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工業化循環流水養殖系統及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漁業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漁業工業化循環流水養殖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養殖漁業是彌補全球水產品供給不足,成為世界糧食生產發展最快的部門之一,但養殖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主要存在養殖設施陳舊落后、土地資源緊缺、水質資源匱乏、勞動力成本高等制約因子。在蘇南發達地區,養殖漁業和環境之間的矛盾更為突出,因此就要從擴面增量的方式轉換成節約型和工廠化養殖體系,降低總成本,實現節能減排循環使用,并保持對外界無污染。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漁業工業化循環流水養殖系統及方法,包括用來養魚的主池,所述的主池的后端同水平橫向的排水渠相通,所述的排水渠的右端同沉淀區相通,所述的沉淀區用來實現積污的作用,所述的沉淀區同水平縱向的初級凈化區相連通,所述的初級凈化區內通過養殖水生植物、螺蚌來進行初步凈化,所述的初級凈化區同水平縱向的潛流凈化區相連通,所述的潛流凈化區里放置著沸石或者活性炭來進行凈化,所述的潛流凈化區同水平縱向的微生物凈化區相連通,所述的微生物凈化區內設置有生物膜載體,使用微生物制劑,而水平橫向的生態調節區同微生物凈化區相連通,所述的生態調節區內養殖有螺螄、鰱鳙或者其他濾食性魚類,生態調節區的水通過提水栗引入壓水池,所述的壓水池的后端同引水渠的前端相連通,所述的引水渠的后端同主池的前端相連通,另外所述的壓水池同引水渠之間通過壓力差自流來輸送水,所述的引水渠同主池之間也通過壓力差自流來輸送水,所述的引水渠中還設置有曝氣板。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的水質不好、無法循環使用水資源以及補氧不及時的缺陷。
[0004]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漁業工業化循環流水養殖系統及方法的解決方案,具體如下:
[0005]一種漁業工業化循環流水養殖系統,包括用來養魚的主池9,所述的主池9的后端同水平橫向的排水渠5相通,所述的排水渠5的右端同沉淀區1相通,所述的沉淀區1用來實現積污的作用,所述的沉淀區1同水平縱向的初級凈化區2相連通,所述的初級凈化區2內通過養殖水生植物、螺蚌來進行初步凈化,所述的初級凈化區2同水平縱向的潛流凈化區3相連通,所述的潛流凈化區3里放置著沸石或者活性炭來進行凈化,所述的潛流凈化區3同水平縱向的微生物凈化區4相連通,所述的微生物凈化區4內設置有生物膜載體,使用微生物制劑,而水平橫向的生態調節區6同微生物凈化區4相連通,所述的生態調節區6內養殖有螺蚌、鰱鳙或者其他濾食性魚類,生態調節區的水通過提水栗引入壓水池,所述的壓水池7的后端同引水渠8的前端相連通,所述的引水渠8的后端同主池9的前端相連通,另外所述的壓水池7同引水渠8之間通過通過壓力差自流來輸送水,所述的引水渠8同主池9之間也通過壓力差自流來輸送水,所述的引水渠8中還設置有曝氣板。
[0006]所述的水生植物為水空菜、睡蓮、再力花或者輪葉黑藻。
[0007]所述的濾食性魚類為鋳魚,所述的鋳魚為匙吻鋳。
[0008]所述的微生物凈化區4能根據溫度來調整微生物制劑用量;所述的微生物制劑為:光合細菌、芽孢桿菌、乳酸菌群或者放線菌群。
[0009]所述的漁業工業化循環流水養殖系統的方法為:用來養魚的主池9的水首先流入排水渠5,再經由排水渠5流入沉淀區1進行積污處理,然后再流入初級凈化區2中進行初步凈化,初步凈化后流入潛流凈化區3進行再次凈化,再次凈化后進入微生物凈化區4進行微生物凈化,隨后流入生態調節區6調節成能夠適宜主池的養殖用水,啟動提水栗把養殖用水引入壓水池,再通過壓力差自流進入引水渠。
[0010]本發明通過用來養魚的主池9的水首先流入排水渠5,再經由排水渠5流入沉淀區1進行積污處理,然后再流入初級凈化區2中進行初步凈化,初步凈化后流入潛流凈化區3進行再次凈化,再次凈化后進入微生物凈化區4進行微生物凈化,隨后流入生態調節區6調節成能夠適宜主池的養殖用水,啟動提水栗把養殖用水引入壓水池,再通過壓力差自流進入引水渠。這樣就能把水質實現凈化、能夠實現循環利用水源,還能通過曝氣板增加氧氣。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明的平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
【發明內容】
作進一步說明:
[0013]參照圖1所示,包括用來養魚的主池9,所述的主池9的后端同水平橫向的排水渠5相通,所述的排水渠5的右端同沉淀區1相通,所述的沉淀區1用來實現積污的作用,所述的沉淀區1同水平縱向的初級凈化區2相連通,所述的初級凈化區2內通過養殖水生植物、螺蚌來進行初步凈化,所述的初級凈化區2同水平縱向的潛流凈化區3相連通,所述的潛流凈化區3里放置著沸石或者活性炭來進行凈化,所述的潛流凈化區3同水平縱向的微生物凈化區4相連通,所述的微生物凈化區4內設置有生物膜載體,使用微生物制劑,而水平橫向的生態調節區6同微生物凈化區4相連通,所述的生態調節區6內養殖有螺蚌、鰱鳙或者其他濾食性魚類,所述的生態調節區需營造整個穩定的生態水流、環境的生態平衡使得水源更適宜主池的養殖用水,生態調節區的水通過提水栗引入壓水池,所述的壓水池7的后端同引水渠8的前端相連通,所述的引水渠8的后端同主池9的前端相連通,另外所述的壓水池7同引水渠8之間通過通過壓力差自流來輸送水,所述的引水渠8同主池9之間也通過壓力差自流來輸送水,所述的引水渠8中還設置有曝氣板。所述的水生植物為水空菜、睡蓮、再力花或者輪葉黑藻。所述的濾食性魚類為鋳魚,所述的鋳魚為匙吻鋳。所述的微生物凈化區4能根據溫度來調整微生物制劑的用量;所述的微生物制劑為:光合細菌、芽孢桿菌、乳酸菌群或者放線菌群。
[0014]所述的漁業工業化循環流水養殖系統的方法為:用來養魚的主池9的水首先流入排水渠5,再經由排水渠5流入沉淀區1進行積污處理,然后再流入初級凈化區2中進行初步凈化,初步凈化后流入潛流凈化區3進行再次凈化,再次凈化后進入微生物凈化區4進行微生物凈化,隨后流入生態調節區6調節成能夠適宜主池的養殖用水,啟動提水栗把養殖用水引入壓水池,再通過壓力差自流進入引水渠。
[0015]本發明通過用來養魚的主池9的水首先流入排水渠5,再經由排水渠5流入沉淀區1進行積污處理,然后再流入初級凈化區2中進行初步凈化,初步凈化后流入潛流凈化區3進行再次凈化,再次凈化后進入微生物凈化區4進行微生物凈化,隨后流入生態調節區6調節成能夠適宜主池的養殖用水,啟動提水栗把養殖用水引入壓水池,再通過壓力差自流進入引水渠。這樣就能把水質實現凈化、能夠實現循環利用水源,還能通過曝氣板增加氧氣。
[0016]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的修改、等同替換與改進等,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漁業工業化循環流水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來養魚的主池,所述的主池的后端同水平橫向的排水渠相通,所述的排水渠的右端同沉淀區相通,所述的沉淀區用來實現積污的作用,所述的沉淀區同水平縱向的初級凈化區相連通,所述的初級凈化區內通過養殖水生植物、螺蚌來進行初步凈化,所述的初級凈化區同水平縱向的潛流凈化區相連通,所述的潛流凈化區里放置著沸石或者活性炭來進行凈化,所述的潛流凈化區同水平縱向的微生物凈化區相連通,所述的微生物凈化區內設置有生物膜載體,使用微生物制劑,而水平橫向的生態調節區同微生物凈化區相連通,所述的生態調節區內養殖有螺螄、鰱鳙或者其他濾食性魚類,生態調節區的水通過提水栗引入壓水池,所述的壓水池的后端同引水渠的前端相連通,所述的引水渠的后端同主池的前端相連通,另外所述的壓水池同引水渠之間通過壓力差自流來輸送水,所述的引水渠同主池之間也通過壓力差自流來輸送水,所述的引水渠中還設置有曝氣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漁業工業化循環流水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生植物為水空菜、睡蓮、再力花或者輪葉黑藻。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漁業工業化循環流水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凈化區能根據溫度來調微生物制劑的用量;所述的微生物制劑為:光合細菌、芽孢桿菌、乳酸菌群或者放線菌群。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漁業工業化循環流水養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他濾食性魚類為匙吻鋳。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漁業工業化循環流水養殖系統的方法,其特征為:用來養魚的主池的水首先流入排水渠,再經由排水渠流入沉淀區進行積污處理,然后再流入初級凈化區中進行初步凈化,初步凈化后流入潛流凈化區進行再次凈化,再次凈化后進入微生物凈化區進行微生物凈化,隨后流入生態調節區調節成能夠適宜主池的養殖用水,啟動提水栗把養殖用水引入壓水池,再通過壓力差自流進入引水渠。
【專利摘要】一種漁業工業化循環流水養殖系統及方法,主池的后端同水平橫向的排水渠相通,所述的排水渠的右端同沉淀區相通,所述的沉淀區用來實現積污的作用,所述的沉淀區同水平縱向的初級凈化區相連通,所述的初級凈化區同水平縱向的潛流凈化區相連通,所述的潛流凈化區同水平縱向的微生物凈化區相連通,而水平橫向的生態調節區同微生物凈化區相連通,所述的壓水池的后端同引水渠的前端相連通,引水渠的后端同主池的前端相連通,另外所述的壓水池同引水渠之間通過壓力差自流來輸送水,所述的引水渠同主池之間也通過壓力差自流來輸送水,所述的引水渠中還設置有曝氣板。避免了現有技術中的水質不好、無法循環使用水資源以及補氧不及時的缺陷。
【IPC分類】C02F9/14, A01K63/04, A01K63/00
【公開號】CN105309366
【申請號】CN201510749413
【發明人】朱曉榮, 吳益近, 岳益超, 黃樺, 顧建國, 褚秋芬
【申請人】常州市武進區水產技術推廣站
【公開日】2016年2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