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拋秧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拋秧機,包括車架、空壓機、測距模塊、拋射凹槽、管路系統和控制系統箱;其中拋射凹槽為弧形凹槽,它的下端具有一個噴射氣體出口;所述噴射氣體出口的下方設置有紅外傳感器;所述紅外傳感器與控制系統箱進行信號傳輸;當紅外傳感器感應到秧苗存在時,由控制系統輸出電信號控制電動球閥開度,控制噴射氣流的強度,從而噴射氣體出口噴射指定強度的氣流將秧苗拋至指定位置。本發明的新型拋秧機只需放置于田埂上即可工作,避免了拋秧機進入田地,有利于向梯田地區引進拋秧技術,同時操作簡單,使用的靈活度高,且工作高效,能夠顯著減小工作者的勞動強度。
【專利說明】
一種新型拋秧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農業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拋秧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水稻旱育稀植技術的推廣和運用,出現了拋秧的新栽培方法。市面上的拋秧機的種類不多,目前得以推廣的拋秧機一般需要人背負著,需要在田間行走,它是一直以一種氣流速度噴射,可控性較低,同時噪聲大,對人體的傷害極大。
[0003]目前國內的一些水稻拋秧機大多都屬于機械傳動式拋秧機,這類水稻拋秧機是通過秧苗從滑筒中滑下從而實現拋秧,其拋秧可以通過控制連桿的運動以及滑筒的位置來確定水稻的落地點,但是這種拋秧結構由于秧苗下落的時間較短,因此會造成秧苗插入水中深度不夠的問題,不容易讓秧苗正常生長。另外這種拋秧機還得在田間行駛工作,行走不容易,并且在行走的過程中很容易影響到周圍的拋射環境以及已經拋射完成的秧苗。
[0004]另外還有一些水稻拋秧機的拋射方案改進了空壓機,使得水稻的落地速度更大,能夠更加平穩的插入田中,但是仍然是田間操作,并且拋射行走路徑還是會影響周圍的拋射路徑和已經拋射的秧苗。
[0005]綜上所述,現有階段的技術,沒有擺脫需要進入田地才能拋秧的問題,并且使用的靈活性不高,操作難度大。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拋秧機,其工作無需進入田地間,使用靈活方便,而且工作效率高,能夠減輕工作者的勞動強度。
[0007]為實現本發明目的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新型拋秧機,包括車架、空壓機、測距模塊、拋射凹槽、管路系統和控制系統箱。
[0008]所述空壓機安裝在車架的底座上。所述測距模塊和控制系統箱安裝在車架的立柱上。所述控制系統箱內裝有控制模塊元件,且通過導線與測距模塊進行信號傳輸。
[0009]所述車架上安裝有三個相互平行布置的拋射凹槽。所述拋射凹槽為長條狀的凹槽,它的槽底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上開有兩個圓形通孔。這兩個圓形通孔內穿入螺釘,使得拋射凹槽緊固在車架的橫桿I和橫桿Π上。所述橫桿I和橫桿Π相互平行,且呈高低布置。所述拋射凹槽的長度方向與橫桿I垂直。所述拋射凹槽的槽口面朝斜上方。
[0010]所述拋射凹槽的下端具有一個噴射氣體出口。所述噴射氣體出口的下方具有一個矩形框腔,該矩形框腔內設置紅外傳感器。所述紅外傳感器與控制系統箱進行信號傳輸。所述矩形框腔的上表面設置有兩塊斜擋板。兩塊斜擋板呈倒八字型。所述拋射凹槽的下端還安裝有電磁閥。所述電磁閥控制噴射氣體出口的開閉。
[0011]所述管路系統的一端通過電動球閥與空壓機的氣體出口閥門連接,另一端通過三根分支管分別與每個拋射凹槽下端的噴射氣體出口連接。所述電動球閥的開度由控制系統箱控制。所述電磁閥的開閉由紅外傳感器通過檢測信號來控制。
[0012]進一步,所述拋射凹槽內放置秧苗,秧苗根部帶有圓臺狀的土塊。兩塊斜擋板之間夾圓臺狀的土塊,且部分土塊進入下方的紅外傳感器的感應區域。
[0013]進一步,所述控制系統箱根據指定的拋射距離控制電動球閥的開度,使得指定強度的氣流進入管路系統。
[0014]進一步,拋射凹槽的長度方向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60°。
[0015]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和積極效果:
[0016]本發明的新型拋秧機體型較小,能夠在梯田地區進行拋秧工作,這是市場上現有的拋秧機所做不到的,且機身只需放置于田埂上即可工作,也可避免拋秧機進入田地,有利于向梯田地區引進拋秧技術;同時具有一定的智能性,能夠自動測量梯田寬度,并且通過控制電動球閥的開度,從而控制氣流強度,實現自動控制拋射距離,以便自動拋射秧苗,拋射的秧苗較傳統拋秧機更為整齊有序;機身輕便,操作簡單,使用的靈活度高,且工作高效,能夠顯著減小工作者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發明的新型拋秧機的正視圖。
[0018]圖2為本發明的新型拋秧機的軸測圖。
[0019]圖3為管路系統與拋射凹槽連接的局部示意圖。
[0020]圖4為拋射凹槽的結構示意圖。
[0021 ]圖5為本發明的新型拋秧機的工作程序流程圖。
[0022 ]圖中:車架1、車輪101、立柱102、橫桿1103、橫桿Π 104、空壓機2、測距模塊3、拋射凹槽4、紅外傳感器401、圓形通孔402、弧形面403、噴射氣體出口 405、斜擋板406、電磁閥407、管路系統5、主管道501、三通接頭502、分支管503、電動球閥504、控制系統箱6。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不應該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范圍僅限于下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上述技術思想的情況下,根據本領域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做出各種替換和變更,均應包括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0024]參見圖1至圖4,一種新型拋秧機,包括車架1、空壓機2、測距模塊3、拋射凹槽4、管路系統5和控制系統箱6。
[0025]所述車架I為框架結構。所述車架I的底部裝有車輪101,便于在田埂移動。所述空壓機2(動力源可以是柴油機)安裝在車架I的底座上。所述測距模塊3安裝在車架I的立柱102上。所述控制系統箱6安裝在車架I的另一根立柱102上。所述控制系統箱6內裝有控制模塊元件(單片機),且通過導線與測距模塊3進行信號傳輸。整個系統的電信號都由控制系統箱6內的控制模塊進行處理。
[0026]所述車架I上安裝有三個相互平行布置的拋射凹槽4。所述拋射凹槽4為長條狀的凹槽,它的槽底為弧形面403。所述弧形面403上開有兩個圓形通孔402。這兩個圓形通孔402內穿入螺釘,使得拋射凹槽4緊固在車架I的橫桿1103和橫桿Π 104上。所述橫桿1103和橫桿Π 104相互平行,且呈高低布置。所述拋射凹槽4的長度方向與橫桿1103垂直。所述拋射凹槽4的槽口面朝斜上方。本實施例中,所述拋射凹槽4的長度方向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45°。
[0027]所述拋射凹槽4的下端具有一個噴射氣體出口405。所述噴射氣體出口 405的下方具有一個矩形框腔,該矩形框腔內設置紅外傳感器401。所述紅外傳感器401與控制系統箱6進行信號傳輸。所述矩形框腔的上表面設置有兩塊斜擋板406。兩塊斜擋板406呈倒八字型。即從正面看過去,噴射氣體出口 405處于“八”字內部。所述拋射凹槽4的下端還安裝有電磁閥407ο所述電磁閥407控制噴射氣體出口 405的開閉。
[0028]所述管路系統5包括主管道501、三通接頭502和分支管503。所述主管道5的一端通過電動球閥504與空壓機2的氣體出口閥門201連接,另一端通過三通接頭502連接三根分支管503。這三根分支管503分別與每個拋射凹槽4下端的噴射氣體出口 405連接。所述電動球閥504的開度由控制系統箱6控制。所述電磁閥407的開閉由紅外傳感器401通過檢測信號來控制。當紅外傳感器401的感應區檢測到有秧苗或土塊時,則打開電磁閥407使得噴射氣體出口 405噴射(指定強度的)氣流。
[0029]上述新型拋秧機的工作程序流程參見圖5,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0030]首先將該拋秧機放入梯田起始點,測距模塊3測量機身到對面田埂的距離,作為第一列秧苗最遠拋射距離,控制系統箱6中的單片機依據設定程序計算出此列秧苗每次拋射的距離;
[0031]測距完成后,在拋射凹槽4中放入從育秧盤中取出的秧苗(附帶一定大小的圓臺狀泥土塊),帶有泥土塊的一端放置在兩塊斜擋板406之間進行限位,由于兩塊斜擋板406的最小間隙略寬于秧苗圓臺泥土塊的底部,秧苗到達指定位置時,有一小部分泥土塊進入紅外傳感器401的感應區域,并將感應到秧苗的信號輸送至控制系統,由控制系統將管路系統5中對應的支管道503末端的電磁閥407打開,空壓機2中的氣體即可通過管路系統5從對應的噴射氣體出口 405噴出,將秧苗連同土塊吹到指定的位置。
[0032 ]秧苗拋出后,紅外傳感器401未檢測到秧苗存在,電磁閥407關閉,控制系統開始計算下一位置秧苗所需要的距離和控制對應的電動球閥504的開度;繼續往拋射凹槽4中放入秧苗,控制系統重復上述過程,且按設定的秧苗間距遞減拋射距離,如此往復,直至此列秧苗拋射距離遞減為0,即完成了此列秧苗的拋射。由于空壓機出口氣壓是調定在一個小氣壓范圍內(0.72?0.8MPa),秧苗拋程受氣壓變化的影響較小,即拋程只和電動球閥504的開度大小(控制信號)有關。
[0033]拋射完一列之后,將機身推至下一列秧苗的拋射位置,重復上一列秧苗拋射過程,如此往復,直到完成整塊梯田的拋秧工作。
【主權項】
1.一種新型拋秧機,其特征在于:包括車架(I)、空壓機(2)、測距模塊(3)、拋射凹槽(4)、管路系統(5)和控制系統箱(6);所述空壓機(2)安裝在車架(I)的底座上;所述測距模塊(3)和控制系統箱(6)安裝在車架(I)的立柱(102)上;所述控制系統箱(6)內裝有控制模塊元件,且通過導線與測距模塊(3)進行信號傳輸; 所述車架(I)上安裝有三個相互平行布置的拋射凹槽(4);所述拋射凹槽(4)為長條狀的凹槽,它的槽底為弧形面(403);所述弧形面(403)上開有兩個圓形通孔(402);這兩個圓形通孔(402)內穿入螺釘,使得拋射凹槽(4)緊固在車架(I)的橫桿1(103)和橫桿Π (104)上;所述橫桿1(103)和橫桿Π (104)相互平行,且呈高低布置;所述拋射凹槽(4)的長度方向與橫桿I (103)垂直;所述拋射凹槽(4)的槽口面朝斜上方; 所述拋射凹槽(4)的下端具有一個噴射氣體出口(405);所述噴射氣體出口(405)的下方具有一個矩形框腔,該矩形框腔內設置紅外傳感器(401);所述紅外傳感器(401)與控制系統箱(6)進行信號傳輸;所述矩形框腔的上表面設置有兩塊斜擋板(406);兩塊斜擋板(406)呈倒八字型;所述拋射凹槽(4)的下端還安裝有電磁閥(407);所述電磁閥(407)控制噴射氣體出口(405)的開閉; 所述管路系統(5)的一端通過電動球閥(504)與空壓機(2)的氣體出口閥門(201)連接,另一端通過三根分支管(503)分別與每個拋射凹槽(4)下端的噴射氣體出口(405)連接;所述電動球閥(504)的開度由控制系統箱(6)控制;所述電磁閥(407)的開閉由紅外傳感器(401)通過檢測信號來控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拋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拋射凹槽(4)內放置秧苗,秧苗根部帶有圓臺狀的土塊;兩塊斜擋板(406)之間夾圓臺狀的土塊,且部分土塊進入下方的紅外傳感器(401)的感應區域。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拋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統箱(6)根據指定的拋射距離控制電動球閥(504)的開度,使得指定強度的氣流進入管路系統(5)。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拋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拋射凹槽(4)的長度方向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60°。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5850317SQ201610228338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1日
【發明人】胡方凱, 成旭, 范路
【申請人】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