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食用菌栽培架及其用法
【專利摘要】一種能調整菌袋(瓶)口朝向和有“生長因子調控通道”的食用菌栽培架及其用法。它至少包括承重架體(13)、安裝在架體上的若干個托盤架(6)及翻轉裝置(4);所述的承重架體由若干立柱(1)、橫梁(3)(有或無)及翻轉裝置連接而成;所述的托盤架形狀為直四棱柱結構,面積不相等的兩個側面之間有氣體通道(14);托盤架上的兩個面積相等但不相連的側面上分別安裝有網狀托盤(8),用于放置菌袋(瓶);由翻轉裝置連接的轉動軸(5)帶動托盤架旋轉。根據工藝需要,旋轉托盤架即可調整網狀托盤的菌袋(瓶)口朝向到所需的角度。本發明解決了栽培中“產量、品質與效率難以兼顧”的問題,有助于達到“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
【專利說明】
一種食用菌栽培架及其用法
所屬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裝置及其用法,尤其是托盤架設計有環境因子改良結構,能有效改善菌袋(瓶)周圍的小環境條件,食用菌生長的均勻性和整齊度更好,產量與品質的穩定性也更好。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食用菌人工栽培中,為了充分利用空間,節約用地,普遍采用集約化立體栽培模式。主要模式有三種,1.層架立式出菇:即菌袋(瓶)口朝上,此模式優點是產量和品質較均勻、穩定,但操作不夠方便、較耗工;2.網格或堆墻橫式出菇:即菌袋(瓶)口朝水平方向,此模式優點在于操作較方便、采收省工,但菌料補水較困難、不均勻,各菌袋(瓶)之間產量及品質差異較大、也不穩定;3.層架斜立式出菇:即菌袋(瓶)口朝向斜上方,此模式集合了前述兩種模式的部分優點,但在浸料補水上不如立式出菇法,在排水去雜上不如橫式出菇法,產量及品質仍不夠穩定。特別是:這些模式共同存在“各個菌袋(瓶)外小生態環境不一致、有的差異極顯著”的問題。只有讓栽培房內每一菌袋(瓶)周圍的小生態盡量保持均勻一致,確保每一菌袋(瓶)上的子實體生長所需的各個因子維持在良好狀態,整個房間、每一批才可能高產優質、效益更佳。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上述三種主要的食用菌栽培模式存在“產量、品質與效率難以兼顧”的不足,解決“各個菌袋(瓶)外小生態環境難以一致”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食用菌栽培架及其使用方法,該架能改變出菇角度,或立式、或斜式、或橫式,還能利用托盤架設計的“生長因子調控通道”,調整“溫度、濕度、氣體濃度”等生長因子,改善菌袋(瓶)周圍的小環境。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食用菌栽培架至少包括承重架體
(13)、安裝在架體上的若干個托盤架(6)及翻轉裝置(4);所述的承重架體由至少二根立柱
(I)、橫梁(3)(有或無)及翻轉裝置(4)連接而成;所述的托盤架(6)為直四棱柱結構形狀,在該架的兩個面積相等但不相連的側面(7)上分別安裝網狀托盤(8),用于放置菌袋(瓶);其中至少一個托盤架與至少一個翻轉裝置(4)連接,由翻轉裝置(4)連接轉動軸(5)帶動托盤架(6)旋轉。所述的直四棱柱形狀托盤架(6)可根據栽培工藝旋轉到所需角度。當需要立式補水時,先將其中一側的網狀托盤(8)轉到水平位置,該托盤上菌袋(瓶)為立式狀態;此側結束后再進行另一側的操作。當需要處理料面、排除料面積水、采摘等操作時,可旋轉托盤架(6)使其中一側菌袋(瓶)口為橫式(或斜立式)狀態,操作結束再進行另一側操作。
[0005]本發明一個創新點是:在食用菌正常生長期,托盤架(6)上菌袋(瓶)口朝向兩側斜上方,而該架上另兩個無網狀托盤的側面(BB7 CC7與kk, DDQ (12)為水平狀態。這兩個側面
(12)之間為通透空間設計,可以安裝無紡布、塑料膜等材料成為“生長因子調控通道”(14),此通道(14)內氣體能順暢穿過。此通道(14)內,根據工藝需要流動著“一定溫度、一定濕度、一定氣體濃度”等調控之后的空氣,盡量精準地、長時間維持在食用菌生長的良好生態環境中。
[000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栽培架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方案巧妙,使用方便,它可以根據食用菌栽培工藝需求,靈活調整托盤中菌袋(瓶)出菇面的朝向,在立式、橫式、斜立式三種模式中自如選擇應用。本發明為簡單的半機械化操作,節約人工,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屬于“輕簡化”實用技術,有助于食用菌生產做到了 “產量、品質與效率三者之間”的協調與統一;特別是設計“生長因子調控通道”,明顯改善了每個菌袋(瓶)周圍的小生態環境,通過改善和精準調控個體生長因子,整體提高全栽培房、每批次食用菌生長的“均勻性、整齊度、一致性”,更能達到“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
【附圖說明】
[000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08]圖1是本發明的立剖面圖
[0009]圖2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0010]圖3是托盤架結構圖
[0011]圖4是3的底面平面圖
[0012]圖5是食用菌栽培架第一個實施例的立剖面結構圖
[0013]圖6是食用菌栽培架第二個實施例的立剖面結構圖
[0014]圖7是食用菌栽培架第三個實施例的立剖面結構圖
[0015]圖中1.立柱,2.基座,3.橫梁,4.翻轉裝置,5.轉動軸,6.托盤架,7.兩個面積相等但不相連的側面(CC/ DD'與AA' BBQA.網狀托盤,9.支撐梁,10.兩側面(7)與(7)所形成的夾角,11.側棱,12.無安裝網狀托盤的側面(BB' CC7與AY DDQ,13.承重架體,14.生長因子調控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在圖1和圖2中,承重架體(13)的立柱(I)使用鐵、鋼混柱等承重性能好的材料制成,每根立柱都立在牢固的基座(2)上,并且它們之間可以靈活調整,確保承重架立直立平;有橫梁(3)時,翻轉裝置(4)安裝在橫梁上;無橫梁時,翻轉裝置直接安裝在立柱上;翻轉裝置(4)與轉動軸(5)連接,轉動軸(5)與托盤架(6)連接;在面積不相等的兩個側面之間,圍成“生長因子調控通道”(14),上下若干層通道(14)相連,用于“調控后的氣體”流動。
[0017]在圖3中和圖4中,托盤架(6)采用受力良好、不易變形、耐高濕耐腐蝕的材料(如鍍鋅鐵制件)加工而成,外形為直四棱柱結構,在該架的兩個面積相等但不相連的側面(7)上分別安裝上網狀托盤(8),網狀托盤上有加高的圍邊(根據需要決定圍邊高低、常規高約15cm),用于防止菌袋(瓶)歪倒與外落;該托盤架(6)的另外兩個側面的面積大小不等,當面積小的側面朝向上方時,面積大的側面朝向下方;在面積小的側面下方,連接著若干個支撐梁(9),用于支撐兩個網狀托盤;至少一個支撐梁(9)與至少一個轉動軸(5)連接;兩個安裝網狀托盤的側面(7)與(7)之間,所形成的夾角(1)Z等于或大于90°且小于180°;轉動軸
(5)與側棱(11)平行。
[0018]在圖5中,托盤架(6)旋轉使其中一側網狀托盤(8)呈水平狀態,該托盤架(6)的另一側網狀托盤(8)為斜式(或垂直)狀態。旋轉托盤架,可以進行兩側網狀托盤交換操作。
[0019]在圖6中,旋轉托盤架(6),使其中一側網狀托盤(8)呈斜面或垂直狀態,可以進行疏蕾、采菇、整理料面、排除積水及菌料上下架等操作。
[0020]在圖7中,旋轉托盤架(6),使無網狀托盤的兩個側面(12)呈水平狀態,另外兩個有網狀托盤的側面(7)呈斜面狀態,此時,可以進行食用菌生長管理。利用兩個側面(12)之間,圍成一個“生長因子調控通道”(14),此通道(14)內氣體能順暢穿過。此通道(14)內,根據工藝需要流動著“一定溫度、一定濕度、一定氣體濃度”等調控之后的空氣,以改善每個菌袋(瓶)周圍的小生態環境,盡量精準地、長時間維持在食用菌生長的良好生態環境中。通過改善和精準調控個體菌袋(瓶)的生長因子,實現更多個體的優質高產,從而整體提高全栽培房、每批次食用菌生長的“均勻性、整齊度、一致性”,達到“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
【主權項】
1.一種食用菌栽培架及其用法,在食用菌栽培房中,主要由承重架體、翻轉裝置、轉動軸和托盤架順序連接,其特征是:在承重架體上安裝翻轉裝置,翻轉裝置與轉動軸連接,由轉動軸帶動外形為直四棱柱的托盤架旋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架及其用法,其特征是:托盤架的形狀為直四棱柱結構,該架上用于安裝網狀托盤的側面之間,所形成的夾角為“等于或大于90°且小于180。,,。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架及其用法,其特征是:托盤架上的轉動軸與側棱平行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架及其用法,其特征是:托盤架中兩個面積不相等的側面之間是通透的結構,氣體可以順暢通過。
【文檔編號】A01G1/04GK105917957SQ201610217652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5日
【發明人】陳旺友
【申請人】陳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