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有效抑制返鹽的鹽漬土壤復合修復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有效抑制返鹽的鹽漬土壤復合修復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開挖土方、鋪設隔離層,翻耕土壤,施有機?無機復合肥,灌溉淋洗以及秸稈覆蓋。本發明的鹽漬土壤復合修復方法將鹽漬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相結合,通過鋪設隔離層防止深層次鹽分向耕層轉移,通過覆蓋秸稈降低耕層土面蒸發,通過施入脫硫石膏、生物改良劑、有機?無機復合肥等改良鹽漬土壤特性,有效抑制了土壤返鹽,并改良耕層土壤的物理性狀。
【專利說明】
一種有效抑制返鹽的鹽漬土壤復合修復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效抑制返鹽的鹽漬土壤復合修復方法,屬于農業水土工程領 域。
【背景技術】
[0002] 將改良后的濱海鹽漬土壤用作耕地,已成為我國沿海城市緩解耕地資源不足的有 效途徑。濱海鹽漬土壤具有含鹽量大、土壤理化性質差等特點。同時,由于所處位置特殊,濱 海鹽漬土壤受蒸發影響較大。目前濱海鹽漬土壤常用的改良方法包括暗管排水、土壤改良 劑、覆蓋抑鹽、客土置換法等,但這些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如暗管排水工程量大,后 期維護成本高,開挖時易將耕層熟土翻至土壤深層;土壤改良劑市場上種類繁多,價格與效 果不一,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覆蓋抑鹽并不能從根本上去除鹽離子;客土置換法只能解決 燃眉之急,在置換時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一般地,對于大部分濱海地區來說,因為受到 各方面條件限制,主要還是依靠自然降雨來淋洗鹽漬土壤,依靠栽培作物來改良耕層土壤。 然而,無論是改良技術還是自然淋洗,均應當充分注意土壤的返鹽現象。抑制深層次的鹽分 向耕層土壤迀移、降低耕層土壤鹽分、改良耕層土壤物理性狀,是濱海鹽堿地作物生產亟待 解決的關鍵問題。現階段關于降低濱海土壤鹽分的研究已有不少,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但相 對而言鹽漬土壤在蒸發條件下的返鹽問題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有效的解決。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開發出一套鹽漬土壤復合修復方法,尤其是通過鋪設隔離層、 施用有機-無機復合肥、灌水淋洗和覆蓋秸桿,有效地抑制了土壤返鹽并改良了耕層土壤的 物理性狀。
[0004]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有效抑制返鹽的鹽漬土壤復合修復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開挖土方、鋪設隔離層, 翻耕土壤,施有機-無機復合肥,灌溉淋洗以及秸桿覆蓋,具體步驟如下: (1) 開挖土方、鋪設隔離層:開挖土方至土壤50 cm深,均勻鋪設0.5 kg/m2的脫硫石膏 墊層,脫硫石膏墊層上鋪設3~8 cm風干水稻秸桿段,水稻秸桿段鋪設厚度為7.5 cm,形成脫 硫石膏-秸桿隔離層; (2) 翻耕土壤:翻耕脫硫石膏-秸桿隔離層上方土壤,撒入200 kg/hm2脫硫石膏,與土壤 混合均勻; (3) 施有機-無機復合肥:在脫硫石膏-秸桿隔離層上方土壤中均勻施入雞糞肥120 kg/ 畝、牛奠肥60 1^/畝和無機肥(1'1:?2〇5:1(2〇=1:1:1)20 1^/畝,同時均勾施入3 1^/畝土壤生 物改良劑; (4) 灌溉淋洗:在栽培作物前,進行一次灌溉淋洗,淋洗水量為40~60 mm; (5) 猜桿覆蓋:作物定植后,覆蓋3~8 cm風干水稻猜桿段,覆蓋厚度3 cm;溫度相對較 低、蒸發相對較小的時間段可適當降低覆蓋層厚度,但應盡量降低耕層土壤的裸露面積。
[0005]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的鹽漬土壤復合修復方法將鹽漬土壤的物理、化 學和生物方法相結合,通過鋪設隔離層防止深層次鹽分向耕層轉移,通過覆蓋秸桿降低耕 層土面蒸發,通過施入脫硫石膏、生物改良劑、有機-無機復合肥等改良鹽漬土壤特性,有效 抑制了土壤返鹽,并改良耕層土壤的物理性狀。
【附圖說明】
[0006] 圖1為有效抑制返鹽的鹽漬土壤復合修復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與對照組的土壤電導率的變化情況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不僅僅限于這些實施例。
[0008] 實施例1 一種有效抑制返鹽的鹽漬土壤復合修復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開挖土方、鋪設隔離層, 翻耕土壤,施有機-無機復合肥,灌溉淋洗以及秸桿覆蓋,具體步驟如下: (1) 開挖土方、鋪設隔離層:開挖土方至土壤50 cm深,均勻鋪設0.5 kg/m2的脫硫石膏 墊層,脫硫石膏墊層上鋪設3~8 cm風干水稻秸桿段,水稻秸桿段鋪設厚度為7.5 cm,形成脫 硫石膏-秸桿隔離層; (2) 翻耕土壤:翻耕脫硫石膏-秸桿隔離層上方土壤,撒入200 kg/hm2脫硫石膏,與土壤 混合均勻; (3) 施有機-無機復合肥:在脫硫石膏-秸桿隔離層上方土壤中均勻施入雞糞肥120 kg/ 畝、牛奠肥60 1^/畝和無機肥(1'1:?2〇5:1(2〇=1:1:1)20 1^/畝,同時均勾施入3 1^/畝土壤生 物改良劑; (4) 灌溉淋洗:在栽培作物前,進行一次灌溉淋洗,淋洗水量為50 mm; (5) 猜桿覆蓋:作物定植后,覆蓋3~8 cm風干水稻猜桿段,覆蓋厚度3 cm。
[0009] 試驗設計 試驗在2013~2014年在慈溪杭州灣濱海新區進行,試驗場地由慈溪市海涵農業有限公 司提供。試驗包括筒栽模擬試驗和大田試驗,均采用本發明中的方法(Y),并以施用40 kg/ 畝無機肥的普通方法(CK)為對照。試驗測定隔離層上方0~40 cm土壤電導率及隔離層下方0 ~20 cm土壤電導率,以及0~20 cm土壤的導水性能、孔隙度和容重。結果如下。
[0010] 圖2為本發明與對照組的土壤電導率的變化情況圖(圖中同一土層不同字母表示 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從圖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大田 試驗還是筒栽模擬試驗,在技術應用后,隔離層上方(0~40 cm)土壤與相同位置對照處理相 比,均出現了顯著下降。但隔離層下方土壤(50~70 cm)電導率要明顯高于對照。這說明本技 術在應用后,鹽分被阻隔在隔離層之下,有效控制了深層次土壤的返鹽。
[0011]表1給出了技術應用后,Y和CK處理耕層土壤物理性質主要指標。大田與模擬試驗 均表明,與對照相比,本方法提高了土壤導水性能,降低了土壤容重,且增加了土壤孔隙度。 [0012]表1耕層土壤物理性質主要指標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 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范圍。
【主權項】
1. 一種有效抑制返鹽的鹽漬土壤復合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開挖土 方、鋪設隔離層,翻耕土壤,施有機-無機復合肥,灌溉淋洗以及秸桿覆蓋。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效抑制返鹽的鹽漬土壤復合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具 體步驟如下: (1) 開挖土方、鋪設隔離層:開挖土方至土壤50 cm深,均勻鋪設0.5 kg/m2的脫硫石膏墊 層,脫硫石膏墊層上鋪設風干水稻秸桿段,水稻秸桿段鋪設厚度為7.5 cm,形成脫硫石膏-秸桿隔離層; (2) 翻耕土壤:翻耕脫硫石膏-秸桿隔離層上方土壤,撒入200 kg/hm2脫硫石膏,與土壤 混合均勻; (3) 施有機-無機復合肥:在脫硫石膏-秸桿隔離層上方土壤中均勻施入雞糞肥120 kg/ 畝、牛奠肥60 kg/畝和無機肥20 kg/畝,同時均勾施入3 kg/畝土壤生物改良劑; (4) 灌溉淋洗:在栽培作物前,進行一次灌溉淋洗; (5) 猜桿覆蓋:作物定植后,覆蓋風干水稻猜桿段,覆蓋厚度3 cm。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有效抑制返鹽的鹽漬土壤復合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驟(3)中所述的無機肥中N:P2〇5:K2〇=l: 1: 1。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有效抑制返鹽的鹽漬土壤復合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4)中灌溉淋洗水量為40~60 mm。5.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有效抑制返鹽的鹽漬土壤復合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1)和步驟(5)中所述的風干水稻秸桿段的長度為3~8 cm。
【文檔編號】C09K101/00GK105940806SQ201610314833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3日
【發明人】侯毛毛, 袁媛
【申請人】福建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