量為3.0?4.5\104個/!!^,光照控制在2000?2500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所述配合飼料由海帶粉、馬尾藻粉和魚粉組成,其中海帶粉、馬尾藻粉和魚粉的質量比為(4?6): (4?6):(0.5?1.5)0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所述配合飼料的投喂量為3?5g/m3。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光裸星蟲室內苗種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親體池、幼體池、幼蟲池均為室內水泥池。
【文檔編號】A23K10/22GK106035246SQ201610500667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30日
【發明人】王慶恒, 鄧岳文, 張家煒, 楊創業, 杜曉東
【申請人】廣東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