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喀斯特高原峽谷花生與花椒間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喀斯特高原峽谷花生與花椒間作方法,包括選取地域、整地、設置行間距、種植、田間管理、控制花椒與花生的空間結構幾個步驟,第一年9月初按2~2.5m間距挖穴移栽花椒并施肥填土踩實澆水;第二年3?4月份在距花椒30cm的地進行整地翻耕點播花生。本發明采用花生和花椒間作,減少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加劇,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花生根上的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為花椒提供氮肥,花椒的特殊味道和形態可防治花生受病蟲害襲擊,防止人和牲畜對花生苗的破壞,大大提高花椒和花生產量,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種植不科學導致的土壤改良不佳導致的產量低的問題,本發明并有成本低、見效快的特點。
【專利說明】
一種喀斯特高原峽谷花生與花椒間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一種林糧間作控制水土流失的方法,尤其是一種治理石漠化的喀斯特高原峽谷花生與花椒間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間作或套作是人多地少地區常用的一種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作物總產量的種植方法,目前間作技術主要側重于防蟲害、作物產量變化,光、熱、水充分利用等方面,沒有一種既能控制水土流失,又能增加作物產量,改良土壤性質等效果兼優的林糧間作方法。且間作技術集中在平原、紅壤坡耕地地區,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區雖然一些地方也有間作的習慣,但因缺乏技術指導和科學理論依據,導致間作套作農作物產量低,控制水土流失能力不佳。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喀斯特高原峽谷花生與花椒間作方法,既能有效減少水土流失,又能增加土壤肥力和作物產量,提高土地利用率,綜合治理石漠化,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村在的問題。
[0004]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喀斯特高原峽谷花生與花椒間作方法,該方法包括選取地域、整地、設置行間距、種植、田間管理、控制花椒與花生的空間結構幾個步驟,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第一年9月初在喀斯特高原峽谷中-強度石漠化區選擇土壤厚度超過1cm的石旮旯地,按2?2.5m間距挖穴移栽花椒,并對移栽的花椒施肥、填土、踩實、澆水;
步驟二,第二年3?4月份在距花椒30cm的土壤進行整地翻耕,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積占70%以上的地,挖溝壟高20?25 cm,溝寬15?20cm,在壟面按株距20 cm點播花生;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積小于70%以上的地,在石塊凹陷區對其進行填土,在單個壟高20?25cm壟面點播花生,壟與壟之間間隔20cmo
[0005]花椒長到30?10cm時在主干不同的方向留5?7個健壯芽,抹除多余側芽,培養骨干枝,花椒樹結果后,每年花椒采摘完對其樹冠內的枝條進行細致修剪,疏除病蟲枝、密集枝、纖弱枝、徒長枝、干枯枝和下垂枝,使得枝組分布均勻,為樹冠通風透光創造良好條件。
[0006]前三年花生間作距花椒的距離按如下公式增加,待花椒穩定成林后,每年花椒發芽時對其進行修剪,控制花椒冠幅在兩米以內,花椒帶間約有50cm寬的區域用于種植花生,花椒林下種植紫花苜蓿豆科類牧草用于輔助保持水土,
S=200cm~250cm-30X η上式中,S表示花生間作距花椒的距離;η表示花生種植的第幾年,η取1、2或3年。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效果:
(I)喀斯特高原峽谷區雨季為5月下旬到9月,本發明采用花生和花椒間作,通過距離控制以及種植控制,花椒和花生間作增加地表蓋度,形成多層截流降雨層,降低雨滴動能,減少土壤濺蝕,同時兩種植物套作根系錯綜復雜盤結成網狀,增加土壤抗沖、抗蝕性和土壤孔隙度,增大地表徑流入滲量,減少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加劇,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
(2)花生為豆科作物,根系淺,根上的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夠增加土壤肥力,為花椒提供氮肥,花椒的特殊味道和形態可防治花生受病蟲害襲擊,從而大大提高了花生和花椒的產量,防止人和牲畜對花生苗的破壞,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種植不科學導致的土壤改良不佳導致的產量低的問題;
(3)通過種植試驗驗證,花椒與花生間作降低了花椒樹死亡率,延長了花椒成活年限,提高了花椒產量,和花椒單作相比,花椒與花生間作,其產量分別提高了 11.67?15.20%和2.32-8.67%;
(4)本發明的種植方法能有效減少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產生,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利用率,顯著增加經濟作物產量,和當地花椒單作相比,花椒花生間作年地表徑流量和產沙量分別減少了 50.87-80.66%和75.37-90.66%,土壤肥力特別是土壤全氮和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了 60.11?86.17%,40.54?66.56% ;
(5)本發明與其他石漠化治理技術相比,成本低、見效快,該種植方法不僅增加了農民經濟收入,同時阻控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土地利用率;解決了在喀斯特石漠化這樣地形較為復雜的地區,由于地形崎嶇不平,沒有可推廣應用的農作物間作模式和缺乏間作科學理論依據問題,可為石漠化地區提供一種既能治理石漠化又能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作物間作方法,適宜在具有相似氣候地質地理背景的地區大面積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發明花椒、花生間作一年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花椒、花生間作二年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花椒、花生間作三年及以上示意圖。
[0009]圖中:1_花椒,2-花生。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如圖1?圖3所示,一種喀斯特高原峽谷花生與花椒間作方法,該方法包括選取地域、整地、設置行間距、種植、田間管理、控制花椒與花生的空間結構幾個步驟,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第一年9月初在喀斯特高原峽谷中-強度石漠化區選擇土壤厚度超過1cm的石旮旯地,按2?2.5m間距挖穴移栽花椒,并對移栽的花椒施肥、填土、踩實、澆水,移栽后一個月之內每周平均澆兩次水;
步驟二,第二年春季月份在距花椒30cm的土壤進行整地翻耕,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積占70%以上的地,挖溝壟高20?25cm,溝寬15?20cm,在壟面按株距20cm點播花生;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積小于70%以上的地,在石塊凹陷區對其進行填土,在單個壟高20?25cm壟面點播花生,壟與壟之間間隔20cmo
[0011 ]步驟三,田間管理,花椒長到30?10cm時在主干不同的方向留5?7個健壯芽,抹除多余側芽,培養骨干枝,花椒樹結果后,每年花椒采摘完對其樹冠內的枝條進行細致修剪,疏除病蟲枝、密集枝、纖弱枝、徒長枝、干枯枝和下垂枝,使得枝組分布均勾,為樹冠通風透光創造良好條件。
[0012]步驟四,控制花椒與花生的空間結構,前三年花生間作距花椒的距離按如下公式增加,待花椒穩定成林后,每年花椒發芽時對其進行修剪,控制花椒冠幅在兩米以內,花椒帶間約有50cm寬的區域用于種植花生,花椒林下種植紫花苜蓿豆科類牧草用于輔助保持水土,
S=200cm~250cm-30X η上式中,S表示花生間作距花椒的距離;η表示花生種植的第幾年,η取1、2或3年。
[0013]實施例1:一種喀斯特高原峽谷花生與花椒間作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第一年9月初在喀斯特高原峽谷中-強度石漠化區選擇土壤厚度超過1cm的石旮旯地,按2m間距挖穴移栽花椒,并對移栽的花椒施肥、填土、踩實、澆水,移栽后一個月之內每周平均澆兩次水;
步驟二,第二年春季月份在距花椒30cm的土壤進行整地翻耕,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積占70%以上的地,挖溝壟高20cm,溝寬15cm,在壟面按株距20cm點播花生;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積小于70%以上的地,在石塊凹陷區對其進行填土,在單個壟高20cm壟面點播花生,壟與壟之間間隔20cmo
[0014]步驟三,田間管理,花椒長到30?10cm時在主干不同的方向留5?7個健壯芽,抹除多余側芽,培養骨干枝,花椒樹結果后,每年花椒采摘完對其樹冠內的枝條進行細致修剪,疏除病蟲枝、密集枝、纖弱枝、徒長枝、干枯枝和下垂枝,使得枝組分布均勾,為樹冠通風透光創造良好條件。
[0015]步驟四,控制花椒與花生的空間結構,前三年花生間作距花椒的距離按如下公式增加,待花椒穩定成林后,每年花椒發芽時對其進行修剪,控制花椒冠幅在兩米以內,花椒帶間約有50cm寬的區域用于種植花生,花椒林下種植紫花苜蓿豆科類牧草用于輔助保持水土,
S=200cm~250cm-30X η上式中,S表示花生間作距花椒的距離;η表示花生種植的第幾年,η取1、2或3年。
[0016]實施例2:—種喀斯特高原峽谷花生與花椒間作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第一年9月初在喀斯特高原峽谷中-強度石漠化區選擇土壤厚度超過1cm的石旮旯地,按2.5m間距挖穴移栽花椒,并對移栽的花椒施肥、填土、踩實、澆水,移栽后一個月之內每周平均澆兩次水;
步驟二,第二年春季月份在距花椒30cm的土壤進行整地翻耕,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積占70%以上的地,挖溝壟高25cm,溝寬20cm,在壟面按株距20cm點播花生;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積小于70%以上的地,在石塊凹陷區對其進行填土,在單個壟高25cm壟面點播花生,壟與壟之間間隔20cmo
[0017]步驟三,田間管理,花椒長到30?10cm時在主干不同的方向留5?7個健壯芽,抹除多余側芽,培養骨干枝,花椒樹結果后,每年花椒采摘完對其樹冠內的枝條進行細致修剪,疏除病蟲枝、密集枝、纖弱枝、徒長枝、干枯枝和下垂枝,使得枝組分布均勾,為樹冠通風透光創造良好條件。
[0018]步驟四,控制花椒與花生的空間結構,前三年花生間作距花椒的距離按如下公式增加,待花椒穩定成林后,每年花椒發芽時對其進行修剪,控制花椒冠幅在兩米以內,花椒帶間約有50cm寬的區域用于種植花生,花椒林下種植紫花苜蓿豆科類牧草用于輔助保持水土,
S=200cm~250cm-30X η上式中,S表示花生間作距花椒的距離;η表示花生種植的第幾年,η取1、2或3年。
[0019]實施例2:—種喀斯特高原峽谷花生與花椒間作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第一年9月初在喀斯特高原峽谷中-強度石漠化區選擇土壤厚度超過1cm的石旮旯地,按2.25m間距挖穴移栽花椒,并對移栽的花椒施肥、填土、踩實、澆水,移栽后一個月之內每周平均澆兩次水;
步驟二,第二年春季月份在距花椒30cm的土壤進行整地翻耕,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積占70%以上的地,挖溝壟高22.5cm,溝寬17.5cm,在壟面按株距20cm點播花生;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積小于70%以上的地,在石塊凹陷區對其進行填土,在單個壟高22.5cm壟面點播花生,壟與壟之間間隔20cm。
[0020]步驟三,田間管理,花椒長到30?10cm時在主干不同的方向留5?7個健壯芽,抹除多余側芽,培養骨干枝,花椒樹結果后,每年花椒采摘完對其樹冠內的枝條進行細致修剪,疏除病蟲枝、密集枝、纖弱枝、徒長枝、干枯枝和下垂枝,使得枝組分布均勾,為樹冠通風透光創造良好條件。
[0021]步驟四,控制花椒與花生的空間結構,前三年花生間作距花椒的距離按如下公式增加,待花椒穩定成林后,每年花椒發芽時對其進行修剪,控制花椒冠幅在兩米以內,花椒帶間約有50cm寬的區域用于種植花生,花椒林下種植紫花苜蓿豆科類牧草用于輔助保持水土,
S=200cm~250cm-30X η上式中,S表示花生間作距花椒的距離;η表示花生種植的第幾年,η取1、2或3年。
[0022]上述花生與花椒間作的方法,具有如下優點:
(1)喀斯特高原峽谷區雨季為5月下旬到9月,本發明采用花生和花椒間作,通過距離控制以及種植控制,花椒和花生間作增加地表蓋度,形成多層截流降雨層,降低雨滴動能,減少土壤濺蝕,同時兩種植物套作根系錯綜復雜盤結成網狀,增加土壤抗沖、抗蝕性和土壤孔隙度,增大地表徑流入滲量,減少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加劇,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
(2)花生為豆科作物,根系淺,根上的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夠增加土壤肥力,為花椒提供氮肥,花椒的特殊味道和形態可防治花生受病蟲害襲擊,從而大大提高了花生和花椒的產量,防止人和牲畜對花生苗的破壞,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種植不科學導致的土壤改良不佳導致的產量低的問題;
(3)通過種植試驗驗證,花椒與花生間作降低了花椒樹死亡率,延長了花椒成活年限,提高了花椒產量,和花椒單作相比,花椒與花生間作,其產量分別提高了 11.67?15.20%和2.32-8.67%;
(4)本發明的種植方法能有效減少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產生,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利用率,顯著增加經濟作物產量,和當地花椒單作相比,花椒花生間作年地表徑流量和產沙量分別減少了 50.87-80.66%和75.37-90.66%,土壤肥力特別是土壤全氮和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了 60.11?86.17%,40.54?66.56% ;
(5)本發明與其他石漠化治理技術相比,成本低、見效快;該種植方法不僅增加了農民經濟收入,同時阻控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土地利用率;解決了在喀斯特石漠化這樣地形較為復雜的地區,由于地形崎嶇不平,沒有可推廣應用的農作物間作模式和缺乏間作科學理論依據問題,可為石漠化地區提供一種既能治理石漠化又能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作物間作方法,適宜在具有相似氣候地質地理背景的地區大面積推廣應用。
【主權項】
1.一種喀斯特高原峽谷花生與花椒間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選取地域、整地、設置行間距、種植、田間管理、控制花椒與花生的空間結構幾個步驟,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第一年9月初在喀斯特高原峽谷中-強度石漠化區選擇土壤厚度超過1cm的石旮旯地,按2?2.5m間距挖穴移栽花椒,并對移栽的花椒施肥、填土、踩實、澆水; 步驟二,第二年3~4月份在距花椒30cm的土壤進行整地翻耕,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積占70%以上的地,挖溝壟高20?25 cm,溝寬15?20cm,在壟面按株距20 cm點播花生;每平方米石旮旯地中土壤面積小于70%以上的地,在石塊凹陷區對其進行填土,在單個壟高20?25cm壟面點播花生,壟與壟之間間隔20cmo2.根據權利要求1所的述間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花椒長到30?10cm時在主干不同的方向留5?7個健壯芽,抹除多余側芽,培養骨干枝,花椒樹結果后,每年花椒采摘完對其樹冠內的枝條進行細致修剪,疏除病蟲枝、密集枝、纖弱枝、徒長枝、干枯枝和下垂枝。3.根據權利要求1所的述間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前三年花生間作距花椒的距離按如下公式增加,待花椒穩定成林后,每年花椒發芽時對其進行修剪,控制花椒冠幅在兩米以內, S=200cm?250cm_30 Xn 上式中,S表示花生間作距花椒的距離; η表示花生種植的第幾年,η取1、2或3年。
【文檔編號】A01G1/00GK105850479SQ201610303170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0日
【發明人】熊康寧, 胡晚枚, 顧再柯, 羅鼎, 檀迪
【申請人】貴州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