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松材線蟲病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殺菌殺蟲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防治松材線蟲病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松材線蟲病又稱松樹枯萎病、松樹癌癥,是一種毀滅性蟲害。
[0003]我國每年由此產生的直接經濟損失25億元人民幣,間接損失250億元人民幣。此現象引起中國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并采取有力措施,積極防治松材線蟲病。
[0004]在晚夏和秋季噴灑殺螟松乳劑于被害木表面可以殺死樹皮下的天牛幼蟲;在冬季和早春,天牛幼蟲或蛹處于病樹木質部內,噴灑藥劑防治效果不理想;伐除和處理被害木,對伐根進行剝皮處理,伐木枝梢集中燒毀。
[0005]在線蟲侵染前數星期,用豐索磷、乙伴磷、治線磷等內吸性殺蟲和殺線劑施于松樹根部土壤中,預防線蟲侵入和繁殖。
[0006]新發現的感病松林,要立即采取封鎖撲滅措施;局布林地要砍除全部松樹;集中連片的松林,要將病樹全部伐除,同時刨出伐根,連同病樹的枝、干一起運出林外,進行熏蒸或燒毀處理。
【發明內容】
[0007]為了克服上述不足,對于局布林采用注射樹干的內吸性殺線劑,殺死松材線蟲,保護成林大樹生長,不被砍除全部松樹。
[0008]藥液袋注射樹干裝置,由藥液袋2,螺紋構件3,四通構件5,第一輸液管4、第二輸液管6、第三輸液管8、第四輸液管10,第一針頭7、第二針頭9、第三針頭15組成。
[0009]針頭由圓錐管13、圓柱管11、圓臺管16和限位盤19組成,圓錐管長度L3、圓錐管大端圓孔徑為d3,為進液孔17,小端為出液孔18三個,正面看和端面看呈等腰三角形,圓柱管長度為L2、孔徑為d2,圓臺管長度為Q,孔徑為d2,L2> L !> L3,山> d2> d3。
【附圖說明】
[0010]圖1藥液袋注射樹干裝置示意圖。
[0011 ] 圖2藥液袋注射樹干裝置X向視圖。
[0012]圖3為圖2的C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防治松材線蟲病的方法采用藥液袋注射樹干裝置,由藥液袋2,螺紋構件3,四通構件5,第一輸液管4、第二輸液管6、第三輸液管8、第四輸液管10,四通構件5與第一輸液管4、第二輸液管6、第三輸液管8、第四輸液管10粘接,第一針頭7、第二針頭9、第三針頭15組成。
[0014]針頭由圓錐管13、圓柱管11、圓臺管16和限位盤19組成,圓錐管長度L3、錐管大端圓孔徑為d3,為進液孔17,小端為出液孔18三個,正面看和端面看呈等腰三角形,圓柱管長度為L2、孔徑為d2,圓臺管長度為Q,孔徑為d2,L2> L !> L3,山> d2> d3。
[0015]注射位置,第一斷面在樹桿高度為110mm?120mm,在同一斷面內,針與針間相位120。。
[0016]對于樹的直徑D ^ 500mm,選擇兩個斷面進行注射,第二斷面與第一斷面間距離為500mm,其針與針間相位120°,但與第一個斷面的針與針相位為60°。
[0017]藥液袋與第一輸液管4采用管螺紋連接。
[0018]第二輸液管6、第三輸液管8、第四輸液管10與第一針頭7、第二針頭9、第三針頭15采用緊套連接。
【主權項】
1.防治松材線蟲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藥液袋(2),螺紋構件(3),四通構件(5),第一輸液管(4)、第二輸液管¢)、第三輸液管(8)、第四輸液管(10),四通構件(5)與第一輸液管(4)、第二輸液管¢)、第三輸液管(8)、第四輸液管(10)粘接,第一針頭(7)、第二針頭(9)、第三針頭(15)組成,針頭由圓錐管(13)、圓柱管(11)、圓臺管(16)和限位盤(19)組成,圓錐管長度L3、錐管大端圓孔徑為d3,為進液孔(17),小端為出液孔(18)三個,正面看和端面看呈等腰三角形,圓柱管長度為L2、孔徑為d2,圓臺管長度為Q,孔徑為d2,L2> Li>L3,dl > d2> d3,注射位置,第一斷面在樹桿高度為110mm?120mm,在同一斷面內,針與針間相位120°,對于樹的直徑D ^ 500mm,選擇兩個斷面進行注射,第二斷面與第一斷面間距離為500mm,其針與針間相位120°,但與第一個斷面的針與針相位為6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液袋注射樹干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輸液管(6)、第三輸液管(8)、第四輸液管(10)與第一針頭(7)、第二針頭(9)、第三針頭(15)采用緊套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液袋注射樹干裝置,其特征在于:藥液袋(2)與第一輸液管(4)采用管螺紋連接。
【專利摘要】本發明防治松材線蟲病的方法,對于線蟲病局布林,采用注射樹桿殺死松材線蟲,保護成林大樹生長,不被砍除全部松樹,由藥液袋,螺紋構件,四通構件,輸液管和針頭組成,圓錐管、圓柱管、圓臺管和限位盤組成針頭,圓錐管長度L3、圓錐管大端圓孔徑為d3,為進液孔,小端為出液孔三個,正面看和端面看呈等腰三角形,圓柱管長度為L2、孔徑為d2,圓臺管長度為L1,孔徑為d2,L2>L1>L3,d1>d2>d3。
【IPC分類】A01G7/06
【公開號】CN105284449
【申請號】CN201510573565
【發明人】朱賢華, 李宏群, 朱麟
【申請人】朱賢華
【公開日】2016年2月3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