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稻育秧期間大棚溫度濕度的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水稻育秧期間大棚溫度濕度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水稻的生產形勢發生深刻變化,推廣以機插為關鍵技術環節的水稻全程機械化成為必然趨勢。我國水稻機插示范推廣已有多年,但目前仍未普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由于機插秧育秧要求高,使得生產上未能培育出既適合插秧作業要求又滿足高產農藝要求的標準壯秧成為了最大的技術障礙。
[0003]秧苗素質的好壞,對水稻生育后期的穗數、粒數和粒重起著重要作用,要培育健壯的水稻秧苗,使水稻產量進一步提高,育秧期的溫度濕度控制尤為重要。但縱觀各地多年來對水稻機插技術的專利研究,發現在育秧播種機械、播種量、播種時期以及本田的肥水運籌等方面的專利研究居多,但對于育秧期間的溫度和濕度控制專利研究較少。
[0004]為此,本發明人提供了一種水稻育秧大棚溫度濕度的控制方法,旨在培育出質量高、成型度好的水稻秧苗,對水稻的機械化種植和最終產量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水稻育秧期間大棚溫度濕度的控制方法。
[0006]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7]—種水稻育秧期間大棚溫度濕度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0008](I)播種后至一葉露尖期間,棚內溫度控制在28-30°C,并以保溫為主,保持土壤濕潤,同時向土壤中施用保溫劑;
[0009](2)出苗后要促進根的正常生長,棚內溫度控制在25-28°C,播種后3_5天開始中午通風2-3小時,隨著葉齡的增長,通風時間相應延長;
[0010](3)出齊苗后控制棚內溫度不超過25°C,防止出現早穗現象,并以淺水澆灌為主,促進幼苗生長,培葉促蘗;
[0011](4)秧苗二葉一心至移栽期間,溫度控制在20°C以內,當夜間溫度大于12°C時晝夜通風,由于此期間秧苗蒸發量大,生理需水量增大,容易缺水,因此要增加噴水次數和時間,同時噴施保濕劑,防止生理失水引起萎蔫死苗。
[0012]所述的水稻育秧大棚溫度濕度控制的方法,所述的保溫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水稻秸桿95-105、膨潤土 23-27、醋酸鈣4_5、氯化鐵0.8-1.2、活性炭12-15、硝酸鉀8-10、水適量;其制備方法為將水稻秸桿置于日光下曝曬2-3天后粉碎并投入炭化窯中,升溫至600-700°C炭化3-4小時,得生物炭粉,再與活性炭混合均勻,加入10-12倍水后,與醋酸鈣、硝酸鉀、氯化鐵混合并升溫至70-80°C,攪拌40-60分鐘后烘干,再與膨潤土混合投入造粒機中造粒即可;其使用方法為每畝土地在淺土層均勻撒播50-60kg即可。
[0013]所述的水稻育秧大棚溫度濕度控制的方法,所述的保濕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羧甲基殼聚糖14-16、腐植酸鈉26-29、乙二胺四乙酸鐵鈉5_7、沼氣液16-20、硫酸亞鐵1-2、水適量;其制備方法為將沼氣液與乙二胺四乙酸鐵鈉混合后加入8-10倍質量的水,升溫至75-85°C,攪拌20-25分鐘后加入硫酸亞鐵,繼續攪拌30-40分鐘,待溶液降至50_60°C后加入腐植酸鈉和羧甲基殼聚糖,再次攪拌20-30分鐘,完成后待溶液降至室溫后保存即可;其使用方法為每畝土地葉面噴施25-35kg即可。
[0014]本發明的優點是:
[0015]本發明秧苗的溫度濕度控制方法符合幼苗的生長規律,保溫劑中生物炭及多種深色原料的添加能提高土壤表層顏色深度,增加對太陽光的吸收量,吸熱保熱性好,保濕劑中添加了腐植酸鈉等多種較強的吸水性材料,能夠鎖住灌溉用水,并通過較好的成膜性長期留存在葉片上,對水資源的節省以及種植成本的降低都有很好的效果,本發明的秧苗溫濕度的控制方法適合于大規模的推廣使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種水稻育秧期間大棚溫度濕度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0017](I)播種后至一葉露尖期間,棚內溫度控制在28°C,并以保溫為主,保持土壤濕潤,同時向土壤中施用保溫劑;
[0018](2)出苗后要促進根的正常生長,棚內溫度控制在25°C,播種后3天開始中午通風2小時,隨著葉齡的增長,通風時間相應延長;
[0019](3)出齊苗后控制棚內溫度不超過25°C,防止出現早穗現象,并以淺水澆灌為主,促進幼苗生長,培葉促蘗;
[0020](4)秧苗二葉一心至移栽期間,溫度控制在20°C以內,當夜間溫度大于12°C時晝夜通風,由于此期間秧苗蒸發量大,生理需水量增大,容易缺水,因此要增加噴水次數和時間,同時噴施保濕劑,防止生理失水引起萎蔫死苗。
[0021]所述的水稻育秧大棚溫度濕度控制的方法,所述的保溫劑由下列重量份(kg)的原料制成:水稻秸桿95、膨潤土 23、醋酸鈣4、氯化鐵0.8、活性炭12、硝酸鉀8、水適量;其制備方法為將水稻秸桿置于日光下曝曬2天后粉碎并投入炭化窯中,升溫至600°C炭化3小時,得生物炭粉,再與活性炭混合均勻,加入10倍水后,與醋酸鈣、硝酸鉀、氯化鐵混合并升溫至70°C,攪拌40分鐘后烘干,再與膨潤土混合投入造粒機中造粒即可;其使用方法為每畝土地在淺土層均勾撒播50kg即可。
[0022]所述的水稻育秧大棚溫度濕度控制的方法,所述的保濕劑由下列重量份(kg)的原料制成:羧甲基殼聚糖14、腐植酸鈉26、乙二胺四乙酸鐵鈉5、沼氣液16、硫酸亞鐵1、水適量;其制備方法為將沼氣液與乙二胺四乙酸鐵鈉混合后加入8倍質量的水,升溫至75°C,攪拌20分鐘后加入硫酸亞鐵,繼續攪拌30分鐘,待溶液降至50 °C后加入腐植酸鈉和羧甲基殼聚糖,再次攪拌20分鐘,完成后待溶液降至室溫后保存即可;其使用方法為每畝土地葉面噴施25kg即可。
[0023]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應用價值,發明人選取了 4畝育秧試驗田進行大棚苗床的育秧,其中2畝使用本發明育秧的溫度濕度控制方法作為實驗組,另2畝使用常規方法作為對照組,育秧期間2組的其他管理措施相同,在40天育秧期內實驗組較對照組秧苗更為矮壯,無蒸苗、徒長、早穗等現象,也沒有發生立枯病等秧苗常見病害,而對照組則部分出現萎蔫倒芽的現象,可見本發明的秧苗溫濕度的控制方法能顯著提高水稻幼苗的質量。
【主權項】
1.一種水稻育秧期間大棚溫度濕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面: (1)播種后至一葉露尖期間,棚內溫度控制在28-30°C,并以保溫為主,保持土壤濕潤,同時向土壤中施用保溫劑; (2)出苗后要促進根的正常生長,棚內溫度控制在25-28°C,播種后3-5天開始中午通風2-3小時,隨著葉齡的增長,通風時間相應延長; (3)出齊苗后控制棚內溫度不超過25°C,防止出現早穗現象,并以淺水澆灌為主,促進幼苗生長,培葉促蘗; (4)秧苗二葉一心至移栽期間,溫度控制在20°C以內,當夜間溫度大于12°C時晝夜通風,由于此期間秧苗蒸發量大,生理需水量增大,容易缺水,因此要增加噴水次數和時間,同時噴施保濕劑,防止生理失水引起萎蔫死苗。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秧大棚溫度濕度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溫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水稻秸桿95-105、膨潤土23-27、醋酸鈣4-5、氯化鐵0.8-1.2、活性炭12-15、硝酸鉀8-10、水適量;其制備方法為將水稻秸桿置于日光下曝曬2-3天后粉碎并投入炭化窯中,升溫至600-700°C炭化3-4小時,得生物炭粉,再與活性炭混合均勻,加入10-12倍水后,與醋酸鈣、硝酸鉀、氯化鐵混合并升溫至70-80°C,攪拌40-60分鐘后烘干,再與膨潤土混合投入造粒機中造粒即可;其使用方法為每畝土地在淺土層均勻撒播50_60kg 即可。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育秧大棚溫度濕度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濕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羧甲基殼聚糖14-16、腐植酸鈉26-29、乙二胺四乙酸鐵鈉5-7、沼氣液16-20、硫酸亞鐵1-2、水適量;其制備方法為將沼氣液與乙二胺四乙酸鐵鈉混合后加入8-10倍質量的水,升溫至75-85°C,攪拌20-25分鐘后加入硫酸亞鐵,繼續攪拌30-40分鐘,待溶液降至50-60°C后加入腐植酸鈉和羧甲基殼聚糖,再次攪拌20-30分鐘,完成后待溶液降至室溫后保存即可;其使用方法為每畝土地葉面噴施25-35kg即可。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稻育秧期間大棚溫度濕度的控制方法,本發明秧苗的溫度濕度控制方法符合幼苗的生長規律,保溫劑中生物炭及多種深色原料的添加能提高土壤表層顏色深度,增加對太陽光的吸收量,吸熱保熱性好,保濕劑中添加了腐植酸鈉等多種較強的吸水性材料,能夠鎖住灌溉用水,并通過較好的成膜性長期留存在葉片上,對水資源的節省以及種植成本的降低都有很好的效果,本發明的秧苗溫濕度的控制方法適合于大規模的推廣使用。
【IPC分類】C05G3/00, A01G9/24
【公開號】CN105104024
【申請號】CN201510497811
【發明人】劉正根, 周家俊
【申請人】舒城縣文禾種植專業合作社
【公開日】2015年12月2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2日