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及其應用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溴氰蟲酰胺與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及其用途,該殺蟲組合物以溴氰蟲酰胺與吡蚜酮為主要有效成分,其中,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重量比為1~60:1~60。該殺蟲組合物具有擴大防治譜和增效的作用,并可以降低用藥成本,可以配制成乳油、可濕性粉劑、微乳劑、水乳劑、懸浮劑、水分散粒劑,用于防治鱗翅目、半翅目、膜翅目、鞘翅目等多種害蟲。
【專利說明】
一種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増效殺蟲組合物及其應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農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以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為主要有效成分的殺 蟲組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0002]溴氰蟲酰胺(cyantraniliprole),是杜邦公司繼氯蟲酰胺之后成功開發的第二代 魚尼丁受體抑制劑類殺蟲劑,氰蟲酰胺是通過改變苯環上的各種極性基團而成,具有更高 效,適用作物更廣泛,可有效防治鱗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害蟲。
[0003] P比蟲牙酮(Pymetrozine),化學名稱:(E)-4,5-二氫-6-甲基-4-(3-P比啶亞甲基氨 基)-1,2,4-三嗪-3 (2H)-酮;化學分子式:CkjHuNsO ;結構式:
[0004]
[0005] 吡蚜酮屬于吡啶類或三嗪酮類殺蟲劑,是全新的非殺生性殺蟲劑,最早由瑞士汽 巴嘉基公司于1988年開發,該產品對多種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蟲表現出優異的防治效果。 吡蚜酮對害蟲具有觸殺作用,同時還有內吸活性。在植物體內既能在木質部輸導也能在韌 皮部輸導;因此既可用作葉面噴霧,也可用于土壤處理。由于其良好的輸導特性,在莖葉噴 霧后新長出的枝葉也可以得到有效保護。
[0006] 含單一成分的殺蟲劑品種在農藥害蟲防治中往往存在缺陷:連續使用容易產生抗 藥性,殺蟲譜窄,不能為作物提供全面的保護,農民用藥成本高等。
【發明內容】
[0007]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該組合物可 用于防治多種農業害蟲,例如在防治蔬菜小菜蛾,菜青蟲,還可以用于防治棉花棉鈴蟲、甜 菜夜蛾和水稻褐飛虱等,可以達到一次用藥防治不同類型害蟲的效果。
[0008]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在制備防治 抗性鱗翅目、半翅目、膜翅目或鞘翅目中一種或多種害蟲的殺蟲藥物中的應用。
[0009]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10] -種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它以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為主要 有效成分,其中,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重量比為1~60:1~60。優選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 的重量比為1~40:1~40,進一步優選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重量比為1~30:1~30。在一 些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可以在1: 30、1: 29、1: 28、1: 27、1: 26、1: 25、1: 24、1:24、1:22、1:21、1: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 1:8、1:7、1:6、1:5、1:4、1:3、1:2、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 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 28:1、29:1、30:1、2:3、3:2、2:5、5:2、3:4、4:3、5:2、2:5、5:3、3:5、5:4、4:5 這些比例中選擇。
[0011] 在本發明的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溴氰蟲酰胺與吡蚜酮二者 在該增效殺蟲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為2%~80%,優選為8%~60%,最優為20%~ 40% 〇
[0012] 上述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以溴氰蟲酰胺與吡蚜酮為主要有 效成分(活性成分)和農藥助劑、賦型劑配制成農藥上允許的任意一種劑型。劑型優選粉劑、 可濕性粉劑、懸浮劑、乳油和水分散顆粒劑。
[0013] 所述助劑可以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鈣、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稀嵌 段化合物(如農乳3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等,賦形劑包含環己酮、二甲苯、溶劑油、水、防凍 劑(如丙二醇)、去離子水等。以上助劑、賦形劑及其它農業上已知的輔料可以單用或并用。
[0014] 上述的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在制備防治鱗翅目、半翅目、膜 翅目或鞘翅目中一種或多種害蟲的殺蟲藥物中的應用。尤其是在制備防治稻飛虱或螟蟲的 殺蟲藥物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0015] 本發明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對抗性鱗翅目害蟲有顯著的防效,尤其對于棉花棉鈴 蟲、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容易產生抗性的多種害蟲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并抑制害蟲對單一 制劑(溴氰蟲酰胺或吡蚜酮)的抗藥性產生并同時可以防治半翅目害蟲如水稻褐飛虱等。
[0016] 由所述的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制備的殺蟲藥物在防治抗性 鱗翅目、膜翅目或鞘翅目害蟲的同時,又能防治半翅目害蟲,特別對棉花棉鈴蟲、小菜蛾和 甜菜夜蛾有很好的防效,達到一藥多治的效果。
[0017] 本發明的殺蟲組合物與現有技術相比,產生以下有益效果:(1)與單劑相比,該組 合物害蟲有明顯增效,明顯提高了防治效果;(2)-藥多治,一次施藥可同時防治多種害蟲, 減少防治用工成本;(3)可替代高毒農藥,并大幅度減少田間用藥量,有效減少環境污染和 農藥殘留;(4)兼有速效和長效;(5)與溴氰蟲酰胺單劑相比,生產和使用成本降低;(6)抑制 害蟲對農藥的抗性增強。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本發明的實施例是采用室內生物測定和田間試驗相結合的方法。先通過室內生物 測定,明確兩種藥劑按一定比例復配后的共毒系數;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田間試驗。
[0019] 實施例1:
[0020] 稱取80g溴氰蟲酰胺、2g吡蚜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鈣4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3g、二 甲苯至l〇〇g,將以上原料按常規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形成主要有效成分重 量百分含量為82%的溴氰蟲酰胺?吡蚜酮乳油。
[0021] 實施例2:
[0022]稱取2g溴氰蟲酰胺、80g吡蚜酮、木質素10g、烷基萘磺酸鈉2g、用高嶺土加至100g, 將以上原料在超微粉碎機中混合,形成主要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為82%的溴氰蟲酰胺· 吡蚜酮可濕性粉劑。
[0023] 實施例3:
[0024]稱取60g溴氰蟲酰胺、2g吡蚜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鈣8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6g、二 甲苯加至l〇〇g,將以上原料按常規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形成主要有效成分 重量百分含量為62%的溴氰蟲酰胺?吡蚜酮乳油。
[0025] 實施例4:
[0026] 稱取2g溴氰蟲酰胺、60g吡蚜酮、壬基酚磷酸酯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g,正丁醇 3g,10g的二甲苯和10g的吡咯烷酮,O.lg的黃原膠,其余用水補足100g,正丁醇和水溶解形 成水相,其余組分混合攪拌形成油相,在剪切機作用下慢慢把水相加入油相中去,并繼續剪 切10~30分鐘,形成主要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為62%的溴氰蟲酰胺?吡蚜酮水乳劑。 [0027] 實施例5:
[0028] 稱取40g溴氰蟲酰胺、2g吡蚜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鈣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g,30g 的溶劑二甲苯和15g的吡咯烷酮,其余用水補足至100g,原藥、溶劑、乳化劑、助溶劑混合攪 拌形成均相透明溶液,然后慢慢加入水并攪拌形成透明溶液,即為主要有效成分重量百分 含量為42%的溴氰蟲酰胺?吡蚜酮微乳劑。
[0029] 實施例6:
[0030]稱取2g溴氰蟲酰胺、40g吡蚜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鈣5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3g、二 甲苯至100g。將以上原料按常規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形成主要有效成分重 量百分含量為42%的溴氰蟲酰胺?吡蚜酮乳油。
[0031] 實施例7:
[0032]稱取20g溴氰蟲酰胺、2g吡蚜酮、木質素磺酸鈉3g,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及其硫酸 鹽4g,黃原膠0.2g,乙二醇10g,硅氧乙烷0. lg,硅酸鎂鋁0.5g,用水補足100g,在砂磨機的作 用下形成主要有效成分重量百分含量為22%的溴氰蟲酰胺?吡蚜酮懸浮劑。
[0033] 實施例8:
[0034] 稱取2g溴氰蟲酰胺、20g吡蚜酮、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4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5g、 二甲苯至100g,將以上原料按常規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形成主要有效成分 重量百分含量為22%的溴氰蟲酰胺?吡蚜酮乳油。
[0035] 實施例9:
[0036]稱取2g溴氰蟲酰胺、10g吡蚜酮、木質素磺酸鈉 8g、十二烷基硫酸鈉 2g、硫酸銨5g, 聚乙烯醇5g,硼砂2g,高嶺土 28g,將以上原料按水分散顆粒劑的方法形成主要有效成分重 量百分含量為12%的溴氰蟲酰胺?吡蚜酮水分散粒劑。
[0037] 實施例10:
[0038] 稱取5g溴氰蟲酰胺、10g吡蚜酮、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4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5g、 二甲苯至100g,將以上原料按常規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形成主要有效成分 重量百分含量為15%的溴氰蟲酰胺?吡蚜酮乳油。
[0039] 實施例11:
[0040] 稱取l〇g溴氰蟲酰胺、l〇g吡蚜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鈣4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3g、 二甲苯至100g,將以上原料按常規配制乳油的方法投入混合釜中混合,形成主要有效成分 重量百分含量為20%的溴氰蟲酰胺?吡蚜酮乳油。
[0041 ] 藥效驗證試驗
[0042] 1、室內毒力活性測定
[0043] 稱取溴氰蟲酰胺、吡蚜酮采用常規制劑方法按不同比例配制成主要有效成分重量 百分含量為30%的溴氰蟲酰胺?吡蚜酮乳油。具體比例見表1。
[0044] 采用飼料加毒法測定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及其復配樣品對棉花棉鈴蟲的毒力,每 處理重復3次,每濃度處理30頭,用LC5Q值按孫云沛法計算共毒系數:
[0045] 表1溴氰蟲酰胺、吡蚜酮及其復配樣品對棉花棉鈴蟲的毒力測定及共毒系數
[0046]
[0047]
[0048] 表中數據表明,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混配后對棉花棉鈴蟲具有增效作用,表中所 列的配比共毒系數都大于120,因此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混配具有顯著的增效作用。
[0049] 稱取溴氰蟲酰胺、吡蚜酮采用常規制劑方法按不同比例配制成主要有效成分重量 百分含量為30%的溴氰蟲酰胺?吡蚜酮乳油。具體比例見表2。
[0050] 采用稻莖浸漬法測定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及其復配樣品對水稻褐飛虱的毒力,每 處理重復3次,用LC5Q值按孫云沛法計算共毒系數:
[0051] 表2溴氰蟲酰胺、吡蚜酮及其復配樣品對水稻褐飛虱的毒力測定及共毒系數
[0052]
[0053]表中數據表明,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混配后對水稻褐飛虱具有增效作用,表中所 列的配比共毒系數都遠大于120,因此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混配具有顯著的增效作用。 [0054] 2、田間藥效試驗
[0055] 采用實施例所配樣品進行大田防治棉花棉鈴蟲的田間試驗,對照藥劑為5%溴氰 蟲酰胺EC和50 %吡蚜酮WDG,具體用量見表3,每畝用水量為30kg,藥后查3天,7天,14天結 果,試驗結果見表3:
[0056] 表3樣品對棉花棉鈴蟲的田間試驗結果
[0057]
[0058] 由表3可以看出實例對棉花棉鈴蟲有極好的速效性,并且持效期比較長,在田間表 現良好,是防治棉花棉鈴蟲的優秀的藥劑。
[0059] 經室內增效試驗測定表明:由溴氰蟲酰胺與吡蚜酮復配劑對棉花棉鈴蟲和水稻褐 飛虱有顯著的增效殺蟲作用;田間藥效試驗同樣也表明本發明所有的復配劑對棉花棉鈴蟲 殺蟲效果均顯著高于相應的單劑農藥的效果。
【主權項】
1. 一種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其特征是該增效殺蟲組合物以溴氰 蟲酰胺和吡蚜酮為主要有效成分,其中,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重量比為1~60:1~60。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其特征是該殺蟲 組合物的有效成份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重量比為1~40:1~40。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其特征是該殺蟲 組合物的有效成份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重量比為1~30:1~30。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其特征是溴氰蟲 酰胺與吡蚜酮二者在該增效殺蟲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為2%~80%。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其特征是溴氰蟲 酰胺與吡蚜酮二者在該增效殺蟲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為8%~60%。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其特征是該增效 殺蟲組合物以溴氰蟲酰胺與吡蚜酮為主要有效成分和農藥助劑配制成農藥上允許的任意 一種劑型。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劑 型是乳油、可濕性粉劑、微乳劑、水乳劑、懸浮劑或水分散顆粒劑。8. 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在制備防治鱗翅目、半 翅目、膜翅目或鞘翅目中一種或多種害蟲的殺蟲藥物中的應用。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應用,其特征是含溴氰蟲酰胺和吡蚜酮的增效殺蟲組合物在 制備防治棉花棉鈴蟲、甜菜夜蛾和水稻褐飛虱的殺蟲藥物中的應用。
【文檔編號】A01N43/707GK105994297SQ201610454539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1日
【發明人】楊琴, 郭崇友, 萬維肖, 夏小云, 石振龍
【申請人】南京華洲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